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室内土柱实验,研究了裸地、棉秆隔层表层放置、棉秆隔层15cm、30cm、45cm和60cm处放置6个处理的土壤入渗特征及入渗后土壤水盐分布,以期对盐碱地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棉秆隔层的设置降低了土壤入渗速率和累积入渗量,有利于棉秆隔层以上盐分的淋洗;秸秆隔层的设置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有利于隔层以下土壤水分的保持;各处理盐分均出现表聚,其中秸秆表层覆盖盐分表聚最小。  相似文献   

2.
秸秆覆盖对土壤水盐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不同盐分含量(轻度盐化、中度盐化、重度盐化)的砂壤土进行了秸秆覆盖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可有效地控制土壤水分的蒸发,从而控制盐分的表聚性,减轻土壤表层的盐化程度,从而达到改良盐渍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点源入渗与蒸发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盆栽条件下 ,低水量滴灌入渗及蒸发过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结果表明 ,入渗过程中 ,当灌水速度为 0 .5L·h-1,灌水量为 0 .5、1.0、1.5L时 ,土壤表面湿润半径分别为 13、15、16cm ,湿润深度分别为 15、17、2 0cm。在灌水中心附近 ,土壤水分分布较边缘集中 ;盐分随水向四周扩散 ,最后积聚在干、湿土体交界处。低灌水速度情况下 ,盐分最高积聚区离湿润锋 2cm左右。蒸发过程中 ,表土层 2cm范围内土壤水分变化较剧烈 ,土壤水分逐渐集中在湿润土体中心 ;盐分表聚性逐渐减弱 ,土体边缘盐分变化量较土体中心大 ;蒸发前后 ,蒸发水量 6 6 8g ,表层 2cm范围盐分增加 7.17g。  相似文献   

4.
磁化水在盐渍化土壤中的入渗和淋洗效应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干旱区绿洲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磁化水灌溉改良土壤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在室内土柱模拟及田间膜下滴灌条件下对比研究不同磁处理水灌溉对土壤水分入渗及淋盐作用的影响,旨在提出一种高效降低土壤盐分的新技术。【方法】采用室内土柱模拟和田间小区滴灌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土柱模拟试验磁感应强度设4个处理:分别为0、100、300和500 mT,采用由上向下入渗,入渗至整个土柱2/3处停水、取样,研究不同磁感应强度处理的水对土壤入渗、土壤剖面含水量及盐分运移的影响,小区试验分别为普通水滴灌(CK)、磁化水滴灌(T),磁感应强度为300 mT,试验在测坑内完成,测坑面积6.67 m2,研究滴灌条件下磁化水灌溉对土壤水分渗漏及盐分分布的规律。【结果】土柱试验结果表明,磁化水可加快土壤水分入渗,与对照组相比,300 mT磁处理水可显著提高土壤湿润锋运移速度。在入渗时间为360 min时,0 mT和300 mT的湿润锋深度分别为17.0和18.5 cm;磁化水可加速土壤盐分向下运动,入渗结束后0 mT和300 mT处理在土层28 cm处的电导率值分别为10.9和12.7 mS•cm-1,Cl-含量分别是17.95和25.04 g•kg-1,Na+含量分别是4.61和5.55 g•kg-1,300 mT处理较对照(0 mT)分别增加了16.5%、39.5%和20.4 %。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磁化水灌溉可显著提高土壤水分渗漏量,CK、300 mT处理(T)第一次承接的土壤渗漏液重量分别为18.8和21.9 kg,磁化水处理较对照处理增加16.5%。灌水结束后,0-100 cm土层的土壤脱盐率总体表现为磁化水处理大于对照处理,但各层脱盐率有所差别。对照和处理土壤表层0-20 cm脱盐率分别为13.8 %和23.2 %,深层土壤80-100 cm脱盐率为11.6%和29.8%。【结论】磁化水灌溉可加速土壤水分的向下运动,加快土壤盐分向下运移,表明磁化水灌溉有利于将更多的盐分淋洗出土体,300 mT磁处理效果最佳。磁化水滴灌为改良盐渍化土壤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快速、低投入与高效的方法,为在新疆大面积盐渍化土壤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土壤含盐量对土壤水分蒸发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盐渍土的治理中。