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通牦牛是世界上第一个用人工培育成的新品种牦牛,其父本是青藏高原上的纯种野牦公牛,母系是大通种牛场的适龄家牦母牛经杂交而成的,因而得名“大通牦牛”,大通牦牛继承了父本的剽悍高大,母系的健壮、结实。现存栏大通牦牛两万多头,生长发育快,生产性能、产肉性能高,肉品质、繁育性能好,遗传稳定,外貌体型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2.
牦牛在青藏高原具有广泛分布,对高寒、高海拔地区有较好的适应性,集肉、乳、毛、皮、役等生产性能于一身,是青藏高原上特有家畜和全能家畜;但是牦牛是比较原始的品种,饲养管理粗放,生产性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为提高牦牛生产性能已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研究的深入,如何从基因角度诠释和高效利用牦牛,已经成为近年牦牛研究的热点,文章仅就牦牛生产性能相关数量性状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为九龙牦牛杂交改良草地型牦牛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对九龙牦牛与草地型牦牛杂交F1和草地型牦牛不同年龄段的生长性能、成年牦牛的屠宰性能、产毛性能等进行测定、比较和分析,揭示九龙牦牛与草地型牦牛的杂交效果。结果表明:九龙牦牛与草地型牦牛杂交F1在初生、0.5岁、1.5岁、2.5岁、3.5岁、4.5岁时的体尺体重均极显著高于草地型牦牛(P〈0.01),且其成年时的屠宰率、净肉率和头均产毛量也均高于草地型牦牛(P〈0.01)。表明九龙牦牛改良草地型牦牛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对唐古拉山地区高原牦牛生存环境及生产性能进行了调查:目前该地区现有牦牛12 400头,其中,适龄母牛4 442头,母畜比例为35.82%。通过对当地牦牛产肉性能,泌乳性能、产毛性能、役用性能、繁殖性能测定说明唐古拉山地区牦牛对高寒的气候环境及粗放的饲养管理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为了做好保种工作并进一步提高该地区牦牛的生产性能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汤崇贵 《四川草原》1991,(1):39-40,43
<正> 牦牛的产奶性能,是牦牛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到目前为止,麦洼牦牛尚无一套完整的产奶性能资料。为此,我们于一九八八至一九九○年对1至4胎麦洼牦牛进行了产奶性能的测定工作。现就资料整理分析于下。  相似文献   

6.
青南地区牦牛生产性能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97-1999年对青海果洛家牦牛产乳性能、带犊、不带犊对母牛生长发育的影响、初生和1岁牦牛产肉性能及生长发育规律等生产性能综合研究,证实了导入野血公牦牛与当地家牦牛交配,可充分发挥野血牦牛耐粗饲、耐寒、生长发育快的优势,是一条在现行畜牧业体制下复壮家牦牛的简便措施。通过该地区牦牛生产性能现状的评估,将为牦牛杂交改良、本品种选育、政府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牦牛的繁殖成活率、受配率、受胎率、保胎率、犊牛成活率是牦牛生产的几个主要环节。近年来,牦牛品种不断退化、资源逐渐减少、老龄牛较多、犊牛成活率不高、牦牛综合生产率低等问题成为牦牛生产中的最大问题。笔者对当前牦牛生产中各种影响牦牛生产性能的因素做了论述,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牦牛是青藏高原全能畜种,肉是牦牛主要产品.测定分析出生~48月龄牦牛的生长发育,6月龄、24月龄、48月龄屠宰试验、进行牦牛肉与其他畜种肉的品质对比.通过利用肉用品种杂交改良牦牛,导入野牦牛血液改良牦牛,改变传统牦牛生产体系等途径,提高牦牛的肉用性能.  相似文献   

9.
李吉平  李劲  夏永祺 《中国饲料》2023,1(2):133-136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添加大麦DDGS对牦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将同批次、初始体重相近的60头牦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头,2组牦牛采用相同的饲养管理模式。其中,对照组牦牛饲喂全株青贮玉米-小麦秸秆型基础日粮,试验组牦牛在饲喂基础日粮中利用大麦DDGS等量替代小麦秸秆,试验为期60?d。结果表明,(1)试验组牦牛末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且试验组牦牛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2)试验组牦牛血清中总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且对照组牦牛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试验组(P <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牦牛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显著提高(P <0.05)。结论,利用大麦DDGS等量替代基础日粮中的小麦秸秆能提高牦牛生长性能,改善牦牛血清生化指标和屠宰性能。  相似文献   

