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在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量条件下,研究锌分别与氮、磷肥配合喷施对冬小麦锌吸收、转运率及锌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于2010-10-2012-06,以冬小麦小偃22为供试材料,采用2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了3种栽培模式(常规、覆膜、补灌),3个施氮水平(0,120,240kg/hm2),4个喷肥处理(喷蒸馏水(CK)、喷Zn、喷Zn+N、喷Zn+P),分析不同栽培模式及氮肥用量下锌分别与氮、磷肥配合喷施后小偃22各器官锌含量、籽粒和秸秆锌携出量、籽粒锌转运率以及锌肥利用率的变化。【结果】与常规和覆膜栽培模式相比,补灌模式提高了籽粒和秸秆锌的携出量,覆膜可提高籽粒锌转运率。与不施氮相比,土施氮肥明显提高了小麦籽粒、茎秆和叶片锌含量及锌肥料利用率,而土施氮肥明显降低了籽粒锌转运率。与CK相比,喷锌处理(喷Zn、喷Zn+N、喷Zn+P)明显提高了小麦籽粒锌含量及锌携出量,各喷锌处理表现为喷Zn+N、喷Zn喷Zn+PCK,其中喷Zn+N处理小麦籽粒锌含量提高幅度平均为92%;喷锌处理也明显提高了茎秆、叶片及颖壳锌含量及秸秆锌携出量。喷锌处理锌转运率总体上均明显降低。喷Zn+P处理的锌肥利用率与喷Zn、喷Zn+N处理相比明显降低。同时,不同年份籽粒锌含量、锌转运率及锌肥利用率也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在补灌栽培模式下,施氮量为120kg/hm2时,单独喷施锌肥或锌与氮肥配合喷施,是潜在缺锌土壤区提高小麦籽粒锌含量和锌肥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叶面喷锌时期对不同基因型夏玉米干物质和锌素累积分配的影响,为锌肥在玉米生产上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条件下设4个喷锌时期处理(不喷锌、苗期和拔节期1:1喷锌、拔节期和大口期1:1喷锌、大口期喷锌,喷施量均为ZnSO4·7H2O 4.5 kg/ha),测定不同喷锌时期下10个基因型夏玉米(登海605、迪卡653、先玉335、秋乐618、伟科702、隆平638、裕丰303、德单5号、郑单958和谷神玉66)植株各器官干物质和锌累积量,并分析其分配比例及籽粒产量、增产率和锌利用率的差异。【结果】不同喷锌时期以苗期和拔节期1:1喷锌处理的茎重达最高,为3.18 t/ha,籽粒重以拔节期和大口期1:1和大口期喷锌处理最高,不同基因型以秋乐618、裕丰303、德单5号籽粒重最高。喷锌后籽粒重占比增加明显,以大口期喷锌处理最高,为50.98%,各基因型以德单5号最高,为53.29%,各处理以不喷锌处理德单5号的籽粒占比最高,为54.50%。植株各器官的锌含量以叶最高,为149.43 mg/kg,其次是籽粒,为38.40 mg/kg;各喷锌处理以拔节期和大口期1:1喷施下籽粒锌含量最高,平均为43.94 mg/kg;各基因型以谷神玉66最高,为50.74 mg/kg;喷锌后茎、苞叶和籽粒中锌累积量占比表现明显下降趋势,各基因型以德单5号籽粒最高,为62.13%;各处理以不喷锌下德单5号中籽粒锌素占比最高,为79.52%。与不喷锌相比,拔节期和大口期1:1、大口期喷锌处理的产量较高,平均为8.80 t/ha;各基因型以裕丰303产量最高,各处理以拔节期大口期1:1喷锌下裕丰303产量最高,为10.63 t/ha。迪卡653的平均增产率最高,达12.92%,隆平638的平均增产率最低,为1.61%,拔节期和大口期1:1处理谷神玉66和郑单958的增产率最高,平均为15.39%。喷锌后,锌利用率平均提高7.96%,以大口期喷锌下裕丰303增幅最高,为22.75%。【结论】在夏玉米生产中,选用裕丰303等品种,于植株拔节期和大口期以1:1喷施4.5 kg/haZnSO4·7H2O,能促进光合物质和锌素向籽粒转移,达到同步提高籽粒产量和锌含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时劲峰  赵磊  赵静 《农业与技术》2007,27(3):153-155
