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使用不同浓度的青霉素和Ca2 处理老化的花生种子,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青霉素和Ca2 能显著提高老化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POD活性,降低外渗电解质百分率,增强根系活力.本试验中青霉素的适宜浓度为200m/gL,Ca2 的适宜浓度为0.15%,青霉素和Ca2 的互作效应以青霉素100mg/L、Ca2 0.15%为最好.  相似文献   

2.
钙和赤霉素对棉花种子发芽力及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a2+和GA处理液对棉花种子发芽及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GA和Ca2+可显著增加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其中以100ppMGA和1%Ca2+ 浓度处理效果较好。药剂复合处理以50ppMGA+1% Ca2+和100ppMGA+0.1% Ca2+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天山雪莲种子萌发的影响,并优化种子萌发条件。20℃下采用不同浓度的Ca2+、Mg2+、Zn2+、Cu2+、PEG-4000、GA3分别浸泡天山雪莲种子48h,然后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发芽率、发芽势、根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据试验结果优选Ca2+、PEG-4000、GA3进行正交试验。结果:分别经Mg2+、Zn2+、Cu2+浸泡处理后,天山雪莲种子活力无显著提高;20℃时,Ca2+、PEG-4000、GA3浓度分别为20mmol/L、40g/L、200mg/L条件下浸泡种子48h,再进行发芽试验,发现较对照组发芽率提高45.4%,发芽势提高62.5%,根长提高12.5%,发芽指数提高73.9%,活力指数提高68.6%。结论:适宜浓度的Ca2+、PEG-4000、GA3及其复合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种子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南方缺钙红壤旱地花生空壳问题,探明施钙与覆膜对花生干物质生产、熟相、产量构成及品质的影响,以大籽品种湘花2008和南方典型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缺钙红壤为材料,设置3个基施钙肥梯度(不施钙、施钙375 kg/hm~2、施钙750 kg/hm~2,分别标记为Ca0、Ca375、Ca750)和2种栽培方式(露地与覆膜栽培),采用土柱栽培,测定花生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SPAD值)、熟相、干物质、产量构成因素和品质。结果表明,覆膜栽培提高了花生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干物质,而施钙更好地促进了生殖器官生长,提高收获指数,降低根冠比。其中,Ca750-OF、Ca750-PF生殖器官干物质比对照(Ca0-OF)增幅达74. 0%,94. 3%。增施钙肥,叶片净光合速率在苗期和花针期逐渐升高,但在结荚期、饱果期和成熟期降低。露地栽培处理(OF)叶片SPAD值在苗期:Ca750 Ca375 Ca0; 2015年覆膜栽培(PF)叶片SPAD值在苗期、花针期、饱果期、成熟期中施钙处理高于不施钙(Ca0)。成熟期花生单株产量与SPAD值呈一元二次方程曲线关系(y=-0. 020x~2+1. 034x-1. 930,R~2=0. 308**),且极显著相关。Ca0处理生育后期贪青晚熟,植株不能正常衰老;随施钙量增加,花生熟相明显,叶色由青转黄,正常衰老、成熟,产量较高。施钙与覆膜栽培增加了单株总果数、饱果数,提高了出仁率、荚果饱满度、脂肪含量及油亚比,降低了烂果数、空果数、每千克果数,进而提高了荚果产量和改善了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了验证外源性Ca2+影响沉积物中制约初级生产的生物活性磷的赋存形态的科学假说,在充气的条件下,将沉积物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外源性Ca2+ 30天,测定并分析其生物活性磷的赋存形态的差异。浓度0、50、200、500 mg/L的外源性Ca2+暴露下的表层沉积物Ex-P含量为0.08±0.02、0.05±0.00、0.05±0.01、0.06±0.01 μmol/g,50 mg/L的外源性Ca2+暴露下的表层沉积物Ex-P含量低于0 mg/L的外源性Ca2+暴露下的(P<0.05);相同浓度外源性Ca2+暴露下的表层沉积物IP含量为0.37±0.10、0.46±0.16、0.41±0.06和0.69±0.05 μmol/g,0 mg/L的外源性Ca2+暴露下的表层沉积物的IP含量低于500 mg/L的外源性Ca2+暴露下的(P<0.05);底层沉积物Ex-P和IP含量不受外源性Ca2+的影响。故外源性Ca2+影响表层沉积物中生物活性磷含量,对沉积物Ex-P含量有双重阈值作用,并可将水体中的磷转化为可以缓释的沉积物磷。  相似文献   

