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针对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大棚第二茬养殖排塘率高、养殖成功率低、半年空塘资源浪费等问题,从2016年起,象山县开展了第二茬大棚接力精养SPF斑节对虾试验,2019年斑节对虾取得亩产1 645千克的好成绩。大棚第二茬接力精养斑节对虾的成功对调整当前我县对虾产业品种单一结构、促进渔民稳产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探索了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与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生态混养模式。结果显示,日本对虾精养试验投入产出比1∶1.63,日本对虾和斑节对虾生态混养试验投入产出比1∶1.87,两品种生态混养模式较日本对虾精养模式增产30%以上,经济效益提高61.1%,斑节对虾与日本对虾生态混养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斑节对虾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优化养殖结构,于2011年2月开始进行斑节对虾池套养红鳍东方鲀、花蛤试验.在2口面积均为2.5 hm2的养虾池内,每口池塘放养75万尾斑节对虾虾苗,套养平均规格约85g/尾的大棚越冬红鳍东方鲀苗种1万尾和平均规格为260粒·kg-1的花蛤苗3500 kg.经过约10个月的养殖,共收获平均规格23.33尾·kg-1的斑节对虾24400 kg、3.2尾·kg-1的红鳍东方鲀5060 kg以及平均规格103粒·kg-1的花蛤17057 kg,产值205.99万元,利润121.81万元.斑节对虾的饲料系数为1.62,红鳍东方鲀为1.59.套养试验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台湾省斑节对虾养殖实践活动,至少有300年历史,主要与遮目鱼进行混养。1968年斑节对虾苗种培育成功,1977年使用配合饲料,开创了台湾省斑节对虾精养技术,促进了对虾养殖业迅速发展。本文就苗种培育、孵化场类型、养成管理、收获、加工和销售以及经济分析等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5.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Fabricius)食用虾的定义、养殖环境条件、放养前准备工作、虾苗选择和食用虾养殖技术.本标准适用于池塘精养斑节对虾食用虾.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我县养殖斑节对虾的面积不断扩大,养殖技术日渐提高,巳从粗养式向高密度精养式过渡,但由此引起的池塘水质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目前,斑节对虾的各种病害发生尤其突出,使养殖生产受到严重损失。为此,笔者通过几年的养虾实践,对于斑节对虾的病害防治,提出一些建议性措施,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据东南亚渔业开发中心报道,目前菲律宾斑节对虾养殖采用三种养殖系统:粗养、半精养及精养。所谓粗养系统,依靠潮水换水,不用人工投饵,利用天然饵料。放养密度为10000尾/公顷; 所谓半精养系统,水体换水采用湖水和泵水两种方法,饵料  相似文献   

8.
正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俗称草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属于广温广盐热带虾类,是养殖对虾中体形最大、经济价值最重要的种类之一。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种苗退化、病害频发等原因,凡纳滨对虾的养殖难度增大,斑节对虾作为一个轮养品种,养殖产量稳步提升。笔者以高位池养殖模式为例,介绍斑节对虾的精养技术。  相似文献   

9.
洪心 《福建水产》2012,34(4):331-334
采用单人操作法,对斑节对虾实施人工移植精荚技术,观察对虾人工移植精荚技术在斑节对虾育苗生产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采用人工移植精荚技术可使雌虾多次产卵受精,使有限亲虾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降低育苗成本,达到增产目的;实施人工移植精荚手术的最适宜时机为斑节对虾脱壳后12~24h,成功率高达97.3%;精荚获取以夹取法最佳,该法操作方便、效果较好,夹取后精荚可以再生、成熟,而挤压和虹吸两种方式对亲虾影响较大,成功率不高;术后亲虾经4~5 d精养,卵巢可发育成熟再次产卵,并且幼体孵化、生长等方面与非手术亲虾所繁育幼体生长无明显差异,可以达到类似自然交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水产科技》1996,(3):21-21,25
斑节对虾是目前我省养殖对虾的主要品种。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虾病暴发,斑节对虾死亡十分严重。据调查统计,1993年深圳市辖区内精养虾池发病率达80.86%,粗养虾池发病率达60.87%,产值减少1.24亿元。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虾病,是发展斑节对虾养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凡纳对虾(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讲座(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1.1 养殖场地的选择参照中国明对虾和斑节对虾。精养池的面积为 2~20亩,水深 2~3 m;半精养池的面积为 30~50亩,水深 1.5~2 m。本种的原产  相似文献   

