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水稻恢复系产粉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稻恢复系的产粉量既受品种遗传性决定,也受环境条件影响。产粉量与花药长度、宽度、花药面积具有相关性,且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花培创造的水稻新种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秀平  陈旭 《中国种业》2002,(10):60-60
种质资源在品种遗传改良、生物技术等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以丰富的同源四倍体水稻种质资源为材料,同源四倍体水稻具有4个相同的染色体组,同源四倍体一位点上有4个等位基因,在四倍体的情况下,隐性突变往往得不到表现而被掩盖起来,但通过四倍体水稻花药培养的减倍,可以得到具有隐性突变的二倍体杂合体,在花粉植株F2中可使隐性突变性状得以表达,在花药植株后代中,寻找和发现具有特殊性状又有较大利用价值的新种质.通过几年的工作,我们陆续获得了如下新种质.  相似文献   

3.
花期高温胁迫对水稻花药生理特性及花粉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明花期高温胁迫对水稻花器官的影响机制,以耐热水稻品系996和热敏感水稻品系4628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进行高温(8:00~17:00,37℃;17:00~次日8:00,30℃)和适温处理(8:00~17:00, 30℃;17:00~次日8:00,25℃), 研究高温胁迫对水稻花药抗氧化酶活性、膜透性、MDA含量及花粉性状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水稻花药中SOD、POD、CAT、AsA-POD活性在高温胁迫初期均明显增加,尔后快速下降,耐热品系996这四种酶活性增幅大于热敏感品系4628;热敏感品系4628花药中MDA含量和膜透性在高温胁迫下增幅大于耐热性品系996;高温胁迫导致花药开裂、花粉萌发率和柱头上花粉粒数的显著下降,花粉粒直径增大。但耐热品系996的前3项参数显著高于热敏感品系4628。高温胁迫下水稻花药中保持较高抗氧化酶活性、较好的花粉散落特性和花粉萌发特性及较低的膜透性和MDA含量,是品种耐高温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贵优2号采用旱育稀植栽培进行高产技术攻关,田间表现为植株性状较整齐,分蘖能力较强,抗性较好,成熟期早,平均单产达760kg/667m2,是一个适合贵州省海拔较高地区、望天田、春(伏)旱较重地区和多熟制稻作区推广应用的优良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5.
Wernjcke等人(1976)将烟草花药放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成功地获得了比琼脂培养基中更高的再生植株。其后很多人相继用水稻、油菜、大麦和小麦等的花药进行了悬浮培养试验,从而确认这种悬浮培养比琼脂培养能诱导更多的愈伤组织。然而,水稻、小麦和大麦等作物的花药进行悬浮培养时虽然能获得大量的愈伤组织,但是从愈伤  相似文献   

6.
植物花药发育是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花药物质和组成不断变化,呈现出显著的动态过程。关于花药发育过程中物质和组成变化的研究,人们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未见用热分析法研究水稻花药发育过程及其动力学的报道。本文用热分析法研究了不同花粉育期野败型和红莲型两类水稻保持系可育花药的热分解过程,测定了花粉不同育期可育花药的热重/差热(TG/DTA)及其差示扫描量热(DSC)曲线,获得了相应的热力学参数,分析了它们在不同时期的热分解规律以及发育过程中花药物质变化与其不同育期的关系,建立了发育过程中水稻花药干物质增长的动力学模型,并计算了它们的表观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7.
<正>牛毛毡俗名松毛蔺、猫毛草,属莎草科多年生沼生杂草,多生于稻田及周围湿地或河滩湿处,与异型莎草、继鳞扁莎等伴生,在水稻生长中后期为害水稻。牛毛毡个体虽小,但繁殖力强,蔓延速度极快,形成一层绿色地毯状,严重影响水稻生长。1.形态识别多年生小草本,具纤细地下横走根茎,高7~12厘米。秆密丛生,细如毛发,叶鳞片状。小穗单一顶生,卵形,稍扁,淡紫色,花少数。鳞片内全都  相似文献   

8.
水稻抽穗期高温胁迫对不同品种受粉和受精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稻抽穗期高温障碍导致结实性降低已经成为长江中下游水稻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以现代常规粳稻、三系杂交籼稻和两系法杂交籼稻为试料,研究了抽穗期高温处理对现代水稻品种和组合受精率的影响。现代粳型品种表现出较好的抽穗期高温耐性;杂交稻特别是两系杂交稻抽穗期高温耐性相对较弱,抽穗期39℃的高温胁迫下,受精率几乎接近于零;在杂交稻中,汕优63在较轻高温胁迫下表现较好耐性,但在较强的高温胁迫下高温耐性迅速下降。相同处理下抽穗期高温耐性在品种间有较大差异。2个两系超级杂交稻的单药花粉数均在1750粒以上,数量最多,宁粳1号数量最少,为979.8粒药-1。总体趋势为杂交稻多于常规稻,籼型品种多于粳型品种,分析表明单药花粉数与高温耐性不相关。高温胁迫导致花药开裂系数显著下降,宁粳1号在较强的高温胁迫条件下还能维持一定程度的纵裂率,开花后柱头上花粉数量相对较多。可见水稻抽穗期高温耐性与花粉生产能力无关,与花药开裂和柱头捕获的花粉量关系较大。  相似文献   

