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磷高效利用的大豆遗传资源的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国内外收集到不同基因型大豆58份,在低磷土壤上种植,发现不同大豆品种(系)在缺素症状及产量的耐性系数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文中将这些品种(系)分为高产敏感型、高产不敏感型、低产敏感型和低产不敏感型等4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选取我国南方套作模式下20个不同产量水平的大豆品种(系),于2013—2014年采用净作和遮阴(遮阳网或玉米)对比分析了高产和低产大豆品种在荫蔽期及复光期的生长特点。结果表明,荫蔽期间,茎叶干物重显著低于净作,分配规律表现为"茎多叶少",分别为58.4%和41.6%;与高产类型大豆相比,低产类型茎叶干重下降比例、茎长、茎长/茎粗、茎长/地上部干物质、茎长/叶面积显著增加;荫蔽期地上部干物质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茎干物质比例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光照恢复后,地上部干物质迅速增加,分配规律表现为"茎少叶多",复光后30 d分别为47.7%和52.3%;高产类型地上部干物质、叶面积、叶干重比例、茎粗均显著大于低产类型,茎长/茎粗、茎长/地上部干物质、茎长/叶面积均显著小于低产类型;地上部干物质、叶面积、茎粗、叶干物质比例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茎长/茎粗、茎长/地上部干物质、茎长/叶面积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复光前后生长性状与产量的回归分析,复光后30 d的叶干物质比例、茎长/地上部干物质、茎粗可作为预测套作大豆产量的主要指标。上述结果表明,选择荫蔽期茎长较短、地上部干物质较大、叶面积更大,光照恢复期茎粗较大、叶干物质比例较大、茎长/地上部干物质较小的大豆品种可以在套作下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3.
1 大豆生产的历史和现状 1.1 种植面积驻马店市是河南省大豆主要生产区.但建国以来,该市大豆种植面积一直不稳定,20世纪50年代大豆播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23.3%~35.4%,1965年,由于瞎指挥,视大豆为低产作物,压缩种植面积,大豆种植面积仅有12.11万hm2.  相似文献   

4.
当前大豆品种较多,不同品种适宜生长的环境不同。筛选适合养分吸收利用高效品种对黄淮海流域大豆养分高效利用与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河北藁城大豆主产区,筛选河北省25个大豆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品种大豆产量与养分吸收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大豆产量间差异较大,产量介于881~4169 kg/hm2,最大产量差异为3288 kg/hm2。同时,不同品种大豆养分吸收利用间差异较大,高产品种籽粒氮、磷、钾平均养分吸收量较中产和低产品种分别显著增加43.9%、39.4%、41.2%和126.0%、124.9%、120.8%,而高产和中产品种每生产100 kg籽粒氮、磷、钾平均养分需求量较低产品种分别显著减少9.8%、17.0%、28.9%和12.3%、16.0%、21.8%。不同大豆品种的产量与养分吸收利用差异明显,产量较高的品种养分吸收利用的能力也较强,在实际生产中选择适宜当地环境的品种,既可增加大豆籽粒产量,又可提高养分吸收利用效率,达到减少肥料投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大豆间作玉米—水稻,是近几年来我省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在总结各地豆—稻复种制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如何调整湖南省粮食内部结构,发展饲料生产,改良潜育性低产稻田,增加粮食总产,而逐步研究并示范推广的一种新的稻田水旱轮作复种制度。现将调查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把大豆视为低产作物,这样看法不够全面.1986年,我所种植青阳早选3亩,亩产170公斤,自育的新品系小区产量折合亩产180公斤以上.1987年繁殖青阳早选33亩,平均亩产超过110公斤.但是,目前南方大豆  相似文献   

7.
承德地区大豆花叶病毒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德地区大豆种植面积不大,只是在山地或大田边缘零星种植,没有形成种植规模,主要原因是受市场价格的影响,农民种一点主要是自己食用。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大豆营养保健价值的认识,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但产量普遍不高,大豆病虫害是造成大豆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每年因病虫害所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为7%-12%,严重时高达30%以上。而大豆花叶病毒病在承德发生较普遍,是造成减产的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8.
正旺长低产或无产柑橘树(园),即柑橘树已栽植多年,树体枝叶繁茂,达到丰产和稳产期的树龄,但是却很少结果或几乎不结果,没有经济效益。对于这种柑橘树(园),采用综合措施进行改造后,1~2年可促其结果和适当多结果,顺利进入丰产、稳产的高效期。一、旺长柑橘树(园)的表现、形成的主要原因1.表现旺长低产柑橘树树势强旺,树干高或较高,树冠内  相似文献   

9.
正大豆田涝害有两种类型,即洪涝和内涝。不论春大豆区或夏大豆区,在大豆生育期间,常常因降雨过于集中而造成大豆田淹水,影响大豆生长和产量形成。内涝是由于地势低洼或地下水位高,在多雨情况下地面积滞水造成的。一、涝害特点春大豆播种后若遇连续雨天,会因土温降低而造成难出苗和弱势苗,田面渍水则会造成烂种;夏播大豆出苗期及苗期常遇暴雨,若田面排水不畅会造成土壤水饱和、氧气不足而烂种,还会由  相似文献   

