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采用刺槐、紫穗槐、麻栎、晚松、火炬松和马尾松等安徽省优良薪材树种,采取密植、短轮伐期、混交及幼林抚育和平茬等经营薪炭林措施,可使薪炭产量提高1—2倍,同时增加了覆盖率,能更好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1985—1990年在广西南宁等4个试验点用32个薪材树种进行试验,通过对生长量、萌芽力、抗性、热值和发热量等多项指标的综合比较分析,筛选出分别适合于不同立地栽培的优良薪材树种共11个。这些薪材树种5年生时每公顷的年生物量折合标准煤9吨以上,效益显著,为广西发展薪材林提供了优质高产和适应性强的树种。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林科院林研所主持,全国12个单位参加的“优良薪材树种引种、选种,薪炭林栽培经营技术及多种经济效益研究”是“七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从1984年至1990年,在全国13个试验区、26个试验点共70余人协作攻关,获重大成果:成功地引种国外优良薪材树种;筛选出当地122个适应在各试区发展的最佳新材树种,找出了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主要薪材树种速生高产的配套技术措施,提高了单位面积年产薪材量;通过多效研究,提高了薪炭林的经济、生态效益。先后建立试验示范林1134.2ha,推广面积达5.3万ha。编写了60个树种的《中国主要能源树种》一书。  相似文献   

4.
选用火炬松、湿地松、马尾松、麻栎、刺槐和紫穗槐等安徽省优良的薪材两用树种,通过密植、混交、抚育间伐、修枝和平茬等薪材林经营措施,8年生时(火炬松纯林和火炬松+麻栎、火炬松+紫穗槐、麻栎+紫穗槐、麻栎+刺槐等林分)每公顷可年产15吨以上的薪炭材和部分小径材,均已超过该地区速生丰产薪炭林所规定的标准。经过前8年的科学经营,现保留下来的各林分已达用材林标准,与同等立地条件下相同树种的常规造林相比,生长量均大5.5%~12%。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薪炭植物热值,产薪量以及抗旱性等指标的基础上,对9种薪炭树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植物之间产薪量指标变异最大,而热值指标变异最小。从而进一步阐明产薪量是选择薪炭植物最重要的指标,一般依据产薪量的高低可取得较好的选择效果,表明沙棘,柠条和刺槐是黄土丘陵区解决农村生活用能的优良树种,其中沙棘最优,在营造薪炭林的同时,沙打旺,红豆等优良薪炭草本植物的能源作用亦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6.
铁刀木     
铁刀术是我省优良速生珍贵树种。生长快,萌芽力极强,木材耐腐、抗虫,在国外系名贵用材和乐器材。长期以来已是我省西双版纳、滇西等傣族居住地的主要薪材和用材树种。栽培历史悠久。栽培铁刀木薪材林对解决民间烧柴,保护热带森  相似文献   

7.
彰武松是辽宁省固沙所1990年在彰武县章古台地区发现培育的造林树种,其特点是生长旺盛、嫁接愈合能力强、抗旱能力突出,生长快等,通过嫁接繁育彰武松表现了优良的生态、生物特性,是具有发展前途的优良树种。文章从接穗管理、嫁接地选择以及嫁接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彰武松嫁接苗木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8.
美国柔枝松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阐述了柔枝松在美国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我国引进应用的前景.柔枝松(Pinus flexilis James.)又名五针松、落基山白松,是北美洲西部分布最广泛的松属树种之一.其生境干旱,能够耐干旱、耐寒和耐瘠薄,能适应多种土壤,还能抗强风,适应性很强,也是先锋树种.柔枝松早期苗木生长缓慢,但具优良的生物学特性,遗传多样性较高,不同种源、家系(包括无性系)的柔枝松在树冠特征、根系分布、树高及胸径生长、抗逆性(耐寒、耐旱、耐瘠薄等)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该树种也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具有开发前景的优良树种.因此,在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在西北及华北地区引种柔枝松,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正> 我国在“六五”、“七五”期间引种国外树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以加勒比松,晚松、班克松、刚松、银荆、马占相思、墨西哥柏、铅笔柏等8个树种表现较为突出。通过林业工作者多年的辛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了8个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长过程、开花结实、适应性),提出了各树种的适生范围。1.加勒比松适合在我国热带及南亚热带低山丘陵及沿海沙地种植,是优良的用材林  相似文献   

10.
细叶桉为早期速生薪材和用材树种,3年生为林分材积和生物量连年和平均生长高峰期,4年后生长变缓。经营薪材林轮伐期以4年为宜,作用材林时轮伐期以7或8年为好。作用材林8年生时林分年平均纯利为3226.5元/hm~2。细叶桉具有适应性强和萌芽再生能力旺盛等特点,是优良的短轮伐期薪材和用材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木麻黄毒蛾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麻黄具有耐盐碱、耐干旱瘠薄,抗风力强,薪材产量高等优良特性,是玉环县山地、海涂、四旁平原的主要造林树种。1981年在大鹿山林场发现木麻黄遭到木麻黄毒蛾  相似文献   

