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应用信息素监测云杉八齿小蠹的扬飞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2—2005年,应用聚集信息素对云杉八齿小蠹成虫的扬飞规律进行了监测。全年扬飞曲线头出现两次扬飞高峰,证实云杉八齿小蠹的越冬成虫和新羽化出的成虫都能对信息素发生强烈的聚集反应。日诱捕反应节律的观察表明:云杉八齿小蠹虽然多数时间在寄主树皮内营黑暗生活,但仍然具有日间活动昆虫的特点,其活动规律主要受林问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光臀八齿小蠹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永贵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3):162-162
青海省黄南州天然林小蠹调查结果表明,危害云杉林的小蠹先锋种有光臀八齿小蠹、香格里拉小蠹、四眼小蠹和大小蠹4种,其中光臀八齿小蠹(Ips nitdus Eggers)为先锋种和优势种,为害尤其严重。2005-2007年通过野外危害木、饵木定点观察和信息素诱杀调查等方法,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本文对光臀八齿小蠹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技术作了初步记述。  相似文献   

3.
<正>云杉八齿小蠹在阿勒泰地区1年发生1代,主要危害山区生长的西伯利亚云杉、西伯利亚落叶松、西伯利亚红松等天然松树种类,同时也轻度危害欧洲山杨、桦树、鹿蹄柳等其他树种类。近几年,云杉八齿小蠹对阿勒泰山区天然松树林危害越加严重,该虫的分布也有加重的趋势。一、基本情况云杉八齿小蠹属于鞘翅目、小蠹科,是阿勒泰地区主要危险性有害生物种类,以成虫和幼虫危害西伯利亚云杉、西伯利亚落叶松、西伯利亚红松等天然  相似文献   

4.
1998年以来,云杉八齿小蠹在延边州各地都有不同程度发生,特别是在敦化市新开岭、新立、秋梨沟、红石、小牡丹等5个林场危害极为严重,致使天然红皮云杉集中连片死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通过2004-2006年对云杉八齿小蠹生物学特性进行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云杉八齿小蠹在本地1年发生2代。每年6月初,7月中旬,8月下旬出现3次成虫高峰期。第1高峰期为越冬后成虫,第2高峰期为第1代成虫,第3高峰期为第2代成虫。  相似文献   

5.
经过林区调查、信息素诱虫、室内鉴定,明确在坎布拉林场为害油松的小蠹科害虫有9种,其中横坑切梢小蠹、纵坑切梢小蠹、六齿小蠹、天山星坑小蠹、柏肤小蠹、钝翅细小蠹、云杉小蠹等为青海省首次报道。研究结果同时表明油松是天山星坑小蠹、柏肤小蠹、钝翅细小蠹、云杉八齿小蠹、云杉小蠹、中重齿小蠹为害的新寄主。为林区小蠹虫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青海云杉天然林内小蠹种群空间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与2006年5—9月,对青海省黄南州麦秀林区4块不同危害程度标准地内的青海云杉天然林小蠹种群进行调查,发现青海云杉天然林内主要危害的小蠹有6种. 利用生态位理论将小蠹种群的空间资源分割为垂直高度、水平径级和树势3个单元,分别计算3个单元内小蠹种群在各资源序列上的生态位宽度、种间竞争系数. 结果表明:云杉大小蠹作为初期性种类危害青海云杉健康木,且主要危害树干根部;新中重齿小蠹、光臀八齿小蠹和Pseudips orientalis在云杉上无论是垂直高度还是水平径级单元都广泛分布,是青海云杉上最重要的次期性小蠹种类;虽然它们的生态位很宽且比例相似,但当虫口种群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三者都可直接入侵健康木;云杉四眼小蠹和新切梢小蠹为跟随性小蠹种类,且二者在寄主的选择上也存在差异,云杉四眼小蠹偏好选择湿润、衰弱的寄主. 由此看来,小蠹种群通过对寄主树木各空间资源的选择和利用的多样性达到了在青海云杉上竞争的平衡和共存.   相似文献   