参窝水库自建库30多年来,弧型闸门从未再进行防腐处理,导致闸门大面积锈蚀,根据2003年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水利部水工金属结构安全检测中心对参窝水库金属结构的检测结果,水库决定对14扇弧门进行防腐喷锌,本文针对此次闸门防腐喷锌的施工工艺、技术要求以及质量控制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叶面喷锌(Zn)是提高小麦籽粒锌含量进而解决人体缺锌问题的有效农艺措施。探明不同施氮(N)量下叶面喷锌后小麦全粒及面粉中的富锌效果及对蛋白组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基于长期定位试验,于2018—2020年连续进行了两年裂区田间试验。以基施不同用量氮肥(N0、N120、N240,施N量分别为0、120、240 kg∙hm-2)为主区,副区为灌浆前期喷施锌肥处理(Zn0、Zn1,分别为喷H2O、喷0.4% ZnSO4·7H2O),测定了灌浆前期和成熟期各部位锌含量、叶片等营养器官中锌向籽粒的转移量及分配、籽粒和面粉中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结果】与N0相比,N120和N240处理籽粒产量显著提高,增幅达88%—114%,但N120和N240处理之间并无显著差异。叶面喷锌均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和面粉锌含量且籽粒达富锌标准,而不受施氮量的影响,其中,N120、N240处理小麦籽粒锌含量分别比N0处理提高0.95和1.12倍。与N0相比,施用氮肥均提高了小麦灌浆前期叶片等营养器官中氮、锌向籽粒的转移量,但降低了二者的转移比例,其中氮转移比例由60.2%下降至48.6%,锌由55.4%下降至42.3%。无论喷锌与否,氮、锌向籽粒的转移量及成熟期籽粒中氮、锌含量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且喷锌时氮、锌协同效应更为显著。与灌浆前期相比,成熟期小麦籽粒和面粉中储藏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显著增加,约占蛋白含量的80%—84%。施氮对籽粒和面粉中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提升幅度高于清蛋白和球蛋白,且以谷蛋白最大,而喷锌不影响籽粒和面粉中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但在Zn1条件下,施氮对籽粒和面粉中谷蛋白含量的提高幅度高于Zn0条件下,分别提升37.5%和38.1%。【结论】叶面喷锌能够实现籽粒富锌,但不影响籽粒和面粉中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表明籽粒和面粉中存在足够的用于锌储存的蛋白质库。因此在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上,通过合理施用氮肥结合小麦灌浆前期叶面喷锌,能在保证小麦高产稳产的同时提高籽粒氮、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5.
汪慧颖 《农业与技术》2011,31(5):107-109
窝水库自1970年建库已运行30多年,弧型闸门从未进行防腐处理,导致闸门大面积锈蚀,根据2003年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水利部水工金属结构安全检测中心对窝水库金属结构的检测结果,水库决定对14扇弧门进行防腐喷锌,本文针对此次闸门防腐喷锌的施工工艺、技术要求以及质量控制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6.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叶面喷锌时期(不喷锌、苗期和拔节期1∶1喷锌、拔节期和大口期1∶1喷锌、大口期喷锌,喷锌量均为ZnSO4·7H2O 4.5 kg/hm2)对10个夏玉米品种植株中铜、锰、铁、锌含量及分配的影响,探讨产量和微量元素含量间的关系,为叶面锌肥在夏玉米生产上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不喷锌处理相比,拔节期和大口期1∶1喷锌显著提高了夏玉米籽粒中铜和锌含量,提高了籽粒中铜、铁、锌累积量,显著提高了铜的收获指数,但降低了锌的收获指数,对锰、铁含量及其收获指数均无显著影响。品种间比较,发现迪卡653籽粒中铜含量最高,谷神玉66籽粒中锰和锌含量最高,隆平638和伟科702籽粒中铁含量最高,平均值分别为9.71、9.56、50.74、51.83 mg/kg;铜、锰、铁、锌的收获指数分别以迪卡653、秋乐618、伟科702、德单5号最高。与不喷锌处理相比,喷锌处理产量均显著提高,以拔节期和大口期1∶1喷锌处理、大口期喷锌处理较高,两者差异不显著,分别提高3.2%、4.7%。产量与籽粒锌含量及其他组织铜、锰含量呈显...  相似文献   

7.
