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电弧喷涂3Cr13修复齿轮泵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获得性能优良的3Cr13电弧喷涂层,采用正交试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了电弧喷涂工艺参数对3Cr13涂层结合强度和耐磨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涂层结合强度的工艺参数主次排列为喷涂电流、喷涂气压和喷涂距离,而影响涂层耐磨性的工艺参数主次排列为喷涂电流、喷涂距离和喷涂气压。考虑试验因素对结合强度和耐磨性影响程度的大小以及它们在涂层使用中所起作用的重要程度,优化的3Cr13电弧喷涂工艺规范为喷涂电压35 V;喷涂电流180 A;喷涂距离180 mm;喷涂气压0.6 MPa。齿轮泵轴修复实践表明,优化的电喷涂工艺规范用于修复齿轮泵磨损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应用二次旋转组合试验进行试验设计,建立了喷砂距离、喷砂压力、喷砂角度与涂层和基体间结合强度的数学模型。通过降维分析法分析了双因素组合与结合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选用优化的预处理工艺进行粗化,可提高电弧喷涂涂层与基体铸铁的结合强度,满足一般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干喷钢砂在电弧喷涂修复曲轴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表面粗化在电弧喷涂中具有重要作用,涂层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面粗化预处理的效果。应用正交试验法对干喷钢砂工艺参数对喷砂效果和结合强度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确定了优化的干喷钢砂电喷涂工艺规范。粗糙度测试结果表明,采用优化的工艺规范处理表面,粗化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发动机台架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干喷钢砂电喷涂工艺规范用于修复曲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对颗粒饲料真空后喷涂液体维生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颗粒饲料加工过程中降低维生素的损失,采用真空后喷涂技术,以维生素C为例,进行了真空后喷涂维生素C活性保存率试验、颗粒间均匀性试验和颗粒内外均匀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真空后喷涂技术和装置可以显著提高维生素的活性保存率;颗粒间均匀性主要与混合时间有关;颗粒内外均匀性主要与真空度、添加剂量和颗粒直径有关。在试验条件下,当混合时间6 min、颗粒直径Φ2 cm、喷涂压力0.4 MPa时,颗粒间均匀性达最优;当颗粒直径Φ2 cm、添加剂量4%、真空释放时间160 s时,颗粒内外均匀性达最优。  相似文献   

5.
适宜碳化钨含量提高Ti(C,N)-WC涂层耐磨耐蚀性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了提高农机关键部件表面强度,采用反应等离子熔覆技术,在Q235B钢表面制备了不同碳化钨WC含量的Ti(C,N)-WC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电化学工作站对复合涂层的形貌、物相及其耐磨耐蚀性进行了分析,并与Q235B钢进行了硬度、耐磨耐蚀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涂层组织主要由硬质相、包覆相、粘结相组成,涂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在一定范围内,随着WC含量的增加,涂层的显微硬度及耐磨耐蚀性能都有所增强,当WC质量分数为12%时涂层的耐磨耐蚀性能最优,12%WC涂层与Q235B钢基体相比,涂层硬度提高了6倍,摩擦系数为基体的2/5,磨损量为基体的1/16;在5%H2SO4溶液中,12%WC涂层的腐蚀速率为Q235B钢的1/9,在3.5%NaCl溶液中,12%WC涂层的腐蚀速率为Q235B钢的1/4,涂层较基体有更好的耐磨性、耐蚀性,该研究以期为农机材料强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茬粉碎还田机灭茬甩刀喷焊NiWC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解决根茬粉碎还田机灭茬刀成本高、寿命短的问题,在45#钢制造的根茬还田刀具易磨损部位喷焊了NiWC合金抗磨涂层。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因素对喷焊层耐磨性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WC的含量、乙炔流量、预热温度和喷涂距离。优化后喷焊工艺参数为:涂层配比为Ni60 +35%WC,预热温度为450℃,乙炔流量为1000 L/h,喷涂距离为40 mm。  相似文献   

7.
