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资源能源不断减少。人口的增多使得人口占地面积增大,而可利用的土地越来越少,而那些用于种植的土地也在迅速减少,为此我们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去创造更多的资源,本文所讲的高油大豆的生产就是为了创造出更多的资源,其利用价值很高。然而高油大豆的栽培过程却很难,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本文就高油大豆的栽培技术展开了分析,探讨了高油大豆在栽培时的要点。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耕地资源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浙江省现有耕地资源特点是耕地总量少,质量不高,后备土地资源十分有限。1995~2005年浙江省耕地资源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浙江省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建设占用耕地,占耕地减少总量的70%左右;耕地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土地整理,占耕地增加总量的50%以上。对浙江省2010年的耕地保有量进行了预测,并提出加强耕地保护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及其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的形成与内涵,采用变异系数法和综合评价法综合测度城市圈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并重点探讨异质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城市圈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质量和数量差异上,资源禀赋异质和结构异质较小,其中土地经济质量异质性最大,土地多样化异质性最小。城市圈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指数区间为[0.226,0.590],可分为高异质区、中高异质区、异质区、中低异质区、低异质区5个梯度区,各梯度区内县(市)单元数量和面积差异显著,总体呈现"中心高、边缘低"的分布特征。城市圈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高度关联性,呈现出"高异质-高水平、低异质-低水平"特征。地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GDP和城市化率对城市圈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具有正效应,二三产业比重具有负效应,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可以降低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土地资源的珍贵不言而喻,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也应运而生。流转制度一方面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农民的收益,另一方面也存在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不完善,掠夺式经营模式普遍,土地资源保护的配套制度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导致农村土地资源遭到破坏和污染的现象日益严重,威胁粮食安全,损害农民利益。严格管制农地经营权流转中的土地用途,实现代际间土地使用权的可继承,增加配套的土地资源保护制度,有利于促进我国对土地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正>耕地资源具有数量的有限性,即土地的总量是不可增加的,不可能通过生产手段增加其数量,也不可能用其他资源来代替;同时,土地资源具有土地肥力可更新性。土地的重要组成因素是土壤,土  相似文献   

6.
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指标法,考虑研究区域与土地资源密切相关的因素,基于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构建研究区域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GIS技术获得研究区域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运用统计分析法计算研究范围市域尺度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平均值,据此将该区域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划分为3种类型区——低承载力区、一般承载力区、高承载力区;最后,分析了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结果表明: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呈现中西部低、东部高的特点,高承载力区位于山区;一般承载力区位于西北、西南、东北部;低承载力区位于中部平原区。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土地整理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瑞兵  周进生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2):109-111,169
目前,我国土地利用中面临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人均土地资源匮乏、土地利用效率不高、耕地质量退化严重、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等。一方面现有耕地不断减少,另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要继续占用大量土地。而土地整理是采用工程措施将现有的大小不一、高低不平、渠道不畅、道路不通的农田改造为标准农田。大力发展土地整理,对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缓解人地矛盾等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河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性质、规模、内容、投资力度等多方面的调查,分析河北省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河北省土地整理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开发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等4个方面构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对南宁市区6个城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9-2014年南宁市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呈上升趋势;依据2014年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可将南宁市6个城区划分为高、中、低潜力承载区,其中,青秀区、良庆区属高潜力承载区,江南区、邕宁区属中潜力承载区,兴宁区、西乡塘区属低潜力承载区。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人口也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给我国的土地资源带来很大的压力,一方面是基础建设的增加占用了一部分土地资源;另一方面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土地资源造成的破坏。随之产生的是土地生态环境越来越差,荒漠化程度增加,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直接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合理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使其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王鹏  况福民  邓育武  田亚平  谢卫妮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799-1801,1860
根据湖南省区域环境及土地利用特点,运用P-S-R模型建立湖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和研究区域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值,对其2001~2010年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态进行动态综合评价,划定安全等级。结果表明,湖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压力指数呈减小趋势;2001~2010年湖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态指数总体为增加趋势,但是在2006~2008年出现小幅度下降;湖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响应指数呈上升趋势;综合安全指数变化表现为增加趋势,但是至2010年仍为临界安全。湖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面临的压力仍较大,区域土地资源状态仍不乐观,在人类的干预和维持下,生态安全受人类的影响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11.
喀什地区具有充足的光热资源,十分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为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喀什地区开展了多熟制种植模式的示范推广,其中双膜丙甜瓜复播大白菜种植模式土地利用率高,取得了良好的效益.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出双膜两甜瓜复播大白菜的田间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和温光资源,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种植户收益,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本文作者总结了淄博高青地区“春种西瓜、夏种玉米、秋冬两季收菠菜”的“四种四收”“一田多用”的种植模式,旨在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大棚黄花菜套种吊瓜,充分利用了大棚设施和土地资源,增加单位土地的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其关键技术是选择合适品种、正确间作方法等。  相似文献   

