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藏药山苦荬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垠  童志平  薛鹏禧  谢远  泽仁拉姆  刘之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222-16222,16225
[目的]研究传统藏药山苦荬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浓度95%乙醇通过冷浸法提取得到总浸膏;分别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对其萃取,得到各部分浸膏;对乙酸乙酯提取部分浸膏用硅胶柱和葡聚糖凝胶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山苦荬中分离鉴定出了4种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木犀草素(tuteolin)、芹菜素(apigenin)和木犀草素-7-ο-β-D-葡萄糖苷(tuteolin-7-ο-β-D-glucoside)。[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科学利用山苦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茯苓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成分分离,用NMR、质谱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biemnasterol(1),octadecanoicacid(2),triacontanol(3),octacosyl acid(4),pentacosanoic acid(5),β-sitosterol(6),daucosterol(7)。结论:为茯苓皮的再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对肺筋草(Aletris spicata(Thunb)Franch)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肺筋草脂溶性部分分离鉴定出5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阿魏酸甲酯(2)、4-羟基苯甲酸(3)、香豆酸(4)、二十六碳烷酸甲酯(5)。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广豆根(Sophora subprostrata Chunet T.Chen)中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特征鉴定了其化学结构.结果表明,从广豆根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过渡谱解析确定化合物为:(+)-羽扇豆醇、β-谷甾醇、广豆根素、高丽槐素、山豆根色烯素.通过柱层析和结晶的方法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山豆根色烯素.  相似文献   

5.
刘兴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862-16864
[目的]研究沿海滩涂中华补血草[Limonium sinense(Girard) Kuntz]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萃取、制备薄层、反复硅胶、Sephadex-LH20、开放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及波谱分析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鼠李素(1)、甘露醇(2)、β-谷甾醇(3)、齐墩果酸(4)、槲皮素(5)、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6)、没食子酸乙酯(7)、山柰酚(8)、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9)、(+)-儿茶素(10)、异鼠李素-3-芸香糖甙(11)。[结论]化合物4,6,7,10,11为首次从沿海滩涂中华补血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夹竹桃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特征鉴定了夹竹桃的化学结构。[结果]从夹竹桃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过波谱解析确定化合物分别为(+)-羽扇豆醇、β-谷甾醇、槲皮素-3-O-洋槐苷、芦丁和夹竹桃苷。[结论]该研究为夹竹桃的应用与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漆姑草氯仿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素英  周万镜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326-3329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系统对漆姑草(Sagina japonica (Sw.) Ohwi)氯仿提取物进行梯度洗脱,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洗脱组分1和2分别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漆姑草氯仿提取物中鉴定出59种成分,主要为烷烃和酯类,其中有40种成分在该植物中首次检出.  相似文献   

8.
田永强  赵海波  刘航  田苗  侯相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340-14341,14344
[目的]研究镰形棘豆(Oxytropis falcataBunge)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镰形棘豆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8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柚皮素(2)、5,6-二羟基-2,7,3′,4′-四甲氧基黄酮醇(3)、5,6-二羟基-2,7,4′-三甲氧基黄酮醇(4)、3′,4′,5,7-四羟基双氢黄酮(5)、黄芹素(6)、7α-hydrox-ysitosterol(7)、7-oxositosterol(8)。[结论]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利用硅胶柱、ODS、MCI、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TLC薄层色谱手段,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共得到6个化合物。采用核磁共振、质谱等分析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分别为金松双黄酮(1)、穗花杉双黄酮(2)、2-(1,3-苯并二噁茂-5-基)-丙烷-1,3-二醇(3)、对羟基苯甲酸(4)、正二十九烷-15-醇(n-nonacosane-15-ol)(5)、β-谷甾醇(6)。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杉木中分到。  相似文献   

10.
张桢  肖怀  焦春香  刘光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58-13259
[目的]研究华山松松塔的乙醇提取浸膏正丁醇萃取物的化学成分,以期寻找抗史滋病病毒(抗HIV)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和MCIGEL枉色谱法,分离得到5种化合物,并利用NMR、ESI—MS等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5种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4.羟基苯甲酸-1’,3'-二羟基丙酯(I),4-羟基苯甲酸(II),丙二酸(III),(2R)-2,3-二羟基丙酸(IV),2,3-二羟基-1-(4-羟基苯基)丙酮(V)。[结论]化合物I—V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金锦香Osbeckia chinensis L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成分分离,采用NMR、质谱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结构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3',4'-三-甲氧基-鞣花酸-4-吡喃葡萄糖苷(4-O-β-D-glucopyranosyl-3,3’,4’-tri-O-methylellagic acid,1)、3,3’-二-甲氧基-鞣花酸-4-吡喃葡萄糖苷(4-O-β-D-glucopyranosyl-3,3’-di-O-methylellagic acid,2)、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3)、槲皮素-3-O-β-D-吡喃鼠李糖苷(quercetin-3-O-β-D-rhamnoside,4)、山柰酚-6-C-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6-C-β-D-glucopyranoside,5)、β-谷甾醇(β-sitosterol,6)和胡萝卜甘(daucosterol,7)。结论:除化合物(3)和(7),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采用色谱方法分离,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研究蒙古苍耳子的化学成分。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中5个黄酮类化合物,2个为甾体类化合物,1个为糖苷类化合物,鉴定结构分别为: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1),3,5,3'-三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2),3,5,6,7,3'-五羟基-4’-甲氧基黄酮(3),槲皮素(4),芹菜素(5),羽扇豆醇(6),豆甾醇(7)和5,3’,4'-三羟基-7-氧-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0-β-D-葡萄糖苷)luteolin-7-0-β-D-glucoside(8)。首次从蒙古苍耳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8。  相似文献   

