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玉泉营农场直立独龙蔓整形方式下的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梅鹿辄"(‘Merlot’)和"霞多丽"(‘Chardonnay’)为试材,研究比较了该整形方式下距地面不同高度结果部位成熟果实及其葡萄酒中酚类物质(总酚、单宁、总花色素苷和总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结果部位果实酿造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梅鹿辄"、"赤霞珠"、"霞多丽"葡萄果实及其相应葡萄酒中总酚、总花色素苷含量均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单宁和总类黄酮含量在"梅鹿辄"和"赤霞珠"品种均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而对于"霞多丽"单宁和总类黄酮则表现为上部下部中部;试验表明,直立独龙蔓整形方式下酿酒葡萄上部果实品质较好,所酿葡萄酒的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高度结果部位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泾阳县主栽的酿酒葡萄赤霞珠和北醇为试材,研究了距地面40、801、20 cm结果部位成熟果实的糖、酸、总酚、单宁及花色素苷含量。结果表明:赤霞珠和北淳在结果部位高度距地面80 cm时,葡萄果实中的还原糖、单宁、总酚及总花色素苷含量均显著高于40 cm及120 cm。单宁和总酚含量在80 cm部位高度表现最高。说明,结果部位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葡萄果实中糖分和酚类物质的积累及果实中酸的条件。综合比较,在陕西泾阳,赤霞珠和北醇均以80 cm结果部位的果实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3.
以欧亚种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采用分光光度法,系统比较了金沙江流域和澜沧江流域不同海拔"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差异及其发育期品质指标的积累规律,以期为香格里拉及世界其它高海拔产区优质和特色葡萄与葡萄酒的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较长的日照时长、较强的紫外辐射及较大的温差使得位于海拔2 121m的溜筒江生产的"赤霞珠"葡萄果实还原糖含量最高(265.16g·L~(-1)),总酸最低(4.01g·L~(-1))。另外,位于海拔2 238m的达日生产的"赤霞珠"葡萄果实总酚、单宁和果皮总花色苷含量最高(分别为8.58mg·g~(-1)、11.54mg·g~(-1)和160.53A520·g~(-1))。金沙江和澜沧江流域各产地发育期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均呈升高趋势,总酸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金沙江流域(瓦卡和达日)比澜沧江流域(西当、斯农和阿东)葡萄果实还原糖快速积累期和总酸快速下降期普遍提前2周左右。金沙江流域和澜沧江流域各产地在海拔2 000~2 250m范围内,成熟期葡萄果实中总酚、单宁和果皮总花色苷含量随着葡萄园海拔升高而升高,并均在各流域2 250m附近的葡萄园达最高。随着葡萄园海拔再度升高,到海拔最高的阿东(2 602m),其葡萄果实中总酚和单宁的含量又有所下降,但是果皮总花色苷没有显著变化。金沙江流域2个产地葡萄果实总酚和单宁含量在整个发育期内的积累规律与澜沧江流域4个产地不同,且达到最大值的时期也不同。可能是由于澜沧江流域溜筒江产地的风土条件与金沙江流域类似,其发育期内品质指标,特别是还原糖和总酸含量的变化与金沙江流域具有类似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以"赤霞珠"酿酒葡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木醋液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及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等物质积累的影响,测定了果实中的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可滴定酸、色素、单宁、总酚含量以及与糖代谢相关的转化酶活性,以期为探索木醋液对酿酒葡萄的使用效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木醋液对葡萄果实成熟期间可溶性总糖含量影响不明显,但对可滴定酸、色素、单宁、总酚等含量均有明显影响,尤其是木醋液原液稀释至800倍处理可显著提高葡萄果实可滴定酸、色素、单宁及总酚含量。试验表明木醋液对葡萄果实品质有显著影响,适当浓度木醋液可提高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针对贺兰山东麓土壤锰缺乏现状,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选用MnSO_4·H_2O为锰源,设置3个浓度梯度(300、1 200、2 400 mg·L~(-1) Mn~(2+)),于2017—2018年连续2年在转色期前后各1周进行叶面喷施补充,探究不同喷施浓度在葡萄成熟过程中对果实理化指标和果皮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转色期叶施锰肥,提升葡萄浆果总可溶性固性物含量、固酸比和百粒质量,降低滴定酸含量,同时促进了葡萄果皮中总酚、总类黄酮、缩合单宁、总黄烷醇和总花色苷的合成积累,其中以1 200 mg·L~(-1) Mn~(2+)的喷施浓度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以"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葡萄果实为试材,外源喷施(0.05、0.10、0.50mg·L~(-1))24-表油菜素内酯(EBR)于葡萄果穗,测定葡萄果实品质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0.05mg·L~(-1) EBR处理促进了"赤霞珠"葡萄果实中花色苷、总酚的积累,0.50mg·L~(-1)EBR处理促进了"赤霞珠"葡萄果实中单宁的积累,降低了葡萄果实中总酸含量。