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雪域高原牦牛奶的开发研究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追溯了牦牛这种珍稀物种的起源,阐述了中国牦牛的品种、类群和产奶性能、品质,以及它们的生产性能基因组研究,揭示了产奶的季节动态变化,为保护和建设好神奇、纯净的雪域高原草地和牦牛奶产业的开发研究与可持续发展拓宽了空间。  相似文献   

2.
刘发军 《当代畜牧》2013,(24):34-36
国家级新品种大通牦牛自培育成功以来,对改良提高家牦牛的生产速度、体重、产肉、产奶性能和繁殖性能,遏止牦牛的退化,增加牦牛的抗逆性及生活力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笔者结合目前牦牛生产现状,就大力推广大通牦牛进行家牦牛改良复壮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藏民农户中传统饲养管理条件下牦牛的产奶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西北甘肃和青海省的牦牛产区,存在看每天挤奶两次和每天挤奶一次的两种挤奶制度。前者的平均产奶量为0.54~0.86kg/d,挤奶期为103~114d;后者的平均产奶量为1.22~1.26kg/d挤奶期为124~130d。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挤奶制度对牦牛的体况影响较大。冷、暖两季放牧草地牧草的供需矛盾是限制牦牛产奶性能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牦牛传统饲养管理体制的分析与评价,为建立牦牛的冷季补饲方法,提高产奶性能,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了解亚丁牦牛产奶性能,并为今后牦牛品种的选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选择亚丁牦牛和昌台牦牛各8只健康、经产母牦牛测定其在6月,7月,8月,9月和10月的产奶量和牛奶成分。[结果]结果表明,亚丁牦牛和昌台牦牛在6月的产奶量相当,而且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7,8,9,10月的产奶量上,亚丁牦牛极显著高于同期的昌台牦牛(P<0.01)。在奶成分测定中,昌台牦牛在测定期间,牛奶中乳脂含量都较同期亚丁牦牛高,但是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非脂固体乳、乳糖和蛋白质的含量测定中,2个牦牛品种之间是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pH值测定中,亚丁牦牛在8月的pH值含量显著高于昌台牦牛(P<0.05);在10月的pH值含量极显著高于昌台牦牛(P<0.01)。  相似文献   

