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好茶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去冬今春,天气状况较为平稳,全国各主要产区未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充足的阳光和降雨量保证了茶树所需养分,为2019年春茶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月开春后,特早茶、早茶产区的茶树发芽率较高,春茶采摘季提前到来。综合天气状况、采制条件、毛茶质量、交易价格、消费市场的情况来看:一、天气状况据气象部门报道,2月份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往年同期偏少。截止目前,浙江、福建、江西、湖南部分地区降  相似文献   

2.
2004年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山东省近百万公顷棉田枯黄萎病大暴发。据调查,发病率达48.6%~82.4%,轻者萎蔫干枯,大面积蕾铃脱落;重者全株死亡,甚至绝产。因此,采取综合措施,防治棉花枯黄萎病十分重要。1气候因素的影响1.1暴发和温度、湿度的关系。据当地气象资料记载,2004年4月平均温度为17.2℃,比历年高2.6℃,为播种适温,但5、6月份棉花进入现蕾期,天气阴雨连绵,2个月降雨量为223.8mm,比历年同期降雨量多133.2mm。其中6月份降雨量达171.2mm,比历年同月多77.2mm。现蕾期又是枯萎病发生高峰,长期的低温高湿,给棉花枯萎病的发生蔓延创造了条件。6…  相似文献   

3.
丁俊杰 《大豆科学》2012,31(2):327-329
为明确大豆菌核病发生发展中各个时期气象因子的重要性及相关性,对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中9个地点的大豆田菌核病病情指数进行调查,收集各地6~8月的平均降水量、平均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回归方程,然后利用通径分析确定影响菌核病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8月份平均降水量对大豆菌核病病情指数的影响最为严重,其次为7月份平均日照时数和8月份平均温度;7月份平均日照时数是通过与8月份平均降水量相互作用对大豆菌核病的病情指数产生较大影响。其它因子的直接间接通径系数都很低,对菌核病病情指数的影响不大。因此,在7月份的平均日照时数少,8月份平均降雨量大,并且8月份平均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菌核病将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4.
一、春茶施肥的效能茶树年生长周期特点:一般正常年于3月中、下旬萌芽,4月至5月上旬为第一高生长期,即所谓春茶,生长迅速,萌芽整齐,茶叶产量占全年40—50%,茶叶中氮磷、茶氨酸,茶碱等成分含量高,制成品质好,售价高,经济收入多占全年一半以上,同样品种茶菁制成干毛茶,春茶每担可比夏茶多  相似文献   

5.
土壤水份的多少与消长与茶树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它与温度、光照一样,决定着茶叶生长的产量和品质。我地区春茶的萌发期一般在3月初开始,2月份的降雨和2月下旬的气温对春茶的萌发有很大影响,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2月下旬至3月上旬气温回升很快,平均温度达到15℃-20℃左右,是春茶萌发适宜温度,今年我地区2月份降雨不足100mm,比常年偏少,干旱将对今年茶叶生长带来影响,作者于3月初,在福云6号(早芽种)茶园同一块地,发现春茶萌发情况差异很大,因此想调查一下茶芽萌发与土壤水分含量有什么关系。1 供试材料福云6号成年茶园,在同一块地,根据茶…  相似文献   

6.
江汉平原90年代气候特点与棉花产量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汉平原 90年代气候特点和主要气象因子与棉花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结果表明 :近1 0年来该棉区 4~ 1 0月的积温提高了 78.8℃ ;降雨量增加了 5 6.4mm;总日照时数减少 1 0 4 .9h。温度的提高和降雨量的增多 ,每个月表现并不一致。影响该区棉花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 ,按关联度大小排序依次为日均气温 >总日照时数 >降雨量 ;其中对产量起主导作用的是 6月份和 4月份的日平均气温 ,6月份的日照时数以及 7月和 8月的日平均气温 ;降雨量在该棉区不是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7.
茶树生长需要水分,在自然条件下主要来源有降雨和地下泉水。我国茶区年降雨量基本在1200mm-1800mm,基本上符合茶树对水生长的要求,但是出于降雨量分配不够均匀,也常常出现名优茶生长期供水不足的情况。在广东茶园特别是名优茶园多数是在山区,如遇春旱,影响春茶生产。名优秋茶生长往往是  相似文献   

