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冬莴笋地膜覆盖技术可显著提高定苗成活率,实现莴笋增产、促进农民增收。总结福州地区越冬莴笋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育苗、选地整地、定植、田间管理及适时采收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石新云 《农业与技术》2013,(8):126-126,128
冬闲地地膜覆盖种植莴笋成本低产量高,为广大农民朋友带来可观经济收入。本文先介绍莴笋的基本生理特性,然后简单阐述冬闲地的利用价值,最后主要就莴笋地膜覆盖技术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探索秋种莴笋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方式,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农情,进行了秋种莴笋田间地膜覆盖栽培和非地膜覆盖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秋种莴笋在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整体长势和经济效益优于非地膜覆盖栽培,地膜覆盖栽培比非地膜覆盖栽培产量高、用工少、病虫害少、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东台市为了调节蔬菜淡季供应,在春夏季用简易塑料大棚加地膜覆盖等保护设施,摸索出一套夏栽莴笋新技术,实现了莴笋反季节高效益栽培,每亩产量可达1200公斤。  相似文献   

5.
越冬莴笋又称秋冬莴笋或冬莴笋。莴笋植株长大后抗寒力下降,易受霜冻,因此越冬莴笋要用大棚栽培,暖冬地区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也可露地栽培,主要以成株上市,少量以幼株或半成株上市。一般于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春节前后上市,亩产量1500-2500千克,产值可达0.5万-0.8万元。  相似文献   

6.
越冬莴笋又称秋冬莴笋或冬莴笋。莴笋植株长大后抗寒力下降,易受霜冻,因此越冬莴笋要用大棚栽培,暖冬地区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也可露地栽培,主要以成株上市,少量以幼株或半成株上市。一般于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春节前后上市,亩产量1500~2500千克,产值可达0.5万~0.8万元。  相似文献   

7.
<正>越冬莴笋又称秋冬莴笋或冬莴笋。莴笋植株长大后抗寒力下降,易受霜冻,因此越冬莴笋要用大棚栽培,暖冬地区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也可露地栽培。一般于9月中下旬~10月上旬播种,春节前后上市,亩产量1500~2500千克。播种育苗选择晚熟品种。采用遮阳网地面覆盖降温保湿,出苗后即去掉覆盖物,苗齐后间苗一次,保持苗距3~4厘米,适当控制浇水,追施一次  相似文献   

8.
<正> 我地蔬菜专业户、莴笋四季栽培能手陈宪基,自1992年以来,连续4年采用地膜覆盖加塑料小棚简易栽培春莴笋,年年上市期均比常规栽培提早30~40天,亩产高达3000~3500公斤。他的实践经验让明,春莴笋地膜覆盖加塑料小棚简易栽培,能保持土壤水分供给均衡,控制田间空气湿度,减轻因湿度高造成霜霉病和腐烂病,根系发达,肥茎能充分膨大,早熟高产,从而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做法是: 一、选种育苗。宜选市场适销的挂丝红、一点红、鸭蛋莴、渡口柳叶、玉溪绿叶等优良品种。播种时间以9月中、下旬为宜。播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4小时,捞出沥干水分后,掺入适量的干沙土撒播。莴笋种子细小,播种质量要求很高。每定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深穴直播地膜覆盖外加小拱棚的莴笋双膜覆盖栽培技术,为改变早春新鲜蔬菜供应不足的现状,大幅度增加菜农收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莴笋是我国南方种植广泛的一种农作物,作为食物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作为食补药材,其功效也是非常好的。最早的莴笋种植技术都是采用原始的种植方式,随着现代农业的推进,有机肥的使用在莴笋种植过程中非常常见。有机肥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莴笋的产量的提升,但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本文正是基于此背景而展开的相关研究,试图以莴笋种植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科学的研究方法,为有机肥在莴笋种植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办法,促进我国莴笋种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地膜覆盖技术及其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安流镇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情况,从整地施肥、移栽盖膜、水肥管理、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该项技术及其配套措施,并分析了地膜覆盖技术取得的效果,以期促进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12.
陈宝宽 《农家致富》2009,(19):32-32
江苏东台市在冬春季应用简易塑料大棚加地膜覆盖等保护设施.实现了莴笋反季节高效益栽培.上市期比常规栽培提早30~40天。亩产量4000~5000公斤,收入3500~4000元。  相似文献   