喷焊余温淬火改善深松铲尖铁基涂层耐磨性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针对深松铲尖耐磨性能差、失效频繁等问题,采用火焰喷焊技术在45钢基体上制备了铁基合金涂层,并利用喷焊后试件余温对其进行了淬火处理。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仪分析了涂层显微组织、元素构成及物相组成,利用显微硬度计、磨损试验机测试了涂层显微硬度及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涂层与基体呈良好冶金结合,淬火涂层主要由碳化物Cr_(23)C_6、Cr_7C_3,硼化物Fe_2B,复合相(Cr,Fe)_7C_3以及固溶体γ-Fe(Cr,Ni,C,Si)等组成。与未淬火涂层相比,组织得到细化,涂层显微硬度平均为800 HV左右,较未淬火涂层提高了约100 HV。淬火涂层试件(45钢基体)和未淬火涂层试件(45钢基体)平均磨损质量分别为0.30和0.35 g;田间试验的涂层淬火深松铲尖(65Mn基体)磨损质量为32 g,无涂层65Mn铲尖为70 g,涂层深松铲尖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该研究可为延长深松铲尖使用寿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粮田过量施用氮肥造成土壤向大气排放N2O增多,土壤氮素表观损失提高,为实现粮田安全生产,研究吡啶喷涂尿素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内土壤N2O排放和氮素表观损失、籽粒产量和净收益的影响。【方法】 按照1.1‰的比例将2-氯-6-三氯甲基吡啶喷涂在尿素表面制成吡啶喷涂尿素,进行了玉米、小麦田间试验。在磷、钾养分用量相同的条件下,设置4个吡啶喷涂尿素施用水平,玉米分别为0、180、270和360 kg/hm2,小麦分别为0、150、225和300 kg/hm2,调查作物产量和施肥效益;在2茬作物生长期间采用静态箱法收集气体,测定土壤N2O排放量和排放强度。【结果】 各处理玉米和小麦季基肥和追肥后均出现显著的N2O排放峰,土壤N2O排放、氮素表观损失、N2O排放强度等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玉米季,吡啶喷涂尿素用量270和360 kg/hm2间无显著差异,2处理玉米分别较不施氮肥净增收5208.0和5425.4 yuan/hm2;小麦吡啶喷涂尿素用量为225 kg/hm2时,籽粒产量和净收益均最大。整个轮作季,与N3处理(玉米和小麦季分别施用吡啶喷涂尿素360和300 kg/hm2)相比,N2(玉米和小麦季分别施用吡啶喷涂尿素270和225 kg/hm2)处理的作物产量相当,但土壤N2O排放量减少1.51 kg/hm2,土壤氮素表观损失减少39.4 kg/hm2,施氮肥量减少165 kg/hm2,净增收提高405.3 yuan/hm2。【结论】 玉米-小麦轮作季吡啶喷涂尿素用量分别为270和225 kg/hm2时增产增收,且土壤N2O排放和氮素表观损失较少。  相似文献   

9.
基于日光温室相变材料的梯形墙体热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以石蜡为主的固-液复合相变材料喷涂到日光温室梯形北墙体内表面,对相变涂层温室梯形墙体和普通温室梯形墙体的热流量、北墙内的温度,以及室内外气温进行典型天气和月度变化的测试分析,以探究相变材料应用于日光温室梯形墙体后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晴天和阴天,相变涂层温室墙体的日间蓄热量和夜间放热量均显著高于普通温室墙体(P<0.05)。相变涂层温室墙体与普通温室墙体在同一典型时刻相同部位温度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随着墙体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0-300mm墙体内差异最显著(P<0.05)。相变涂层温室墙体的累积蓄热量日平均值比普通温室墙体高8.1%,累积放热量日平均值比普通温室墙体高14.8%,相变涂层墙体表面和墙体内各层的月平均温度与普通温室墙体温度差异显著(P<0.05),相变涂层温室、普通温室和室外的月平均气温分别为9.93、8.63和-8.91℃。说明相变涂层墙体可有效增加墙体蓄放热量,提升温室气温尤其是夜间气温。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影响热喷涂曲轴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测定了液体喷砂和电拉毛粗化处理试件表面的应力状态和两种处理试件喷涂层与其体的结合强度,并对喷涂层结合面的金相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喷砂后喷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不低于电拉毛后喷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喷砂处理表面应力状况确明显优于电拉毛处理表面。  相似文献   

11.
