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黑龙江实生桑种子次生休眠原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玉娜  张立军  马积彪  林凤 《种子》2007,26(4):24-26
从种皮透性、胚的发育、是否存在萌发抑制物等方面,对产于黑龙江省的实生桑种子休眠原因进行了研究,初步认为,胚的生理性休眠是实生桑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的生理调控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种子休眠是植物在长期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是调节种子萌发的最佳时间和空间分布的有效方法,具有普遍的生物学及生态学意义。种子休眠的原因有很多种,独立或者交互作用影响着种子的休眠与萌发。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种子休眠划分为多种类型。本文就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的遗传变异、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代谢、激素平衡、休眠与萌发过程中的信号传导和种子的二次休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珙桐种子休眠及催芽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伟  苏智先 《种子科技》2005,23(6):338-340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珙桐种子的休眠及催芽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章从种子的休眠原因、休眠机理及催芽方法等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有关种子休眠问题的研究趋势和珙桐果实本身的特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种子休眠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而影响种子休眠的因素众多,其中ABA在种子休眠的形成和维持中起着关键作用。总结分析了水稻种子休眠相关QTL的研究进展,简单介绍了主效QTL的精细定位及克隆,同时探讨了水稻种子休眠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以期为进一步发掘、利用控制水稻种子休眠的基因和选育抗穗发芽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金鱼草、千日红、矮串红、紫菜莉等25种草本花卉种子休眠时间与打破休眠方法连续试验观察,大概总结了其休眠时间范围,并根据生产实践及种子特性对影响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种皮油脂、坚硬种壳、种毛、干燥、内源激素成分水平是引起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同时对打破休眠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返魂草种子休眠机理及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秦佳梅  张卫东  赵书巍 《种子》2006,25(2):4-5,9
目的:为解决返魂草驯化栽培中种子发芽率低的问题。方法:研究返魂草种子的休眠特性,并进行解除种子休眠的种子处理试验。结果:返魂草种子具有种皮吸水障碍性休眠特性,并含有抑制发芽物质。结论:浸种、低温及赤霉素处理均可打破种子休眠。  相似文献   

7.
观赏树木种子休眠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本文对观赏树木种子休眠的研究方法和解除休眠的措施作了简要综述。休眠的研究方法有种源调查,透性测定,解剖结构的观察,激素的分离和测定,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等。解除休眠的措施主要有化学药剂处理,层积,激素处理和物理处理等。  相似文献   

8.
《种子》2021,(5)
种子休眠是植物适应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调控。随着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揭示了种子休眠的分子层面,这对于解除种子的休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种子休眠诱导和解除过程中涉及的各种调控因子、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种子休眠的保护机制,为研究种子休眠和萌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滇重楼种子休眠机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探讨滇重楼种子休眠机理,为打破种子休眠促进滇重楼实生育苗提供理论基础。采用重量法、胚率测定、ELISA等方法对种子吸水特性、萌发抑制物及种胚休眠与发育的内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滇重楼种子休眠属于形态学-生理学休眠类型。滇重楼种胚发育不完全、种子中存在萌发抑制物质是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种子不存在吸水障碍,与休眠无关。内源激素ABA和GA3在滇重楼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ABA是引起休眠的关键因素,ABA含量的降低是滇重楼种胚发育的始动因子,GA3有助于种子的生理后熟。萌发抑制物的存在可能抑制了种胚发育,而与生理学后熟过程无关。在自然条件下,滇重楼生境中较长的低温时期可能是滇重楼种子具有较长时间休眠的外界原因。  相似文献   

10.
科技与产品     
<正>科技与产品中科院在植物激素互作与性状调控研究中取得进展种子从休眠向萌发转变是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种子休眠是高等植物长期进化选择的结果,对于植物物种繁衍和渡过恶劣环境条件具有关键性作用。在农业生产方面,种子的休眠性能有效地防止种子成熟后在潮湿环境下穗发芽而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前人的研究表明,ABA是唯一已知的能诱导和维持种子休眠的激素。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何祖华研究组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生长素是第二个可以诱导和维持种子休眠的激  相似文献   

