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不同栽培方式及群体结构下,两个不同株型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及产量差异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垄双行栽培,可以有效地改善玉米群体结构,减少株间竞争,促进个体生长发育,增加其干物质积累,提高玉米的产量。种植方式与密度之间存在明显互作效应,大垄双行栽培方式下紧凑型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00~6.75万株/hm2,平展型品种的种植密度为5.25~6.00万株/hm2,分别比对照小垄栽培增产19.09%和14.25%。  相似文献   

2.
不同起垄方式栽培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铃薯不同起垄方式的栽培试验,研究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不同起垄方式栽培对马铃薯产量影响较大,马铃薯费乌瑞它以平播后覆土起垄栽培方式最好,其次是平作出苗后至发棵起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3.
石荃 《种子科技》2023,(4):21-23
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种植过程中土壤温度与产量的影响不同,需要基于当下冬小麦栽培方式进行探讨,掌握其对于土壤温度以及实际产量方面造成的影响,确保在现阶段的种植过程中,种植户能基于不同的种植条件,调整相关因素,全面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以某地区冬小麦种植工作为例展开研究,阐述了现阶段冬小麦栽培模式研究发展现状,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地膜玉米及其前作产量的影响黄勇(贵州省毕节地区农技站)影响地膜玉米及其前作产量的因素很多,耕作栽培方式不同,对地膜玉米及其前作生长状况、产量等影响不同。本试验拟正确评价各种耕作栽培技术对玉米及其前作产量的影响程度,为宏观决策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重楼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于2016年11月进行了大田栽培搭遮阴网、营养钵腐殖质土栽培及五味子-重楼立体栽培3种不同栽培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营养钵腐殖质土栽培重楼在生物学性状和单位产量方面均优于其他栽培方式,立体栽培次之,推荐采用腐殖质土含量丰富的地块栽培重楼,并采取适当的遮阴措施。  相似文献   

6.
大丽花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丽花(Dahlia pinnata)是菊科大丽花属多年生球根花卉,其栽培方法因目的不同而不同,通常有露地和盆栽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7.
花坛花穴盘育苗成为新兴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坛花卉是指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栽培方式相近、可用于大面积生产和应用的不同种类花卉,主要有一二年生花卉与宿根花卉,另外也包括一部分香料植物和地被植物等。  相似文献   

8.
水稻翻耕直播不同播种量与方式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是赤水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约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60%。为进一步探索适应赤水地区生态条件下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并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水稻轻型栽培提供科学依据,2009年按贵州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水稻翻耕直播不同播种量与不同播种方式的双因素试验。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川北丘陵地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杂交水稻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在同一品种下对强化栽培、旱育秧、强化栽培+羊育秧、配方施肥、高产组装技术(下称:超高产栽培)、常规栽培六种栽培方式进行了田间时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水稻产量差异均达到板显著水平,产量由高到低排序为超高产栽培>强化栽培+旱育秧>强化栽培>旱育秧>配方施肥>常规栽培.通过分析,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下的产量构成因素最优化,最协调统一.该技术具有广泛的运用前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不同起垄栽培方式对早熟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起垄栽培方式对早熟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在遵义县开展早熟马钤薯套种玉米不同起垄栽培方式的试验硏究。结果表明:早熟马钤薯费乌瑞它以平播后覆土起垄栽培方式最好,有利于提高产量与商品率。  相似文献   

11.
稻田马铃薯不同覆盖物免耕栽培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寻求马铃薯免耕高产栽培最佳覆盖方式,贵州省习水县在参与实施省农技总站安排的“百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工程”项目的同时开展了稻田马铃薯不同覆盖物免耕栽培试验,旨在探索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的新经验和新方法,从而为积极推广马铃薯免耕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稻不同栽培方式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贵州省水稻免耕直播、水稻免耕抛秧效果,根据省农技总站的安排,进行了水稻不同栽培方式效果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用途的甘薯栽培方式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工业加工用、鲜食用、菜用、观光用等用途,甘薯栽培方式差异很大,甚至完全不同,本文综述了甘薯多种栽培方式的栽培目标、栽培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适用品种类型及应用情况,为不同用途的甘薯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探索中浙优1号在荔波县不同栽培密度及栽培方式下的丰产和稳产性,开展了不同栽培密度及栽培方式对中浙优1号的试验.结果表明:以密度为22.58万丛/hm2、栽植方式为等行栽植,规格16.65cm× 26.64cm,的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稻田免耕油菜不同移栽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不同移栽方式的对比栽培,试验表明:稻田免耕油菜保墒保肥效果好,苗成活率高,既节资增效,又费省效宏;免耕栽培比翻犁移栽节约生产成本80元/667m^2左右,而产量却相当。  相似文献   

16.
不同覆盖方式对冬闲稻田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冬闲稻田里以中薯3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稻草覆盖、摆播稻草+地膜覆盖、沟播稻草+地膜覆盖、地膜覆盖、敞土等不同覆盖方式栽培马铃薯的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冬闲稻田地膜覆盖栽培的马铃薯出苗最早,地膜覆盖和沟播稻草+地膜覆盖栽培的马铃薯出苗率最高;敞土栽培的马铃薯植株的株高显著低于覆盖栽培;摆播或沟播稻草+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稻草覆盖栽培和地膜覆盖栽培次之,产量和商品薯率显著高于敞土栽培;摆播或沟播稻草+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的效益最高,地膜覆盖和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的效益次之,敞土栽培马铃薯的效益最低。  相似文献   

17.
水稻不同栽插方式与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不同栽培方式与密度试验表明,在8004~15467窝/667m2密度范围内宽行窄株栽插与宽窄行栽插两种栽插方式的产量无明显差别;宽行窄株栽培较宽窄行栽培经济。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田间统计试验方法探讨研究新香优63号厢式、宽行窄距、宽窄行不同栽培方式的超高产可行性。结果表明:3种栽培方式配合适宜的密度均达单产700kg/667m^2以上的超高产水平,以厢式栽培最高,单产为766.7kg/667m^2,其次宽行窄距,单产为750kg/667m^2,宽窄行最低,单产为716.7kg/667m^2,可作为同类地区大面积生产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同覆盖方式对冬种马铃薯生长特性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王正荣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5):117-122
为了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以马铃薯品种‘荷兰7号’为材料,采用塑料薄膜和稻草为覆盖物的方法,探讨冬种马铃薯覆盖栽培的生产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均能提早马铃薯出苗5天以上,缩短生育期8~22天,促进茎叶生长,提高结薯数,增加薯块大薯重量,提高薯块产量29.04%~67.68%。不同覆盖方式栽培的产量高低依次为:草+白膜,黑膜,草+土,草+黑膜,白膜,盖草,裸地(CK)。不同覆盖栽培方式对马铃薯块茎的干物质含量、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商品薯率等有较大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薯块品质。不同栽培方式各有特点,因此各地应根据生产条件采用相应的栽培方式,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中产稻田水稻根系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中产稻田水平下,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水稻根系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情况,开展了水稻免耕和翻犁、直播和移栽的耕作栽培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水稻根系生长和生育期有一定的影响,在分蘖盛期和成熟期,移栽的水稻根重、最长根长和根数均高于直播,且以翻犁移栽最好;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构成有影响,造成了对产量影响显著,以翻犁移栽单产590.1kg为最高,以免耕直播单产最低,且与其他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