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笔者在调查、采集和整理、研究玉兰属植物标本过程中,发现一些新的特异特征,现报道如下。1玉兰属植物特异特征的研究历史1978~1983年,赵天榜、高聚堂等首次发现望春玉兰Mag-nolia biondiiPamp.(Yulania biondii(Pamp.)D.L.Fu)形态变异非常广泛,依其变异的不同,将该种分为8个类  相似文献   

2.
山花属植物分类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了山茶属植物的分类现状,对张宏 类系统和闵天禄分类系统作了对比,列举了这两个分类系统在分类学和系统学上的主要分歧,阐述了将山茶属物的形态性状和细胞学特征等作为分类今据的优缺点,最后简述了山茶属植物的分类前景。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作者对玉兰属植物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类、整理和研究,对该属植物杂种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中有关规定,进行了新改隶组合,提出该属植物新分类系统。新分类系统:属→组→亚组→种。其中有3组、6亚组(新改隶组合亚组、新亚组)、40种(包括15新种)。为该属植物分类系统、亲缘关系和良种选育等多学科理论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线路调查法和样方调查法,对山西文峪河国家湿地公园进行植物调查,对湿地公园内的植物进行区系分析,对植物群落TWINSPAN分类,对样方和物种进行DCA排序。结果表明,湿地公园范围内共有植物68科206属337种,其中,蕨类植物5科5属7种,裸子植物1科3属4种,被子植物62科198属326种;共有湿地植物42科85属109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3种,被子植物41科103属135种;该区域的种子植物区系在科级和属级水平均体现温带特征;山西文峪河国家湿地公园植被可分为9个群落类型,其中6个是由湿地草本植物所组成的湿地群落;DCA排序图第1轴反映的环境因子是土壤含水量,第2轴所反映的生态因子还不明确。  相似文献   

5.
观察了栽培条件下白玉兰(M agnolia d enud ata)、望春玉兰(M.biond ii)等玉兰亚属(sub-gen.Yu lan ia)植物的形态变异类型,结合野外观察和标本查阅所获得的玉兰亚属植物形态变异信息,探讨了该类群的形态变异幅度和变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建议依据雌蕊群、小枝的性状及其他分类特征,将玉兰亚属亚洲组(sect.Yu lan ia)的种类分为4个亚组:白玉兰亚组(subsect.Yu lan ia)、武当木兰亚组(subsect.M utitep a la)、望春玉兰亚组(subsect.B uergeria)、黄山木兰亚组(subsect.Cy lind rica)。  相似文献   

6.
15种忍冬属植物的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37个形态学性状,应用数量分类学原理与方法对15种忍冬属植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忍冬属植物不是以亚属为单位分成两大类的,而是蓝果亚组(Subsect.Caerulea)形成一个类群,其它亚组形成另一个大的类群;空支组(Sect.Coeloxylosteum)的种自然聚在一支,说明传统分类的依据是正确的;蓝果亚组组内亲缘关系较近,但与囊管组(Sect.Isika)内其他各亚组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蓝靛果(L.caerulea var.edulis)与蓝果亚组内其他种的亲缘关系较近,故不支持将蓝靛果分离出忍冬属另立新属。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资源调查与收集,结合标本资料,观察与测量了四川鼠尾草属26种4变种1变型共31个分类群的株高、叶片长、花序长、花萼长、叶片类型、花冠颜色等18个性状,并进行R型和Q型聚类分析。研究显示各形态特征在属中变异较大,结合R型聚类结果表明所考察的性状独立遗传,可作为分类的标准;Q型聚类将31个物种分为了4大类,与传统分类学中对该属植物的亚属分类结果基本相符,但S.kiaoemetiemsis f. pubescens的系统地位有待进一步论证;进一步分析了物种间的亲缘关系,为四川鼠尾草属植物的系统分类、亲缘关系鉴定及种质资源利用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望春玉兰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类、整理和研究,首次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中有关规定,以及望春玉兰品种形态特征,报道了该种有6个品种群(包括1原品种群、3新组合品种群、2新品种群)和24个品种(包括1原品种6、新品种,17新改隶组合品种)。同时,提出望春玉兰新分类系统。该分类系统:种→品种群→品种,为研究其形态变异理论、良种繁育以及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16种玉兰亚属植物进行了AFLP分析,共获得1728个AFLP条带,其中具有多态性的条带为908条,多态率达52.5%。根据AFLP聚类结果对16种玉兰亚属植物的亲缘关系及新种的确定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支持将天目玉兰(Magnolia.amoena)和望春玉兰归为同一组;厚叶玉兰(M.crassifolius)和红花玉兰(M.wufengen-sis)亲缘关系最近,结合形态学特征,推测厚叶玉兰可能是红花玉兰的多瓣化变种之一;倾向于将景宁玉兰( M.si-nostellata)单独作为种的分类处理,并将景宁玉兰、天目玉兰与望春玉兰同归为望春玉兰组;研究中,伏牛山玉兰( M.funiushanensis)独特的聚类关系与已有的分类系统均不同,其确切的分类学地位还需更多的研究来验证;AFLP分子标记的研究结果还显示出以萼片状花被片、花被片颜色作为玉兰亚属分组依据存在欠缺和不足。  相似文献   

