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对滇中朗目山野生二倍体鸭茅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动种子,获得了混倍体鸭茅(同一植株根尖中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混存),混倍体鸭茅的形态学特征及生长发育均与二倍体无明显差异;从混倍体鸭茅自然传粉后代中,获得了纯合同源四倍体鸭茅。同源四倍体鸭茅的气孔和种子均较二倍体大,但形态、发育与二倍体差异较小。以诱导所得混倍体为母本,与四倍体栽培种杂交,杂交F1代为四倍体,其形态学特征及物候发育均介于野生二倍体和四倍体栽培种之间,早期生长与四倍体栽培种相当,优于野生二倍体,繁殖性能与野生二倍体相当,强于四倍体栽培种,分蘖、再生性及干物质产量均强于二倍体,但明显不如四倍体栽培种。以鸭茅野生二倍体为母本,与四倍体栽培种进行杂交,获得的杂交三倍体高度不孕,但早期生长、分蘖、再生等明显优于母本二倍体,杂交三倍体开放传粉后代倍性复杂,混倍体、四倍体和五倍体都有。  相似文献   

2.
棉属野生种质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克服棉属种间杂交困难的方法与技术,利用野生棉与栽培种间杂交,将野生棉的一些有益遗传性状转育到栽培棉中,经鉴定筛选出一批可供棉花育种利用的具有抗病虫,抗旱和纤维品质优良等性状的新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3.
运用棉花种间杂交向栽培种转移野生种的某些优良特性,以及利用野生种细胞质培育雄性不育系,具有广阔而诱人的前景。由于种间生殖隔离,致使杂交难以成功,本文旨在分析栽培棉与野生棉杂交的不亲和性。  相似文献   

4.
棉花的远缘杂交是开发利用野生棉、半野生棉和栽培种二倍体棉种种质的重要育种手段。近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多,但是,从回交转育到育成品种投入生产仍需时较长,因此,人们对棉花远缘杂交往往有两点认识:(1)需要多次回交或姊妹交,  相似文献   

5.
棉属的两个二倍体栽培种——草棉和亚洲棉,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史。它们具有陆地棉所缺乏的优良性状,为了把其优良性状转育给陆地棉,需进行不同染色体倍性间的种间杂交。由于二倍体棉种与四倍体棉种间染色体数目不平衡,必须首先对二倍体棉种  相似文献   

6.
Meyer利用将野生二倍体棉花哈克尼西棉(G.harknessii Brandg.)的细胞质转移到四倍体种上的方法,诱导出陆地棉的细胞质雄性不育。哈克尼西棉的细胞质使栽培棉花具有完全的雄性不育性。哈克尼西棉中的恢复基因Rf 被认为是不完全显性(Weaver和Weaver)。要求遗传性的改良成分能恢复完全的雄性可育性,发现海岛棉是这种改良成份等位基因的一个来源。  相似文献   

7.
自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花生野生种质资源的研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原因:一、花生育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遗传基础狭窄,育种者迫切需求有新的“基因源”充实于栽培种中去,而野生种质资源却是这些“迫求基因”最重要的来源:二、花生野生种多是二倍体,除具有良好的抗性、适应性外,且是研究花生细胞遗传学最好的材料;三、利用花生野生种间杂交,来推断花生栽培种的祖先,以  相似文献   

8.
二倍体野生种A.duranensis在试管中的生殖发育O.L.FengH.E.PatteeandH.T.Stalker胚败育是许多花生栽培种和二倍体野生种种间杂交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挽救杂种胚的一个途径是,在其败育前,在试管中培育生殖器官的组织。Ba...  相似文献   

9.
棉花带胚珠的幼胚培养,是近年来采用的新技术。近两年我们应用此技术进行棉属野生棉与栽培棉杂交种质转育研究,获得一定结果。将种间杂交授粉后二天(甚至一天)的胚珠培养获得一定频率的胚(包括成熟胚和不成熟胚)及杂种植株,有效地克服  相似文献   

10.
棉属种间杂交研究已有较长历史,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常规有性杂交法进行种间杂交不易成功,具体表现为结铃率低,获得的杂种极少。这给某些优良的野生种质向栽培种转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然而,近几年来也有少量报道指出,在棉花远缘杂交中,某些特殊组合或某些种之间杂交比较容  相似文献   

11.
同源四倍体水稻与非洲栽培稻杂交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黄群策  梁芳 《杂交水稻》2003,18(4):66-68
以4份同源四倍体水稻(Oryza sativa,2n=4x=48)和4份二倍体水稻(Oryza sativa,2n=2x=24)为母本,以4份非洲栽培稻(Oryza glaberrima,2n=2x=24)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配组,共配制32个杂交组合。研究结果表明,非洲栽培稻分别与亚洲栽培稻中的两种倍性水平的水稻品系进行杂交均表现出一定的可交配性,生殖隔离并不很严格。然而,不同倍性的亚洲栽培稻与非洲栽培稻杂交,其结实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二倍体水稻与非洲栽培稻不容易杂交,其结实率比较低(0.32%—1.93%),而同源四倍体水稻与非洲栽培稻较容易杂交,其结实率比较高(1.22%—8.86%,)。由此认为,利用同源四倍体水稻为母本与非洲栽培稻杂交更容易将后者的遗传物质引入亚洲栽培稻。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棉属野生种与栽培棉杂交的效率,尽快转育利用野生资源的有益种质,我们探索出了棉花双芽苗劈接的方法。用做嫁接试验的砧木芽苗为中375,接穗  相似文献   

