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中国板栗品种对疫病的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板栗离体枝条上接种栗疫病病原菌,对感染后的病斑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板栗品种对疫病菌的感染程度不同,在供试的21个品种和类型中,病斑较小的品种(类型)主要有北峪2号和兴隆城9号,其次为野生板栗、渤海所18、燕魁、短花栗等7个品种和类型,以上品种抗病性较强,抗病性强的品种占供试品种的33.3%;抗病性弱的品种有红光栗、怀黄、怀九等,抗病性弱的品种占取样量的38.1%,以红光栗抗病性最弱,病斑面积显著地高于其它品种。不同生态品种群中均有抗性强的品种和抗性弱的品种。不同品种在感染病菌后对病菌的抗扩展能力不同:红光和怀黄品种的抗扩展能力最差,且病斑上病菌的分生孢子多;野生板栗的抗病性强,病菌侵染后有自愈现象;北峪2号和兴隆城9号感染病后病斑扩展速度显著慢于其它品种。通过试验把供试的品种分为抗性强品种、中度抗性品种。中度感病品种和抗性差的品种共4类。通过接种来源不同的毒性菌株,证明不同板栗品种对强毒性菌株的抗病性表现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辣椒疫病三种接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通过比较离体叶片接种、切茎接种、游动孢子液灌根接种等 3种不同接种方法对 8个辣椒品种 (品系 )的影响 ,发现这 3种方法均能用于鉴定辣椒对辣椒疫霉菌的抗性。其中离体叶片接种法是从田间采集叶片进行室内鉴定 ,能够在短时间内检测多个品种 ,并且对植株的生长无明显影响 ,最适合对种质资源稀少的品种进行抗疫病鉴定 ;切茎接种法操作简单 ,可以测量病斑的长度 ,反映病斑的扩展速度 ,适宜对抗性进行量化 ;游动孢子液灌根接种法基本上模拟田间病害的发生过程 ,最能反映品种的真实抗性 ,但工作量大 ,操作较复杂。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 ,采取适当的接种方法对辣椒品种进行抗疫病鉴定。  相似文献   

3.
2022年,以新疆北疆地区种植的7个常见的海棠品种为试材,对离体的叶片、枝条和幼果均采用针刺接种的方法,鉴定其对梨火疫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7个海棠品种对梨火疫病抗性不同,离体叶片接种鉴定结果表明王族海棠为高抗品种,贴梗海棠、绚丽海棠、高酸海棠为抗病品种,光辉海棠、黄太平、锦绣海棠为感病品种;离体枝条和幼果接种鉴定结果表明王族海棠为高抗品种,贴梗海棠、绚丽海棠为抗病品种,高酸海棠、锦绣海棠为感病品种,光辉海棠、黄太平为高感品种。综合认为,在北疆地区,王族海棠高抗梨火疫病,贴梗海棠和绚丽海棠抗梨火疫病,均可作为新疆城市街道种植景观海棠备选品种。  相似文献   