0.10mg·L~(-1)EBR处理对蔗糖转化酶活性提高有较好的作用,从而影响了果实可溶性总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半干旱区酿酒葡萄合理灌水周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主栽品种"赤霞珠"为试材,研究了滴灌条件下灌水周期对酿酒葡萄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及不同灌水周期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灌水周期为8d处理显著提高新梢长和SPAD值,而灌水周期为6d处理促进养分积累,产量相比灌水周期为4d处理增产29.65%,同时该处理降低总酸、单宁含量,总酚较高;不同灌水周期下土壤水分运移规律明显,侧渗区域主要集中在20~50cm根区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8.
叶幕高度对“赤霞珠”葡萄叶幕微气候及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霞珠"葡萄为试材,采用单因素三水平设计方法,研究了葡萄的叶幕高度对叶幕微气候的影响,并分析了微气候的改变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为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的优质生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叶幕内层光照依次为1.2m1.5m1.8m(指叶幕高度,下同);葡萄成熟期间不同处理的月平均气温日较差依次为1.2m1.5m1.8m;不同叶幕高度处理对葡萄的总糖含量、pH影响不显著,总酸含量随叶幕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处理葡萄酒单宁含量依次为1.5m1.2m1.8m,且1.5m处理比1.2、1.8 m处理高出200、230 mg·L-1,不同处理葡萄酒总酚含量依次为1.2m1.5m1.8m,花色苷含量依次为1.5m1.2m1.8m。综合考虑叶幕微气候、葡萄、葡萄酒品质指标,1.5m处理能提高"赤霞珠"葡萄及葡萄酒的品质,适宜在宁夏产区推广。  相似文献   

9.
贺兰山东麓产区“马瑟兰”葡萄的酿酒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瑟兰"葡萄为试材,以贺兰山东麓产区主栽品种"赤霞珠"葡萄为对照,对比研究了"马瑟兰"葡萄单品种酿酒特性,为产区酿酒葡萄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对照品种"赤霞珠"葡萄的成熟最适采收期在10月2—12日,"马瑟兰"葡萄在9月27日至10月7日,比"赤霞珠"葡萄提前1周左右,原料均达到了良好的成熟度,"马瑟兰"葡萄所酿葡萄酒各项常规理化指标正常,品质优于"赤霞珠"葡萄酒。"马瑟兰"葡萄酒的酒精度小于"赤霞珠";残糖含量符合干型葡萄酒的要求,均小于4g·L~(-1);总酸含量在6~7g·L~(-1);挥发酸含量均处于较低的水平;pH在合理范围内(3.8左右)。因此,新引进品种"马瑟兰"葡萄适宜酿造优质干红葡萄酒,适合在产区内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以3年生的酿酒葡萄"品丽珠"为试材,采用疏叶和疏果的处理方法,测定果实中可溶性糖和酚类物质含量,研究谢花后不同叶果比处理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适宜叶果比,以期探索提高"品丽珠"葡萄品质的最佳叶果比。结果表明:提高叶果比可以提高果实中可溶性总糖、花色苷、单宁和总酚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采收时果实的品质均得到提高。在处理过程中,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和花色苷含量显著正相关,与滴定酸、单宁、总酚含量显著负相关。在葡萄果实采收时,20cm2·粒-1疏果处理果实可溶性总糖、花色苷、单宁和总酚含量分别比对照(15cm2·粒-1)提高了16.9%、19.1%、15.7%和15.9%,和对照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结果表明该处理的果实品质综合得分最高,为最适叶果比,可以显著提高贺兰山东麓"品丽珠"葡萄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向土壤施等量纯氮,其硝铵比分别为100∶0,75∶25,50∶50,25∶75,0∶100和不施肥6种处理,研究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硝铵比处理的葡萄果实硝态氮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100∶075∶2550∶5025∶75CK0∶100,硝态氮与铵态氮混合配施的果实百粒重、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质、总酚、总花色苷、类黄酮、单宁含量均高于全硝、全铵和CK,而可滴定酸含量较低。其中硝铵比为75∶25处理的葡萄果实还原糖、总酚、总花色苷、类黄酮、单宁含量较高,可滴定酸含量较低,其果实还原糖、总花色苷、单宁含量与对照及其它4种施氮处理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硝铵比50∶50处理的葡萄果实百粒重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说明硝铵比75∶25和50∶50是赤霞珠葡萄较适宜的氮素形态配比。  相似文献   

12.
