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单克隆抗体双抗体ELISA法检测自然发病鸡和人工感染鸡的法氏囊及其它脏器和IBDV细胞毒,病鸡的法氏囊IBDV检出率约100%,其它脏器较低,IBDV细胞毒毒价明显低于组织毒。  相似文献   

2.
消毒劲对鸡IBDV杀灭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与1%消毒劲作用,30分钟后接种鸡只,鸡只临床未见异常,法氏囊组织切片也未病变;感作时间少于30分钟接种鸡只,法氏囊组织均出现病变,部分鸡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发病鸡舍用1%消毒劲消毒后,证实IBDV对健康鸡无感染性。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dsRNA核酸提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免疫沉淀法从感染鸡法氏囊组织中分离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用差速离心法从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分离IBDV,再从分离的IBDV中抽提dsRNA。在dsRNA提取物受DNA降解产物影响时,可用DNaseⅠ消化去除,核酸再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纯化。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严重危害养鸡生产的一大传染病。由于IBD的感染和流行,常常造成其它疫苗免疫接种效果不佳,甚至导致免疫失败,给养鸡生产造成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为寻求控制鸡IBD的有效药剂,特进行了该试验。1 材料与方法选择自然感染IBD的发病鸡群进行试验。抗病促长剂由河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生物技术室研制提供。治疗方法是将自然感染IBD的发病鸡群,随机分为3组。第1组用抗病促长剂进行肌肉注射,每只每次1.0~2.0ml,1天1次,连用2天;第2组用高免蛋黄液进行肌注,每只每次1.5~…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毒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是目前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疫病之一 ,该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 ,主要侵害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尖峰式死亡 ,不同发病鸡群死亡率不同 ,死亡鸡具有典型的病理剖检变化。IBD在我国已持续存在 2 0多年 ,由于IBD疫苗及IBD卵黄抗体的广泛应用 ,鸡群暴发IBD导致大批死亡的现象已基本得到控制。然而 ,近几年来IBD的发生和流行出现了新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感染发病鸡群的日龄范围不断扩大 ,呈现亚临床表现 ,炎症反应弱 ,法氏囊萎缩 ,死亡率低 ,病理变化不典型 ,但免疫抑制严重 ,…  相似文献   

6.
法氏囊病又称甘保罗病.是一种免疫系统抑制疾病。鸡常发生此病。鸭和鹅等禽发生本病的比较少。但随着鸭、鹅等饲养规模的扩大,鸭、鹅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例也多有出现。鹅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于鹅感染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多见于20多日龄的雏鹅,以腹泻、脱水、肌肉出血和法氏囊肿胀、坏死或萎缩为主要特征。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的多种禽病的总称,雏禽经常感染大肠杆菌病而发病。  相似文献   

7.
鸡IBD和ND高免蛋卵黄抗体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和新城疫(ND)是养鸡业两大烈性传染病。特别是IBD,自1989年以来在我国各地呈持续性暴发流行,给养鸡业造成巨大损失,而利用高滴度的卵黄抗体对易感鸡进行被动免疫或对发病鸡进行特异性治疗,是防制本病的重要措施。为提高IBD、...  相似文献   

8.
IBD组织灭活油乳苗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IBD发病鸡法氏囊,脾脏研制成组织灭活油乳苗,经田间试验表明,免疫保护率达100%。  相似文献   

9.
1994年9月南京市江浦县境内麻鸭发生疑似IBD,经用抗菌素与磺胺类药物治疗均无效,死亡率达30%以上。1995年此病遍及该县6个乡镇及毗邻的安徽省乌衣、相官、汉河等乡镇,对养鸭业危害较重。通过剖检病变和实验室诊断,并经药物治疗验证,证实鸭群发生了IBD,且引起鸭发病的IBDV与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901株的分离与鉴定IsoiationandIdentificationoftheExtra-strongPoisonStrain901ofIBD近几年来,我国许多省市不同类型鸡场爆发流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其特点是传播...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分离、纯化与抗血清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鸡胚尿囊液培养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将培养病毒的鸡胚尿囊液经高速离心,聚乙二醇(PEG)沉淀、蔗糖垫底超速离心、NaBr密度梯度离心,可获得纯化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带。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IBDV颗粒呈六角形,直径约60nm,无囊膜,其浮力密度为1.30~1.36g/ml。实验所分离的病毒粒子的平均含量为1.72mg/ml。用这种病毒免疫健康家兔制备抗IBDV的血清,获得了效价在1∶32以上的抗血清,抗血清有较高的纯度和专一性  相似文献   

