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肥料是茶树生长的物质基础,施肥能促进茶树生长,增加茶叶产量,对茶叶品质也有明显的影响。但是,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科学施肥水平,进一步发挥施肥的经济效益。杭州茶叶试验场以往在茶园施肥试验中取得一些成果,并在生产实践中进行了应用验证。这里就茶园施用氮、磷、钾肥料问题,作一综合的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肥料是植物的粮食。茶树是采叶植物,要使茶树茁壮生长、新梢嫩芽能强有力的荫发,生长,以供不断地采收,保证茶园稳产高产,因此,必须不断地通过施肥以供给茶树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近几来,在毛主席“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指示指引下,我社新式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老茶园也逐步的改造,单产不断提高。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茶叶生产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生产发展了,对茶园施肥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山区茶园海跋高,面积大,坡度陡,绝  相似文献   

3.
目前很多茶园土壤由于pH值偏低导致营养元素有效性降低,以及茶园不施肥或施肥不合理,使茶树营养不良。为研究微生物肥料在茶园中的施用效果,本研究选取三种微生物肥料进行试验,观测茶树春芽萌动、新梢生长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三种微生物肥料处理的一芽一叶期和一芽二叶期提早2-5天,施用固体茶叶专用肥处理,茶树的萌芽期.鱼叶展期、一芽一叶展期、一芽二叶展期和一芽三叶展期最早,因此,施用微生物肥能明显促进茶树新梢生长和提高茶叶产量,且液体茶叶专用肥效果最佳,这些研究结果可为茶微生物肥料在茶树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化肥减施增效是支撑茶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分析了福建省重点产茶区茶园肥料施用现状及典型茶区茶园土壤主要障碍因子,综述了福建省茶园养分管理研究进展,提出福建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的研究思路:基于茶树养分需求特性研究制定相应的茶园施肥限量基准,研制具有区域及茶类针对性、兼顾土壤改良与地力提升的茶树专用配方肥;优化集成高效新型肥料、有机肥替代及适时推进机械施肥,形成福建典型茶区茶园化肥减施增效的初步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通过示范培训与推广应用,从整体上降低福建茶园化肥用量.  相似文献   

5.
茶树养分综合管理与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产业是我国南方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但是我国当前茶园施肥中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过量施肥、茶树专用肥占比少、有机养分替代率较低和表面撒施等落后施用方法,造成养分损失大、生产成本升高、环境风险增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精准养分用量、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调整肥料结构、改进施肥方法和配套土壤改良等5个方面总结提出了茶园养分综合管理技术策略,建立了茶园氮素总量控制、磷钾基准配比和用量基准,提出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的适宜比例与技术,研制茶树专用肥基础配方和稳铵缓释功能性肥料,改进优化追肥时期、深施与机械施肥相结合的施肥方法。茶园养分综合管理技术在农民/合作社生产茶园示范应用过程中节本增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对生态茶园的科学施肥不仅能够有效促进茶树完成健康的生理、生化代谢,还可以为茶树提供更加全面、稳定的营养供应,从而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对安溪县生态茶园在施肥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研究,并对安溪县生态茶园施肥策略提出改进对策,以期能为安溪县生态茶园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浅谈茶园施肥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肥是普通茶园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必须与其他措施相互配合,才能发挥肥效.茶园施用肥料的种类、数量、时期合理与否,对茶树的生长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连续4年配施生物基质肥料对茶园土壤有机碳固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物基质肥料施用比例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土壤基础呼吸量以全量施用生物基质肥料最低,75%生物基质肥配施25%化肥最高;土壤微生物量碳随着生物基质肥料施用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生物基质肥料的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商,降低了土壤呼吸商;适当的施肥结构促进茶树生长和茶叶产量的提高,春茶茶叶产量以25%生物基质肥+75%化肥处理最高,以100%生物基质肥料处理最低。综合配施生物基质肥料对茶园土壤有机碳固持和对茶树生长的影响,初步认为25%~50%生物基质肥+75%~50%化肥适宜茶园施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肥料效应函数原理对茶树的经济施肥进行全面分析。根据茶叶生产特点,对肥料效应函数模式的选择,用以确定不同供肥水平下茶园经济合理施肥量,以及不同生产条件茶园有限量肥料的最佳经济分配等作了理论上的分析,进而利用它对茶叶生产上的实例进行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10.
作肥料使用的氮素,施到茶园之后在土壤中会有很大的变化。在施肥后,我们很快直接可以从茶树体内找到它。在茶树生长结束时,茶树体内来自肥料的氮要占其总氮量的40%。茶树对氮肥的利用率,由于氮肥型态不同出入很大(1974年;等,1977年)。  相似文献   