8.
张续周  王漪  王英  祁伟 《中国茶叶》2013,(11):27-28
山东青岛黄岛茶区现有茶园7万亩。该区地处北纬35°52’~36°02’,春冬季干旱,年降雨量稀少(年均少于830.2mm)、严寒频繁发生、冬季干冷风大,且常有早霜和晚霜发生,茶树生长条件较差。自1970年至2011年,当地茶树共遭遇了9次严重的冻害,每次冻害造成茶树受冻达3级以上,春茶近乎绝产,部分地块茶树冻死。  相似文献   

9.
乌龙茶区茶树常见病虫无害化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章森 《福建茶叶》2010,32(6):34-35
<正>夏季,随着气温的升高,各种病虫也进入高发期而为害茶树。乌龙茶区茶树常见害虫有食叶类害虫的茶尺蠖、茶丽纹象甲,吸汁性害虫的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病害主要有茶圆赤星病,等等。茶树病虫害防治是关系茶叶产量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为避免茶园盲目用药、减少喷药次数、降低成本,生产中应在了解病虫发生规律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为主、综合防  相似文献   

10.
陇南地区茶叶产业开发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明 《中国茶叶》2003,25(6):17-18
甘肃省陇南地区茶树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为就近解决西北地区的饮茶需求,1958年,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农业部委派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来到与陕南、川北茶区相邻的甘肃陇南地区实地考察。结果表明,陇南地区文、武、康三县东南部的碧口、洛塘、阳坝一带,西邻岷山,北依秦岭,森林茂密,土壤肥沃,气候湿润,适宜茶树生长。这些地区海拔1200m以下,年均气温10~15℃,无霜期200~260天,≥10℃积温3800~4900℃,年降雨量700~1000mm,年日照时数1600~1700h,相对湿度75%以上,  相似文献   

11.
气象要素与烟后玉米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宗飞 《玉米科学》2006,14(Z1):106-107
阐述了降雨量、温度、日照时数与烟后玉米产量间的变化关系、相关程度的大小及指标,提出烟后玉米种植适宜区的界定值为7~10月份,累计降雨量为504mm,日照时数531.7h,≥10℃有效积温2526.63℃.d。  相似文献   

12.
影响春茶开采期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带或亚热带气候域,茶树生长具有明显的年周期性。冬季由于寒冷茶树的营养芽呈休眠状态,芽的外面被覆着鳞片越冬,翌年春季回暖时越冬芽再开始萌发生长。越冬芽萌发期及春茶开采期迟早,不但直接影响春茶的产量、品质和经济价值,而且还会影响下一个茶季以至整年的茶叶生产。春茶产量约占全年的一半,而且品质优于夏秋茶。特别是现在茶叶市场竞争激烈;春茶以早,优取胜。因此,探讨影响春茶开采期的因素,对于指导茶区适时修剪、施肥和采摘,多采制高档茶,从而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运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对黑龙江省红兴隆地区4年甜菜含糖率与平行观测的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7月上旬的平均气温及6月下旬、9月上旬的日照时数与含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5月下旬平均气温、7月中及8月上旬降雨量与含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2)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在9月中旬对含糖率的影响最大,旬平均气温每升高1℃可使含糖率增加0.65%,日照时数每增加1h,含糖率可增加0.61%,旬降雨量在8月上旬对含糖率的负效应最大,每增加1mm含糖率降低0.6%。(3)影响含糖率的综合气候关键期为9月中旬,主导气象因子是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14.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植物,它的生长发育除了一生中的规律性变化外,每年还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环境条件主要是指气候条件。茶树随着季节气候的演变而萌芽、发枝、长叶,并开花结果,有节奏地完成年发育周期。江西婺源茶区一般在春、夏、秋三个季节里采收茶叶。春、夏、秋三季,季季关联,互为因果。春茶产量比重较大,一般占全年总产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春茶萌发生长的早迟与茶树品种、茶区气候条件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茶叶素以春茶为重点。取得全年茶叶优质高产的关键是抓好春茶生产。一、春茶的品质优势春茶的品质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春茶的产量比重大,尤以首次春梢生长量为最大,约占全年的42.07%-56.33%。这是由于茶树停采后约经5个月的休眠期,越冬芽的物质积累较丰富占营养先天优势。花芽又未分化,没有占用它的养份和水份,使春梢具备优惠的生育条件。其二,春茶叶肉肥硕柔软,香味浓醇,是高档茶的主要来源。其三,春季提供了叶片及茶芽生长旺期所需的特定气候;空气湿度大,雨量充沛气温适宜,而光的量和质均符合茶树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16.
过婉珍  吴关宝 《茶叶》2002,28(4):204-205
茶芽粗腿象(Ochyromera quadrimaculata voss)一年一代,以成虫危害春茶芽叶。影响田间成虫高峰日早迟的关键因子是当地3月份的平均气温(x1)和3月份的降雨量(x2),以成虫高峰日5月1日=1,……,其预测方程为y=29.3646-2.4106x1-0.00446x2±1.6。经对13年的回报,准确率极佳。  相似文献   