6.
比较不同耐盐性品种在NaCl胁迫下的离子含量的差异,为耐盐玉米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玉米耐盐品种‘郑单958’和盐敏感品种‘齐单1号’在含0%、0.2%、0.4%、0.6%、0.8%、1.0% NaCl的砂子中生长,分别测定根、茎和叶片中Na+、K+、Ca2+含量。NaCl胁迫下,Na+、K+、Ca2+含量在两个玉米品种间、NaCl浓度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NaCl胁迫下,两个玉米品种根茎叶中Na+含量均增加,根中Na+含量增加的幅度大于茎和叶,‘郑单958’根中的Na+含量高于‘齐单1号’;K+、Ca2+含量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高盐胁迫下,‘郑单958’根中K+含量降低的幅度大于‘齐单1号’,而茎中K+含量降低的幅度小于‘齐单1号’;‘郑单958’茎和叶片中Ca2+含量降低的幅度小于‘齐单1号’。两个玉米品种在离子含量间表现出的差异非常明显,Na+、K+、Ca2+含量可以作为玉米耐盐性鉴定和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7.
魏天军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118-121
以生长后期全红灵武长枣为试材,研究了真空渗透Ca2+和植物激素对果实在低温贮藏过程中品质以及硬好果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a2+和Ca2++植物激素真空渗透显著降低了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的氧化分解,贮藏结束时(60天)维生素C含量提高了33.1%;处理的硬好果率平均达90.9%,比对照净增加了30.4%,但处理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同时,Ca2+和Ca2++植物激素真空渗透对果肉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水溶性总糖含量和可溶性果胶含量没有明显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全红灵武长枣真空渗透Ca2+和Ca2++植物激素后有大约5%的枣果裂口,影响了果实的外观。  相似文献   

8.
通过氯化铈(CeCl3)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法,对比观察了抗寒冬小麦幼苗和冷敏感春小麦幼苗质膜Ca2+-ATPase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20℃下生长的冬小麦幼苗,Ca2+-ATPase活性主要定位于质膜上.2℃下,随处理时间的延长(3 h、12 h),质膜Ca2+-ATPase活性反应逐步增强.2℃下处理3d,质膜上仍存在酶反应产物,质膜Ca2+-ATPase活性高于对照.2  相似文献   

9.
周人纲 《华北农学报》2003,18(Z1):24-29
大量证据证明钙-钙调素(Ca2+-CaM)信号系统参与植物的热激信号转导.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研究小麦胞内Ca2+浓度的变化,37℃热激可引起小麦胞内自由Ca2+浓度的迅速提高.在Ca2+存在条件下,热激也引起小麦CaM基因CaM1-2的表达及细胞内CaM蛋白含量的提高.用CaCl2处理小麦幼苗明显提高小麦热激基因hsp26和hsp70的表达和热激蛋白的合成,而Ca2+的螯合剂EGTA,Ca2+通道阻断剂异博定和LaCl3、CaM抑制剂W7、TFP和CPZ明显降低了热激基因hsp26和hsp70的表达和热激蛋白的合成.EGTA、易博定、TFP或CPZ的处理也阻止小麦耐热性的获得.小麦CaM基因与热激基因的表达动力学研究表明CaM位于热激信号转导的上游,而Ca2+是热激启动的胞内关键因子.凝胶阻滞分析提出Ca2+-CaM在热激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是通过激活热激转录因子的DNA结合活性来实现的.提出在植物细胞内存在一条新的热激信号转导途径钙-钙调素途径.  相似文献   