9.
以油莎豆、枸杞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油莎豆油莎豆保健饮料的生产工艺,以确定原辅料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枸杞∶油莎豆∶水为1∶10∶70时为最佳料液比;当黄原胶∶单甘脂∶琼脂=1.5∶1∶1,以其总添加量为0.35%时油莎豆保健饮料的稳定性最好;添加0.10‰抗坏血酸对油莎豆保健饮料的护色效果最好;蔗糖的最适添加量为12.5%;在105℃条件下20 min时获最佳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10.
孙俊  朱英国 《作物学报》1995,21(3):364-367
本工作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不同光周期处理下的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花粉及花药壁发育情况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的结果:1、农垦58S经长日照处理,小孢的败育主要发生在单核晚期,花粉内细胞器解体严重,花粉壁异常发育,花粉的外形不规则。2、可育花的绒层在单核时期已严重解体,而败育花药的绒毡层不能及时解体,直到与成熟花粉相当的时期仍有清晰的细胞结构。3、败育花药的中间怪解体也延迟。在以上基础上讨论  相似文献   

11.
20%寡聚酸碘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为了明确20%寡聚酸碘防治水稻稻瘟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开发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新型药剂,[方法]采用大田药效实验的方法,以40%稻瘟灵EC和75%三环唑WP为对照药剂,对20%寡聚酸碘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大田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为75%三环唑WP 2500倍稀释液>20%寡聚酸碘1000倍稀释液>20%寡聚酸碘1500倍稀释液>40%稻瘟灵EC 1000倍稀释液>20%寡聚酸碘2000倍稀释液>20%寡聚酸碘3000倍稀释液,防效分别为97.32%、95.48%、93.51%、91.21%、87.32%、和79.57%。P=0.05水平上,20%寡聚酸碘1000倍稀释液与对照药75%三环唑WP 2500倍稀释液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相当,20%寡聚酸碘1500倍稀释液与对照药40%稻瘟灵EC 1000倍稀释液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相当,并且喷施20%寡聚酸碘稀释液与喷施对照药和清水的小区相比,水稻长势更加旺盛。[结论]20%寡聚酸碘对水稻稻瘟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具有开发为水稻稻瘟病防治药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杂草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杂草稻是一类具有杂草特性的自生稻株,对水稻生产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但杂草稻长期处于野生状态中,经受各种灾害和不良环境的选择,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存在许多优异性状基因资源。为了进一步了解和利用杂草稻,从性状特征、分类、起源、分布、危害与防治、优异基因挖掘等方面对杂草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加强中国对杂草稻的有益基因挖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99—2001年进行了50%拜田净WP在水稻插秧田和直播田防除杂草效果及对水稻安全性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拜田净对水稻安全,对稗草防除效果好,施药适期长,持效期长。在插秧田50%拜田净WP 100~187.5g.ai/hm2加10%农得时WP 37.5g.ai/hm2于稗草1~1.5叶期,或50%拜田净WP 180~225g.ai/hm2加10%农得时WP 45g.ai/hm2于稗草2~2.5叶期施药,在直播田50%拜田净WP 125~187.5g.ai/hm2加10%农得时WP 37.5g.ai/h  相似文献   

14.
干旱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用13个杂交水稻组合及恢复系,研究了水稻开花与灌浆结实期持续干旱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可降低稻米加工品质,其中对整精米率的影响最大;干旱对粒形影响不大,但极显著增加垩白米率和垩白度,从而降低稻米的外观品质;干旱还可影响稻米的蒸煮和食用品质,使稻米的糊化温度提高,胶稠度变硬,直链淀粉含量降低。提出优质米生产首先应选用优质品种,同时,应选择温光条件和水源条件均好的生产基地,栽培上应搞好灌浆结实期的水分管理,特别注意保持后期的田间水分,不能断水过早。  相似文献   