12.
<正>7月3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专家对阳江东泰水产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共同承担的广东省海洋和渔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斑节对虾新品种(系)及鱼虾混养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进行现场测产。专家组先后走访了广州东涌一家斑节对虾个体养殖户和广州市金海水产健康生态养殖场。东涌个体养殖户采用集约化精养养殖,经测产,斑节对虾"南海1号"成活率达70%,亩均产420公斤;  相似文献   

13.
正这几年随着南美白对虾越来越难养,部分虾农尝试转养其他品种。斑节对虾由于市场价格好且稳定,不少养殖户开始试养斑节对虾。当前,广东是斑节对虾养殖的主产区,占全国斑节对虾养殖产量的一半以上。"南海1号"应运而生广东省阳江市东泰水产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称"东泰水产")今年开始养殖斑节对虾"南海1号"(以下称"南海1号")。该公司副总经理、技术总监范敬峰介绍说,斑节对虾属于高档水  相似文献   

14.
“斑节对虾是一个很优良的养殖品种” 《海洋与渔业》:现在养殖户都喜欢养凡纳滨对虾而很少养斑节对虾,您为什么还要开展斑节对虾遗传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15.
据菲律宾养虾专家公司(SSI)报道,菲律宾埘虾精养水平已达到台湾的养虾水平。该公司设在棉兰老潘吉尔湾奥扎米斯市一个基地的9000平方米池塘中,捕起斑节对虾P.monodon 187.592尾,折合每公顷产量为8.15吨。放养的200000尾斑节对虾后期幼体。  相似文献   

16.
<正>斑节对虾"南海1号"是中国水产科学院综合多个野生对虾种群,经连续六代群体选育获得的优良品种,特别适合在温暖的咸淡水水域生长。"南海1号"生长速度比普通斑节对虾提高20%以上,养殖成活率比普通斑节对虾平均提高10%以上,具有生长速度快、规格整齐、发病率低、养殖成活率高等特点。据悉,养殖"南海1号"主要采用精养、混养和鱼塭生态养殖三种模式,其中精养平均亩产量800~1000斤,混养平均亩产量300~500斤,鱼塭生态养殖平均亩产量50~200斤,养殖效益高。  相似文献   

17.
为综合利用我省内陆丰富的盐碱水资源,在黑龙港流域盐碱水域开展南美白对虾养殖,从着重调节盐碱水域钾钠钙镁离子入手,营造适宜的养殖环境,再集成苗种选购、池塘处理、水质调控、饵料饲喂、病害防控等技术,达到精养高产的效果。2018年1.58hm2精养池塘总产对虾3 643kg,其中最高单产池单产4 117.5kg/hm2,虾体规格平均40尾/kg,最高虾体规格池塘平均规格达26尾/kg;平均收入达136 605元/hm2。  相似文献   

18.
虾池双茬菲律宾蛤仔和对虾、褐蓝子鱼混养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2005年,在同安潘涂面积为2.67hm2的15号虾池进行了双茬菲律宾蛤仔和对虾、褐蓝子鱼的混养实验,一年二茬养殖共收获日本对虾和斑节对虾平均为600kg/hm2;菲律宾蛤仔平均为7096.8kg/hm2;褐蓝子鱼平均为517.5kg/hm2.年单产平均达16.4吨/hm2,年总产量平均达43.8吨,年总产值平均达42.8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南美白对虾是世界上仅次于斑节对虾的第二大养殖品种,在国际市场上深受欢迎。东营市河口区渔技站于2002年承担了“南美白对虾精养高产技术试验与示范”项目,项目实施2年(2002~2003年),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平均每667m^2产对虾405kg,每667m^2产值10625元.每667m^2效益6375元。  相似文献   

20.
利用地热井进行温室大棚高密度精养罗非鱼、白鲳鱼,是一项占地少、产量高、效益好的水产养殖新技术。旭德旺养殖有限公司有淡水温室大棚4座,养殖水面0.53hm2,每年5月份放养罗非鱼水花、乌仔18 000万尾/hm2,经过一年养殖,单产罗非鱼90万kg/hm2左右,每年5月份出售,此时罗非鱼价较高,平均效益375万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