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传统河蟹池塘主养模式和藕-蟹-鱼生态养殖模式的养殖结果及水体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河蟹主养模式河蟹平均规格为102 g/只,经济效益为33 75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2.12,藕-蟹-鱼套养模式河蟹平均规格为133g/只,经济效益为56 35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3.94,藕-蟹-鱼套养模式比河蟹主养模式经济效益增加22 600 元/hm2,经济效益提高66.96%;河蟹主养模式池塘6、7、8月份水体为中度富营养类型,藕-蟹-鱼生态养殖模式池塘水体6月份为中营养类型,7、8月份为轻度富营养类型,总体而言,藕-蟹-鱼生态养殖模式池塘水体营养状况均好于传统的河蟹主养池塘2~3个数号级.  相似文献   

2.
<正>青虾、河蟹是淡水养殖品种中的名优品种,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具有独特风味。近年来安徽省芜湖县养殖户采取"主养河蟹、套养青虾"的养殖模式开展生产。但由于河蟹市场行情不稳,主养河蟹的风险越来越大,因此为了降低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开始转变传统养殖观念,由原来"主养河蟹,套养一季青虾"变成"主养(两季)青虾,套养大规格河蟹"养殖新模式,现将该养殖模式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了生产仿野生甲鱼和大规格河蟹,在面积0.14hm2的池塘中开展鳖蟹混养生产试验。放养均重0.5 kg/只的黄河品系中华鳖200只、120只/kg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一齢蟹种6000只。经过1a生态混养,捕捞出售仿野生甲鱼204.7kg、河蟹106kg、青虾70kg、商品鱼167 kg,总产值5.18万元,总投入2.95万元,净利润2.23万元,投入∶产出=1∶1.76。  相似文献   

4.
利用鳜鱼生物学特性在蟹虾池塘进行套养,2月17日投放规格800~1 000尾/kg越冬青虾种150 kg/hm2;3月26日投放规格160~200只/kg蟹种7 500只/hm2;6月7日7#池塘套养规格6 cm鳜鱼种225尾/hm2,8#池塘按套养规格6 cm鳜鱼种300尾/hm2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2月22日干塘收获,平均产商品蟹858.0~880.0 kg/hm2,产虾量622.5~639.0 kg/hm2、商品鳜鱼106.7~115.0 kg/hm2,投入产出比1.00∶1.41。  相似文献   

5.
利用鳜鱼生物学特性在蟹虾池塘进行套养,2月17日投放规格800~1 000尾/kg越冬青虾种150 kg/hm2;3月26日投放规格160~200只/kg蟹种7 500只/hm2;6月7日7#池塘套养规格6 cm鳜鱼种225尾/hm2,8#池塘按套养规格6 cm鳜鱼种300尾/hm2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2月22日干塘收获,平均产商品蟹858.0~880.0 kg/hm2,产虾量622.5~639.0 kg/hm2、商品鳜鱼106.7~115.0 kg/hm2,投入产出比1.00∶1.41。  相似文献   

6.
从池塘条件、放养前准备、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等方面介绍河蟹池套养鳜鱼生态养殖技术。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养殖技术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平均产商品蟹981 kg/hm2、鳜鱼300 kg/hm2,加上配养的青虾、细鳞斜颌鲴、鲢鳙鱼,平均产值110 255元/hm2,利润达50382.5元/hm2。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黄颡鱼池塘高密度高产高效养殖技术,通过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大规格商品鱼池塘主养试验,分析比较其养殖密度与生长速度及生产投入与产出效益,结果表明:8到9月放养鱼种18万尾/hm2(规格200尾/斤),次年9-10月可产规格150-200g/尾大规格商品鱼;使用饲料蛋白质含量40%-42%,饵料系数1.4;主养品种黄颡鱼平均单产18750kg/hm2,产值51.795万元/hm2,利润18万元/hm2;养殖的黄颡鱼生长快、成活率高、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胭脂鱼池塘套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种不同的套养模式均达到低投入、高产出、增效益的预期目标,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其中成鱼池套养出塘胭脂鱼成鱼平均规格0.75 kg/尾,平均产量可达675 kg/hm2以上,新增效益1.77万1.96万元/hm2,成活率85%,商品率95%以上。鱼种池套养出塘胭脂鱼大规格鱼种1 500尾/hm2以上,成活率82%,平均产量可达345 kg/hm2以上,新增效益1.91万1.96万元/hm2,成活率85%,商品率95%以上。鱼种池套养出塘胭脂鱼大规格鱼种1 500尾/hm2以上,成活率82%,平均产量可达345 kg/hm2以上,新增效益1.91万2.17万元/hm2。  相似文献   