4.
四川主要辣椒栽培品种对疫病的抗性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准确地评价四川省主栽辣椒品种对疫病的抗性水平,采用室内苗期接种(6~8 片真叶期)、移栽大田后接种(分枝期)和病圃试验(结果期)3 种方法对四川省主栽的56 个辣椒品种进行疫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5 个辣椒品种采用3 种鉴定方法均对疫病具有抗性,18 个品种均表现为感病,其余品种由于接种时期和栽培环境不同抗性类型发生变化;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室内苗期人工接种能更准确地反映辣椒在田间的真实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常见的5种蔷薇科果树为试材,采用离体枝条接种法和梨幼果针刺接种法,比较5种果树对梨火疫病的抗性。结果表明:5种蔷薇科果树在枝条和果实的抗性表现一致,最好的是海棠,为高抗品种;其次为山楂和苹果,为中抗品种;最差的是杜梨和库尔勒香梨,为低抗品种。不同种蔷薇科植物在离体枝条与幼果上对Erwinia amylovora菌株的抗病性鉴定,对今后深入揭示蔷薇科植物抗病分子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蒜紫斑病抗性鉴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邹燕  程智慧  程晓兰  王一  牛青 《园艺学报》2009,36(5):763-770
 以G087 (抗病) 、G064 (中抗) 、G073 (感病) 大蒜为鉴别品种, 对大蒜紫斑病的侵染途径, 抗性鉴定的接种叶龄、接种浓度、接种部位, 接种后培养温度及调查时期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苗期紫斑病菌通过伤口和自然孔口均可浸染大蒜植株, 而花芽鳞芽分化期只可通过伤口侵入。抗病性鉴定最适接种叶龄为5叶期; 最适接种浓度为1 ×106个·mL - 1 ; 离体接种法较活体接种法更简便快捷。离体接种鉴定时, 叶面接种和叶背接种鉴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接种后最适培养温度为21 ℃; 最适调查时期为接种后第6天。以G057 (抗病) 、G103 (中抗) 、G083 (感病) 大蒜为验证品种, 离体接种鉴定结果显示,建立的大蒜紫斑病抗病性鉴定方法可行, 能如实反映品种的真实抗性。  相似文献   

7.
以番茄品种‘1501黄’为试材,采用喷雾接种法,研究了4株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的致病性和分生孢子适宜接种浓度,于番茄苗期接种鉴定其抗性水平,以期为番茄早疫病的抗病育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GY7和GY9为番茄早疫病致病菌株,适宜接种浓度为1×10~6个·mL~(-1);分生孢子形态各异,倒棍棒至长椭圆形,0~7个横膈膜,0~3个纵膈膜,大小多在(60~150)μm×(15~30)μm,具喙,喙宽约5μm;供试15份番茄材料中有9份属于早疫病抗性材料,3份中抗材料,3份中度感早疫病材料。  相似文献   

8.
苹果品种对轮纹病抗性的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富士、金冠、红星、嘎拉、华冠和GS4354、GS4772等17个品种(系)进行了枝干轮纹病田间发病状况调查,通过对其1年生枝的田间和温室接种进行了抗性鉴定,同时研究了枝条皮孔密度和大小与轮纹病抗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秦冠、北之幸、GS43543品种(系)对枝干轮纹病具有较强的抗性;富士、华冠、金冠、红星等品种易感病;1年生枝条皮孔密度和皮孔大小与抗病性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皮孔密度与其直径之积可作为1个形态指标,用于对枝干轮纹病抗性的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9.
大蒜白腐病抗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汉中红皮蒜(抗病)和改良蒜(感病)为鉴别品种,对大蒜抗白腐病鉴定中的接种叶龄、接种部位、接种后培养温度及调查时期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苗期白腐病菌通过伤口和自然孔口均可浸染大蒜植株,而花芽鳞芽分化期通过伤口侵入。抗病性鉴定最适接种叶龄为6叶期,离体接种法较活体接种法更简便快捷。离体接种鉴定时叶面接种和叶背接种鉴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接种后最适培养温度为18 ℃,最适调查时期为接种后7 ~ 8 d。以G005(抗病)、G023(感病)和G025(感病)大蒜为验证品种,离体接种鉴定结果显示,建立的大蒜白腐病抗病性鉴定方法可行,能反映品种的真实抗性。  相似文献   

10.
从湖北省板栗主要产区具典型板栗疫病症状枝条上分离得到3个类型菌株:JS-6、TC-4和LT-1,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分子鉴定结果,确定这些菌株的病菌均为Cryphonectria parasitica。以PDA为培养基对这些菌株进行不同温度(4~35℃)和光照条件的培养试验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30℃,菌丝在光暗交替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速度较黑暗条件下快;还测得病菌的致死温度为50℃。以井冈霉素、万兴乳油、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代森锌超微可湿性粉剂、世高水分散粒剂等杀菌剂进行抑杀板栗疫病菌生长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在供试浓度下对病菌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半效应浓度EC50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剂量最小,10%世高水分散粒剂和5%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其次。  相似文献   