水果破碎机输送建压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水果破碎机输送建压过程中的物料进行了运动和受力分析,应用球向量函数建立物料在输送建压过程中的数学模型,求出了物料的相对速度和轴向速度,解出螺旋轴所承受的扭矩,并运用Matlab软件绘制各参数对物料轴向速度和螺旋轴扭矩的影响曲线,分析其运动规律。为水果破碎机的工作参数和结构设计参数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螺旋输送建压机构的工作参数和结构设计参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仿生曲面在螺旋桩螺旋叶片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结合典型土壤动物表面减黏降阻特性,提出对防汛抢险螺旋桩螺旋叶片进行表面仿生处理。为了寻求仿生曲面在螺旋桩螺旋叶片上的降阻效果,该文首先以波纹型仿生曲面为研究对象进行台车牵引试验,包括正交试验以及与平板的对比试验;然后把试验结果应用于螺旋桩,进行了螺旋桩沉桩对比试验。波纹型仿生曲面台车牵引试验表明,在试验因素取值范围内,波纹型仿生曲面凸起宽度对减阻效果影响显著,而且随着波纹型仿生曲面凸起宽度的增大,减阻效果愈明显。螺旋桩沉桩对比试验表明在整个沉桩过程中仿生螺旋桩具有一定的减阻效果。  相似文献   

13.
面向结构参数的滚珠丝杠副动态接触角建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滚珠丝杠副结构参数对接触角的影响,基于Hertz理论和滚道控制理论,综合考虑滚珠、螺母和丝杠滚道的结构参数,以间隙、公称直径、滚珠直径、螺旋升角及滚珠数量作为变量,建立滚珠丝杠动态接触角模型,得到面向结构参数的接触角非线性方程组,给出采用Newton-Raphson法进行迭代求解的流程。基于动态接触角模型进行讨论和实例分析,研究不同工况下的结构参数对滚珠丝杠副动态接触角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工作中的滚珠丝杠副丝杠侧的内接触角始终大于螺母侧外接触角;滚珠与滚道间隙量增大0.1 mm,内、外接触角增大约7°;公称直径增加则外接触角减小、内接触角增大;滚珠直径和滚珠数量的增大会导致外接触角减小、内接触角先减小后增大;螺旋升角对接触角影响很小,内、外接触角变化幅值均不到0.006°。该研究为滚珠丝杠副结构尺寸优化、动态特性分析、提高设计精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食品加工用三螺杆挤压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展挤压食品巨大的市场空间推动了中国螺杆类食品挤压机械的不断创新。结合作者对食品加工用螺杆类挤压机的研究实践及食品加工的特点,就“一”字排列的和三角形排布的两种三螺杆挤压机的几何设计构型,论述了凭借三螺杆挤压机成倍增多的啮合区,以小直径、小长径比的多螺杆组合,使食品的挤压蒸煮作用及产量得到有效提高,说明了三螺杆挤压机在食品加工技术经济上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玉米螺旋式清选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针对传统振动筛存在噪音大、筛分效率不高等问题,该文基于螺旋输送原理设计出一种玉米螺旋式清选装置,装置主要由输送搅龙、料槽、半圆筛片、减速电机、变频器等组成。输送搅龙外径为100 mm,螺距为100 mm,工作长度为2 000 mm,螺旋轴轴径为20 mm,6 mm孔径的筛片开孔率约为40%,16 mm孔径的筛片开孔率约为35%。以筛分效率和破碎率增加值为试验指标,对含水率为14.5%的玉米分别进行大杂清选试验和小杂清选试验。大杂清选试验结果显示,筛分主要在筛片前部分完成,且破碎率随着输送搅龙转速的增加而增加。小杂单因素试验表明,随着输送搅龙转速的增大,筛分效率逐渐增加,破碎率增加值逐渐增大;随着初始填充系数的增加,筛分效率缓慢降低,破碎率增加值逐渐增大;随着输送角度的增大,筛分效率先增加后减小,破碎率增加值逐渐增加。小杂正交试验结果表明,3种试验因素的最优组合为初始填充系数20%,输送角度0°,输送搅龙转速500 r/min;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输送搅龙转速对筛分效率和破碎率增加值的影响均显著(P<0.05);输送角度对筛分效率和破碎率增加值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而初始填充系数对筛分效率的影响显著(P<0.05),但对破碎率增加值的影响却不显著(P>0.05)。