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菇棚处理以往所用菇棚,大多为单坡斜面式简易大棚,或半地下简易棚,低温季节难以利用日光增温,故使得栽培生产进入11月份以后,棚温随气温下降,最低棚温达8℃时,不再出菇,只有等到翌年3月份气温再度回升后,才能重新出菇,这样势必延长了出菇期。将菇棚改建为仿冬暖式或日光增温(冬暖式)式后,可充分利用12月中旬至2月下旬两个多月的低温时间进行出菇,延长了出菇时间。  相似文献   

2.
1.温度过高 菇棚突然升温或持续几天高温达20℃以上,再加上通气不良等易造成死菇。出菇期应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根据气温调控棚温。  相似文献   

3.
一、温度过高菇棚突然升温或持续几天高温达20℃以上,棚温高再加上通气不良等易造成死菇。出菇期应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根据气温调控棚温,配合调节通风换气,严防棚内出现高温。二、通风不良菇棚内通气不良,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大(0.1%以上),易闷死菇蕾,再遇高温死菇更为严重。要结合天气情况,注意通风换气,每天2~3次.气温高应在早晚或夜间进行。  相似文献   

4.
我县2001年开始在全县大规模推广白灵菇生产技术.白灵菇属于中低温型食用菌,在5—20%范围内出菇,白灵菇出菇前期必须有一低温刺激过程.这就决定了在我县白灵菇出菇期为11月下旬-翌年3月下旬.造成夏季前后的4—11月份菇棚处于闲置阶段,白灵菇的生物转化率也偏低。  相似文献   

5.
平菇是目前我国主要栽培的食用菌。由于栽培技术简单,原料来源广,所以深受生产者的青睐。根据平菇生物习性及对外界环境的要求,其最佳。发菌期在9月份-10月份,最佳出菇期在10月份~11月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其出菇管理一般都在温室内进行,此时平菇的菌袋已采收1潮~2潮菇,由于温度、营养、水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冬季菇棚有时发生死菇、不出菇、畸形菇以及病虫危害。为此,平菇冬季出菇期管理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1温度过高菇棚突然升温或持续几天高温达20℃上,再加上通气不良等易造成死菇。出菇期应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根据气温调控棚温。2通风不良菇棚内通气不良,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大(0.10%以上),易闷死菇蕾,再遇高温死菇更为严重。要结合天气情况,注意通  相似文献   

7.
杨青 《今日农村》2004,(3):27-27
1.空心白根菇 菇柄疏松变白,严重时收缩形成中空。发生原因:在子实体生长阶段,由于空气干燥和高温引起。当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下,覆土层含水量较少,菇房内气温在18℃以上时,蘑菇生长快,水分蒸发也快,导致菇体内吸收的水分小于蒸腾的水分而造成。防治方法:白天及时喷水,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早晚喷水后及时通风,降低菇棚温  相似文献   

8.
自然条件下,鸡腿菇春季栽培出菇时间为3~5月,但如在冬季低温季节实行早播种、早覆土,春季出菇则可提高产量20%以上,其作用机理是根据鸡腿菇菌丝高抗低温的生物特性,播种覆土后利用较高的地温进行缓慢发菌,在较长时间内中逐渐分解基料、积蓄营养、扩大占领“地盘”,当春季地温升到8℃、气温回升至12℃以上时,经冬季储备、菌丝业已生理成熟,鸡腿菇便迫不及待地出菇。  相似文献   

9.
平菇是目前我国主要栽培的食用菌。由于栽培技术简单,原料来源广,所以深受生产者的青睐。根据平菇生物习性及对外界环境的要求,其最佳发菌期在9~10月份,最佳出菇期在10~11月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其出菇管理一般都在温室内进行,此时平菇的菌袋已采收1~2潮菇,由于温度、营养、水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冬季菇棚有时发生死菇、不出菇、畸形菇以及病虫危害。为此,平菇冬季出菇期管理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农村实用技术》2013,(4):18-19
1、菇棚处理首先,按生产计划改建原棚或直接新建,墙体厚度不低于0.8m,棚内最高处不低于2.5m,一般以长40m左右、宽6~7m为宜;再采用"两膜两苫"覆盖;棚内吊挂一层黑色塑膜,以使低温季节揭苫增温时,只允许热量进入而无日光直射料床。其次,按栽培畦床划线挖  相似文献   

