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内陆河流域区域间水权初始配置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权的初始配置分为流域内行政区之间逐级配置和授予用水户水权2个阶段。内陆河流域区域之间的水权初始配置,以建立在多项配置指标基础上的混合配置模式为宜。利用AHP法与TOPSIS法相结合的水权初始配置模型得到的水权分配比例,可作为制定水权配置结果的协商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水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水权配置主要存在配置方式混乱,农业水权分配模式不合理,与农业水权配置相关的法律不健全,农业水权缺乏监督等问题,为完善农业水权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应当从立法方面、程序方面、法律监督方面入手完善农业水权配置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3.
水权及其非排他性与排他性、外部性、经济性、可分离性、竞争性等特征与水权管理、水权优化配置有密切联系,依据水权特征,建立初始水权配置的随机相关机会多目标规划模型,以处理水权配置中水资源、需水等随机性变化特征量对规划决策的影响,并通过基于随机模拟的遗传算法计算出水权分配的优化决策变量。  相似文献   

4.
建设基于基本用水水权的黄河下游水权体系,是黄河水资源配置体制创新的初步探讨。从水权、水市场理论出发,提出包括基本用水水权层次和丰余水层次的水权体系架构,分析了河流内外分水、农业水权、水泉界定、用水主体等黄河下游干流水权分配的基本问题,对水权转让及管理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武威市凉州区西营河灌区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群众参与的原则,严格五级水权分配落实机制,强化用水审计,实行供用水全过程监管;培育水市场,开展水权交易,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用水户用水观念和生产方式开始发生转变,水权意识明显增强,水权交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本文分析了水权交易在西营河灌区的具体实践,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石河子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水资源体系与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关系,阐述了水资源分配机制,从水权理论与实践角度提出了石河子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建议,即明晰水权、政府职能分开、建立水市场与完备的法律体系等。  相似文献   

7.
分析该流域当前农业水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权制度不合理,从而造成中下游之间水资源分配不均、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用水、用水效率低下等现象,在水资源管理体制方面也存在着治水制度长期滞后于治水需求的问题。指出水权模式应该由优先权模式向比例水权模式转换,并以合理配置水资源为核心,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为重点,转变水资源管理体制,通过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和水市场解决水资源分配矛盾。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博弈理论分析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各用水地区的行为和收益问题。【方法】提出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水资源配置模式,建立各用水地区追求自身收益最优的同时,实现全流域水资源合理分配的博弈模型,为实现水资源的协调发展提供支持。将该模型应用于黑河流域,运用蚁群算法实现模型的最优求解,并与线性规划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利用建立的水资源优化模型,通过水权和水资源费的调节,有效约束了黑河流域内各县(区、旗)的取水量,有利于解决水资源分配过程中的用水冲突,在保证黑河流域公共水权为1.2亿m3的基础上,流域总收益达到0.936亿元。【结论】运用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博弈模型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可以有效保证流域的公共水权,激发各地区节水和开发新水源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水权制度改革的实践,其核心是要加强水资源管理,认真落实水资源配置方案,营造一种科学合理、统筹有序的取水用水新秩序。水权制度改革是关系古浪县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革命性变革,是一项功在当代、泽及子孙的大事,需要全民参与,不断探索推进。  相似文献   

10.
刘强  何伟才  宋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488-2489
水资源短缺与低效率利用并存是沈阳市乃至全国水资源存在的最大问题。沈阳市东陵区农业节水缺乏有力的激励机制,其主要原因是现行水价政策不合理、没有形成科学的水权收益分配模式、农业节水技术研发和推广尚未形成联动机制。建立农业节水激励机制的具体措施:建立以水权为基础、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的新体制;加快农业水价制度改革,培育水交易市场;依法建立农业节水的经济补偿和惩罚机制;形成农业节水技术研发和推广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1.
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和典型案例法,结合东阳义乌地区水权交易的经典案例,着重阐释了水权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第三方正效应和第三方负效应,提出对水权交易第三方正效应进行多样化补偿和对第三方负效应采取预防、保障、补偿三结合的治理措施,以解决水权交易过程中的公平和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12.
牛继强  归永前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710-2711,2717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农村宅基地闲置的问题与日俱增,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该研究提出建立完善的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登记制度、自由流转、高效利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市场化流转与社会化配置相结合的"六位一体"制度创新目标模式构想,为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推进农村宅基地集约化进程和政府制定实施相关政策提供理论支撑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态补偿主体的法定化是农业生态补偿法制化的基点,体现着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实践理性。农业生态补偿主体法定化主要包括主体类型规定和权利义务的配置,进行主体分类时应保证主体间相互衔接性和活动场域的相对边界性,权利义务配置应遵循适度倾斜的实质公平和权利义务和谐的基本原则。农业生态补偿主体可以分为宏观层面的主体、中观层面的主体和微观层面的主体。宏观层面的主体包括国家、地方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农业主管部门、财政主管部门和司法机关;中观层面的主体包括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社区和农村环保组织;微观层面的主体分为农业生态利用的利益受损者和利益受益者。  相似文献   

14.
基于AHP与TOPSIS的水资源配置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逢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140-8141
利用AHP法分析了水资源配置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通过判断矩阵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建立决策矩阵,然后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建立加权决策矩阵;利用TOPSIS法计算矩阵的理想解和贴近度,得到水资源配置比例,可为水资源配置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河西内陆河灌区节水农业水权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权制度是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结合河西内陆河灌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实际情况,分析现行水权制度中不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探讨水权制度创新的诱导因素和潜在效益,认为建立公有水权基础上的可交易水权制度,实行水票制是水权制度创新的方向,并提出明晰初始水权界定、推行水权流转等促进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Property rights are important institutions that influence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reflect the historical, cultural, and political realities of particular societies. Drawing on a variety of concepts from legal and economic studies, a framework for explaining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property rights is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the specific case of changing ground water rights in Nebraska. The Nebraska case is an interesting example of reliance on local control in regulating water use. Despite the importance of local initiatives in ground water management, this case also illustrates the need for external support from the judicial and legislative systems. The evolution of ground water property rights in Nebraska, as in other parts of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en conditioned by historical circumstances and changing values and attitudes as well as by economic and political forces.  相似文献   

17.
以新疆奇台地区典型地下水超采区为例,在对该地区地下水超采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水权市场理论进行地下水资源配置的方法,对地下水资源的水权及水权市场的构建及运作进行了研究,并依次对奇台地区地下水资源进行初始分配,为奇台地区及同类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刘晓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859-3861,3864
古代中国水利灌溉发达,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古已有之,其中就包含了一些水权制度的雏形。以环境法的视野来看,中国古代的水权制度特别是明代以后的水权制度,虽未明确提出水权的概念,但其所包含的用水户参与式管理等具体内容却具有与现代水权概念相同的内涵,对完善我国现代水权制度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节水灌溉的普及是世界灌溉技术发展的趋势,是缓解水资源危机和实现高效、精准农业的必然选择。2018年成都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5,农田灌溉用水29.92亿m3,占总用水量的53.41%。农业灌溉用水作为成都市用水总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已成为解决成都区域性缺水、过程性缺水和配置性缺水问题的制约因素。本文以成都市节水灌溉为研究对象,从成都市基本情况、农田灌溉用水情况、节水灌溉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当前成都市节水灌溉建设存在的不足,并从建设模式、制度、管理等方向对成都市节水灌溉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