刘会宁  崔传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52-12453,12461
[目的]研究叶面喷锌对粉红亚都蜜葡萄几个生理指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指导葡萄生产。[方法]以2001年引进的粉红亚都蜜葡萄为试材,研究了生长季节叶面喷施2.5、5.0、7.5 mg/L ZnSO4.7H2O,对葡萄叶片叶绿素、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及果实V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形指数、果皮厚度、果刷长度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喷锌以5.0~7.5mg/L的效果较好,可使粉红亚都蜜葡萄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蛋白质和果实V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显提高,果皮变厚,果刷变长,且随喷锌次数的增加效果愈明显;而果形指数和可滴定酸含量随喷锌次数的增加明显降低。[结论]5.0~7.5 mg/L浓度锌叶面喷至少2~3次,可明显提高葡萄的光合效率,改善其风味、营养及耐贮运品质,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锌与农药配合喷施对小麦籽粒锌累积、分配及转移的影响,以期为简化小麦籽粒锌强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置喷施锌和施农药2个因素,其中喷锌因子分为不喷锌(Zn0)和喷4g/L ZnSO_4·7H_2O(Zn1)2个水平,喷施农药因子分为不喷农药(NS)、喷三唑酮(Tr)和吡虫啉(Im)3个水平,采用完全方案,共计6个处理。通过测定小麦籽粒全Zn含量,研究锌与农药配合喷施对小麦籽粒富锌效果的影响;测定小麦各营养器官(茎秆、叶片和颖壳)全Zn含量和不同形态(可溶和非可溶性)Zn含量,并计算花前和花后Zn吸收量及其向籽粒的转移量,以探讨锌与农药配合喷施对Zn在小麦体内转移和分配的影响及机制。【结果】与不喷锌处理相比,无论单独喷锌(Zn1+NS)还是锌与农药配合喷施(Zn1+Tr或Zn1+Im),均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干质量及全Zn含量。相较于单独喷锌处理(Zn1+NS),锌与农药配合喷施(Zn1+Tr或Zn1+Im)对籽粒全Zn含量无显著影响,但籽粒干质量均增加17%以上,因而籽粒Zn携出量显著增加。与单独喷锌处理(Zn1+NS)相比,锌与农药配合喷施处理(Zn1+Tr或Zn+Im)小麦茎秆、叶片和颖壳全Zn含量和Zn携出量均显著提高,其中叶片和颖壳增幅大于茎秆。此外,锌与农药配合喷施处理(Zn1+Tr或Zn1+Im)小麦花后Zn吸收量及其向籽粒的转移量均显著高于单独喷锌处理(Zn1+NS)。单独喷锌处理(Zn1+NS)颖壳可溶性Zn占全Zn的比例为60.8%,而锌与农药配合喷施处理(Zn1+Tr或Zn1+Im)颖壳可溶性Zn占全Zn比例均达70%以上。【结论】锌与农药配合喷施不会显著影响Zn肥的籽粒富锌效果,但能提高营养器官对Zn的吸收及有效增加Zn向籽粒的转移及累积。因此,锌与农药配合喷施可作为小麦籽粒锌强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代明武  李静  李栋 《新农业》2007,(9):19-19
水稻随着面积和产量的增加,对各种微量元素的需用量也增加。针对水稻缺锌影响壮秧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苗期喷锌试验,取得了较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期刊摘要     
YQCY 86101 钢结构长效防蚀复合涂层《材料保护》,1985年第3期2~8页 文中论述了钢铁构件采用喷锌、喷铝复合涂层进行大面积长效防护的性能和经济效益,评价了喷锌、喷铝复合涂层的研究及应用情况,作者提出了发展我国钢结构长效防护技术的建议。 (编辑部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宝丰二路180号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YQCY 86102 介绍一种合理的油罐车装油方法 《石油商技》,1985年第3期24页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锌肥施用对我国小麦籽粒锌含量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和数据收集,分析了我国小麦籽粒锌含量特征以及不同锌肥施用方式对小麦籽粒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小麦锌肥施用方式主要有土壤施用、叶面喷施以及土壤施用+叶面喷施,且土壤施用时锌的平均投入量(12.6 kg·hm-2)大于叶面喷施(1.57 kg·hm-2)。