15.
旨在探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对水稻恶苗病的预防效果。试验共设4 个处理,处理1 为等离子体种子处理,处理2 和3 为25%咪鲜胺乳油不同浓度浸种,处理4 为空白对照(CK)。结果显示等离子体种子处理的水稻秧苗,根色白,平均每株根数较其他处理多0.8~1.6 条,根长比其他处理长0.3~1.3 cm。说明等离子体种子处理能够促进根系发育,起到发根壮苗的作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对水稻恶苗病的苗床上防效仅为25%,本田防效为70.59%。水稻种子经等离子体处理后,与空白对照相比,产量增加13.2%。等离子体处理对提高种子的抗病性有一定作用,因效果有限,还不能完全代替药剂使用,但是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长沙县试验稻田属于南方典型的酸性镉污染稻田,水稻对土壤中镉的富集程度较高[1],镉大米的生产将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产生风险。本文对选取的镉污染稻田其进行了污染特征分析及污染风险评价,然后根据分析评价结果采用全过程管控模式(前端灌溉水净化,中端稳定化控制,末端植物富集)开展了修复治理研究。结果表明:该试验稻田案例地属于高风险,采用全过程管控模式后,稻米镉下降67.24%;土壤有效态镉下降38.10%,水稻增产8.85%。土壤总镉的去除率达3.17%~8.45%,油菜植株对土壤总镉的富集系数为2.69~3.43。通过估算,本案例地直接治理成本为每季5100元/hm2。本研究对污染稻田修复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全过程管控集成技术并进行推广及示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江西省崇仁县再生稻生产调研为基础,总结分析了再生稻秸秆全量还田机械化种植模式的综合效益及其技术要点。该种植模式选用高产优质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4949,通过头季稻留高茬收获,将秸秆切碎并均匀抛撒,适时追施促芽肥,控水灌溉,以及病虫草害防治,创新集成了适于江南双季稻区再生稻机械化栽培新模式。该模式不仅解决了蓄低位腋芽的秸秆还田难题,实现了秸秆全量还田,还解决了再生苗生育进程不一致和籽粒成熟度不一等问题。与常规模式相比,新型稻作模式头季和再生季水稻产量分别增加了12.7%和55.8%,周年净收入增加了6769.5元/hm2,经济效益显著。该模式避免了秸秆焚烧,可培肥土壤,实现优质丰产,是绿色高产高效的“一种两收”稻作新模式,适合在江南双季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丙硫菌唑与抑霉唑混剂对稻恶苗病菌的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效,开发防治稻恶苗病的新药剂,本研究以藤仓镰孢菌为试验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了丙硫菌唑、抑霉唑及其7种配比混剂对藤仓镰孢菌的毒力,并进行了最佳配比制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丙硫菌唑与抑霉唑配比为1:1时增效系数为1.9778,增效作用最显著。田间药效试验中,5%丙硫菌唑·抑霉唑WS 500倍液在苗期、分蘖期和抽穗期的防效分别为91.08%、92.85%和89.52%,防效均高于4.23%甲霜·种菌唑ME 1000倍液和12%氟啶·戊·杀螟WS 1000倍液的防效,并且各处理对水稻种子萌发和成苗安全。5%丙硫菌唑·抑霉唑WS对稻恶苗病防效优良,对水稻生长安全,可开发为稻恶苗病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9.
20%寡聚酸碘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以8%宁南霉素AS 1000倍稀释液为对照药剂,进行了20%寡聚酸碘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的大田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效果为20%寡聚酸碘1000倍稀释液>20%寡聚酸碘1500倍稀释液>8%宁南霉素AS 1000倍稀释液>20%寡聚酸碘2000倍稀释液>20%寡聚酸碘3000倍稀释液,防效分别为67.47%、64.26%、62.25%、59.04%和52.01%。对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效差异性显著分析表明,在0.05水平上,20%寡聚酸碘1000倍稀释液和1500倍稀释液与3000倍稀释液的防效之间差异显著,4种浓度的20%寡聚酸碘稀释液与对照药8%宁南霉素AS 1000倍稀释液对的防效之间无显著差异。喷施20%寡聚酸碘稀释液与喷施对照药和清水的小区相比,水稻长势更加旺盛。20%寡聚酸碘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和促进水稻生长的作用,但作为重要的水稻病毒病,至今尚无特效防治药剂,需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尽量降低该病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钾肥对缺钾稻田晚稻产量、钾肥农学效应、植株钾素含量、植株吸钾量、钾肥利用率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为南方水稻生产实践提供指导。叶面钾肥采用磷酸二氢钾、氯化钾和硝酸钾,试验设13 个处理,测定收获期稻谷和稻草产量以及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氮磷钾的养分吸收量。结果表明:喷施氯化钾,磷酸二氢钾与硝酸钾混合喷施,磷酸二氢钾、氯化钾、硝酸钾、尿素、治虫药混合喷施都可以提高缺钾稻田晚稻产量,喷施氯化钾的增产效果最好。分蘖盛期叶面喷施钾肥效果最好,其次是始穗期,幼穗期喷施效果最差。磷酸二氢钾与硝酸钾混合喷施、磷酸二氢钾与氯化钾混合喷施以及磷酸二氢钾、硝酸钾、氯化钾、尿素与治虫药的混合喷施都有利于提高晚稻对钾肥的吸收和利用。叶面喷施不同钾肥对晚稻稻草全钾含量影响较大。对缺钾稻田晚稻生长,喷施叶面钾肥只能作为补充,而不能完全替代根部施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