11.
种子休眠性是花生重要的农艺性状,外源乙烯利能诱导花生种子休眠的解除,为了阐明乙烯利作用下花生种子休眠解除的分子机制,设置吸胀的休眠种子为对照,100 mg L–1乙烯利处理吸胀休眠种子后不同时间的样品(AE1、AE2、AE3)进行转录组分析,比较了花生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ABA、GA、ETH、auxin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15个与GA、40个与ABA、60个与ETH、56个与auxin相关的unigenes在花生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表现显著差异表达。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BA合成关键基因Ah NCED2和代谢关键基因Ah CYP707A1在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均受外源乙烯利诱导,表达差异显著;在休眠和无休眠种子吸胀萌发过程中,Ah NCED2和Ah CYP707A1的表达趋势不同,Ah NCED2对于种子休眠的维持发挥积极作用,而Ah CYP707A1对于种子休眠解除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水稻种子休眠性是关系到稻米品质和稻种质量的一个重要农艺性状。研究水稻种子休眠性遗传及分子机制对培育具有适度休眠性的优良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籼稻品种9311为受体、普通野生稻为供体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为材料,在后熟不同时间检测群体种子休眠性,对控制种子休眠性的QTL进行定位分析,共定位到14个QTL,分布在第3、第4、第5、第6、第7、第10、第11、第12染色体上。筛选休眠性显著强于背景亲本9311的家系,分析这些家系携带的QTL数目,表明携带的位点越多,休眠性越强。进一步利用家系Q14与9311的F2群体验证了第7染色体标记RM180和RM21323之间存在一个效应较大的QTL qSD-7-2,该位点LOD值为18.49,可解释的表型变异率为33.53%,表明该位点是一个控制普通野生稻种子休眠性的主效QTL,且能稳定遗传。本研究为野生稻种子休眠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克隆奠定了基础,且为培育强休眠性籼稻品种提供了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3.
种子休眠与萌发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休眠是高等植物中显花植物(即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经过长期进化而获得的一种对环境条件及季节性变化的生物学适应。休眠的种子可以在不适宜幼苗生长的情况下阻止种子的萌发,减少子代在恶劣环境萌发的的风险,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种群的延续。本综述重点介绍种子休眠的类型、外界环境因素与母体环境因素以及植物激素对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影响,并介绍了休眠的进化,各种不同类型的休眠在系统发生树上的分布,以期在阐明种子休眠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生产过程中种子休眠问题的方法与路径,并为破坏严重的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棉花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种子的休眠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利用5个不同类型的品种在鲁西南和鲁西北两个不同生态棉区试验,并根据棉花生长进程分期收获种子,进行室内发芽试验,根据种子发芽和新鲜不发芽种子比率研究棉花种子休眠特点。结果表明:多雨高湿条件下生产的种子休眠程度深;Bt抗虫棉比非抗虫棉种子休眠程度深;9月10日前和10月10日后收获的种子比期间收获的种子休眠程度深;晚发型抗虫棉比常规抗虫棉种子休眠程度深;抗虫杂交棉和常规抗虫棉种子的休眠程度相当。  相似文献   

15.
谈化学处理在打破蔬菜种子休眠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化学处理在打破蔬菜种子休眠上的应用山西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太原030030)张剑国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太原030001)李竹梅蔬菜种子的休眠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种子休眠有各种原因,其中最常见的是果实和种子本身所产生的发芽抑制物质。如果种子休眠是取决于...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方法破除大麦种子休眠效果比较江苏省建湖县种子公司葛振声主要农作物中,大麦种子的休眠现象最为明显。室内检验时,我们常用物理、机械和化学药剂处理等方法来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发芽,以准确评定其种用价值。为了探讨不同方法对大麦种子休眠的破除效果,笔者进...  相似文献   

17.
水芹种子休眠生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水芹种子的萌发试验及对水芹种子进行多种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水芹种子发芽率低,存在着休眠。但种皮障碍、胚的生理休眠不是水芹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发芽抑制物质可能是引起水芹种子深休眠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椴树属树种种子休眠原因及提高种子萌发率概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椴树属(Tilia L.)树种种子普遍具有休眠特性,给育苗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破除其休眠及提高种子萌发率的研究,对该物种种质的保存及可持续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被覆物的存在、抑制物质的存在、胚的发育状况对椴树属树种种子休眠原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针对其休眠特性,指出提高其萌发率方法有层积处理、化学物质处理、胚的培养等,以期为椴树属树种种子休眠解除进一步研究,及椴树属树种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同化学试剂处理对解除短梗五加种子休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短梗五加种子休眠原因和解除短梗五加种子休眠的方法。结果表明,短梗五加种子属于综合休眠;在变温层积条件下(高温18~20℃,90 d;低温2~4℃,30 d),100 mg/L的GA3水溶液可以显著提高短梗五加种子胚率,为实际生产中解除短梗五加种子的休眠提供有效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种子》2018,(12)
为了探究巨紫荆种子休眠的原因以及打破休眠的方法,通过形态解剖、破损种皮以及赤霉素处理等方法,明确巨紫荆种子休眠原因及破除休眠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巨紫荆种子存在明显硬实现象,由于机械障碍,水分难以透过种皮,空瘪、虫蛀率等较高。巨紫荆种子休眠主要是由种皮限制所致,胚根存在生理休眠,切除胚根端结合赤霉素处理可以快速打破休眠。赤霉素50~150mg/L处理对种子萌发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巨紫荆种子清水浸泡3d,切除种子胚根端2mm左右,再用100mg/L赤霉素浸泡12h,为快速有效打破种子休眠促使萌发的最佳方法,第3天开始萌发,第7天发芽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