13.
文建文  黄艳  何开家  刘布鸣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4156-14156,14168
[目的]研究粗齿冷水花石油醚部位中的脂溶性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粗齿冷水花石油醚部位脂溶性的化学成分,甲酯化后利用气相-质谱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出25个成分,并鉴定出其中14个成分,主要成分为7,11-二甲基-3-亚甲基-(E)-1,6,10-十二碳三烯(23.750%)、1,2,3,5,6,7,8,8a-八氢-1,8a-二甲基-7-(1-甲基乙烯基)-[1S-(1α,7α.,8aα)]-萘(15.541%)、1-甲基-4-(5-甲基-1-亚甲基-4-己烯基)-(S)-环己烯(30.349%)和角鲨烯(11.485%).[结论]这些成分均首次从粗齿冷水花中分离鉴定,为充分开发和利用该药材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常规色谱分离技术对分离自健康紫海胆肠道的稀有放线菌Micromonospora sp.HDa2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以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放线菌Micromonospora sp.HDa2的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已知结构的环二肽化合物.分别为环(苯丙-缬)二肽(1)、环(苯丙-亮)二肽(2)、环(苯丙-异亮)二肽(3)、环(苯丙-苯丙)二肽(4)、环(亮-亮)二肽(5)和环(亮-异亮)二肽(6)。对紫海胆肠道放线菌进行分离。结果发现以上化合物均是从Micromonospora属放线菌中发现的。  相似文献   

15.
南葶苈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滴  刘昕  杨晓虹  孙凯 《特产研究》2010,32(2):62-63,77
研究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种子(南葶苈子)提取物的化学成份。采用大孔树脂柱色谱和硅胶柱色谱对化合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波谱(1H-NMR1,3C-NMR,MS)分析和化学方法鉴定了其结构。从南葶苈子中分离鉴定出6个化合物:2,5-二甲基-7-羟基-色酮(2,5-dimethyle-7-hydroxychromone,1)、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 benzaldehyde,2)、异香草酸(isovanillic acid,3)、丁香酸(syringic acid,4)、对羟基苯甲酸(p-benzoic acid,5)和烟酸(nicotinic acid,6)。化合物1~6为首次从播娘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徐明哲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619-11620,11628
[目的]为了研究桑螵蛸成分在体外试验中自由基DPPH清除的效果.[方法]利用DPPH法,测定抗自由基活性.[结果]从桑螵蛸中分离得到N-(3,4-二羟基苯基乙基)乙酰胺(1)和2,4-二丁基苯酚(2),化合物1和2在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中表现出抗自由基活性(1∶EC50=12.9 μmol/L和2∶EC50=17.8 μmol/L).[结论]桑螵蛸成分有很强的抗自由基活性.  相似文献   

17.
樊庆鲁  黄文华  郭宝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533-3534,3603
[目的]对家独行菜子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溶剂萃取、柱色谱、LH-20凝胶、重结晶等方法对家独行菜子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通过波谱和理化性质等方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家独行菜子中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芥子酸(1)、芥子酸乙酯(2)、阿魏酸乙酯(3)、1,2-二芥子酰基葡萄糖(4)、对异丙基苯甲酸(5)、苯甲酸(6)、苯乙酰胺(7)、苯甲胺(8)、二苯乙酮(9)、蔗糖(10)、胡萝卜苷(11)、β-谷甾醇(12).[结论]化合物2 ~ 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东北天南星块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ODS柱色谱分离纯化。经理化常数、光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6种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4种。结构分别为夏佛托苷(1),异夏佛托苷(2),蔗糖(3)和松二糖(4)。结论4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东北天南星块茎中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姜黄(Curcuma longa L.)非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姜黄非药用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姜黄非药用部位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3-吲哚甲醛(1)、光色素(2)、3-O-(α-D-半乳糖)-(1″→6')-O-β-D-半乳糖苷–丙三醇(3)、姜糖脂A(4)和noralpindenoside B(5)。[结论]5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姜黄非药用部位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和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