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苜蓿和草木樨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季将苜蓿、草木樨地上部茎叶(鲜样)剪碎,装入200目尼龙网袋中,水平埋置于土中10 cm深处,第二年春季开始至秋季分12次取样测定其干物质、碳、氮、磷、钾的残留量,得出干物质分解率、碳的矿化率及养分释放率。结果表明:苜蓿干物质的年分解率为75.4%,高于草木樨5.1个百分点;苜蓿碳的年矿化率为73.8%,高于草木樨4.4个百分点;苜蓿氮的年释放率为74.4%,高于草木樨18.6个百分点;苜蓿磷的年释放率为74.7%,高于草木樨23.3个百分点;苜蓿钾的年释放率为96.8%,低于草木樨0.1个百分点;2008年10月~2009年4月苜蓿、草木樨干物质的分解率分别占全年分解率的54.2%和46.4%,钾的释放率分别占全年的94.5%和92.8%。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苜蓿属和草木樨属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提高两属植物远缘杂交的可预见性.[方法]以苜蓿属(Medicago)3个种和草木樨属(Melilotus)2个种共20份种质资源为材料,用过氧化物酶电泳技术对其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苜蓿属材料间、草木樨属材料间、苜蓿属和草木樨属材料间的酶带相似率分别介于30.00; ~83.33;、33.33;~100.00;和0; ~ 44.44;,相似系数分别介于0.417~ 0.917、0.667~1.000和0.083 ~0.667.供试材料在相似系数0.402处可聚为2类,草木樨属材料为一类,苜蓿属材料为一类.与草木樨属相比,苜蓿属材料在主成分分析图中的位置相对分散,遗传变异水平较高.[结论]部分远缘种质资源的酶带相似程度较高,亲缘关系较近,杂交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3.
苜蓿与草木樨种子生物学特征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紫花苜蓿和草木樨种子为试验材料,采取解剖、精密电子天平称重、显微数码照相、游标卡尺测量、紫外灯光下检测、咀嚼品评等试验方法,研究了苜蓿和草木樨种子的生物学特征特性.结果表明:苜蓿种子较草木樨种子的颗粒稍大、颜色稍深,气味特别;同等条件充分吸胀后苜蓿种子较草木樨种子质地更坚硬;苜蓿种子多呈肾形,草木樨种子多呈倒卵形;苜...  相似文献   

4.
棉秆还田是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麦盖提县每年种植养地作物苜蓿和麦田套种草木樨绿肥约占耕地面积的18.18%.90年代末以来,棉花播种面积扩大到耕地面积的69.01%,而养地作物特别是苜蓿和草木樨绿肥面积逐年减少到耕地面积的3.5%左右.为了培肥地力,实行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开展了棉秆还田培肥地力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正> 草木樨是我省一种比较好的豆科绿肥植物。种子细小,播种时用种量少,生长期间固氮能力强,植株体内氮素含量很高,据我所化验室多年来的分析结果:掩青时一般地上部鲜草含氮量为0.58—0.70%。与其它夏绿肥相比,以干重计算:每1000斤草木樨干草平均含氮素27.7斤,太阳麻平均有26.8斤,田菁24.8斤,绿豆平均只含17.5斤,从氮素含量来看,草木樨可以称为夏绿肥之“王”。  相似文献   