9.
以池塘主养、河蟹塘不同密度混养、河道混养及其它品种池塘混养几种模式研究黄尾密鲴的养殖技术。主养的黄尾密鲴鱼种投放密度为1200尾/667m2;河蟹塘混养密度分别为每667m240尾、80尾、120尾、160尾和200尾;河道混养和其它品种池塘混养的密度分别为每667m240尾。通过投喂自行研制的配合饲料,结合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等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养池主体鱼平均单产为284.6kg/667m2,饲料系数为1.72,平均成活率93%,每667m2纯利超过2000元;黄尾密鲴作为河蟹塘混养品种时,平均起捕规格为0.25~0.35kg/尾,平均成活率为95%,经济效益良好。河道混养和其他品种池塘混养经济效益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在虾蟹混养技术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增加青虾放养比重、强化养殖管理,进行青虾与河蟹双主养,可有效规避河蟹养殖风险。本文从放养前准备、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太湖1号青虾与河蟹双主养技术模式,通过产量和养殖效益分析发现,该模式提高了养殖效益,同时降低了养殖风险,是值得推广的池塘虾蟹养殖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完善周市镇虾蟹混养技术模式、提高养殖效益,进行了河蟹与春秋二茬青虾混养、少量套养鲢鱼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可收获河蟹68 kg/667 m 2、青虾85.5 kg/667 m 2、鲢鱼58 kg/667 m2,实现经济效益6 495元/667 m2.该模式为周市镇虾蟹混养模式的技术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三疣梭子蟹传统养殖方式中的同类相残、雌雄争偶以及集中上市而价格低迷等问题,2002年,分别在河蟹幼蟹培育池、虾池进行了三疣梭子蟹竹笼吊养及散养对照试验。2003—2004年,利用河蟹幼蟹培育池进行了三疣梭子蟹的笼式吊养生产,养殖面积13.34hm2,收获0.300kg/只以上商品蟹分别为104720.0kg和118625.0kg,商品蟹平均产量分别为7850.1kg/hm2和8892.4kg/hm2,产值分别为628006.00元/hm2和711394.30元/hm2,利润分别为368227.80元/hm2和407940.50元/hm2,年养殖平均成活率分别为68%和73%,2004年产量、利润及成活率分别较2002年虾池散养对照试验提高了70%、87%和52%,增收189867.00元/hm2。该项技术利用空闲的河蟹幼蟹培育池,采用笼式吊养全雌梭子蟹,方式新颖,效果明显,技术水平国内先进。  相似文献   

13.
利用河蟹养殖池塘混放套养青虾,可以在不影响河蟹规格、产量的情况下.增加效益。蟹池中套放青虾,是近年来成功推广应用的一种特种水产养殖模式.不仅可以改善水质、培育栖息生物.而且也能获得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养蟹池塘套养青虾生态养殖要把握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从池塘修建、河蟹放养规格、时间、密度、生产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探讨了宁夏银川地区池塘养殖河蟹技术,试验养殖的河蟹产量达6 393.0 kg/hm2、平均135.3 g/只,经济效益达18 840元/hm2,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正>河蟹又名中华绒鳌蟹,是安徽省重要的养殖品种,由于近几年池塘养殖的河蟹规格偏小,严重影响了经济价值,给养殖户带来了一定的损失。鳜鱼是一种名贵鱼类,因饲料问题难以解决,目前池塘养殖中以套养为主,不与主养品种在饵料、空间上有矛盾。又能捕食池塘中野杂鱼,提高池塘的养殖效益。笔者于2012年开展了池塘蟹鳜混养试验,并获得成功,现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条件试验场地位于怀宁县腊树镇。共有16个长方形东西向的池  相似文献   

16.
池塘网箱养鳝具有集约管理、节省劳力、易操作、高产高效的特点,是池塘养殖的一个新模式。进行了池塘网箱养鳝试验,总面积0.8hm2,网箱面积0.27hm2,设置网箱210只,共产成品鳝鱼9132kg,同时产鲢、鳙、鲫鱼共1754kg,总产值达27.4万元,获利16.16万元。  相似文献   

17.
于2013年4月对宿松龙湖地区河蟹养殖模式进行调查,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并与传统家鱼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宿松地区主要以成蟹养殖为主,主要是池塘精养,河蟹平均产量为1 200 kg/hm2,平均利润为87 675元/hm2。考虑到河蟹需求量大、价格稳定,河蟹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较好,养殖利润比传统家鱼养殖高,可以在安徽省沿江地区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河蟹生殖回游通道阻断、水源污染等原因,我国天然蟹苗资源锐减,河蟹产量大幅度下降,许多地区河蟹绝迹。为了恢复和发展河蟹的养殖业,我国水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工作和尝试。其中向湖泊、外荡等大水域进行蟹苗人工流放,河蟹池塘主养等项研究工作取得了进展,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河蟹的养殖方式 1.池塘套养这种方式在天津地区较为普遍。亩投放扣蟹2~5公斤,亩产成蟹10~20公斤。其优点是:不影响池塘养鱼生产,河蟹无需专门投饵。这种养殖适合水面大、池水浅、水生植物较多的池塘。 2.大水域围养利用湖泊、河道等大水域进行围  相似文献   

19.
2011年,利用3口池塘,面积分别为1 667、2 600、2 000 m2,主养黄颡鱼,放养的鱼种规格为17.5 g/尾,平均密度为12.72万尾/hm2,投喂黄颡鱼浮性专用饲料,采用微孔增氧和泼洒微生物制剂等技术措施,试验自3月开始至11月干塘出鱼,结果表明:6#、7#和8#池塘产量分别为17 958.6、18 098.8、18 369.0 kg/hm2,商品规格均超过150 g/尾,养殖成活率达到90%以上,养殖总产量为11 373.2 kg,产值272 956.8元,扣除总成本194 069元,利润为78 887.8元,平均盈利125 878.1元/hm2。  相似文献   

20.
将80∶20养殖模式与纳米微孔增氧及生物制剂调水技术应用于斑点叉尾鮰池塘高产高效养殖试验,经1年饲养0.53 hm2池塘共起捕商品斑点叉尾鮰6 115 kg、鲢鳙2 160 kg、青虾156 kg,年产值95 268元,利润18 828元,投入产出比1.00∶1.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