该装置工作过程中噪音较小,运行可靠,筛分效率达到98.5%,试验结果可为后期研发螺旋式清选设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牛粪螺旋压榨固液分离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优化粪便固液分离工艺,用作者研制的固液分离机对鲜牛粪进行固液分离,以进料水料比、榨条间隙、螺旋转速作为影响因素,以分离后固形物料中总固体(TS)含量为主要考察指标,以处理牛粪生产率、液料中固体去除率为参考指标,采用3因素5水平进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探讨了螺旋压榨工艺参数对固液分离效果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工艺参数:进料水料比为0.65,榨条间隙为1.5 mm,螺旋转速68 r/min时,分离后固形物料中总固体(TS)质量分数可以达到40%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牛粪固液分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生物质无轴螺旋连续热解装置送料器设计及中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解决有轴螺旋送料器存在质量大、能耗高、易产生机械干涉等问题,该文设计了送料能力为150 kg/h的生物质无轴螺旋送料器,并以稻壳为原料开展了冷态输送和热解试验。设计的无轴螺旋送料器关键尺寸为:螺旋外径为400 mm、螺旋轴径为80 mm、螺距为200 mm,送料器采用柴油燃烧机和热解气回烧的方式加热,计算出燃烧机需要提供的功率为95.43 k W。稻壳冷态输送试验表明,当送料频率为50 Hz即无轴螺旋的转速为2.03 r/min时,无轴螺旋送料器输送稻壳的送料量为224.3 kg/h150 kg/h,无轴螺旋送料器的实际送料量高于理论计算值。稻壳热解试验表明,当加热腔最高温度为(700±50)℃时,随着热解时间增加,稻壳炭的挥发分质量分数由22.45%减至13.6%,灰分质量分数由29.38%增至33.44%,固定碳质量分数由48.17%增至52.96%。稻壳炭的高位热值随热解时间增加而增加,但在试验范围内增幅不大。热解时间对生物炭品质影响较大,即传热速率是限制大型连续热解反应器处理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工业化应用的大型热解反应器的设计中,应着重考虑提高热解传热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固液分离是畜禽粪便后续处理利用的重要环节,针对现有固液分离机处理高浓度粪污混合物存在效率低、分离效果差等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断齿螺旋脱水装置,以高浓度猪粪为试验对象,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对断齿螺旋脱水装置的工作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以螺旋转速、间断距离、配重位置为影响因素,以分离效率和挤出物含水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影响因素与目标函数之间的多元数学回归模型。通过试验并结合生产实际,最终获出最佳工作参数组合为:间断距离37 mm,转速56 r/min、配重块处于配重杆309 mm位置处(相对位置),此时分离效率为5.43 m3/h,挤出物含水率为53.52%,试验结果与理论优化值间的误差小于10%,最优参数组合下固体回收率实测值为54.91%,表明该文得出的多元数学回归模型与真实值间的拟合度较高,可为高浓度粪污混合物固液分离机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该文描述了GNF56×2型单螺杆浓浆泵的结构特点,结合非牛顿型流体的磨损机理提出了单螺杆浓浆泵的设计方法 、使用中应注意事项及措施,解决了单螺杆浓浆泵输送高粘度、含颗粒的非牛顿型流体时引起泵的严重磨损、性能下降及寿命短等问题,总结了泵的优点,该泵比普通型单螺杆泵性能优,可靠性好,具有广泛的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denalit-hartenber(D-H)参数法进行机器人运动学建模存在的复杂性、奇异性以及逆运动学求解困难等问题,该文基于旋量理论建立了多自由度串联机器人的矩阵指数积(product-of-exponentials,POE)运动学模型,而同时旋量理论机器人逆运动学求解问题归结为高维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于是引入希尔维斯特(sylvester)结式法进行逆运动学方程组求解,并在数学符号化运算Maple软件实现了逆解算法过程,最后通过实例计算表明,该逆运动学模型及求解方法高效准确可靠,物理和数学意义明确,实用性强,能够推广到其他构型机器人的运动学建模以及逆运动学的求解,为机器人逆运动学的快速求解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