对2013年新疆地区8个主要酿酒葡萄产地的葡萄品种"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美乐"(‘Merlot’)和"霞多丽"(‘Chardonnay’)等果实品质进行了分析测定,比较不同地域生态条件下葡萄品质的差异以及不同品种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供试品种果实还原糖含量一般为200~250g/L,总酸含量一般都在5g/L以下,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的品质指标表现出显著差异,各地区都有表现出相对适宜特性的酿酒葡萄品种;如北疆地区(玛纳斯、五家渠、石河子、伊宁)试验地栽培的2个红色品种"赤霞珠"和"美乐"的总酚和单宁含量皆高于南疆地区,白色品种"霞多丽"总酚含量也表现出"北高南低"趋势,但其单宁含量的"南北差异"与红色品种结论相反。  相似文献   

13.
以宁夏贺兰山东麓栽培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试材,添加不同量(1、2、3、4、5g·L~(-1))轻度烘烤橡木片,陈酿6个月后,测定了葡萄酒品质,为研究橡木片对葡萄酒陈酿质量的影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添加橡木片后,葡萄酒总酸含量、pH和色调变化较小,但酒体残糖、总酚、单宁含量和色度变化较大。综合各项指标分析,以添加4g·L~(-1)轻度烘烤橡木片的葡萄酒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4.
叶幕厚度对“赤霞珠”葡萄光合特性和果实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旭  姜越  武轩  张琪  王昊 《北方园艺》2016,(2):11-15
以渭北旱塬5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生长季节研究了4种不同叶幕厚度(40、60、80cm和对照)下葡萄叶片光合指标、冠层光合特性,以及果实酚类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生长期控制叶幕厚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赤霞珠"葡萄叶片和冠层的光合特性,较薄的叶幕能显著提高果实中糖、花色苷、种子总酚以及不同分子大小聚合色素的含量,但叶幕厚度对"赤霞珠"葡萄果皮中总酚、果皮和种子中总类黄酮含量无影响。总体而言,渭北旱塬"赤霞珠"葡萄在生长季节的叶幕厚度以40cm为宜。  相似文献   

15.