5.
牦牛乳业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牦牛是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特有的畜种,具有乳、肉、毛、役兼用的多种经济用途。牦牛乳的特点是干物质和脂肪的含量高,风味独特,品质优良。目前,牦牛产区多采取传统加工方式生产牦牛乳制品———酸奶、奶油、干酪素、其他乳制品(酥油及酥油糌粑、奶饼和奶皮子)。但开发特殊功能的奶产品和新型商业奶制品,提高牦牛的产奶性能,是我国青藏高原奶业生产和发展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对西藏牦牛优良类群之一的斯布牦牛生长发育、生产性能以及乳、肉成份等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是成年母牦牛平均体高、体长、胸围、管围、体重分别为105.3cm、116.8cm、145.84cm、14.96cm和173.90Kg;公牦牛分别为111.5cm、121.75cm、152.13cm、16.28cm、204.42Kg。牦牛平均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眼肌面积分别为107.9kg、47.0%、37.47%、45.41cm^2。母牦牛180d产奶总量全乳和半乳分别为216Kg和143.4kg。绒毛细度平均25.74μm。还对该类群牦牛的肉、乳品质以及绒毛的物理特性进行了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7.
牦牛的泌乳性能及提高产奶量的途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布于红原及其毗邻地区的牦牛具有较优良的产奶性能和乳质特性。该地区牦牛184天产奶量为211 30kg;乳脂率6 82%,乳蛋白5 60%,乳糖5 20%,均高于黑白花奶牛。暖季适当补饲可提高泌乳黑犏牛日产奶量0 77kg;冷季半舍饲+补饲可使泌乳黑犏牛全泌乳期产量平均提高1096kg,延长泌乳期109~137天。畜群结构调控和常规繁殖技术,可显著提高适龄母牛的群体比率和繁殖率,从而提高群体产奶水平。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有望解决牦牛种间杂交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提高改良犏牛的繁殖成活率,扩大改良规模、实现改良犏牛繁殖改良犏牛等,可提高牦牛改良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分布于红原及其毗邻地区的牦牛具有较优良的产奶性能和乳质特性.该地区牦牛184天产奶量为211.30kg;乳脂率6.82%,乳蛋白5.60%,乳糖5.20%,均高于黑白花奶牛.暖季适当补饲可提高泌乳黑犏牛日产奶量0.77kg;冷季半舍饲+补饲可使泌乳黑犏牛全泌乳期产量平均提高1096kg,延长泌乳期109~137天.畜群结构调控和常规繁殖技术,可显著提高适龄母牛的群体比率和繁殖率,从而提高群体产奶水平.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有望解决牦牛种间杂交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提高改良犏牛的繁殖成活率,扩大改良规模、实现改良犏牛繁殖改良犏牛等,可提高牦牛改良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牦牛是一种稀有动物资源,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牦牛产奶量低,但牦牛乳营养丰富,蛋白质、脂肪和乳糖含量高于荷斯坦牛乳,且富含其他多种营养素。牦牛特殊的生长环境赋予牦牛乳耐缺氧、抗疲劳、抗氧化等生理活性。本文对牦牛的产奶性能以及牦牛乳营养组分和功能特性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为我国牦牛乳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牦改历史和现状红原县地处川西北高原 ,海拔高度34 0 0~ 36 0 0米 ,是优良品种麦洼牦牛的主产区。全县存栏牦牛 32万头。由于牦牛品种原始 ,生产力低 ,一头产奶牦牛一个泌乳期仅 5~ 6个月 ,产奶量 2 0 0~ 2 5 0千克 ,一般公母牦牛 5岁才能屠宰 ,其净肉量仅 5 0~ 80千克。为了提高牦牛的乳肉生产性能 ,牧民自发利用本地黄牛杂交改良牦牛。由于黄牛生产性能不高 ,因此乳肉产量提高的幅度也不大。五十年代曾引进荷斯坦良种公牛改良牦牛 ,杂交一代奶肉产量成倍增加 ,深受当地牧民欢迎。但由于引进外地良种公牛极不适应高原地区的生态条…  相似文献   

11.
<正> 为了充分发挥冻精犏牛在高寒生境条件下比牦牛优良的产奶性能,促进高寒牧区乳业商品生产的发展,根据“第三次全国牦牛科研协作会议”拟定的科研项目,我们1983年至1984年,在红原县瓦切牧场对二胎次冻精黑蝙牛进行了产奶性能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15,(6):12-20
针对三元杂交优质犏牛生产杂交组合单一,三元杂交后代母犏牛无法持续利用等问题,开展了优质犏牛生产的杂交组合试验研究。通过研究提出了4个新的优质犏牛生产杂交组合:娟姗牛♂(细管冻精)×牦牛♀、西黄♂×牦牛♀、西黄♂×荷黄犏♀、荷黄♂×西黄犏♀;这4个杂交组合获得的后代中,娟犏和西黄犏生长发育、产奶性能都极显著的优于纯种牦牛,研究提出的西黄♂×牦♀繁殖成活率高,杂交后代生长发育快、产奶性能高。持续利用的西黄♂×荷黄犏♀和荷黄♂×西黄犏♀组合繁殖成活率较高,后代生长发育较快,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可持续利用一代。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掌握拉日马牦牛的产奶性能,本试验随机选取健康状况良好的处于泌乳期的拉日马母牦牛20头(初产和经产各10头),对其产奶量和奶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拉日马牦牛平均每头年产奶量为612.96 kg,平均每天产奶量为4.01 kg/头,与我国牦牛的年平均产奶量相比较可知,拉日马牦牛具有产奶量高的特点;拉日马牦牛奶中脂肪含量平均为6.91%、蛋白质含量平均为3.72%、乳糖含量平均为5.40%、非脂乳固体含量平均为10.22%,与我国牦牛奶成分的相关研究结果和GB 19301-2010对生乳理化指标的要求相比较可知,拉日马牦牛奶的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要求,且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犏牛是本地牦牛与黄牛杂交的后代,主要用途是产肉、产奶和役用,具有产奶量相对比牦牛较高、饲养成本低等优良特性,但犏牛雄性不育,采取传统回交方式所产生的后代基本不具备利用价值.安格斯牛是世界三大优良肉牛产品之一,增重性能高、胴体品质好、出肉率高,大理石花纹明显,适应性强、母牛连产性能好,常用于杂交.犏牛与安格斯杂交后代犊牛...  相似文献   