12.
日粮氟水平对雏鸡免疫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日粮氟水平对雏鸡免疫的影响。试验将150只1天龄海兰雏公鸡随机分成空白对照、免疫对照、试验Ⅰ~Ⅳ组等共6组,每组25只,在隔离器内饲养6周,从1天龄起,空白对照组和免疫对照组喂以基础日粮,试验Ⅰ~Ⅳ组分别饲喂氟含量为250、500、1000和2000mg/kg的日粮。14天龄时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用ND+IBD双价油剂灭活苗进行免疫,每周定期采血,用ELISA法检测IBD和ND抗体水平,试验结束时测定囊重、囊体比、囊指数等,并对法氏囊进行组织学切片检查,结果表明:(1)日粮中氟含量达500mg/kg以上时法氏囊生长发育受阻,当氟含量达2000mg/kg时,严重影响法氏囊的生长发育,囊指数仅为07。且囊重、囊体比及囊指数均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001)。(2)当饲料中氟含量达到500mg/kg以上时,对法氏囊有毒害作用,主要引起小血管扩张、充血和出血,法氏囊局部粘膜上皮皱缩和脱落。在氟含量达2000mg/kg时还见法氏囊部分淋巴小结髓质坏死、部份上皮基底细胞增生。(3)高氟日粮(含氟500mg/kg以上)会导致IBD和ND母源抗体的消失加快,并对免疫抗体的产生有抑制作用,而适量的氟对免疫抗体的产  相似文献   

13.
长效清消毒剂对鸡NDV和IBDV的杀灭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效清是一种新研制的缓释型醛类消毒剂,与鸡新城疫病毒(NDV)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分别作用后,接种鸡只,根据发病与死亡情况和IBDV琼扩沉淀反应结果判定长效清的灭毒效果。结果表明,长效清对NDV的有效杀灭浓度为0.5%,感作时间不少于10分钟;对IBDV的有效杀灭浓度为0.5%,感作时间至少15分钟。  相似文献   

14.
从河北省昌黎县不同鸡场发生的法氏囊病鸡群中,分离到JD1,JD2,JD3,JD4,JD5共5株IBD病毒毒株,通过初步分离与试验,并对其作了致病性,鸡胚适应性和免疫保护性等项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的5株均为IBDV,且可使易感鸡100%发病,致死病在0-40%。  相似文献   

15.
利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细胞适应株在鸡胚CEF单层培养物上增殖后经超速冷冻离心制备抗原,以国产NC膜为载体建立了检测与诊断鸡IBD的Dot-ELISA方法。经与AGP、VN、ELISA等方法进行比较,表明本方法灵敏,快速,简易,特异性强,重复性良好。对IBD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采用首次以IBD弱毒苗与灭能油乳剂苗同时免疫,再次用油乳剂苗加强免疫的接种程序,可获得显著而持久的抗体水平,带  相似文献   

16.
用纯化的抗IBDV抗体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并分离制得效价较高(1:16)的兔源IBD抗独特型抗体,分别与氏安全和福氏不完全佐剂按1:1比例乳化制成抗IBDV独特型抗体疫苗,免疫接种普通迪卡公雏鸡和SPF鸡,然后用IBDV强毒株攻毒,得到保护率分别为100/100,100/100,50/50和大群免疫接种应答为100%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从发生法氏囊病(IBD)的免疫肉鸡群的法氏囊病料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致使非免疫鸡胚病变、死亡和鸡胚成纤维细胞病变。将其5代内细胞培养毒回归非免疫鸡胚和适龄鸡,复制出类似于野毒引起的鸡胚病变和典型IBD病例,鸡的死亡率为1/3 ̄2/3。其5代细胞毒的灭活制剂,使非免疫鸡在接种后21天或32天100%出现IBD琼扩阳性。  相似文献   

18.
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VP3重组质粒DNA及其大肠杆菌表达产物全菌裂解液油乳剂苗肌肉注射14日龄仔鸡,免疫后14和21d测定血清ELISA抗体效价,并于免疫后21d用IBDV南京野毒株攻击。结果显示:(1)VP2基因重组质粒DNA除可诱导产生较高的ELISA抗体外,还可明显降低仔鸡IBDV攻击所引起的急性发病率和死亡率;(2)VP3-GST融合蛋白表达产物全菌裂解液可较早地诱导产  相似文献   

19.
鸡IBD免疫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王建国(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牧医系,新乡45300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IBDV)所致雏鸡法氏囊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不但能引起鸡群大批死亡,还严重破坏鸡体的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20.
从口腔和泄殖腔对SPF鸡人工感染传染性鸡法氏囊病毒(IBDV),于感染后12、24、36、48小时观察法氏囊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并对法氏囊组织中淋巴滤泡和主要细胞成分的变化进行生物统计学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传染性法氏羹病毒感染初期可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主要感染中胚层来源的细胞,特别是前B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