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麦 178 是河南天存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郑麦 366/ 矮抗 58 的 F1 为母本、周麦 22 号为父本杂交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大穗、高产、优质、抗倒、广适。2016-2020 年参加河南省丰收小麦品种试验联合体冬水组试验,2021 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 20210065,适宜在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地种植。  相似文献   

2.
神麦 1号 (原泛 3号 )是由黄泛区农场农科所与河南省同位素所合作、采用有性杂交与辐射诱变相结合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该研究列入河南省丰收计划--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及推广应用项目(项目编号 200041020103)的科技攻关课题.该品种 2004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豫审麦 2004012号.  相似文献   

3.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豫麦5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高产豫麦 57是河南省漯河市农科所小麦育种室利用豫麦 18× 80( 6)-3-3-10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 1999年 9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3年 9月通过国家审定.经多年示范推广,该品种普遍反应较好,深受农民欢迎,被总结为"丰年增产、平年高产、灾年不减产"型优质、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目前,累计推广面积已达 133万公顷.  相似文献   

4.
西农668小麦品种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以豫麦34为母本、西农213为父本,通过常规杂交,经系谱改良混合法而育成的一个高产、抗病、抗逆性好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通过2015年陕西省审定(审定编号:陕审麦2015001号)和2017年河南省引种认定(编号:豫引麦[2017]018号),品种权申请保护登记号20161743.8。介绍了西农668的品种来源、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天麦 139 是河南天存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皖麦 30 为母本、矮抗 58 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天麦 139 具有高产、稳产、抗倒、广适等特点,适宜在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地种植。2022 年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许农7号是河南省兆丰种业有限公司(许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许农种业有限公司以新麦9号为母本、豫麦18为父本,经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小麦品种。2012年11月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2007。根椐该品种的特征特性,结合在河南省许昌市农场的生产实践,总结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豫麦34号(原名郑农7号)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1982年以矮孟牛为母本,豫麦2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集优质、高产、抗病、广适于一体的小麦品种.该品种产量三要素协调,品质达到强筋小麦国家标准,综合抗性好,适宜在黄淮冬麦区中晚茬地种植,199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的育成在国内率先解决了小麦育种工作中"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的矛盾,为我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和品质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品种支撑,是我国小麦品质育种的技术跨越.在该品种的推广过程中,率先实施跨行业联合,实行订单农业,按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模式运作,累计推广超过400万hm2.2002年该品种作为我国食用小麦出口的主导品种之一,实现了中国食用小麦出口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开麦22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利用高产、耐旱、抗倒的周麦18作母本,高产、抗病的百农矮抗58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2014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稳产性好、品质优良、适应能力强、抗病性强、生育期适中等突出特点,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宜河南省及周边高产麦区种植,市场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新麦208(国家区试代号郑育麦029)是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小麦新品种,2005年9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国审麦2005013),已获得品种权保护。是一个晚播早熟、高产、稳产、抗冻、抗病、广适、极具推广潜力的好品种。  相似文献   

10.
正存麦8号是河南丰德康种业有限公司与河南省天存小麦改良技术研究所合作育成,其母本是周麦24(周麦16×陕优225),父本是周麦22(周麦12/豫麦49//周麦13),经过多年定向选育,结合抗性鉴定和品质筛选,选育出高产、优质相结合的小麦新品种,2014年通过国家黄淮南片麦区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4003。该品种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驻马店及以北地区、安徽省北部、  相似文献   

11.
小麦新品种亚麦1号2015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1520。从植物学特征、产量表现、抗逆性、品质等方面介绍了小麦新品种亚麦1号的特征特性,提出针对性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2.
郑麦004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丰优室1994年以豫麦13/90M434的F1为母本、石89-6021(冀麦38)为父本,经过连续5年系谱法单株选择选育成功的优质、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2004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0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并已申报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相似文献   

13.
佳源6号为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审定编号:豫审麦20180016。该品种具有高产性突出、稳产性好、抗倒伏能力强、抗倒春寒冻害能力好、对高温不敏感、综合抗病性好、适应性广等特征。从精细整地、适期播种、病虫害防治、化学除草等方面总结了佳源6号的高产栽培技术,为充分发挥该品种的高产潜力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宛麦788是南阳市农业科学院以豫麦54为母本、周麦16为父本做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适合河南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该品种2021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李维涛 《种业导刊》2013,(10):22-23
中新78是2012年12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小麦新品种,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2008。介绍了中新78的品种特性以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国审新科麦169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针对黄淮南片麦区生态特点制定育种目标,根据生态育种理论,抓住高产主线,从现有推广小麦品种存在的高产、优质、抗性等问题入手,以新麦18为母本、矮抗58为父本,通过常规有性杂交育种方法创造变异,协调高产优质、高产广适等性状指标间的关系而育成的小麦新品种。2015年申请了植物新品种权保护,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半冬性早熟品种,矮秆抗倒伏,综合抗病性好,综合适应性广,且具有丰产、稳产性好等优点,在黄淮南片小麦生产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鹤麦 601 是鹤壁市农业科学院以新麦 11 号和淮阴 9628 组配的 F 1 为母本、郑麦 9023 为父本进行复合杂交系谱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具有大穗、高产、稳产、抗病、广适等特点, 2020 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 20200060 。该品种适宜在河南省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市场推广利用前景好。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许农7号是河南省兆丰种业公司、河南许农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稳产高产小麦品种,201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2007。杂交组合母本为新麦9号、父本为豫麦18,系谱法选育。本文根椐试验结果结合生产实践,总结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河科大9612是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小麦育种组以太谷核不育(Tal)小麦材料为遗传改良的技术平台,通过轮回选择和穿梭育种育成的一个高产早熟小麦新品种,2008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麦2008015).河科大9612属弱春性多穗型品种,适宜在河南省中南部中晚茬高水肥地块及相应生态类型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众麦998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品种众麦998于200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08010。介绍了众麦998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潜力,从精细整地、适期播种、冬前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众麦998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