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根据江津县食物生产与消费的现状及其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特点,研究了江津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未来居民食物消费水平,提出了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指导方案,并且研究了食物供需协调发展机理,提出了江津县达到供需平衡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的发展,少不了发挥人才的作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外出农民工、高校学生、退伍军人等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可见返乡人员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已经是重要元素,通过整理孝感市人口外出和返乡数据,分析外出人口返乡留县对经济影响,建议孝感市在当前的经济转型阶段,外出人口和返乡留县人员应当合理控制和引导,促进县域劳动力市场的合理衔接,控制外出与返乡劳动力资源均衡,调动创业气氛,规范劳动体系,加强县域之间横向合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评价了江津县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环境与现状,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制定出该县的总体发展规划,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可行,为江津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江津县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因素,通过研究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得出了江津县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优化劳动力结构,提出了实现优化劳动力结构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挖掘机手臂高举,工人忙着施肥除草,柑橘树整齐排列,绿色蔬菜长势喜人……这是记者日前在重庆(江津)现代农业园区看到的喜人场景。作为以“推进城市资源下乡、促进农村人口有序转移”为目的的现代农业“航母”——重庆(江津)现代农业园区,不仅是江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载体和战略平台,也是重庆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市级统筹城乡集中示范点,发展都市农业的综合实验区。  相似文献   

6.
王兴国  刘霜  刘爱文 《现代农业》2010,(12):134-136
文章以可持续发展为视角,探讨以生态保护为深层控力下的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口容量问题。研究认为甘南基于土地承载力的人口容量为88万人,为遏制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提出了两套保护草地的方案。方案一的人口容量为72.5万人;方案二的人口容量为75.5万人。当前甘南总人口为67.79万人,已逼近理论值,为了突破人口发展的瓶颈,必须以现代化的畜牧生产经营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和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江津县国民经济发展前景进行了多重系统仿真模拟和分析,提出了4个经济发展规划方案和应当采取的重大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深入实际调查并掌握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江津县非耕地利用的线性规划模型,提出了非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多目标最优方案,分析了开发利用的预期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榆林市人口总量变动,人口分布的分析。并对未来人口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人口总数由 1950年总人口123.51万人到2015年的391.76万人。65年间净增人口268.25万人,增加了 217.19%,平均每年增加人口4.13万人。可见,榆林市的人口发展还是很快,还必须加强计划生育,降 低出生率,控制外来人口。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途径。分析了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现状,提出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循环经济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水滴伪康纤虫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种群动力学规律,初步探讨不同温度(6、12、20℃)及不同培养液条件(虾肉浸出液、麦粒浸出液、牛肉浸膏培养液和蛋白胨培养液)对其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培养液在设定浓度范围内,水滴伪康纤虫的种群密度呈现随着食物浓度增大而增长的趋势;不同温度下,6℃时繁殖速度慢,经历长时间(9 d左右)的停滞期后进入增长期,各培养液组在第12 d时达到种群密度峰值,但种群密度低;20℃时各培养液组虫体繁殖快,牛肉膏培养液组在第3 d 即达到种群密度的峰值(57490 ind · mL -1),但衰退迅速;12℃时,4种培养液中的种群密度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温度处理,且稳定期维持时间长,更适宜水滴伪康纤虫种群生长。12℃时各培养液的最大种群密度表现为:牛肉膏(2.25 g·L -1)>虾肉(4.5g·L -1)>麦粒(10.14g·L -1)>蛋白胨(2.25g·L -1);种群自然增长率高低表现为:牛肉膏(2.25 g·L -1)>麦粒(10.14g·L -1)>虾肉(4.5g·L -1)>蛋白胨(2.25g·L -1),虾肉与麦粒浸出液种群密度能达到较大值,且稳定期明显长于其他培养液。结果表明,牛肉浸膏培养液适用于短期种群的快速扩大培养,虾肉及麦粒浸出液适用于试验室保种,水滴伪康纤虫在12℃培养可达到种群密度的最大值,20℃时种群自然增长率最高。研究结果提供了试验室培养和保存水滴伪康纤虫的方法,并为海水养殖动物的水滴伪康纤虫病研究提供了试验生态学数据。  相似文献   

