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赴南 《茶业通报》1993,15(4):43-46
中国是茶叶的发祥地。茶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远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虽然我国发现和饮用茶的历史可上溯到四千多年前,但真正形成文化体系却是在唐代。这中间,唐代茶诗象一枝奇葩,对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发挥了十分重要的目标导向作用,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黄凤兴 《茶业通报》2007,29(2):95-95
中国饮茶、种茶历史悠久,茶叶品种资源丰富、各具特色。茶文化与茶馆文化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很长的历史阶段,其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相似文献   

3.
安徽茶叶博物馆是弘扬安徽茶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茶文化场馆的有机组成部分。安徽茶叶博物馆数量不断增多,主题鲜明突出,地方特色凸显,内容丰富多彩,呈现日益繁荣发展的趋势,已经成为传播茶文化、推进茶文化教育和交流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4.
五千多年前在中国就发现了茶,当它传播到西方之后,对人们的生活、文化发生了深刻地影响。由于茶叶中含有茶碱、咖啡因、黄嘌呤和茶多酚类等多种有机成分,所以饮用香醇的茶水既有助于消化、兴奋神经,也可以陶冶情操。众所周知,东方人的品茶和茶道,西方人的茶点早已成为传统的文明,所以茶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2010中国茶叶经济年会在遵义国际茶博会上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农业部、贵州省政府、贵州农委、遵义市政府、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等部门的领导,以及安徽农大等茶叶科研学术界知名专家和贵州茶叶企业代表百余人参加了这次茶叶经济年会。会上,多名专家为中国茶叶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拓展茶产  相似文献   

6.
正1金石碑刻陶瓷壁画所见茶文化资料的研究意义当今茶文化研究方兴未艾。学者们深入挖掘各种资料,研究成果不断面世。然而,深入思考,不难发现,依据的资料主要是纸质文献资料,金石碑刻陶瓷壁画等非纸质文献承载的大量茶文化信息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发掘、研究、利用、阐释很不够。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积累了汗牛充栋的文献资料,这些纸质文献集中反映了茶文化的辉煌,是研究茶文化最易使用、也最受重视的资料。《中国茶叶历史资  相似文献   

7.
杨群 《茶业通报》2009,(1):27-28
我国是茶叶的发源地,有着数千年的茶文化。茶文化与传统吉祥图案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在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融入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使茶叶包装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本文试以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茶叶包装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浅析了传统吉祥图案与茶文化的关系、传统吉祥图案对茶叶包装设计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现代茶叶包装中利用传统吉祥图案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岳龙 《贵州茶叶》2006,34(1):28-31
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如今在世界饮料年消费量中茶的消费比例已占25%左右,位居第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茶叶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产业之一,并具有独特的意义。悠久的茶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与茶产业互为条件,相互促进。茶生中国,根在西南,贵州是古老的产茶区之一,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深厚,茶叶品质优良。贵州境内民族众多,  相似文献   

9.
孙海燕 《种子科技》2020,(2):26-26,28
茶文化在我国已经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品茶也是体现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标准,同时茶叶的种植还能为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目前山区茶叶更是一项独具特色的产业,是未来茶叶发展的主要方向。针对山区茶叶种植的管理对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详细介绍了山区茶叶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云 《茶业通报》1993,15(2):31-33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茶叶市场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名优茶日益走俏,需求量呈趋长之势。与此同时,我国各地名茶开发和生产如雨后春笋。以四川为例,近年来名茶品种由以前的几个增加到现在的50多个,产区由几个县扩大到30多个县,名优茶产量1990年达到4250吨,其中高档名优茶达560吨,比1982年的0.50吨增长数百倍。然而,我国名茶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既有生产技术上的问题,亦有销售、流通方面的问题。为使我国名茶得以进一步发展,增加茶叶经济收入,有必要就这些问题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1.
正茶兴于唐,盛于宋。宋代是茶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当今学界研究的热点。笔者就目前能收集的一些关于宋代茶文化的论文进行了分析,对当前宋代茶文化的研究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关于宋代茶文化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经济、器物、技巧、文化。下面以几篇文章为例分析宋代茶文化的发展以及对宋代茶文化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正>8月23日,由中国花卉协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支持,中国花卉协会花文化专业委员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文化教育工作专业委员会、广西花卉协会、横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4年中国(横县)茉莉花文化节在广西横县中国茉莉花茶交易中心隆重举办。中国花卉协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领导,广  相似文献   