11.
<正>一、出菇期的管理将菌丝发满的料袋移入棚内,在相对湿度80%-90%下出菇。出菇期是子实体形成和菇体成长阶段,这时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其温、湿度与发菌期间有明显差异。1.菌袋人棚码垛播种后发菌20-30天,菌丝即可发满菌袋,入棚码垛,一般垛高8-11层。2.保温出菇最适宜温度10-18℃,出菇前期气温较高,以遮荫通风降温为主。晚秋和初冬,室温适宜,保温降温相结合。进入冬季后,以保温增温为主,棚温低于5℃要人工增温。  相似文献   

12.
<正> 1 温度过高。菇棚突然升温或持续几天高温达20℃以上,棚温高再加上通气不良等易造成死菇。出菇期应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根据气温调控棚温,配合调节通风换气,严防棚内出现高温。 2 通风不良。菇棚内通气不良,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大(0.1%以上),易闷死菇蕾,再遇高温死菇更为严重。要结合天气情况,注意通风换气,每天2~3  相似文献   

13.
1栽培场地选择及菇棚构筑1.1栽培场地选择菇场选择在避风向阳、排水良好又近水源且交通便利的地方,以土壤偏酸性、富含腐殖质、保水性和透气性好的地块为佳。1.2菇棚构筑1)选择菇棚地址:菇棚地点应坐北朝南,附近有足够的堆料场地和充足卫生的水源供应的地块,并在上游和上风向没有废气废水污染。2)菇棚规划设计:菇棚一般不宜过大,太大操作不便,通风不良和二次发酵增温难,  相似文献   

14.
现将双孢菇死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温度过高 菇棚突然升温或持续几天高温达20℃以上,再加上通气不良等易造成死菇.出菇期应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根据气温调控棚温,配合调节通风换气,严防棚内出现高温.  相似文献   

15.
1.菇房保温出菇。2月份,正在出菇的菇房要采取保温或增温措施,使菇房温度维持在8℃以上。保温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加厚房顶覆盖物,门上挂棉制门帘,早、晚关严门窗,晴天中午前后开启门窗通气。雨雪天气仅开背风通气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我国首次对半地下菇棚堆袋栽培滑菇的研究进行了报导。通过试验研究,探索出在半地下菇棚用堆袋栽培滑菇的技术。结果表明:该法栽培滑菇不仅不须建菇房,投资少,而且比菇房用瓶栽和箱栽等占地面积小,管理方便,菇质好,产量高,生物效率为75-119.9%。具有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我县2001年开始在全县大规模推广白灵菇生产技术.白灵菇属于中低温型食用菌,在5~20℃范围内出菇,白灵菇出菇前期必须有一低温刺激过程,这就决定了在我县白灵菇出菇期为11月下旬-翌年3月下旬,造成夏季前后的4-11月份菇棚处于闲置阶段,白灵菇的生物转化率也偏低.  相似文献   

18.
在每个菇棚轮作栽培白灵菇一鸡腿菇,用栽培过白灵的菌糠栽培鸡腿菇,改变了一个菇棚一年只进行一季生产.原料大部分仅使用一次的现状,并且满足了夏季前后(4—11月份)食用菌鲜口的市场供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白灵菇迟出菇、不出菇的表现:菌袋整批出菇缓慢,菌龄超过130天没出菇或者出菇时间快慢不一。迟出菇、不出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错过接种期多为原料准备跟不上或灭菌灶衔接不好。白灵菇属中温菌,低温可以刺激出菇。按其生长规律和自然气温,一般为秋接种,冬出菇。通常长江以北地区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接种为宜;南  相似文献   

20.
香菇悬挂式栽培,可充分利用菇棚和菇房的有效面积,菌筒、菌块上菌丝分泌的黄水可自然下滴,喷淋、管理和采收均较方便.气温低时可用锅炉蒸汽加温调节温、湿度,有利于冬季多产香菇.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