新梢管理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该试验选用山西尧京酒庄的五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采用Y形架势栽培,在新梢花序显现并能分辨时,进行定梢处理,分别设置平均单株新梢留量为10、15,并以原单株新梢留20为对照,探究在V形叶幕下,3种不同的新梢密度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采用Y形架势栽培的酿酒品种‘赤霞珠’,当新梢留量为15时,叶片净光合速率相对较高,成熟葡萄果实基本生化指标、次生代谢物质以及单体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含量综合表现较好。在山西晋中地区,对于采用Y形架栽培的酿酒品种‘赤霞珠’,设置单新梢留量为15时,有利于成熟葡萄果实酿酒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以江西赣州筛选出结果特性良好的65个野生刺葡萄(Vitis davidii Foёx)株系为试材,研究了果实的基本理化指标(可溶性固形物、总酸、pH)及果皮中酚类物质(总酚、总花色苷、总单宁、总类黄酮、总黄烷醇)的含量分布特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果皮中17种单体非花色苷酚类物质含量,并根据果实品质指标对刺葡萄资源进行聚类分析,以期为刺葡萄资源选育与综合利用等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65个株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85°~22.40°Brix,总酸含量为4.52~7.68g·L~(-1),pH 3.27~4.68;总酚含量为15.17~99.91mg·g~(-1),总花色苷含量为4.78~48.68mg·g~(-1),总单宁含量为0.35~23.31mg·g~(-1),总类黄酮含量为1.19~35.82mg·g~(-1),总黄烷醇含量为0.77~4.60mg·g~(-1);17种单体非花色苷酚类物质中黄烷醇类含量为0~14.74 mg·kg~(-1),黄酮醇类含量为1.62~40.07mg·kg~(-1),羟基苯甲酸含量为0~72.75 mg·kg~(-1),羟基肉桂酸含量为3.14~68.53mg·kg~(-1),芪类化合物含量为0.36~4.07 mg·kg~(-1)。65株刺葡萄可聚为三大类(A、B、C),B类的2个亚群中,B1类刺葡萄果实适合作为制干和果汁加工的原料;B2类酚类物质丰富,适合酿酒或开发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2个疏穗处理对新疆玛纳斯产区‘赤霞珠’葡萄果实异戊二烯代谢产生的香气物质组成及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广东地"和"园艺场"2个葡萄园为试验地,在果实发育早期(花后26 d)进行1穗/新梢(CT1)和2穗/新梢(CT2)疏穗处理,应用GC-MS定性定量分析游离态和糖苷结合态萜烯和C13-降异戊二烯物质的变化。【结果】2种疏穗处理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因试验地块而异,且疏穗处理不会改变果实中香气物质的种类,但影响其含量;与CT2相比,CT1处理提高了果实中大部分异戊二烯来源的香气组分的含量,增加最明显的是游离态E-β-大马士酮及结合态α-萜品醇,且CT1处理对香气物质积累的促进作用在广东地表现更加明显,笔者认为这与广东地土壤相对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矿质元素有关。【结论】1穗/新梢的疏穗可以提高果实中潜在花果香气味组分的含量,改善葡萄酒果香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以"北红"葡萄为试材,研究葡萄浆果成熟度(9月25日和10月10日)和浸渍时间(3d和6d)对葡萄酒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延迟贺兰山东麓"北红"葡萄的采收期,显著提高了葡萄中可溶性总糖含量,花色苷和其它酚类物质含量也明显提高,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降低;延长浸渍时间显著提高了葡萄酒的干浸出物含量,明显的提高了葡萄酒中总色素和酚类物质含量;因此,在贺兰山东麓,可通过适当延迟采收和延长浸渍时间来提高"北红"葡萄酒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机械修剪以其高效高质的优势逐渐受到国内外葡萄种植业青睐。为探究机械修剪对葡萄叶幕微气候、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4年生"赤霞珠"品种为试材,叶幕厚度分别设置为70cm(不抹副梢)、85cm(抹副梢)、85cm(不抹副梢)、100cm(不抹副梢),并于生长期调查了葡萄叶面积,测定光照强度、光合指标及浆果品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叶幕厚度对叶幕微气候无显著影响,但随叶幕增厚,果际周围温度略降、湿度略升、光照强度减弱;葡萄转色期,70cm(不抹副梢)叶幕光合速率较85cm(抹副梢)显著提高12.9%,85cm与100cm处理差异不大;70cm(不抹副梢)、85cm(抹副梢)处理能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促使葡萄提前成熟,增加果实含糖量、pH及总花色素含量,100cm处理能提高总酚、单宁及总酸含量。总体来讲,山西晋中地区的"赤霞珠"葡萄叶幕厚度应选择70cm。  相似文献   

20.
独龙干与斜干水平树形对“赤霞珠”葡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赤珠霞"葡萄为试材,通过2013、2014年对"赤霞珠"葡萄果实总糖、总酸、pH值以及葡萄酒的总酚、花色苷的测定,研究了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独龙干与斜干水平树形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斜干水平树形葡萄果实的含糖量显著高于独龙干,同时能保持较高的酸度和较低的pH值;斜干水平树形葡萄酒中的总酚和花色苷都显著高于独龙干形。斜干水平树形的果实品质要显著高于独龙干树形,该研究为生产区推广合理树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