13.
陆地棉的遗传基础狭窄及其它缺陷,使人们对野生棉的利用日趋重视。当前,国内外转育野生棉有益性状的主要途径是其与陆地棉进行种间杂交,杂种染色体加倍后用陆地棉回交和连续选择。1986年11月,法国棉花及纺织纤维研究所赠给我所11份陆地棉与野生棉杂交并加倍的6倍体杂种(法国遗传学家做过细胞学鉴定),共计26粒种子。为了进行种质转育和  相似文献   

14.
花生属野生资源中,对影响花生产量的锈病和叶斑病,具有强的抗性或免疫性,把野生花生的抗性基因导入栽培种,已为广大花生育种者所重视,并为急待解决的问题。但是,野生花生资源七个区系中仅花生区系的多数二倍体种(2 n=20)与栽培花生有较好的亲和性,它们  相似文献   

15.
科棉3号是江苏省科腾棉业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高品质棉花新品种,它是以9287(海岛棉7124×苏棉2号杂交后代选系)×338(冀棉7号×野生棉雷蒙德字棉杂交后代选系)配组的杂交一代种,2003年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2004、2006年分别为江苏省农林厅、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批准引进种植.  相似文献   

16.
花生野生种具有抗逆性强,含油量高等特点,若能把这些有利基因转移到栽培种上来,对花生生产将起到很大作用。但是具有这些优良性状的花生野生种多是二倍体种(2n=20),与栽培种杂交只能得到不育的三倍体杂种。所以要研究利用花生野生资源,首先要解决花生染色体的加倍技术。这个问题国外已有研究和报导,国内则未见有报导。我们于1981—1982年开展了此项研究,获得了六倍体的种间杂种和同源四倍体的野生种。  相似文献   

17.
加勒帕戈斯群岛野生棉考察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广泛地考察棉花野生资源,于2015年9月中旬到厄瓜多尔的加勒帕戈斯群岛进行了野生棉野外考察,发现该群岛上达尔文氏棉生长旺盛、分布广泛。找到了23个野生棉自然居群,有21个可采集到野生棉种子,包括四倍体野生种达尔文氏棉(AD5)和二倍体野生种克劳茨基棉(D_(3-k))。还发现了达尔文氏棉、克劳茨基棉和海岛棉3个不同棉种自然混生的情况。从加勒帕戈斯多个岛屿及可能存在的自然分布来看,有必要对该群岛野生棉进行长期和全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18.
试验于1991年12月12日至1992年1月10日在海南岛崖城本所野生棉种植园进行。以陆地棉品种中棉12为母本和4个染色体组的10个野生种进行杂交,共10个组合,并以中棉12自交为对照,不辅助任何保铃措施。最后收杂交单铃,统计成铃率、种  相似文献   

19.
二倍体多年生大刍草(Zea Diploperennis)是有价值的新种质资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郭乐群  张忠  谷明光 《玉米科学》2000,8(4):012-014
二倍体多年生大刍草原产于墨西哥高寒山区,是栽培玉米的野生近缘种。它的根系发达,具有再生长和无性繁殖能力。它的抗逆性强,如抗旱、抗涝、抗寒,最突出的是抗病,抗多种病毒病,是其中3种病毒病的唯一免疫源,除此,还抗大小斑病,茎腐病以及抗虫等。它的子粒蛋白质含量高为玉米的3倍。它是转移玉米野生近缘属种质到栽培玉米的天然遗传桥梁。它与玉米具有相同数目(2n=20)的染色体和核型,与玉米杂交、染色体正常配对。我们利用它已经选育出玉米交种遗单6号和青饲类玉米品种“8493”。  相似文献   

20.
同源四倍体水稻与非洲栽培稻杂交的后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亚洲栽培稻中的4份同源四倍体水稻(O.sativa,2n=4x=48)和相应的4份二倍体水稻(O.sativa,2n=2x=24)为母本,以4份非洲栽培稻(O.glaberrima,2n=2x=24)为花粉供体进行远缘杂交后,对其杂种后代的分离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倍性的普通栽培稻与非洲栽培稻之间杂交后代的结实率以二倍体普通栽培稻的较高.在配制的32个杂交组合中,其杂种第1代群体均表现出明显的营养生长优势.从群体的生长势来看,杂种第2代群体比杂种第1代群体要弱一些;在杂种第2代群体中,以同源四倍体水稻为母本的杂交组合的分离现象比以二倍体水稻为母本的杂交组合的分离现象更明显.在各杂交组合的第3代群体中,从植株的株叶形态和生育期来看,株系间的差异和株系内的变异依然很明显,变异频率更宽,变异种类更多.在普通栽培稻与非洲栽培稻的杂交组合中,育性变异、生长势变异、株叶形态变异、染色体变异和结实性变异等是较易发现的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