不施锌肥时小麦籽粒锌含量范围为 14.6~50.0 mg·kg-1,且 95.3%的小麦籽粒锌含量低于 40 mg·kg-1;土壤施用+叶面喷施处理时小麦籽粒锌含量范围为 24.0~70.9 mg·kg-1,且76.2%的小麦籽粒锌含量高于40 mg·kg-1。锌肥的施用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中的锌含量,不同施肥方式下小麦籽粒锌含量平均增率排序为土壤施用+叶面喷施(62.6%)>叶面喷施(47.2%)>土壤施用(24.6%)。土壤施用或叶面喷施锌肥时,小麦籽粒锌含量增率与外源锌投入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当每公顷锌投入量增加1 kg时,籽粒锌含量分别提高0.74%和16.39%。土壤施用、土壤施用+叶面喷施时锌肥的平均利用率较低(0.59%、0.94%),而叶面喷施锌肥平均利用率较高(7.27%)。研究表明,不同施锌方式均能提高小麦籽粒锌含量,且土壤施用+叶面喷施的效果最好,而叶面喷施方式下锌肥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施肥方式对缺锌小叶病苹果树锌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盛果期红富士苹果为试材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补锌措施对缺锌小叶病防治及锌运转和营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 ,10月中旬落叶前根外喷施 15 %ZnSO4·7H2 O可大幅度提高枝干锌贮藏营养水平 ,有利于平衡锌在根、枝、叶间的分配 ,调节树体内P、K、Zn间的平衡 ,提高锌运转能力和有效性 ,满足树体周年发育需求 ;秋季土壤施锌肥可提高根锌贮藏水平 ,但锌的运转力相对较低 ;萌芽前根外喷锌可提高早期枝叶锌营养水平 ,但持效期短。花后 3周根外喷锌对锌运转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不同喷锌次数对小麦产量以及面粉品质的影响,通过两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在小麦的不同生长阶段2次(F2)和4次(F4)叶面喷施ZnSO4处理,对小麦籽粒锌、淀粉、蛋白质、氨基酸含量以及籽粒锌分布和锌生物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生长期喷施ZnSO4均能提高小麦的籽粒锌含量,但提升幅度因喷施次数而异,与对照组(不施锌)相比,F4处理的小麦籽粒锌含量提高72.3%~118.7%,籽粒锌携出量提高127.3%~143.0%,提高幅度显著高于F2处理。喷锌处理的小麦籽粒蛋白质携出量以及淀粉携出量均有提高,提升幅度分别为10.9%~25.1%和5.1%~35.8%。第一季试验中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氨基酸发生稀释效应,第二季试验两者均显著提高,其中必需氨基酸中的蛋氨酸和苯丙氨酸连续两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小麦籽粒锌分布表现为叶面喷施ZnSO4(F2和F4)处理的胚和胚乳中的锌含量(质量百分比)高于对照处理,麸皮中的锌含量(质量百分比)低于对照处理。并且,F4处理籽粒的磷和锌摩尔比显著低于对照处理。研究表明,喷施锌肥可促进小麦生长、...  相似文献   

14.
采后喷锌对温州蜜柑叶片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八年生国庆一号温州蜜柑为试材,研究了采后叶面喷锌对温州蜜柑叶片的部分生理物质的影响。设定了0.05%、0.15%和0.3%3个锌浓度水平,以喷清水为对照(CK),分别在温州蜜柑采果后连续叶面喷雾3次。结果表明,叶面喷锌可使温州蜜柑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增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叶片光合功能,增强越冬性。这些效应随施锌浓度的增加而增高,即以0.3%喷施的效果最好,浓度0.15%次之,浓度0.05%再次之。喷锌后也显著增加了丙二醛的含量,且随喷锌浓度的提高而变高。  相似文献   

15.
凤城市水稻面积大,土壤缺锌和培育壮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近两年我们对水稻苗期喷锌进行试验,取得了显著增产效果。1.土壤缺锌锌是一种微量元素,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参加叶绿素的形成、细胞呼吸和氧化还原过程,能增加顶芽和植物体叶部生长素及色氨酸的含  相似文献   

16.