11.
板栗(Castanea mallissima Blume)空苞主要是在双受精作用完成后、初生胚乳细胞分裂为一团游离核,不再继续分裂,受精卵未能从胚乳细胞中得到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处于停滞状态。空苞发生前后,空苞株与正常株的总苞及于房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均有差异。试验表明,胚囊发育和双受精作用期及时供给外源多维营养元素能有效地控制板栗空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板栗新品种‘节节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安徽省板栗种质资源中选育出新品种‘节节红’。该品种雌花量大,早实丰产,耐修剪,抗逆性强,品质优良,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13.
本县板栗大都建在丘陵、山地、河滩上,土层厚35~80cm,通透性好,土壤pH值5.6~6.8,含盐量0.07%~0.09%。年平均气温12.5~13.6℃,≥10℃积温4312℃,年平均降雨量709.3m m,适于板栗的生长发育。近几年板栗产量低而不稳,盛果期大树平均666.7m2产量仅92kg。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们于1  相似文献   

14.
板栗新品种‘燕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庆香  孔德军  王广鹏 《园艺学报》2010,37(10):1705-1706
‘燕晶’是通过实生优选获得适宜密植的板栗新品种。坚果综合性状优良,丰产,优质,耐瘠薄,适应性强。平均单果质量9.0g,平均每苞含坚果2.4粒。坚果深褐色,有光泽。果肉黄色,质地细糯,风味香甜,可溶性糖15.2%,淀粉46.1%,脂肪2.11%,蛋白质5.02%。雌花易形成。河北地区9月中旬成熟。  相似文献   

15.
板栗新品种‘怀九’、‘怀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怀九’和‘怀黄’品种系实生选种而成, 经多点区试、示范, 表现早实、丰产、稳产、品质优良等特性。结果母枝耐短截, 适宜开心形密植栽培, 两品种果实均为小粒型, 种皮栗褐色, 有光泽, 适宜炒食。  相似文献   

16.
板栗新品种‘怀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怀丰’是通过实生选优获得的板栗新品种,丰产,优质,耐贮,适应性强。坚果综合性状优良,果形整齐,平均单粒质量为8.9 g,平均每苞含坚果3粒。栗皮黑褐色,极少茸毛,果面光滑美观。栗仁黄色,煮食细糯,鲜食香甜,成熟果果肉含水量54.8%,总糖6.73%,淀粉39.80%,粗纤维1.30%,脂肪0.90%,蛋白质5.25%。北京地区9月中上旬成熟,适宜在燕山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7.
板栗巧修剪     
板栗萌芽力低,成枝力强。枝条顶端优势很强,顶芽抽生的新梢生长旺盛,幼龄树当年生顶枝可达1.5~2m,因此树冠形成快,很易造成树冠高大,如果任其自然生长,3年生树树高可达3m以上,七八年生树树高可达5~6m以上。另外,由于板栗的混合花芽一般为枝条顶端的二三个芽,抽生20-40cm长的结果枝,在结果的同时树冠还在不断扩大,从而加快了树冠的离心生长,结果部位都集中在枝条顶部,易形成外围枝条密集,内膛光秃现象。并导致使树冠交接,形成平面结果,  相似文献   

18.
板栗新品种‘林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宝’是从河北邢台太行山板栗实生种群中选育出的新品种,早实,丰产,优质,抗逆性强。坚果中大,平均单粒质量7.49g,栗仁白色,果肉细腻,糯性强,适于炒食。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产量1.158kg·m-2;嫁接第2年结果。适宜土层深厚、肥沃的片麻岩风化的沙壤土或沙质土栽植。  相似文献   

19.
优质早实板栗新品种‘沙地油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恩施市地方板栗种质资源中选育出新品种‘沙地油栗’。该品种果肉细腻, 香甜可口, 营养丰富, 品质优良稳定, 早实丰产, 生长旺盛, 适应性强, 抗病虫, 耐贮运。  相似文献   

20.
全面综述了栗疫病的研究进展,包括栗疫病的发生和为害性、症状、病原菌及其弱毒力、寄主植物、病害循环、发病条件和防治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发展趋势,并就某些问题提出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