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3 毫秒
1.
河南省某猪场产房仔猪暴发腹泻疫情并造成未断乳白猪的大批死亡,经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测确诊为猪瘟病毒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通过采取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防制措施,该场腹泻疫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现将本次疫情情况报告如下,旨在为临床上此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1发病情况河南省某猪场存栏1 000头左右母猪,自2013年5月开始暴发腹泻疫情,产房仔猪和保育猪均发生腹泻,尤其以未断乳仔猪最为严重,母猪无任何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发生腹泻疫情的某猪场开展了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表明该疫情的病原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此次腹泻疫情于2013年11月份开始暴发,2014年3月份结束,发病猪的种类具有明显的次序,育肥猪首先发生,其次是母猪,新生仔猪最后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与猪的种类、日龄密切相关,育肥猪和母猪发病后仅出现腹泻症状而不死亡,仔猪发病后腹泻症状明显而且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急剧下降,3日龄以下仔猪死亡率可达100%,1周龄仔猪死亡率降至72.73%,12日龄仔猪死亡率仅有10%。对猪场风险因素分析表明,饲料车辆直接进入猪场、卖猪车辆与饲养人员接触、粪便通道没有封闭、饲养人员流动等是影响此次腹泻疫情的高风险因素,通过降低高风险因素很好地控制了疫病。  相似文献   

3.
2018年3月,山东省青岛市某规模化猪场暴发疫情,每天死亡100余头仔猪。70~80日龄仔猪临床表现为发热、喘气、关节肿大,30~40日龄发病仔猪主要表现为水样腹泻。为确诊引起此次疫情的病原,分析病例发病情况,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最终判定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及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混合感染,且疑似存在猪链球菌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混合感染。鉴于猪群存在多种病毒和细菌的混合感染,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定期监测猪群疫病的抗体水平,及时调整免疫程序,防止疫病暴发。  相似文献   

4.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毒株的高度变异性给该病的防控带来了难度。福建某规模化养猪场发生腹泻疫情,通过胶体金检测确诊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疫病初期通过返饲与疫苗肌肉注射等方式进行防控,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为快速控制疫情,结合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发病与排毒规律,从"降低排毒、激发黏膜免疫、构筑免疫屏障、切断传染源、加强饲养管理"等角度,提出"三打两喷+仔猪喷鼻"的疫情防控方案,方案执行1周,腹泻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率由90%以上降低到8.60%。同时,该方案在四川地区24个规模猪场得到了有效的验证。  相似文献   

5.
李凡  赵坤坤  刘守川 《养猪》2020,(1):118-120
通过对河南省安阳市某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猪群临床表现、病理变化的观察,结合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最终确诊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仔猪腹泻。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该毒株属于PED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通过对发病猪群进行紧急免疫和饲养管理改进后,较为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基于此,文章对该病的确诊与防控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给广大养猪户防控该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2018年11月,湖南郴州某规模化猪场发生2~3日龄仔猪呕吐、腹泻为主的疫情,发病率70%,死亡率80%,为确定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从发病猪群中采集2头病死猪的小肠、肺脏、淋巴结等组织进行PCR检测及基因测序分析。检测结果显示猪流行性腹泻和猪蓝耳病均为阳性,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轮状病毒均为阴性。测序分析显示所检测到的猪蓝耳病病毒与JXA1毒株高度同源,为高致病性毒株,检测到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为变异毒株,隶属于GⅡ-b群。综合分析,引起此次新生仔猪大批死亡系变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所致。  相似文献   