以郑单958和谷神玉66为研究对象,大田条件下设置3个施氮量[225 kg/hm2(HN)、180 kg/hm2(MN)、90 kg/hm2(LN)]和4个喷锌时期[不喷锌(Zn0)、苗期和拔节期1∶1喷锌4.5 kg/hm2(Zn1)、拔节期和大口期1∶1喷锌4.5 kg/hm2(Zn2)、大口期喷锌4.5 kg/hm2(Zn3)],分析氮锌配施对夏玉米灌浆期籽粒氮、锌元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为生产上氮、锌肥的施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夏玉米籽粒中氮、锌含量总体上明显下降。成熟期,以MNZn2处理谷神玉66籽粒氮含量最高,为14.64 g/kg,氮累积量则以MNZn2处理郑单958最高;MNZn3处理谷神玉66的籽粒锌含量和累积量较高。MN处理氮花后吸收量及其贡献率均最高,分别为50.42 kg/hm2和44.20%,且锌转运量最高,为61.68 g/hm2;Zn2处理氮花后吸收量及其贡献率和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锌与杀虫剂配合喷施对小麦全粒及面粉富锌效果、蛋白质组分和人体每日吸收总锌(TAZ)的影响,阐明富锌效果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以期为小麦农艺富锌方法提供可靠依据及高效可行的喷施方案.[方法]2016—2018年进行了两年田间试验,试验共设置了6个处理:喷蒸馏水(CK)、喷施0.1%吡虫啉(P)、喷施0.4%Zn...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叶面喷施锌铁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锌、铁在稻株中分布的影响及品种差异。为研究微量元素锌、铁向籽粒运输存在的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生产上两个推广品种(两优培九和嘉花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锌、铁肥,分别测定两品种水稻的产量、品质及微量元素锌铁的含量。【结果】叶面喷施锌铁均能提高水稻结实率、千粒重、产量及收获指数,其中叶面喷施组合Zn1Fe1(0.1%ZnSO4,0.15%FeSO4)对两优培九和嘉花1号产量的提高幅度最大,增产分别为4.5%和5.6%。锌、铁对结实率和收获指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品种差异。叶面喷施锌、铁肥均使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降低且存在明显品种差异。两品种植酸含量均在喷施组合Zn2Fe0(0.2%ZnSO4)下达最低值。此外,叶面喷施锌铁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籽粒锌铁含量,两优培九和嘉花1号均在喷施组合Zn2Fe0(0.2%ZnSO4)时籽粒锌含量达到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69.75%和41.65%。从植株锌铁分配看,随着叶面喷施锌铁浓度的提高,微量元素锌铁在植株各部分的含量都提高,其中颖壳和穗部提高最明显。嘉花1号在积累锌方面与两优培九表现相似,随着喷施浓度提高更多的锌将分配到颖壳中。叶面喷施对两品种铁分布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两优培九在组合Zn2Fe2(0.2%ZnSO4,0.3%FeSO4)时籽粒达到最大铁含量,而嘉花1号在Zn0Fe2(0.3%FeSO4)时达到最大铁含量。【结论】通过叶面生物强化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控籽粒微量元素积累,改善稻米营养品质,提高水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9.
不同孔径喷片喷雾对化学除草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常用卫士牌WS-16型背负手动喷雾器对夏玉米化学除草进行了试验。设计了1.5 mm、1.2 mm、1.0 mm、0.7 mm、0.5 mm不同孔径的喷片,试验结果,30 kg喷液量所用时间依次为56 min 36 s、70 min 30 s、87 min30 s、140 min 4 s、183 min 30 s;1 h喷液量依次为31.80 kg、25.53 kg、20.54 kg、12.85 kg、9.81 kg。使用同一除草剂苗后早期茎叶处理药后30 d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鲜重防效为58.8%~88.9%和97.8%~100%,随喷片孔径增大喷液量相应增加,除草效果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20.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上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为做好今后大面积推广防治工作提供依据,进行了烯酰吗啉·锰锌69%WP防治黄瓜霜霉病试验,烯酰吗啉·锰锌69%WP的1000倍、800倍及600倍3个处理第3次药后10d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83.62%、92.08%、96.66%。烯酰吗啉·锰锌69%WP防治黄瓜霜霉病安全性好、无药害。宜在发病初期或发病前用药,使用剂量以600~800倍较为适宜,每隔7d施1次药,连喷3次,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