对土壤表层的盐分控制非常重要,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理论,减少土壤盐分表聚的主要方法是控制土壤水分蒸发,因此,目前许多土壤盐分的预测模型中,土壤水分蒸发是必选的因素。但准确预测土壤水分蒸发必须考虑所有的影响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气候、土壤水分含量、地表覆盖情况对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研究较多。但土壤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主要分析了土壤含盐量对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为土壤水分蒸发的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盐生植物和秸秆覆盖对滩涂极重度盐土土壤养分和降盐效果的影响,为沿海滩涂土壤降盐改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5月在江苏沿海滩涂极重度盐土(盐分10g/kg以上)中开展秸秆和植被覆盖的田间试验,设置对照(CK,裸地)、种植碱蓬(PS)、15t/ha秸秆覆盖(SM-A)和30t/ha秸秆覆盖(SM-2A)4种处理,测定各处理0~100cm(即0~10、10~20、20~40、40~60、60~80和80~100cm)土壤各层的盐分含量、pH、水分含量和表层养分含量.[结果]与CK相比,1年后SM-A和SM-2A处理的滩涂极重度盐土0~100cm土壤盐分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下同),且其0~60、60~80和80~100cm土壤盐分分别降低96.0%、84.9%和55.8%以上;PS处理可显著降低滩涂表层土壤盐分含量,降低土壤盐分51.0%以上,但对20~80cm土壤盐分无明显影响.与CK和PS处理相比,1年后SM-A和SM-2A处理的0~100cm土壤pH和0~60cm土壤水分含量显著提高;与CK相比,桔秆覆盖处理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但对土壤全氮、碳氮比和容重等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综合考虑降盐和培肥效果,秸秆覆盖处理结合适量有机肥施用可能是将来进行滩涂极重度盐土降盐和培肥改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试验在河套平原利用玉米秸秆深埋改良盐渍土,通过对秸秆不同深埋处理后的土壤盐碱变化监测,研究对盐碱调控作用的效果。结果表明:研究区秸秆深埋处理能破坏土壤毛细管的连续性,减少深层土壤的水分蒸发,从而抑制盐分表聚,降低耕作层盐分含量;30cm处埋设秸秆能显著降低耕作层的含盐量,脱盐率达到61.2%,而50cm处埋设秸秆和70cm处埋设秸秆的脱盐率分别为47.1%和45.5%,同时考虑到30cm处埋设秸秆成本相对较低,因此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8.
南疆滴灌棉田休闲期土壤入渗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南疆塔里木盆地是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极端干旱内陆河流域,是中国主要优质棉生产基地,覆膜及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缓解了棉花生育期水资源短缺矛盾,但冬春灌定额较高。探索膜下滴灌棉田不同地表覆盖模式和冬灌定额对春季休闲期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为合理确定春灌定额和提高灌水效率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双环定水头土壤入渗仪进行土壤入渗试验,设计灌溉方式为冬灌定额200 mm和免冬灌两种;地表覆盖方式分为裸地(冬灌前拔掉棉秆、揭去残膜)、留秆(冬灌时棉秆不拔除,棉秆及残膜留在地里)和玉米秸秆覆盖(冬灌后在留秆棉田覆盖长度5-10 cm、厚度5 cm的玉米秸秆)3种,合计6个处理。比较各处理土壤入渗特性、模型模拟土壤入渗过程、分析土壤入渗影响因素。