10.
阿勒泰地区地处新疆最北部,寒温带气候,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大豆生长,是新疆大豆第二大种植区。由于本区大豆生产用种基本是外引品种,存在品种与当地气候不相匹配,生育期或长或短,产量不稳,品质不高等问题。因此,选育早熟、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大豆新品种,是解决本区大豆生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安徽淮北地区大豆长期低产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淮北地区地势平坦,多年来一直延续着一麦一豆的种植习惯,夏大豆种植面积占全省大豆面积的90%左右,是安徽大豆的主要产区.但是,大豆长期单产较低,且徘徊不前.20世纪50年代全省大豆平均产量44kg/67m2,其中面积较大的涡阳县年均产量17.1kg/667m2,水灾严重的1954年只有14kg,667m2.21世纪初,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大豆单产仍上升缓慢.2000-2003年全省大豆平均产量达94kg/667m2,有少数县平均产量上升到119.8kg/667m2,但仍然处于低产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大豆根腐病分镰刀菌根腐病、疫霉根腐病两种,在黑龙江省北部地区主要发生的是镰刀菌根腐病,也是大豆常见的根腐病之一。大豆疫霉根腐病是检疫性病害,也是大豆毁灭性病害,大豆各生育期均可发生。出苗前染病引起种子腐烂或死苗。出苗后染病引致根腐或茎腐,造成幼  相似文献   

13.
2341份东北地区大豆品种的脂肪平均含量19.15%(±2.03)。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脂肪含量与栽培类型、种皮色、粒形、脐色、籽粒大小、结荚习性、叶形、花色、茸毛色等植物学性状有一定相关。其趋势是栽培大豆脂肪含量高于半栽培大豆,黄大豆高于深色大豆.粒圆或椭圆形高于其他粒形,淡褐或黄脐、中粒脂肪含量高,亚有限或无限花序高于有限花序,尖叶高于圆叶,白花高于紫花,灰色茸毛高于棕色茸毛。研究结果认为,本地区黄大豆育成品种是理想的高油亲本资源,高脂肪含量与商品品质在育种方向上是一致的,亚有限或无限结荚习性、尖叶、灰色茸毛、中粒、粒圆或椭圆形、淡褐或黄脐可作为选择高油后代的参考性状。  相似文献   

14.
转GmDof11基因高油转基因大豆的鉴定及主要农艺性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非转基因受体东农50为对照,对前期已获得的转GmDof11基因的转基因大豆5个株系种子含油量、脂肪酸含量等进行了鉴定,并调查了转基因大豆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GmDof11基因在大豆中过量表达,提高了转基因大豆种子的含油量,降低了蛋白质含量,但对各脂肪酸组成没有显著影响。而且,转基因植株的分枝数、主茎节数和百粒重显著或极显著增加。说明转GmDof11基因大豆提高了种子的含油量,并有提高产量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21050份栽培大豆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4.31%,栽培大豆蛋白质含量与原产地纬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6115份野生大豆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5.36%,随纬度变化没有显著差异,两种大豆蛋白质含量与海拔高度均无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大豆黑农37、吉育91和淮豆4号3种基因型的胚尖为外植体,研究草铵膦7种浓度对大豆不同基因型胚尖不定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3种基因型表现出对草铵膦的耐性不同。吉育91耐性较强,淮豆4号耐性较差。依大豆基因型的不同,草铵膦浓度在0.6mg/L或1.2mg/L时抑制大豆胚尖不定芽形成。本研究为以Bar基因作为选择标记的大豆胚尖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南通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系江苏省主要玉米产区。常年玉米制种面积2万亩左右,历年来制种产量低而不稳,产种总量一直徘徊在194~230万公斤之间,自给率仅达60~70%。我们对低产年、低产县、历年低产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造成低产的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嘉鱼县丘陵红黄壤土地长期以种植苎麻为主,次之就是大豆、绿豆、芝麻、甘薯等低产及低效作物。近年来,种植苎麻经济效益很低,农民期盼找到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替代作物。为满足农民朋友这一愿望,笔者从2000年起每年都在渡普镇烟墩红黄壤地区试验推广春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取得了成功,一般亩产500~600千克,产值750~960元。现将该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苜蓿、玉米和大豆3种茬口与施肥对连作大豆虫食率的影响,2003-2005年在黑龙江龙镇农场采用两因素有重复完全随机试验,3年的连作大豆虫食率结果表明,茬口主效应和施肥主效应的互作对连作大豆虫食率的影响不显著,并且二者互作的各组合虫食率变化也没有明显的规律;施肥主效应对连作大豆虫食率有显著和极显著的影响,但施肥类型和施肥量对连作大豆虫食率的影响也没有发现规律性;2003年和2004年茬口主效应对连作大豆虫食率影响不显著,但2005年茬口主效应对连作大豆虫食率有极显著影响,从3年分析结果看,大豆茬上连作大豆的虫食率都相应高于同年苜蓿茬和玉米茬上连作大豆的虫食率,说明连作大豆年分越长,虫食率有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最近,在法国巴黎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大豆食品——大豆酸奶。该产品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加入了果汁或果料,另一种是原味。主要成分是:天然豆浆、精选酵素(其中包括双歧杆菌和乳酸菌)以及维生素E。据记者观察,大豆“酸奶”的制作工艺很可能与豆花相似,即用石膏或卤水之类的凝固剂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凝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