10.
牦牛生产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品种退化,主要由于对牦牛的选育、犊牛的培育重视不够,科学养畜意识淡薄、草原生态破坏严重,牦牛营养缺乏,致使生产性能下降。通过注入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可以使牦牛的生产性能得到提高。强化高档牛肉生产意识,提高牦牛肉的品质和销售价格,来提高牧民对牦牛的养殖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性别对舍饲牦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2头2.5岁、初重为(150.30±9.27) kg的健康麦洼牦牛,按性别分为2组,每组6头。试验牦牛在同一饲养条件下进行舍饲育肥,预试期为14 d,正试期为168 d。结果表明:1)在整个舍饲育肥期间,公牦牛组平均日采食量均高于母牦牛组,第19周公牦牛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母牦牛组(P0.05),其余各周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公牦牛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母牦牛组(P0.05),料重比有低于母牦牛组的趋势(P=0.080)。2)母牦牛组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公牦牛组(P0.05),其余养分表观消化率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3)公牦牛组宰前活重显著高于母牦牛组(P0.05),胴体重和净肉重有高于母牦牛组的趋势(P=0.078,P=0.058),而净肉率和屠宰率显著低于母牦牛组(P0.05),其余指标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相同舍饲育肥条件下,母牦牛具有更好的屠宰性能并且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更高,而公牦牛具有更好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探讨新疆帕米尔牦牛的生长发育、繁育性能及泌乳性能等特性。[方法]选取新疆帕米尔母牦牛50 头,通过非配对法人工受孕,检测母牛受配率和受胎率等繁育性能指标,记录产奶量、乳脂指标等评价泌乳性能,并在犊牛初生后分别于第0、1、3、6、12、18及24月龄时测量体重、体尺、体斜长等生长指标。[结果]18月龄新疆帕米尔牦牛的体重达343 kg,显著高于同时期的其他市售牦牛,证明新疆帕米尔牦牛的生长性能良好;繁殖率在75%以上,受胎率在90%以上,发情期集中在8月,繁殖成活率在90%以上,犊牛断奶成活率高达98%,证明新疆帕米尔牦牛具有良好的繁育性能;牛乳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都达到生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产奶量也属于同类中的偏上水平,表明新疆帕米尔牦牛具有优良的泌乳性能。[结论]新疆帕米尔牦牛具有生长发育快、生产性能好、经济价值高等优势,是一种乳肉役兼用型的地方优良牦牛品种。  相似文献   

13.
牦牛乳业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牦牛是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特有的畜种,具有乳、肉、毛、役兼用的多种经济用途。牦牛乳的特点是干物质和脂肪的含量高,风味独特,品质优良。目前,牦牛产区多采取传统加工方式生产牦牛乳制品———酸奶、奶油、干酪素、其他乳制品(酥油及酥油糌粑、奶饼和奶皮子)。但开发特殊功能的奶产品和新型商业奶制品,提高牦牛的产奶性能,是我国青藏高原奶业生产和发展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验证利用野牦牛改良复壮家牦牛,提高生产性能的效果,于2012年11月对天峻县龙门乡18月龄野血牦牛、高原型牦牛进行了屠宰试验比较。结果 1/2野血牦牛屠宰前体重比同等饲管条件下家牦牛重18.84kg,胴体重前者较后者重17.51kg,龙门乡1/2野血牦牛的体重和胴体重均大于龙门乡高原型牦牛、大通牦牛、青藏高原型牦牛、羌塘型牦牛,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表明野牦牛是复壮家牦牛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5.
牦牛在青藏高原具有广泛分布,对高寒、高海拔地区有较好的适应性,集肉、乳、毛、皮、役等生产性能于一身,是青藏高原上特有家畜和“全能家畜”;但是牦牛是比较原始的品种,饲养管理粗放,生产性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为提高牦牛生产性能已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研究的深入,如何从基因角度诠释和高效利用牦牛...  相似文献   

16.
谷云 《四川畜牧兽医》2006,33(8):20-20,24
长期以来,畜牧科研人员对九龙牦牛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认为九龙牦牛是在品种资源调查中挖掘出来的优良地方品种,其遗传性能稳定,产肉性能好.是列入《中国牛品种志》和《四川省畜禽品种志》的为数不多的牦牛品种之一。当今耕地面积锐减、人地矛盾突出、资源进一步匮乏,给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充分利用牦牛最少与人类争地、争粮、争夺自然资源。及无污染、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等优势.从牦牛的育种方面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7.
为了增加高原生态环境下牦牛的繁殖性能。本研究采取了在母牦牛围产期补饲的方法,在牦牛围产期,母牦牛自然放牧回圈后,每晚每头母牦牛补饲250g母牦牛浓缩精料补充料,连续补饲5个月。结果表明,试验组犊牦牛的初生重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而且试验组母牦牛产后体况评分比对照组高(P0.01),产后母牦牛当年的发情率和当年受胎率、产犊率、犊牛繁活率都比对照组高(P0.01)。对地处高海拔地区的自然放牧母牦牛围产期补饲母牦牛浓缩精料补充料后,能有效提高牦牛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8.
藏东南牦牛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东南牦牛生产性能低、生产周期长、产品率和商品率低等主要制约因素为草畜矛盾 ,繁育技术 ,适龄母牦牛在畜群中比例低等。利用良好生态环境进行草场建设 ,合理饲养 ,建立牦牛原种场 ,用胚胎移植扩繁、改良 ,导入野血复壮 ,从而提高牦牛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9.
牦牛是青藏高原古老而原始的畜种,是我国正在开发利用的畜种资源。它对高寒牧区严酷的生态环境条件适应性极强,但牦牛晚熟、低产,严重制约了牦牛生产性能的发展。如何提高家牦牛的生产性能,提高商品率,已是牦牛生产和管理系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加强现有家养牦牛品种选育和良种串换的同时,利用杂交改良畜种的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20.
西藏牦牛资源现状及生产性能退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了解目前西藏牦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牦牛畜群结构、生长发育状况、生产性能(产肉性能、产乳性能、产毛性能、繁殖性能)等状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调查、测试和分析,弄清各类群的品种特征,资源优势,产品质量,分析我区牦牛生产性能退化幅度及退化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止退化措施,为西藏牦牛和草地等可更新资源有效利用和协调发展,充分发挥高寒牧区自然资源生产潜力,改善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持续发展牦牛业及草地畜牧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