13.
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目的】茶文化旅游是一项新兴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通过探索和研究它对茶业经济的影响,以进一步促进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方法】从生态农业旅游中的茶文化旅游的背景、内容及其实践,探讨与分析茶文化旅游与茶产业的关系。【结果】茶文化旅游是将茶文化作为旅游资源,以物质性实体文化为载体.包括茶的发现、茶的历史、茶的生产、茶的习俗、饮茶艺术、茶的礼仪、茶的科技成果等,集茶叶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等为一体的新兴旅游项目,同时也是茶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结论】茶文化旅游使茶业带动旅游.又以旅游促进茶产业,提高茶产业的附加值,向人们普及茶的知识、促进茶消费.推动茶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但茶的利用究竟起源于何地,似乎并无定论,存在着多种不同说法,其中,较为主流的说法,认为茶最早兴于巴蜀,其后向东部和南部逐次传播开来,而这又与大家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和亚欧国家乃至于全球的贸易史、交通史和文化交流史上,茶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茶叶曾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宗商品,自唐以来就经东海起航线逐渐外传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其一些国家和地区。7世纪以后,经南海起航线外传至欧洲、非洲、美洲等地区,影响了很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饮茶习惯和茶叶发展。中国茶叶和茶文化对外传播的历史悠久,至今仍然保持着世界茶叶生产第一大国、出口第二大国的有利地位。然而新时代下,世界茶叶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使得中国茶叶对外出口时也面临诸多威胁。在此基础上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这给中国茶叶带来了一份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在对"一带一路"的发展阶段进行简单回顾后,初步分析下现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对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广西优势特色产业——茶叶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是茶树生长最适宜的地区之一,茶叶已成为广西优势特色产业,如何加速广西茶叶的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广西经济具有较大意义。通过对国内外茶叶市场及广西茶叶发展过程存在问题和广西茶叶发展优势进行分析,提出今后广西茶叶发展思路。认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充分发挥广西优势实现品种良种化、经营规模化、管理科学化、生产机械化、注重品牌打造茶科技茶文化同步发展,相信广西茶叶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广西早春茶”会叫响全国。  相似文献   

17.
发展湄潭茶文化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廷柱 《贵州茶叶》2006,34(2):26-29
1中国茶文化概述1.1茶文化的定义1.1.1目前对茶文化定义的两种主要观点;①狭义的观点:认为茶文化是包括茶道、茶艺、茶的礼仪以及在各个阶层人民中表现的与茶有关的众多文化的现象,它强调的是一种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8.
光对红肉桃果肉红色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光照是否影响红肉桃果实果肉着色,以青岛市地方红肉桃品种“大把撸”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套袋处理对着色后红肉桃果肉糖酸及色素尤其是花青苷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明显抑制了果肉红色的形成;果实摘袋见光后花青苷合成能力得到恢复;套袋也降低了红肉桃果肉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由此证明红肉桃果实果肉红色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光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唐黎标 《贵州茶叶》2009,37(3):27-29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国家。《红楼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也是研究和了解中国18世纪中叶社会风俗的画卷。《红楼梦》一书中满纸茶香,甚至以茶代酒。这除了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家庭生活、风俗习惯、个人嗜好等有密切关系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特殊影响。因此。不论从文化学的角度,抑或是从茶叶史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探讨一下《红楼梦》中的茶文化,都是十分有价值、有意义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20.
弘扬茶文化 发展茶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鑫 《茶业通报》2005,27(3):137-138
茶文化要与茶产业相结合,茶文化为茶产业之魂,茶产业为茶文化之体。茶文化不与茶产业相结合,茶文化就落不到实处,更谈不上推广;而茶产业不与茶文化结合也不会有长远的发展。茶文化,茶产业都要创新。1研究茶文化,开发茶叶产品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这在文献、诗词的记载和出土茶器中都有表现。“药食同源”,茶最初用于药用,而后方兼用作祭品、饮料,并进而发展成丰富多彩的茶文化。1.1研究茶疗效,开发保健品及药品唐代陆羽《茶经》中指出,茶性寒,是败火的最佳饮料,不仅能解热渴,还能去烦闷,舒关节,长精神。茶“解酒食、油腻、烧炙之毒。利大小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