10.
江富成  王希  杨柳  张习敏  乙引 《种子》2012,31(5):19-22
将无菌土人参种子接种在含0.001、0.01、0.1、1.0、10、30 mmol/L Ca2+的MS固体培养基中,光照恒温培养,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时间,以及幼苗形态、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当培养基Ca2+浓度为0.1 mmol/L时,种子萌发时间最短,平均叶片数最多,平均株高最高,分别为9 d、11.82片和4.28 cm;当培养基Ca2+浓度为1.0 mmol/L时,种子发芽率、Chl a含量、Chl b含量最高,依次为74%、1.00 mg/g和0.14 mg/g;当培养基Ca2+浓度为30 mmol/L时,水势急剧下降;随着培养基中Ca2+浓度的增加,土人参根系活力呈曾加趋势,培养基中的Ca2+浓度为1.0 mmol/L时,根系活力为1.67 mg/(g.h)。土人参生长的最佳钙离子浓度范围为0.01~1.0 mmol/L。  相似文献   

11.
钙浸种对马尾松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韦小丽  廖明 《种子》2005,24(4):34-36
用不同浓度的Ca2 处理马尾松种子进行发芽实验,结果表明:用5~20mtmol/L Ca2 浸泡马尾松种子24h,马尾松幼苗的苗高、根长、幼苗含水量均随Ca2 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根系质膜相对透性则随Ca2 浓度的增加而降低.Ca2 浓度为20mtmol/L最有利于马尾松种子发芽,其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发芽指数以及幼苗高、根长、根细胞膜稳定性均明显高于对照.而25~30mtmol/L的高Ca2 溶液处理种子则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一定浓度的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水溶液对小麦进行浸种处理,能明显提高小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和胚乳中淀粉酶的活力,并能使苗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幼苗的高度增加。青霉素以40IU/L效果最好,氨苄青霉素则是在800mg/L浓度时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13.
KH2PO4和青霉素对小麦老化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汤菊香  冯艳芳 《种子》2001,(4):19-20,25
适宜浓度的KH2PO4和青霉素能明显提高小麦老化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幼苗长度,且能适当降低其种子浸泡液的电导率。其中以0.025%KH2PO4+100mg/L青霉素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张明生  李花 《种子》2009,28(11)
以半夏为实验材料,通过固体培养转液体悬浮培养建立小块茎悬浮系,并以小块茎为人工种子的繁殖体,研究了人工种皮基质、人工胚乳组分、贮藏条件、萌发基质等对人工种子萌发率和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4.0%海藻酸钠+2.0% CaCl_2+2.0%壳聚糖为人工种皮基质,1/2 MS液体培养基+0.2 mg/L NAA+0.1 mg/L GA_3+0.5 mg/L BA+0.4mg/L青霉素+0.3%多菌灵粉剂+0.2%苯甲酸钠+1.0%蔗糖+0.5%活性炭作为人工胚乳成分制作的人工种子,其萌发率和成苗率最高.这样的人工种子在4℃条件下贮藏20 d后的萌发率及成苗率分别达82.8%和78.6%,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和贮藏时间的延长,人工种子的萌发率和成苗率均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5.
赤霉素与Ca2+对水分胁迫下棉花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汤菊香  李广领 《种子》2004,23(4):26-27,34
本试验分析了赤霉素和Ca2 对适当水分胁迫下棉花种子发芽的影响,通过对幼苗长度、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五个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赤霉素和Ca2 混合液对水分胁迫下棉花种子的发芽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以lmg/L赤霉素与8mmol/LCa2 混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揭示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lorum)对岩溶地区钙盐、干旱环境的适应机制,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0,5%,10%,15%,20%)聚乙二醇(PEG-6000)的干旱胁迫和不同浓度(0,5 mmol/L,10 mmol/L,25 mmol/L,50 mmol/L,100 mmol/L)CaCl2的钙盐胁迫,探讨干旱、钙盐及盐旱交互胁迫对多花黑麦草种子萌发及胚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单一胁迫及交互胁迫浓度的增加,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活力指数则不断下降。PEG浓度为10%时对多花黑麦草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有促进作用;CaCl2浓度为5 mmol/L时对多花黑麦草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有促进作用;5%PEG+10 mmol/L CaCl2交互胁迫下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均较对照有所提高(p<0.05)。干旱胁迫下的胚芽长随胁迫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交互胁迫下胚根长及胚芽长均随胁迫浓度的增加而降低,15%PEG+100 mmol/L CaCl2、20%PEG+(5~100 mmol/L)CaCl2交互胁迫下种子不能萌发。本研究发现,岩溶区域低浓度的单一盐、旱胁迫和交互胁迫均对多花黑麦草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干旱程度是影响该区域种子萌发和胚生长的限制性因子。本研究对多花黑麦草在岩溶地区的推广、种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引发剂组合对甜菜种子萌发的影响,为种子引发剂筛选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利用甜菜种子TD305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引发剂组合和不同浓度对甜菜种子进行处理,对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进行测定。[结果]结果显示,处理时间为48h时,0.2%硼酸+0.3%磷酸二氢钾和0.5%硼酸+0.3%磷酸二氢钾有利于甜菜种子的萌发,0.8%硼酸+0.3%磷酸二氢钾对甜菜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0.2%硫酸锌+0.3%磷酸二氢钾引发效果最好。0.2%硫酸锰+0.3%磷酸二氢钾和0.5%硫酸锰+0.3%磷酸二氢钾的引发效果较好于0.1%硫酸锰+0.3%磷酸二氢钾。[结论] 通过不同引发组合比对分析表明,发芽势最高的组合为0.5%硫酸锰+0.3%磷酸二氢钾,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最高的组合为0.2%硫酸锌+0.3%磷酸二氢钾,而0.8%硼酸+0.3%磷酸二氢钾组合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为最低。  相似文献   