15.
大通牦牛是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和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连续20年执行农业部重点项目培育成功的牦牛新品种,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培育的牦牛新品种。2004年该品种通过了国家畜禽新品种审定,颁发了国家《畜禽新品种证书》。由于该品种生产性能高,产肉、产奶性能好,易粗放饲养,抗逆性、适应性强,深受牦牛产区牧民群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玉树县结古地区出现一种原因不明的牦牛跛行 ,笔者调查牦牛 30 0头 ,其中有病的牦牛 83头 ,发病率为 0 2 8% ,用牦牛骨头汤治疗 83例全部治愈。1 症状与诊断每年的 1~ 5月是发病的高峰季节 ,病牛多为基础产奶母牦牛 ,特别多发于产后的泌乳母牦牛。患牛早期出现消化障碍异嗜现象 ,舔食泥土、塑料、破布、纸箱、废铁等异物 ,粪中有未消化的食物。随之出现不愿行走、喜卧、跛行、强直腰背、站立不稳、步态强拘、体弱。一肢或四肢同时发病 ,跛行时轻时重 ,并与天气运动量有直接关系。患牛因缺钙程度不同 ,如脊椎塌陷、隆起、关节 (特…  相似文献   

17.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种,生活在3000m以上的高寒牧区,具有很强的生活能力,但该品种低产、晚熟,产肉及产奶性能低,加之长期以来掠夺式经营管理、低水平的饲养营养条件、严重的近亲繁殖、过牧饲养及草场退化,使原本较低的牦牛生产性能呈现出更加严重的品种退化现象,群体效益差、商品率低,使发展和提高牦牛品质受到了严重限制。针对目前牦牛生产现状,海晏县充分利用野血牦牛体格大、产肉量多、抗逆性强的特点,与家牦牛杂交以提高生产性能,达到提纯复壮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改良青海当地地方牦牛的生产性能和品种退化,利用大通牦牛冻精与当地母牛进行二元杂交,进行提纯复壮当地牦牛。结果表明:改良F1代母牦牛的受胎率、产犊率、犊牛成活率、繁殖成活率依次分别为75.2%、95.1%、90.15%、46.5%(n=562),比当地牦牛的上述繁殖指标依次分别提高0.04%、0.06%、0.02%、0.086%。因此,引入大通牦牛改良当地牦牛,其繁殖性能略有提高,如果再加强牦牛饲养管理,改善饲养条件,可提高当地牦牛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9.
皮蝇蛆病是危害牦牛饲养业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在牦牛分布区广泛流行。牦牛感染皮蝇幼虫后直接影响其产肉、产奶等生产性能和幼年牛存活率,并造成牛皮损伤,给畜牧业生产和制革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长期以来,国内许多地区首选倍硫磷注射剂防治本病,取得了满意的防治效果,然而这  相似文献   

20.
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特种家畜,适应性强。由于牦牛适应漫长的冷季、严寒及饲草短缺的高原生态环境,能充分利用其它家畜难以利用的高山草场,它供役用和驮乘,生产奶、肉、皮、毛、绒、骨、血、内脏、粪(高原牧区主要燃料)等产品,因而是一个综合生产性能极强的高原畜种,是藏民族地区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牦牛虽具有很强的抗逆性,但生产性能低,许多产品尚未被开发利用,因而经济效益低。因此,积极综合开发牦牛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是西北、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一、抓好配套技术措施的应用1.调整畜群结构据统计,牦牛群中的成年母牛仅占1/3左右,这种不合理结构严重影响草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