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龙须菜为佛手瓜的嫩梢,在我国广西、福建、云南等多地均有栽培。龙须菜富含矿物质元素,氨基酸含量丰富且配比合理,口感极佳,在闽南特别是漳州地区得到快速发展。当前,龙须菜生产上不能实现周年供应。为延长龙须菜的采收期,增加产量,笔者进行了多年栽培试验,总结出了一套龙须菜周年设施栽培技术,供种植户参考。1.品种选择选用种皮深绿色、无刺的佛手瓜品种,如福建漳平、德化地方品种。  相似文献   

2.
短信平台     
《农村百事通》2006,(14):85-85
福建读者(手机号:135××××5175)问:福建闽南山区经济比较落后,我想在家乡种植中药材,但不知种什么品种有前景?答:据调查,由于受粮、棉、油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近一年来我国农村各地药材生产步入低谷,种植面积大幅下降。但从2005年春季开始,不少药材商品上市量出现  相似文献   

3.
红肉蜜柚     
新闻链接2005年底《闽南日报》报道:一粒红肉蜜柚赚了100万元。品种特色红肉蜜袖为瑁溪蜜柚新品种,刚刚在福建漳州平和县选育成功。琯溪蜜柚早在清乾隆年间就是朝廷贡品,是蜜柚中的优良品种。红肉  相似文献   

4.
对福建不同地区野生金线莲和组培苗4、6月栽培种进行多糖、黄酮、氨基酸、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闽南野生金线莲4种成分含量均高于闽东野生种,多糖和总氨基酸含量组培苗栽培种均高于野生种,且随栽培月龄增加而下降;总黄酮和总生物碱含量表现随栽培月龄增加而上升,组培栽培6个月最高,其次是闽南野生种.  相似文献   

5.
选取6种福建著名乌龙茶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检测出其构成香气特征的主要成分达25种。对闽南和闽北制茶工艺,有代表性的茶树品种、毛茶与成品茶、一级茶与二级茶等在香气成分及其组成比率上的差异进行比较,探索不同加工方法、不同茶类品种的香气组成与茶叶香气感官评定的联系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该文介绍了福建永春闽南水仙茶的起源与演变历史、生态特征、技术体系等,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等,以此对福建永春闽南水仙农业遗产地休闲农业提出进行茶旅结合的发展策略,以期促进其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7.
福建黄牛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242头福建闽南和山区黄牛体尺、体重生长资料进行Brody,Logistic,Bertalanffy和Gompertz4种生长曲线线拟合,结果母牛的体重、体高及闽南母牛胸围生长曲线采用Bertalanffy模型描述拟合效果最好;山区公牛的体重生长曲线用Gompertz模型更为理想,其余各性状生长曲线均以Brody模型功述效果最佳在目前农家放牧饲养条件下,闽南公、母牛生长拐点分别在8月龄98.2  相似文献   

8.
晋江马长期饲养在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生态条件下,已成为抗高温高湿,适应春夏多雨、秋冬干旱、夏季酷暑自然环境的特殊马种,适应农区的多种用途。据有关文献资料记载,晋江马有千年以上的历史。起先晋江马并没有具体的名称,对这一马种的命名,是起源于1979年福建省畜禽品种资源大普查,晋江县畜牧兽医站完成了《晋江县马种调查报告》,1985年由福建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福建省畜禽品种志和图谱》将闽南一带这一马种正式命名为"晋江马"。  相似文献   

9.
闽南是福建的主要香蕉产区,因地处南亚热带气候带,易受低温灾害的影响。从冬前栽培管理、冬季栽培管理和受冻后补救三方面介绍了闽南香蕉应对低温灾害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0.
陈学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094-2095
取各茶树品种的中开面2-3片鲜叶,参照闽南清香型乌龙茶初制技术加工出茶样,并对不同品种茶样进行感观审评和内含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早年从福建引进的毛蟹、梅占和武夷菜茶等群体品种所制清香型乌龙茶的综合品质最优;近年引进的龙井长叶、浙农113等无性系品种所制清香型乌龙茶的综合品质与毛蟹、梅占等品种相近;茅麓群体种、宜兴群体种等当地群体种和福鼎大毫茶品种所制清香型乌龙茶的综合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11.
红麻新品种“福红航952”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红航952是福建农林大学采用自主创立的亲本筛选与宇航搭载结合的育种技术路线,以福红952种子为材料,通过宇航搭载进行航天育种,经过4年8次往返于福建、海南两地自然日照条件下的生态环境选择,特别是经过3年的海南冬春季自然短日照条件的鉴定,育成的光钝感、优质、高产、抗病的红麻新品种。该文介绍其育种过程、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  相似文献   