【结果】冬灌可降低土壤初始入渗速率、稳定入渗率和累计入渗量,冬灌裸地、留秆和秸秆覆盖初始入渗率比免冬灌裸地、留秆和秸秆覆盖减少22.51%、21.49%和12.94%;稳定入渗率分别减少75.86%、27.27%和42.86%;累计入渗量分别减少61.98%、22.18%和29.31%,(免)冬灌秸秆覆盖初始入渗率比裸地和留秆分别减少14.74%、15.20%和4.20%、5.96%;(免)冬灌稳定入渗速率和累计入渗量为裸地>秸秆覆盖>留杆处理,稳定入渗率(免)冬灌裸地分别是秸秆覆盖和留秆的2.96、4.39倍和1.25、1.46倍,累计入渗量免冬灌裸地最大,为免冬灌秸秆覆盖的2.13倍、免冬灌留秆的2.39倍、冬灌裸地2.63倍、冬灌秸秆覆盖3.01倍和冬灌留秆3.07倍。免冬灌裸地入渗速率衰减速度最慢,冬灌裸地入渗速率衰减速度最快。通过对决定系数和均方根误差的分析,通用经验模型和 Kostiakov模型能较好模拟各处理土壤入渗过程,Horton模型次之,Philip模型拟合较差。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和累计入渗量与土壤初始含水量和土壤干容重成负相关关系,而与土壤温度和土壤总孔隙度成正相关关系。土壤浅层初始含水量较深层初始含水量对土壤入渗参数影响明显。初始入渗率与0-10 cm土壤初始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成显著相关关系,稳定入渗率和累计入渗量与0-10 cm土壤初始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成显著相关关系。【结论】南疆滴灌棉田冬季休闲期通过地表覆盖和灌水可降低春季土壤入渗性能,有利于减少春季灌水定额,提高灌水效率。  相似文献   

9.
试验设置秸秆还田和不还田两种方式,选用抗盐小麦德抗961和普通小麦鲁麦10,以探明秸秆还田和品种选择对盐渍土水盐运移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够减少水分散失,提高土壤含水量,同时减轻盐分在表层土壤的富集,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选用抗盐小麦品种不仅提高了小麦的抗盐能力,也降低了表层盐分的进一步富集.小麦产量的提高得益于产量构成因素的综合改善,其中每公顷穗数贡献较大.从减轻盐分表层富集和提高产量幅度来看,品种选择的效果优于秸秆还田.因此,选用抗盐品种,并结合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盐渍土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不同地表覆盖模式对冻融期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本文设置裸地(LD)、地膜覆盖(DM)和玉米秸秆覆盖(JG)3种覆盖处理,基于冻融期实际监测数据,对比分析3种地表覆盖处理下土壤水盐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表覆盖减少冻融期土壤浅层水分蒸发,起到蓄水保墒、抑制盐分表聚的作用,不同冻融阶段不同地表覆盖处理的土壤水盐含量有所差异。与裸地相比,在冻结阶段,玉米秸秆覆盖(JG)和地膜覆盖(DM)显著减少土壤表层水分散失,增加了浅层10-50 cm土壤水分,且DM覆盖比JG覆盖保墒效果好。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的变幅逐渐减小。至融化期,春季蒸发强烈,地表覆盖抑制了表层土壤水分蒸发,具有较好的保墒作用。整个冻融期,各处理浅层10-40 cm土壤电导率均比初始状态有所增加,LD表层电导率较JG覆盖和DM覆盖增加显著,且波动幅度较大。LD土壤电导率变化波动最大,JG覆盖次之,DM覆盖最稳定。从保墒抑盐角度考虑,冻融期进行地表覆盖对于春季棉田土壤保墒及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土壤普查与数字土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听起来是枯燥的,然而运用数字技术打造的虚拟现实将展示给我们一个有声有色、真真切切、绚丽多彩的世界。本文浅谈一点对土壤普查、土壤分类和数字土壤的联想。1 土壤普查回顾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壤是农业的基础。党和政府对土壤工作历来十分重视,早在1958年我国就作出“关于开展群众性土壤普查工作的指示”。在农业部的组织下,从1958年至1960年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土壤普查工作。经过3年的群众性普查,于1961年进行汇总整理,首次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土壤图》,《中国农业土壤肥力概图》,《中国农业土壤改良概…  相似文献   

12.