18.
镉离子胁迫下钙镁离子对水稻种子萌发期耐镉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南地区主栽水稻品种Q优6号为材料,采用温室发芽试验,研究Cd^2+胁迫下Ca^2+、Mg^2+对水稻发芽率、生长量及根芽中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mg·kg-1 Cd 2+浓度(简称1 Cd)胁迫下,随着Ca^2+浓度的增加,水稻发芽率、发芽指数逐渐增加,随着Mg^2+浓度的增加,水稻发芽率、发芽指数逐渐降低;在2 mg·kg^-1 Cd^2+浓度(简称2 Cd)胁迫下,Ca 2+使水稻发芽率、发芽指数均提高22.53%,随着Mg^2+浓度的增加,水稻发芽率、发芽指数先降低后增加。在1 Cd胁迫下,随着Ca^2+浓度的增加,水稻生物量逐渐增加,在2 Cd胁迫下,随着Ca^2+浓度的增加,水稻生物量逐渐降低;在1 Cd胁迫下,Mg^2+对水稻生物量生长的强弱关系为1 Cd+3 Mg>1 Cd+1 Mg>1 Cd+2 Mg;在2 Cd胁迫下,随着Mg 2+浓度的增加,水稻生物量逐渐增加。在1 Cd胁迫下,随着Ca^2+、Mg^2+浓度的增加水稻根系中Cd的含量先增加后降低,水稻芽中Cd含量均呈降低趋势;在2 Cd胁迫下,水稻根芽中Cd的含量均随着Ca^2+、Mg^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Cd^2+胁迫下添加Ca^2+、Mg^2+能够增加水稻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增强水稻种子萌发期生物量与生长量,降低根系与芽中Cd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