12.
福建农林大学育成了福红航1号、福红航992、福红航952等系列光钝感红麻新品种,具有产量高、生育期长及综合性状优良等特性。本研究分析了光钝感福红系列新品种在莆田和诏安的留种特性及产量表现,总结了其主要留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引进10个甜椒新品种在闽南地区进行品种对比试验,以选出适合闽南地区栽培的优质高产甜椒品种.试验结果表明:甜椒新品种CDCG-128具有早熟、产量高、果大、品质优的特点;布兰妮具有晚熟、产量高、品质优的特点;黄色甜椒黄美欧在产量和品质上也具有较好的表现.这3个品种可在闽南地区进行搭配栽培,以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福建农林大学麻类研究室在红麻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利用与创新等研究上取得了系列成果,其中红麻品种福红 2号、福红 3号、福红 951、福红 952等先后列为国家级重点推广品种。本文介绍福红系列红麻优良品种的特征特性、丰产性与栽培要点,为发展红麻生产和品种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种红麻在重度与轻微镉污染耕地的修复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不同品种红麻在不同镉(Cd)污染程度耕地中的修复能力,以7种红麻在重度与轻微Cd污染耕地中进行植物修复对比试验,对红麻各部位Cd的累积量、富集系数、转运系数、生长指标、相应土壤Cd变化量进行了测定,并计算了试验总变异来源及各品种回归系数。结果表明: 7种红麻均能在Cd污染耕地中正常生长,在重度污染耕地中的Cd移除量为72.49~149.17 g·hm-2,在轻微污染耕地中的Cd移除量为25.95~49.91 g·hm-2。红麻各部位Cd的富集能力排序为:叶 > 根 > 茎,转移能力排序为:叶 > 茎。重度Cd污染下,红麻各部位富集系数为1.11~8.83,转移系数为0.32~4.25;轻微Cd污染下,红麻各部位富集系数为2.08~14.63,转移系数为0.38~2.92。所有红麻的回归系数均小于1,稳定性都较高。研究表明: 7种红麻都具较好的生物产量及Cd富集与转移机制,均可用于Cd污染耕地修复,其中中红麻13号可用于重度Cd污染耕地修复,中红麻13号与中杂红328号可用于轻微Cd污染耕地修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开发红麻饲用专用品种。[方法]对7个红麻品种的产量及营养价值进行了比较。[结果]7个红麻品种干物质产量为16 071.35~19 528.52 kg/hm2,粗蛋白含量10.15%~18.43%,粗纤维含量为18.42%~42.42%。K68红麻品种的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均最高,分别为19 528.52和2 398.30 kg/hm2;K66红麻品种叶干物质产量占比和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结论]K66和K68均为潜在的饲用红麻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鉴定和筛选适合闽东地区种植的甘薯新品种,2012年在福建省福安市溪柄镇进行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9个参试新品种中,福宁紫4号鲜薯产量、薯干产量、淀粉产量均最高,每667 m2分别为3291.7 kg、750.8 kg、471.5 kg,分别比金山57(对照)增产29.0%、21.4%、25.3%.  相似文献   

18.
2010年福建省甘薯新品种宁德点区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鉴定和筛选适合闽东地区种植的甘薯新品种。【方法】2010年在福建省宁德点进行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对参试11个甘薯新品种及对照品种金山57的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及干物率、出粉率、食味品质、外观品质和抗病性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个参试品种中,莆薯20鲜薯产量最高,达33760.50kg/ha,比对照金山57增产6.30%;金薯3号淀粉产量最高,达5465.70kg/ha,比对照增产6.07%;金薯2号和龙薯25号的食味品质最佳,为83分,比对照高3分。【结论】莆薯20、金薯3号和金薯2号适合在闽东地区及生态类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3个菊科饲用牧草产草量及生物学特性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闽南地区对3个菊科饲用牧草品种的物候期、产草量、营养成分、种子产量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均能在闽南地区越夏、越冬正常生长,其中串叶松香草整体表现均较优,4次刈青鲜草产量达89204.46 kg/hm2、开花期粗蛋白10.13%、种子产量97.0 g/m2、种子发芽率达86.8%。综合分析得出串叶松香草较适宜在闽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出适宜我国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高产优质饲用牧草蔗新品种.[方法]以甘蔗品种新台糖10号为母本,以美国甘蔗CP65-375为父本,通过杂交方式选育出分蘖能力强、耐旱、耐寒和再生能力的牧草蔗新品种,并在福建省漳州地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2009~2011年牧草新品种闽牧02117、闽牧02118和闽牧02222鲜草和干草产量均显著高于闽牧101和闽牧42;农艺性状方面,闽牧02117、闽牧02118和闽牧02222生长速度快,干物质含量和单丛分蘖数均高于对照闽牧42和闽牧101;越冬越夏能力方面,5个品种均可以顺利越冬和越夏,其中闽牧02117、闽牧02118和闽牧02222在福建省漳州地区均可以开花,而对照品种不开花.[结论]闽牧02117、闽牧02118和闽牧02222牧草新品系均适宜在亚热带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