茶园与相邻林地土壤有机碳及基础呼吸的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茶园及相邻林地土壤基础呼吸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并试图寻求其与土壤有机碳(SOC)、水溶性有机碳(WS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关系。结果表明茶园和林地土壤有机碳、土壤呼吸积累量、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且茶园均值大于林地。在0~100 cm土壤层次内, 茶园土壤质量敏感性指标(WSOC/SOC)平均值、代谢熵(qCO2)平均值均大于林地, 微生物熵(qMBC)平均值小于林地。茶园和林地土壤基础呼吸速率与SOC、WSOC及MBC呈显着正相关, 向后筛选回归模型表明对茶园土壤基础呼吸的影响作用依次为SOC>MBC>WSOC,对林地土壤基础呼吸的影响作用则为WSOC>SOC>MBC.茶园土壤代谢作用强于林地, 但茶园有机碳库的稳定性比林地差, 不利于土壤有机碳库的积累, 为促进茶叶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茶园土壤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施肥和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土壤和土壤矿物对氯磺隆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批量法研究了人工合成的铁、铝氧化物以及砂页岩发育的红壤对氯磺隆的吸附。结果表明: 1)在相同的条件下,氯磺隆在铁、铝氧化物和砂页岩发育的红壤中的吸附量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氯磺隆吸附量的顺序为:铁氧化物<铝氧化物<红壤; 2)氯磺隆在铁、铝氧化物和砂页岩发育的红壤中吸附量随pH值的升高而减小。这些情况均与矿物及其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土壤酸化及酸性土壤的改良和管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简要介绍了土壤酸化的机理和危害,总结了利用石灰、工业废弃物及农作物茎秆等改良酸性土壤和酸性土壤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可为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土壤酸化成因与改良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29-21731
综述了土壤酸化的成因、基本原理,对土壤环境和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改良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土壤硫素状况及其测试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土壤硫素营养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土壤中全硫和有效硫的含量,土壤中硫的形态及其转化,影响土壤硫素有效性的主要因子,讨论了土壤中不同形态硫的各种测试方法,并比较其与作物生长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和土地类型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土壤水盐运移,对土壤盐渍化水平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野外调查和土壤采样分析获得了73个同一位置土壤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地类型数据以及土壤盐渍化水平数据。利用信息量计算法评价了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和土地类型对现代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水平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潮土-(粘土和砂壤)-(幼年水稻土平地和盐化潮土河滩高地)对轻度盐渍化有指示作用,粘土-(砂质黄河滩地和盐化潮土浅平洼地)对中度盐渍化有指示作用,砂壤-(獐茅、芦草潮盐土平地和盐化潮土浅平洼地和白茅、芦苇盐潮土平地)对重度盐渍化有指示作用,盐化潮土-重壤-(滨海盐滩地和滨海芦苇沼泽湿洼地和獐茅、芦草潮盐土平地和白茅、芦苇盐潮土平地)对盐土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砂质潮土不同土体构型对花生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砂质潮土不同土体构型对花生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在清丰县浅位黏砂壤土、砂壤土和砂土上开展了花生不同氮(0、90、180kg/hm2)、磷(0、90、135、180kg/hm2)肥料配施增产增效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配施对花生生长具有积极作用,不同生育期不同肥料配比处理个花生单穴分枝数和株高均高于对照,其中单穴分枝初...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土壤消毒方法对日光温室土壤温度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垄沟式太阳能消毒、石灰氮结合太阳能消毒和垄鑫熏蒸土壤3种消毒方法对日光温室剖面温度和土壤营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垄沟式太阳能消毒提高土壤剖面温度高,速度快,对土传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土壤速效P、土壤速效K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0.5%和31%,而土壤速效N、有机碳的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17%、12%;施用石灰氮土壤速效P和土壤速效N分别比对照增加94%和52%,土壤速效K变化不明显,有机碳比对照降低15.8%;施用垄鑫处理土壤速效钾和土壤速效N分别增加10.7%和22.5%,土壤速效P变化不显著.垄沟式太阳能消毒对更深层的土壤养分含量影响比石灰氮结合太阳能消毒和垄鑫熏蒸土壤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