12.
彰武松的优良特性及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介绍了彰武松的形态特征及优良特性,总结了彰武松在各引种栽培地区的生长表现,认为应进一步加大彰武松的推广力度,以使这一优良树种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柚木世界著名的珍贵用材树种。速生,在广州石牌20年生树高23m,胸径49.5cm。木荷良好的用材、薪材树种。在优良立地上栽培生长迅速,26年生树高17.5m,胸径39.3cm。树叶厚革质,耐火,可用来营造防火林带和混交林。海南菜豆树优良用材树种。树形美观,亦是优良风景树种。生长颇速,人工栽培的8年生树高7m,胸径10cm。观光木木兰科树种。枝叶浓密,树形美观,花香,是优良的观赏树种。  相似文献   

14.
在四川盆地通过引进国内外薪材树种和选择乡土薪材树种,进行栽植密度、始伐年龄、轮伐期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从引进的8个新材树种中,选择出任豆为适宜生长的树种,新银合欢、黑荆、荆为为适宜部分地区生长的树种;从13个乡土薪材树(草)种中筛选出桤木、刺槐、麻栎、栓皮栎、马桑、卵花甜茅等为比较优良的薪材树(草)种。桤木、刺槐、马桑等薪炭林的合理造林密度为10000株(丛)/ha;麻栎、栓皮栎为6000~7000株(丛)/ha;印花甜茅以行距1m为宜。桤木、刺槐、麻栎、栓皮栎等薪炭林,始伐年龄不超过5年,轮供期3~6年;马桑薪炭林始伐年龄为3~4年,轮伐期2~3年、印花甜茅栽植1年后平茬,以后每年采收。合理的造林密度、始伐年龄、轮伐期,能使选择的几个树种提高生物产量1.0~2.5倍。  相似文献   

15.
在对优良珍贵阔叶树种的概念及其繁殖特性和生态特性等进行简要归纳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技术与生产实践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南亚热带地区优良珍贵树种发展的六种经营模式,这些经营模式对我国南亚热带地区以经营马尾松、杉木人工林为主的林业局(场),在进行树种、林种结构调整等营林活动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2年生的桉树引种试验林内,对蓝桉和新引种的5种其他桉树的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研究发现,当轮伐期为2年时,不同桉树的芳香油和薪材收获量差异显著,而同一树种的芳香油和薪材产量在不同造林密度之间无显著差异。史密斯桉和贝克桉的芳香油和桉树脑含量均高于蓝桉,是生产桉树芳香油和薪材的优良树种,在我国亚热带地区有进一步试验和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Pin us mass oniana Lamb)是我国南方的重要树种,广泛分布于秦岭以南各省。其木材干形好、通直,耐水湿,纤维素含量高,广泛用于建筑、煤炭、道路桥涵、造纸等业。马尾松是我国主要的产松脂树种,以马尾松松脂为原料生产的松香,是林业部门最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马尾松还是我国南方农村广大群众喜爱的良好的薪材。在我国南方的森林中,马尾松的面积和蓄积都占有相当的比重,以湖北省为例,马尾松林占全省有林地面积的53.0%,蓄积的49.0%。马尾松适应性强,易于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通常作为造林绿化的先锋树种。但人们对马尾松的经营一直是粗放的,致使我国南方的这个重要的乡土树种不能很好地发挥其生产潜力,人们对马尾松日益冷落。为了重新认识和评价马尾松这个乡土树种,我们对马尾松人工林营林经济效果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并对马尾松速生丰产林的经济效果进行了预测,以期引起林业界和整个社会对马尾松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薪炭林经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全省136个样地的调查,找出薪炭林低产成因及改造措施,基本摸清贵州省薪柴树种资源,与48个重要薪薪树种的基本特性,经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筛选出适合贵州发展的优良薪柴树种4种,以及配套的优质、高产、高效的经营技术,3.5年生产产薪柴34.5t/hm^2,比相同立地条件下的传统薪炭林产量提高142倍。同时对主要薪柴树种进行开发研究,初步得出薪炭林树种可开发的途径和方法,产投比可达到15.7:1。  相似文献   

19.
根据毛主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教导,我国南方各省总结了林木引种的经验,选出不少适于本地气候条件的外国优良树种。就国外松而言,通过试验对比,已从所引种的二、三十个树种中选出了湿地松、火炬松、晚松、加勒比松等几种松树,它们都具有比本地马尾松生长迅速、干形通直、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特性,并已开始在林业生产上推广应用。这  相似文献   

20.
彰武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优良的沙地造林和城市绿化针叶树种.该文简要介绍了彰武松的优良特性和繁育方法,并阐述了其在三北城市绿化中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