17.
1自然生态特点与生产现状我场位于黄海之滨,具有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的特点。大麦生育期间大于0℃以上的积温近2000℃,l、2月份平均温度17.5℃,且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灌浆结实。大麦生育期间降雨量428mm,相对湿度60%~65%。总日照时数1365小时,光照强度总幅射量在29X10勺/。m‘,有利于光合作用于物质积累。土壤属砂壤上,含氮量较低,平均在O.078%,且土壤含有机质少,平均在1.24%,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则.sppm,速效钾平均含量126ppm。近几年来,通过扩大“旱改水’丐;淡洗盐以及水旱轮作等措施,土壤的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茶树抗寒变异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经对10地市茶区,6个气象因子作最短距离聚类分析得出,山东茶主要分布在4个生态类型区域内,第一类型区域在日照岚山、莒县、大坡和巨峰;第二生态类型区域在临沂莒南和青岛胶南;第三生态类型区域在泰安小津口和新泰;第四生态类型区域在青岛崂山和潍坊诸城。从各生态类型区域茶树变异指数分析得出,茶树冻害由轻到重呈花斑式分布。经典型相关分析,各气象因子与叶片组织结构变化呈正相关性,以年降雨量和极端最低温度对茶树变异影响最大,其次是年平均温度、无霜期和日照时数,1月份年均气温对叶片结构变化影响不大。叶片结构以栅栏组织厚度对气候条件最敏感,其次是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和上表皮厚度与气象因子无关。  相似文献   

19.
一、发展我区夏棉生产的气象学基础商丘位于黄淮海棉区,气候温暖。历年平均大于0℃的活动积温5130~5300℃,降水量650~880毫米,日照时数2200~2550小时,光热水条件优越。在小麦生育的10月至次年5月,当地0℃以上的积温2081℃,降雨267.5毫米,日照1398.5小时。而在夏棉生育的5月20日至10月底,大于10℃的活动积温为2870~3250℃,降雨量490~660毫米,日  相似文献   

20.
一、棉花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棉花原产于热带,是喜温好光的作物,它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播种要求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5℃。7月平均温度要求25℃以上,有利于开花结铃。10月平均温度要求17℃以上,不然铃重、纤维品质都会受到影响。从播种到吐絮,一般中熟品种需要≥15℃的积温3400—3600℃。全生育期总需水量一般年为450—500mm,干旱年约需750mm左右。全生育期需日照时数为950小时。而我省气候条件相当优越,完全可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要求:年平均气温16.3—19.7℃,4月平均温度16.2—19.8℃,7月平均温度26.9—29.6℃,10月平均温度17.2—21.4℃,全生育期≥15℃积温多年平均值(指20年平均)4381—5610℃。看来全省各地热量资源是绰绰有余。多年平均降水量1350—1930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