7.
利用林间生测技术,比较了自主合成的与国外引进的重齿小蠹聚集信息素的诱捕效果,并应用自主合成的信息素进行了发生期监测和大量诱杀防治的试验。结果表明:国内与国外信息素对重齿小蠹的诱捕效果无显著差异;国内释放介质对重齿小蠹的诱捕效果比国外的好。利用国内诱芯对重齿小蠹成虫发生动态进行监测,明确了成虫扬飞的始、盛和末期以及成虫的持续期。国内信息素诱捕器的诱杀防治效果显著,2块样地防治前和防治后小蠹总致死木数量平均下降了62.07%。国内诱芯可以取代国外引进的诱芯,并可应用于重齿小蠹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在欧洲大范围的暴风雨和暴风雪的危害或长期持续的干旱导致了云杉八齿小蠹(Ips typographus)种群数量的增加和爆发。在抑制小蠹种群数量的治理项目中,应用了含有人工合成信息素的排水管式诱捕器,这些诱捕器诱到的小蠹数量与一根一般的饵木一样多。在集约经营的森林中,大量诱杀是云杉八齿小蠹综合治理措施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量诱杀效果将随着寄主抗性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光臀八齿小蠹Ips nitidus Eggers是黄南乃至青海天然林区内危害的主要优势种,主要危害风倒木、衰弱木、濒死木等,很少危害健康木,通过对光臀八齿小蠹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其风险评估值R=1.49,在麦秀林区属于低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是云杉属树种的重要有害生物,在麦秀林区有明显扩散蔓延趋势,对麦秀林场云杉属树种构成严重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0.
几种类型诱捕器对云杉八齿小蠹引诱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杉八齿小蠹(Ips typographus L.),是云杉的重要害虫,不仅侵害衰弱木或风倒木,还危害活立木,引起树木流脂,减少结实量,导致针叶大量脱落,最终使林木大片枯死。为了控制该虫的猖獗和危害,开展聚集信息素诱捕云杉八齿小蠹的试验。云杉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弥散载体含有效成份为甲基丁烯醇、顺式马鞭草烯醇、小蠹二烯醇。使用自制塑料水管、塑料薄膜和硬纸板涂胶等多种诱捕器,通过1988—1989两年的试验,证明了选用塑料膜制成的管型诱捕器,制作简易,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其成本仅为常用的塑料水管的1/10,而且材料易得,运输和携带均方便,适于林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信息素在小蠹综合治理中应用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综述了信息素在小蠹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进展.提出信息素是小蠹虫综合治理中压低虫口密度和降低寄主树木危害率最重要的生物措施,并讨论了信息素在小蠹虫综合治理中应用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天牛(Cerambycidae)是危害林业和果树业的重要害虫类群,具有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危害严重、难防难治、周期性爆发和隐蔽性较强等特点,采用化学防治等传统方法对天牛进行防治收效甚微。近年来,天牛化学生态学种群层面上的防治技术已成为立体防治天牛极为重要的新途径。昆虫信息素具有微量、高效、无毒、无污染等优点,可用于靶标害虫监测和诱捕等,在害虫综合防治中发挥关键作用。笔者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天牛信息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天牛信息素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天牛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红脂大小蠹、华山松大小蠹和云杉大小蠹形态学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陕西省渭南地区的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秦巴林区的华山松大小蠹 (D. armandi)和祁连山林区的云杉大小蠹(D. micans)的形态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大小蠹在形态特征、危害症状等方面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对多种松皮小蠹生物学、发生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其侵入规律是首先侵入新倒木、伐根,然后侵入衰弱木;只有在猖獗发生时,才侵入健康活立木;其发生规律是首先发生在立地条件差、树势生长衰弱、林内卫生不好的林分中,林缘、林间空地重于林内.其可持续控制的对策应该是在可持续控制的理论指导下,建立较稳定的森林生态环境,根据该类害虫的侵入和发生规律,将防治工作贯穿于营林生产全过程,特别是要及时清除虫源基地和该类害虫的一切滋生条件.  相似文献   

15.
影响小蠹虫发生危害的因素很多,有寄主树木特性、小蠹虫的种内和种间关系、小蠹共生真菌及天敌、森林生态环境、人为因素等等,本文综述了这些关键因素以便为小蠹虫的可持续控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小蠹类森林害虫可持续控制的策略和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森林害虫可持续控制的理论和目标,以及小蠹类森林害虫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在总结和评价森林有害生物治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小蠹类重灾性森林害虫可持续控制的理论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调控、生态结构调控和种群密度治理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利用6种鞘翅目昆虫引诱剂,分别在陕西秦岭火地塘林区、旬邑县马栏林区进行了林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6种引诱剂中,4#、3#引诱剂对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 minor)和松幽天牛(Asemum amurense)等针叶林木蛀干害虫有较好的诱捕效果。4#引诱剂平均日诱集鞘翅目昆虫30.5头/器,日诱集横坑切梢小蠹为28.8头。4#引诱剂可用于华山松大小蠹、横坑切梢小蠹和松幽天牛等蛀干害虫的监测与诱杀。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寄主植物、小蠹、天敌三重营养关系的化学生态学研究。重点阐述了三方面:①信息化合物的来源及基本特性;②信息化合物在小蠹选择寄主行为过程中的作用;③信息化合物对天敌选择寄主行为的影响。④对寄主植物、小蠹和天敌三重营养关系的全面了解,将为小蠹的综合治理提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9.
The first flight response of bark beetles to synthetic sex pheromones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is reported. Two insect species predaceous on this bark beetle also responded. The synthetic compounds delivered in an airstream from a substrate of Carbowax 20M on Chromosorb A appear to elicit the same response as the natural attractant from male-infested bolts of ponderosa pine elici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