11.
在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茶园对福云六号、铁观音、金观音三个茶树品种,进行新型缓释复合肥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该肥料对三个品种茶树发芽密度、百芽重、产量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对成品茶品质也有一定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12.
根据茶树体内碳氮量的年变化规律及根系活性的年周期变化,提出适期施肥的生物学依据。研究了肥料种类对茶树物质代谢影响,提出了茶园选用化肥种类和适宜施用量的依据。并且用同位素示综技术探讨了深秋施肥对茶树光合作用及其同化产物的积累以及在春茶品质成分中再分配的影响,明确秋季肥培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对茶园土壤基本理化性状进行调查测定,结合茶树对养分的需求特性,合理配置有机无机肥料,比较了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对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和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方施肥后,养分总供应量得到减少,但茶园土壤养分供应更趋平衡,茶鲜叶产量增幅为1%~3%,并提高了茶鲜叶中的氨基酸含量,降低了酚氨比,同时获得了更高的产值,产值增幅为3%~6%.通过配方施肥,可减少因施肥不合理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更有利于茶叶的可持续生产,也符合当前茶叶生产中“减肥、减药”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根据多年茶园优化施肥的研究成果,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的茶树专用肥——百禾福(Biofert)活性生物有机肥,并在广大茶区进行推广试验,结果表明,百禾福茶树专用活性生物有机肥具有改良土壤、提高茶叶品质、提高施肥效益、施用方便等优点,因而受到广大茶区茶农的普遍欢迎.为了更好地向广大专业户推荐这一新型有机肥,日前,本刊记者就目前在茶园中施用该有机肥的重要性以及该有机肥的特性和施用方法走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上壤肥料专家吴洵副研究员——  相似文献   

15.
茶树叶面施肥是促进茶树生育,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的有效途径。茶树叶面施肥不受土壤冲刷,淋港、固定、生物等因子的影响,肥料利用率高,效果快,因此对面施肥是土壤施肥的有效补充。笔合于一九九二年夏茶萌芽期间,用金邦1号.叶面宝、尿素、爱农等四种叶面营养液在茶树上进行喷施对比试验,取得了明显刘效果。现将结果报导如下。一、试验材料和方法1,供试茶园试验茶园设在明溪县夏阳乡茶场,一九八六年定植,品种为铁观音,树高50-6OC城树幅SO—gOCM,面积三.5亩,小区面积0.15亩,统一按阿规方法进行管理。2、供试药剂地金邦1号…  相似文献   

16.
一、茶树春季追肥试验每年春茶采制前,茶园都要全面追施一次化肥,一举施下全年茶叶肥料的百分之五十或更多,以补充茶树萌芽长梢的营养消耗,为增产茶叶创造条件。这样发挥这次追肥最大的效益,除了要研究施肥方法外,还要选择施肥最适宜的时期。在一些茶树栽培书刊记载,均指  相似文献   

17.
茶树施多少肥料为恰当?视茶树的生长情况和土壤的理化性质而定,不宜作硬性规定。但是,肥料的吸收利用率氮为50%,磷为25%,钾为50%。如果每十公亩(合1.5市亩)全年青叶产量为1000公斤的茶园,施氮30公斤、磷10公斤、钾15公斤为标准施肥量。但是,茶农习惯的施肥量是标准施肥量的四倍,即施纯氮120公斤。这样过量的施肥,不仅使茶园的理化性状遭到破坏,还会使茶树的根系发育受到阻害,因此,必须逐步地改进适宜的施肥量。若山地茶园考虑到  相似文献   

18.
对于茶树生长中起重要作用的氮素,国内外学者已从许多方面包括茶园土壤特性和茶树对氮的吸收、代谢上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改良土壤性质或施用氮素肥料来改善茶树的氮营养,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与此同时,也逐渐地认识到培育氮素吸收利用效率高的茶树品种来适应贫瘠的土壤,并根据茶树品种的不同氮素营养特性,实行“适种适地”和“因种施肥”的重要性。Barua、Khando、保科次雄和伍炳华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关于茶园的施肥技术,过来研究甚多,在施肥时期,方法,肥料种类以及三要素配合比例等方面,均已得出肯定性的结果,並在生产中广泛的采用。我们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机采茶树为研究对象,设置了两个试验区。第一个试验区为采摘方法与施肥水平的复因子试验,其目的是摸清机采与手采两种茶树,在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的生育状况、产量、品  相似文献   

20.
茶树专用生物活性有机肥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茶树专用生物活性有机肥在茶园的施用效果,通过对施肥茶园茶树萌芽期、发芽密度、百芽重、鲜叶机械组成及茶叶产量等项目调查,得出了茶园施用茶树专用生物活性有机肥能较显著地提早茶树萌芽期、促进早发多发,提高萌芽密度和百芽重,增加茶叶产量,提高鲜叶正常芽叶比例,改进茶叶品质等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