7.
一例规模化猪场猪流行性腹泻防控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某规模化养猪场发生腹泻疫情,通过胶体金、PCR、病原菌分离等实验室检测确诊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疫病初期通过返饲与疫苗免疫等方式进行防控,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为快速控制疫情,结合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发病与排毒规律,提出"切断传染源-构筑高水平免疫屏障-加强饲养管理"的疫情防控方案,即封锁发病猪舍、加强人员与消毒管理、合理返饲、产前两次疫苗接种。方案执行1个月以后,腹泻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率由90%以上降低到10%以内。在仔猪腹泻防控中,预防接种只能提供基础防护屏障,一旦发生疫情,唯有切断传染源、加强饲养管理才能快速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8.
2017年12月8日,湖南省某种猪扩繁场约400头育肥猪采食量出现急剧下降,部分猪还出现水样腹泻,个别猪有呕吐、神经沉郁等症状,初步怀疑为猪流行性腹泻疫情。通过现场调查、座谈和实验室检测等方式,对此次疫情进行了暴发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显示,造成此次腹泻疫情的病原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分析认为:运输猪只车辆消毒不严、场内生物安全防范措施执行不到位是导致病毒传入的主要原因;饲养管理不善、缺乏保温措施、养殖密度大、通风不良等因素,加速了病毒在栏内的传播。调查结果提示:规模猪场要严格运输车辆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的落实,严防病毒传入;加强猪群饲养管理,提高猪群免疫力;发生疫情时,要及时隔离,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9.
2018年初崇左市某家庭式养猪场发生腹泻疫情,初生仔猪水样腹泻,呕吐,脱水,消瘦,形成僵猪,大量死亡。为调查此次疫情发生的原因,试验通过临床剖检和实验室PCR/RT-PCR检测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临床剖检病变主要集中在小肠部位,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肠壁变薄。实验室检测发现存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肠道病毒9型和猪嵴病毒的混合感染。结合本病例的流行病学数据、剖检病变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认为此次疫情主要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引起,部分病猪同时还感染猪肠道病毒9型和猪嵴病毒。说明应加强生物安全和提高仔猪免疫力以预防仔猪腹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鄂西北区域32个存在可疑病毒性腹泻猪场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应用RT-PCR与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对存在可疑病毒性腹泻猪排泄物或肠道内容物218份样品进行病理性检查。结果表明,冬春低温季节为疫情频发时段。后备猪、母猪或育肥猪基本是一过性腹泻,发病率低于1.0%,哺乳仔猪为腹泻好发种群,发病率达到88.53%。伴随着日龄的增长,猪只腹泻发生率与致死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阳性率为6.42%,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阳性率为82.57%,猪轮状病病毒(PoRV)的阳性率为11.01%,PEDV与PoRV共同发病阳性率为21.10%。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冬春季节生猪腹泻疫情普遍严重,尤其是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等南方地区,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居高不下,给猪场造成巨大损失。1发病特点1.1病毒种类主要为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轮状病毒(PORV)三种。1.2发病季节一年中一般立冬至惊蛰最为寒冷,也由于猪病毒性腹泻多半发生在当年的12月至来年的3、4月  相似文献   

12.
为了摸清河北省猪群腹泻病的情况,对全省877个规模猪场进行猪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了174份病料样品,用PCR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表明,2010—2012年河北省规模猪场猪腹泻病场发病率分别为27.81%、55.42%和65.23%,哺乳仔猪总体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分别为16.29%和84.46%,疫情由南向北逐步蔓延,疫情逐年加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病原学总体检出率分别为86.21%、8.62%、15.52%、20.69%和5.17%。腹泻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环境应激是该病的诱发因素。说明河北省猪群腹泻病原以流行性腹泻病毒为主,哺乳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某猪场猪群中发生以腹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对发病猪场进行实地走访,观察病猪群的发病症状。取病猪和死亡时间不超过6 h的病猪剖检,观察其病理变化,并采集病猪脏器、排泄物等病料进行细菌学(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和病毒学(实时荧光RT-PCR)检测。结果鉴定该猪场发生的疫情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并继发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4.
陈炳全 《四川畜牧兽医》2008,35(2):54-54,56
1 流行病学 冬季易引起猪腹泻的病毒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及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以上两种病毒都能引起各日龄的猪发病,病猪日龄越小,发病越重,死亡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15.
正1概述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住的一种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其特征为呕吐、腹泻、脱水。临床变化和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极为相似。冬、春等寒冷季节容易发生,本病只发生于猪,各种年龄的猪都能感染发病,年龄越小,症状越重,死亡率高,多呈地方性流行。猪流行腹泻病毒(PED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此病毒只感染猪。哺乳仔猪感染率、死亡率均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猪。病毒经口和鼻感染后,直接进入小肠,发病猪是传染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猪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摸清河北省猪群腹泻病的情况,对全省877个规模猪场进行猪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了174份病料样品,用PCR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表明,2010-2012年河北省规模猪场猪腹泻病场发病率分别为27.81%、55.42%和65.23%,哺乳仔猪总体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分别为16.29%和84.46%,疫情由南向北逐步蔓延,疫情逐年加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病原学总体检出率分别为86.21%、8.62%、15.52%、20.69%和5.17%。腹泻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环境应激是该病的诱发因素。说明河北省猪群腹泻病原以流行性腹泻病毒为主,哺乳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嵴病毒是从近年来暴发的仔猪病毒性腹泻疫情中新发现的小RNA病毒科嵴病毒属成员,可引起仔猪的病毒性腹泻。目前对猪嵴病毒的研究刚刚起步,相关报道也比较匮乏。通过对猪嵴病毒的病原学特征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为科研人员加强深入研究及了解仔猪病毒性腹泻疫情的整体概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 发病原因 病毒性因素包括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轮状病毒和猪伪狂犬病毒等。  相似文献   

19.
猪病毒性腹泻主要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所致,TGEV和PEDV同属Ⅰ型冠状病毒。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一直就有猪病毒性腹泻疫情的地方性流行报道。该病一般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病猪主要表现为灰绿色或黄色水样腹泻,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贵州省都匀市某规模化猪场发病情况,利用RT-PCR和PCR法对送检的病料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伪狂犬病病毒进行快速检测。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诊断该猪场存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