6.
对苜蓿、草木樨、白三叶草和红三叶草4种牧草种子在0.3%、0.6%、0.9%、1.2%、1.5%和1.8%土壤提取盐溶液中的萌发情况进行了研究,观测复合盐溶液浓度对其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发芽率与盐溶液浓度呈负相关,随盐溶液浓度提高,发芽期延迟;不同牧草种子萌发严重受抑时耐盐浓度范围明显不同,苜蓿在1.5%左右,草木樨在1.2%左右,白三叶、红三叶均在0.6%左右。4种豆科牧草种子萌发耐盐力的大小为:苜蓿〉草木樨〉红三叶、自三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研究草木樨的饲用价值为目的,测定了河西地区不同生长期草木樨中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结果分别为:营养期20.59%,3.54%;开花期17.24%,2.14%;结实期、15.32%,2.09%.并通过与同期草木樨中香豆素,双香豆素含量的比较,建议草木樨作为饲草应在开花期之前利用较适宜。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确定草种分区的原则和分区命名的方法。根据在全省主要地区的设点试验和调查研究,提出把山东省划分为四个草种区:Ⅰ、鲁东丘陵紫苜蓿、百脉根、黑麦草区;Ⅱ、鲁中南山地丘陵沙打旺、草木樨、(?)状羊茅区;Ⅲ、鲁西南平原紫苜蓿、沙打旺、无芒雀麦区;Ⅳ、鲁北平原苜蓿、沙打旺、冰草区。对各区自然资源和当家草种作了简要说明,同时还分析了各区牧草栽培利用上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林下套种草木樨、苜蓿、油菜等绿肥作物的种植措施及绿肥沤制技术,为林下种植结构调整、林果业提质增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种草改良苏打硫酸盐草甸盐土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植草木樨、碱茅、首蓿等牧草改良新疆苏打硫酸盐草甸盐上可以降低土壤含盐量,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种草后,土壤中微生物总菌量(细菌、放线菌、真菌)均有显著增加,尤其对细菌数量的增加作用最为明显.芽孢细菌数也有增长,固氮菌数量变化不大。种植不同牧草和牧草的不同生长期引起的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情况不同。根据种草改良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多少,土壤理化性状,植物生长状况等综合因素,评价所选牧草的改土效果,结果表明:草木樨、碱茅对试验的苏打硫酸盐草甸盐土有良好的适应性,改土效果较为显著,尤其是草木樨和碱茅的混播草地更能增强培肥改士作用,而苜蓿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1.
耐旱耐瘠的先锋牧草 草木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草木樨最早被当作药用与香料。美国1930年开始重视,现已成为美国北部及加拿大的重要牧草。草木樨在东北、西北、华北等地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目前主要分布在辽宁、陕西、甘肃、山西和内蒙古等地。 草木樨适应性很强,耐旱、耐瘠、耐寒、耐盐碱,既能作牧草、绿肥,又能保持水土,防风挡沙,同时还是蜜源植物,故俗称”宝贝草”。本篇主要介绍我国栽培较广的白花草木樨,又名白香草木樨、白甜车轴草。  相似文献   

12.
陈丽  王兴盛  孙建昌  马静 《西北农业学报》2018,27(12):1772-1779
以西北干旱区收集的43份杂草稻为试验材料,综合分析杂草稻碾磨、外观、蒸煮食味和营养等主要品质特性。结果表明,西北干旱区杂草稻的整精米率、垩白度和垩白粒率性状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均超过20%;蛋白质、胶稠度和碱消值次之,变异系数为12%~20%;精米率、粒长、粒型(粒长/粒宽)、直链淀粉和粗脂肪变异较小;出糙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53%。杂草稻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和碱消值性状明显低于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垩白粒率、垩白度、透明度、蛋白质和粗脂肪值明显较高;粒长、粒型(粒长/粒宽)和直链淀粉质量分数介于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之间。杂草稻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直链淀粉质量分数与胶稠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质量分数与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胶稠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粒长和粒型(长/宽)则呈极显著正相关,且蛋白质质量分数与其碾磨品质关系最为密切。可见,西北干旱区杂草稻的品质性状变异较大,遗传基础较宽,品质方面具有较大可利用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3.
瘤胃膨胀     
牛瘤胃膨胀又称为气胀,按气体的性质分为泡沫性与非泡沫性;按发病的原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病因:饲喂大量幼嫩多汁的青草特别是豆科植物,如新鲜的苜蓿、草木樨、紫云英、豌豆藤等,食入雨后或霜露的饲草、腐败发酵的青贮饲料以及霉败的干草都可能诱发该症。该症也可继发于食道  相似文献   

14.
草木樨又名白甜车軸草、馬苜蓿、馬钱子、洋苜蓿、苦草等,是一种优良的豆科牧草。 草木穉适应性能强,能抗旱、抗寒、耐碱、分布广,生长好,产量高,几年来由于各级党政重視,經过研究推广,成了保持水土、绿化荒山、改良土壤、增产粮食和改善山区人民生活的宝草了。 为了进一步利用草木樨喂猪,特将用作绿肥的草木樨千余斤晒制成糠,从肥育猪群中选出約克夏公猪与內江母猪的杂交一代三、四月龄仔猪10头,巴克夏与关中母猪杂交一代二、三月龄仔猪10头,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在畜牧业饲草生产中,存在重种植、轻管理和利用的问题,严重影响种草效益。一、科学管理1.定苗与中耕牧草苗期生长缓慢,易受杂草危害,早中耕除草,可促使幼苗早发。除部分多年生牧草如苜蓿、沙打旺、草木樨、无芒雀麦、羊草等不需间苗、定苗外,绝大多数牧草和饲料作物都必  相似文献   