10.
以五加属五加组植物11个种为分类单位,以22个形态特征作为性状,用系统聚类的方法探索了种与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认为浙江五加与细刺五加在形态有明显差异,两者不应归并。  相似文献   

11.
赵东欣  孙军  赵东武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737-6739
报道了玉兰属植物特异特征的研究历史和新的发现,如拟花蕾顶生、腋生和簇生,有时呈总状聚伞花序;1种植物具有2~4种花型;单花具2枚佛焰苞状托叶或无;花被片皱褶、边缘浅裂、深裂或重叠等。这些特异特征的发现,对进一步深入开展该属分类系统、形态变异、花序进化及亲缘关系、良种选育等多学科理论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生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河南玉兰属植物种质资源与开发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植物志》(第一册)中记载的玉兰属植物进行了修订与增补。主要内容为:基本上查清了河南玉兰属植物共计36种、3亚种(包括13新种、1新亚种和2亚种);报道了13个引栽种(包括12个新引栽种、1个引栽种);记录了6个新分布种和4个原分布种。为深入开展该属植物多学科理论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玉兰属树种是中国传统观赏花木和药用及香料植物.依据相关文献,对玉兰属的主要树种和品种资源及其生物学特性、分布、主要观赏特性和用途进行了归纳评价,挖掘总结了其丰富的文史内涵,系统阐述了玉兰属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利用杨树28对SSR基本核心引物筛选出符合要求的13对引物,并采用这些引物对来自白杨派、黑杨派和青杨派的32个杨树无性系进行PCR扩增,同时对这些样品进行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3对引物共扩增条带58条,其中多态性条带58条,占扩增总带数的100.00%。对32个杨树样品的遗传距离进行分析,得到其遗传距离为0.056~0.741,表明各样品之间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样品分为三大类,即白杨派、黑杨派和青杨派,其聚类结果与传统分类学上的结果一致,说明SSR分子标记技术在杨树品种鉴定中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胡杨杂交育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胡杨与青杨派和黑杨派、白杨派杂交的难易程度,获得具有胡杨遗传特性的杂交品种.[方法]以胡杨为母本与青杨派和黑杨派、白杨派的杨树的杂交,采用树上套袋立木授粉法,以胡杨作为父本与青杨派和黑杨派、白杨派的杨树的杂交,采用切枝水培法.杂种苗的培育采用了营养杯育苗法.[结果]获得以胡杨为母本杂交种苗组合4个,以胡杨为父本杂交种苗组合3个.[结论]以胡杨为父本和母本的各杂交组合亲和力的顺序是:密叶杨×胡杨最强,青杨派和黑杨派间杂交种次之,白杨派最差,为以后胡杨改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对玉兰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类、整理和研究,首次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和《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中有关规定,以及玉兰的形态特征,报道了该种有2亚种(1原亚种、1新分布亚种)、9变种(6原变种、2新变种、1新改隶组合变种)、10品种群(1原品种群、9新品种群)、37品种(1原品种、26新品种、8新改隶组合品种和2新组合品种)。同时提出了玉兰新分类系统:种→亚种→变种及种→品种群→品种。  相似文献   

17.
首次报道了河南省玉兰属新记录和新记录变种。它们是:罗田玉兰Yulaniapilocarpa(Z.Z.ZhaoetZ.W.Xie)D.L.Fuvar.alba(Treseder)D.L.FuetT.B.Zhao,var.transl.nov.  相似文献   

18.
石斛属植物叶表皮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石斛属6组28种植物的叶表皮进行观察,结果如下:顶叶组、石斛组、叉唇组、黑毛组和草叶组叶片气孔仅存在于下表皮,剑叶组刀叶石斛叶片两面表皮均有气孔;上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以多边形为主;表皮细胞垂周壁较平直;上下表皮均有毛状体。研究结果表明:对石斛属植物而言,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气孔类型及密度都属于比较相似的性状,难以作为属下分类的依据;气孔大小及形状、毛状体类型及分布表现出较稳定的差异,可作为组与种划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