13.
松潘县的高原夏秋淡季莴笋生产的发展将近20年,在近20年的时间里通过莴笋种植促进了松潘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当地老百姓的收入、促进了农村土地的有效流转、丰富了成都、重庆等地居民的菜篮子。本文根据对松潘县高原莴笋发展的调查和了解,梳理出了影响高原莴笋持续发展面临的五个方面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促进莴笋产业持续生态发展的5个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陈宝宽 《当代农业》2009,(19):32-32
江苏东台市在冬春季应用简易塑料大棚加地膜覆盖等保护设施.实现了莴笋反季节高效益栽培.上市期比常规栽培提早30~40天。亩产量4000~5000公斤,收入3500~4000元。  相似文献   

15.
叶面喷施钼锰对莴笋生长发育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钼、锰及其交互作用下对莴笋生长发育和其体内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者使莴笋叶绿素增加量从8.1%到28.2%不等,使莴笋产量增加了1.3%到47.5%不等,同时两者均不同程度地使硝酸盐在莴笋中的累积从3.7%下降到29.2%,其中处理7(0.1%Mo 0.5Mn%)在所有处理中对增加莴笋叶绿素含量、促进莴笋生长发育、减少莴笋体内硝酸盐累积和提高莴笋体内硝酸还原酶活性等方面都表现出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双膜覆盖反季节栽培莴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春季利用竹木结构的简易塑料拱棚加地膜覆盖等保护设施栽培反季节莴笋,上市期比常规栽培提早30~40d,每亩(1亩=1/15ha)产量3.5t左右,亩产值在3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7.
育苗技术是莴笋高产、增产的重要保障。在莴笋育苗期间必须做好床土配制、选种、催芽、播种、技术选择、温度控制等工作,以实现莴笋高产目标,进而实现栽培效益。  相似文献   

18.
地膜覆盖是当前先进的种植技术,运用地膜覆盖技术,可以实现保温保墒的目的,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当前农业发展中应用的范围较广,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云南地区地理面积广阔,且气候和降水充足,是发展农业的重要地区,但是由于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导致云南地区存在温度和降水不均匀的现象,具有区域的差异性,影响农作物的种植。如,在云南地区玉米种植过程中,利用地膜覆盖的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此类问题,促进玉米的种植,实现玉米产量的提高,对云南地区的农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根据云南地区玉米种植的现状,探讨地膜覆盖技术的相关要点,促进地膜覆盖技术在云南地区的有效应用,实现地膜覆盖技术的优势,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苋菜-苦瓜-莴笋-菜薹”设施蔬菜周年高效栽培模式在浙西丘陵地区及气候相似区域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在总结该栽培模式茬口安排的基础上,分别对苋菜、苦瓜、莴笋、菜薹的大棚种植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以供相关种植户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聚磷酸铵(APP)和磷酸一铵(晶体一铵)水溶肥在蔬菜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本试验以白菜和莴笋为试材,采用盆栽方式滴灌聚磷酸铵和磷酸一铵,以清水为对照,研究2种磷肥对蔬菜生长与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聚磷酸铵和磷酸一铵均能提高白菜和莴笋的叶片长、叶片宽、叶片重、叶柄重和单株鲜重,以磷酸一铵促进生长的效果更好;在营养品质方面,施用聚磷酸铵和磷酸一铵均能明显促进莴笋中维生素C的积累、生长后期白菜和莴笋中叶绿素的积累,略微增加白菜和莴笋中可溶性糖含量,纤维素含量无明显增加。可见,适当施用聚磷酸铵和磷酸一铵能够有效促进白菜和莴笋的生长,有效促进部分营养元素的积累,以磷酸一铵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