16.
免耕不同时期套种草木樨对小麦干物质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时期套种草木樨对免耕小麦开花后干物质的积累动态、分配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从花后到成熟总干物质变化趋势呈"S"型,均在花后第30天达到峰值后下降,且达峰值时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中期套草木樨处理的总干物质比CK分别高2 013.48,2 832.28,2 116.85,1 469.56 kg/hm2;4个不同时期处理在整个灌浆期间干物质总的积累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1%,58%,54%和46%,可见,免耕小麦不同时期套种草木樨提高了花后小麦总干物质积累水平.在干物质分配方面,免耕小麦不同时期套种草木樨对干物质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影响甚小.免耕小麦不同时期套种草木樨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产量,与对照相比,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灌浆中期套草木樨处理分别增产24%,45%,22%,28%,这主要是因为免耕不同时期套种草木樨能够提高小麦的光合能力,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主要栽培的豆科牧草对奶牛的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常见的14种豆科牧草的常规营养成份测定及用尼龙袋法测定的干物质在瘤胃72 h降解率(RD-MD)的测定。结果表明,用营养成份和RDMD等指标进行评定,豆科牧草以蔓生野生大豆和无蔓野生大豆(Glycine max L.)的营养价值最高,全能苜蓿、草原2号苜蓿、直立黄花苜蓿(Astragalus adsurgens)和胖多苜蓿(Medicago sativa L.)次之。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图牧2号苜蓿、草原1号苜蓿居中,大叶苜蓿、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 L.)和特克苜蓿RDMD最低。2)豆科牧草RDMD与C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利用回归方程可以用CP来预测豆科牧草的RDMD。3)应用DMI、NE估测模型计算了各种豆科牧草的GI值并参照豆科牧草质量分级标准对本研究测定的豆科牧草等级进行划分,属于特级的有无蔓野生大豆,属于一级的有全能苜蓿、属于二级的有草原2号苜蓿,属于三级的依次有野生大豆(蔓生)、草原1号苜蓿、胖多苜蓿、日本紫花苜蓿、图牧2号苜蓿、直立黄花苜蓿和沙打旺。属于四级的有特克苜蓿、大叶苜蓿和黄花草木樨。4)用单一的营养指标如化学成分、干物质降解率均不能准确地评价牧草的营养价值。只有综合考虑DMI、养分含量、消化率和有效能才能对牧草的营养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正草木樨是草本豆科1年生或2年生植物,常见的有白花草木樨、黄花草木樨、细齿草木樨,其中,白花草木樨和黄花草木樨适宜在阿克苏地区种植。采取林果园冬小麦套种草木樨模式,后茬的农作物较常规施肥增产效果明显,且品质好。一、种植草木樨优缺点草木樨种植在重粘土到轻砂土中都可很好生长,是改造中低产田、治理盐碱地的理想优良绿肥作物。其根系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还可改良土壤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垃圾渗滤液作培养液时草木樨种子的发芽情况。[方法]将取自调节池和氧化沟的渗滤液稀释成强度为原液、50%、33%、25%、20%溶液用于发芽试验,观察草木樨种子的发芽情况。[结果]随着调节池渗滤液稀释强度的减小,草木樨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增加,稀释强度为33%时发芽率最高,达96.7%。氧化沟渗滤液作培养液时可促进草木樨种子萌发,提高种子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氧化沟渗滤液作培养液时,草木樨种子的发芽势略高于调节池渗滤液,调节池渗滤液对种子活力指数的影响比氧化沟渗滤液大,后续试验选用调节池渗滤液进行灌溉。[结论]渗滤液原液具有强烈的毒害作用,经过稀释后,草木樨种子都能发芽。  相似文献   

20.
苜蓿修复重金属Cu和有机物苯并[a]芘复合污染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苜蓿(MedicagoSativalam)在Cu污染土壤中对多环芳烃苯并[a]芘污染的修复作用。通过60d的温室盆栽试验表明,土壤中苯并[a]芘的可提取浓度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减少,苜蓿加快了土壤中可提取态苯并[a]芘浓度的下降。在1、10、100mg·kg-1苯并[a]芘处理浓度下,苜蓿生长的土壤中苯并[a]芘的减少率分别达86.0%、84.3%和39.8%。苜蓿通过增强根圈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和数量而提高植物对苯并[a]芘的降解率,同时,植物的根、茎也可积累少量苯并[a]芘,并且能够在Cu和苯并[a]芘混合污染中正常生长,苜蓿对土壤中Cu无明显修复作用。由于土壤自身具有修复多环芳烃苯并[a]芘污染的自然本能,在Cu污染下种植苜蓿具有强化苯并[a]芘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可促进苜蓿生长,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从而提高苜蓿修复Cu和苯并[a]芘混合污染土壤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