14.
沙地大扁杏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辽宁省西北地区土地风蚀沙化面积比较大,退化土地占辽宁省土地而积的36%,属于“三北”风沙干旱地区,也是荒漠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地区。目前辽宁省荒漠化发展的趋势是局:部在好转.总体在恶化。南于沙区人VI负载过重及农民对土地持续利用认识不足,就迫使我们在保护、利用好现有环境资源时,要按照沙区资源的特点,调控现在的生产经营模式,增加农业生态系统的内涵.开发经济效益甚高的新型产业,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  相似文献   

15.
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有限资源。近几年来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土地利用及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和利用现状却令人担忧,通过对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及所面临的危机进行简要分析,针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农业大国,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个行业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本文中主要介绍了现阶段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采用气候资源利用效率、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社会经济资源利用效率4个指标组、8个具体指标,对2014年浙江省11个地市的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区域内农业资源利用水平不一,杭嘉绍地区单位面积农产品产量处于省内最高水平,属于高投入、高产出和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高水平区。省内部分地区由于土地、劳动力资源短缺,化肥利用率不高和农村废弃物资源浪费这些因素的制约,导致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相似文献   

18.
土地资源学国内研究统计与发展趋势展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相关数据库收录的论文、科技成果和资助课题为基础,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土地资源学领域涉及的主题、论文发表年代、期刊种类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中国学位论文、期刊论文在土地资源方面主要集中在资源评价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这2个主题;土地资源学方面的论文、成果的数量连年持续增加,表明土地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土地资源领域论文期刊分布来看,影响因子较高的学报级期刊比例较小,地区性学术期刊论文较多,说明土地科学研究的理论水平亟待提高;土地资源领域科技成果以应用研究和工作项目成果为主,注重解决土地资源调查、监测、评价中的实际问题,科技成果注重向实用性和应用性方向发展。综合以上分析,进一步对今后土地资源学各研究主题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未来土地资源学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会昌县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开明  黄金燕  邵晖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391-6392,6396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是增加耕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该研究以会昌县为例,以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数据,运用GIS技术、典型抽样调查、数学模型及综合分析等多种方法,对会昌县后备土地资源进行适宜性评价,在此基础上测算其开发潜力并进行分级.结果显示,会昌县境内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总量达1 813.07 hm2,占后备土地资源的21.92%;可开发利用的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多集中在坡度为6°~15°的地区,面积为738.11 hm2.  相似文献   

20.
衡阳南岳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地详查数据为依据,通过对南岳区1996—2005年土地利用状况相关资料的定性与定量分析,阐述了区域土地利用现状与变化特点,并分析了影响其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农村小城镇的发展,目前南岳区的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着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耕地减少与人口增加矛盾日益明显,城镇土地利用效率不高,人为水土流失将进一步增强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为促进南岳区土地的优化利用,应采取以下措施对策:落实土地基本国策、积极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大力发展节地经济,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与节约利用,优先保障重点产业和重点地区的用地供应,增进土地生态安全,确保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