12.
玉米群体改良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群体改良是玉米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达到提高群体有利基因频率之目的,育种者必须对他实施的每一决策或步骤可能带来的后果有充分的认识。本文就基本群体的组建、基础群体的遗传组成及选择方法对改良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干旱区田间高温与棉蚜种群动态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干早区田间高温对夏季棉蚜种群动态的影响.[方法]于2008年夏季在阜康地区调查了高温时节田间棉蚜种群动态及其构成,同时分析了相关的关键气象要素.[结果]新疆北部干早区田间棉蚜存在繁盛期种群崩溃现象,持续多天的高温导致了田间棉蚜种群数量开始急剧下降,在种群数量达到峰值前,高温影响下棉蚜种群已经开始崩溃,表现为种群老龄化,种群迁出趋势增强.[结论]棉蚜种群崩溃开始于种群构成发生变化;高温是棉蚜种群崩溃的关键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4.
能控性和能观性是工程控制论中2个重要的新概念,它们在研究动物种群系统时是很有用的.昆虫种群系统是由对象种群和影响该种群的环境因素组成的,因此,只有当影响对象种群的输入变量(如死亡因子)是可控的,整个系统才是能够控制的;只有当与系统内部状态有关的输出变量(如昆虫的发育阶段)是可观的,整个系统才是能够观测的.本文在描述动态系统状态空间模型的基础上,简述了系统能控性和能观性的概念及其充分和必要条件,同时运用这2个基本概念及其分析方法研究了云杉卷叶蛾种群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问题.结果表明,满足云杉卷叶蛾种群系统能控性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系统的输入变量(防治对策)必须对种群的各个虫态或龄期起到控制作用,因为一种防治对策如果只能控制一个虫态或龄期,其余虫态或龄期的数量仍然得不到控制而任意波动,在这种情况下,该系统就是不可控系统.云杉卷叶蛾种群系统是能观系统,因为该系统的内部状态与输出变量有联系,有关种群动态的信息可以通过各个虫态或龄期来观测.研究昆虫种群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是寻求系统优化控制对策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对恐龙河自然保护区礼社江流域元江苏铁的生境、种群结构调查发现:该保护区内元江苏铁分布于礼社江右岸海拔1100—1400m区域,主要生长在河谷季雨林下,阴坡数量较多,占总株数的92.5%;调查区域元江苏铁种群密度较高,平均11株/100m2;其种群的年龄结构呈金字塔状,Ⅱ龄级苏铁比例最大,占总数的32.94%;由于人为采挖,Ⅳ龄级以上的苏铁数量较少,占到总数的21.57%。目前,该种群面临的威胁主要是人为采挖和生境破坏等,应加大对元江苏铁野生资源的科学、合理保护。  相似文献   

16.
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对韶关市人口迁移流动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分析,从人口迁移流动的总量、迁移距离、人口迁移原因、流动主体的教育程度等方面对韶关人口迁移流动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运用推-拉理论,对韶关市人口迁移流动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最后,针对韶关市的人口迁移流动特征和机制,提出了引导人口迁移流动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单个正态总体方差的假设检验是正态总体参数假设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原假设拒绝域的分析,讨论了总体均值未知与总体均值已知对原假设判断的影响,进而对论证的现象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延边地区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口作为区域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区域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人口分布的变动,对人口空间分布变化过程及其随时间变化表现出的不同形式和规律性的研究都对一个区域的发展规划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妇女是人口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当前我国城乡妇女生育状况表明,农村母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明显增强,城市母亲对人口再生产作用下降,而农村女性人口的素质状况堪忧.农村女性人口素质不仅关系到农村未来人口素质,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未来人口素质,提高农村女性人口素质十分迫切.提出目前提高农村女性人口素质的重点是:提高农村女性人口的文化水平,提高农村妇女家庭教育能力,引导农村妇女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确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村女性人口素质的途径是:政府、群团组织、事业单位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作用,特别是发挥电视、网络、图书和报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余庆县针毛鼠种群数量和繁殖特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贵州省余庆县1989-2013年针毛鼠的形态特征及其种群数量和繁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针毛鼠为当地常见鼠种之一,主要栖息于旱地耕作区,占捕获总鼠数的2.76%,平均捕获率为0.15%。雌、雄鼠形态特征无显著差异。研究期间旱地耕作区共捕获针毛鼠80只,种群性比为0.95,平均怀孕率为28.21%,平均胎仔数为4.91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73.17%,平均繁殖指数为0.68。一年中在2月、7月和11月出现3个种群数量高峰,平均捕获率为0.21%、0.26%、0.20%,秋季和夏季种群数量明显高于春季和冬季。夏季和秋季为该鼠的主要繁殖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