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中基于ArcGIS栅格数据,运用景观指数分析软件Fragstats3.3,提取单个斑块面积(AREA)、斑块周长(PERIM)、形状指数(LSI)等景观指数对重庆市万盛区景观格局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此为基础进行万盛区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以体现不同山地型城市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扬州古运河风光带生态环境林景观,并对其景观破碎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体斑块密度为2 001个/km2,廊道密度为37.661km/km2,聚集度指数为0.619,景观破碎化程度较低,整体规划设计符合生态景观的基本要求。廊道景观的产生是景观破碎化的前提与动因。    相似文献   

3.
郁闭度对风景游憩林林下植被及林内景观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试图通过分析郁闭度对林下植被和林内景观的影响,探讨部分群落生态学因子与林内景观美景度的关系,为风景游憩林经营管理提供数量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所调查风景游憩林侧柏刺槐林的林内景观美景度不高,急需进行人工干预;不同郁闭度类型林下植被的物种组成成分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存在差异,郁闭度0.6~0.7时,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最大,生态优势度最小;尽管林内景观美景度与郁闭度的关联性不显著,但林下植被物种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均匀度与美景度标准化值呈显著负相关,生态优势度与美景度标准化值呈显著正相关。综合考虑风景游憩林的多种功能需求,本研究认为风景游憩林侧柏刺槐林的郁闭度以0.6~0.7为宜。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将遥感技术与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相结合,对环福州区域的SPOT5影像进行景观类型分类,得到土地利用专题图,并应用FRAGSTATS软件对研究区景观指数、格局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林地为研究区景观本底,河流廊道具有较好的连通性,城镇、农业用地等斑块类型破碎化程度较高;城市中建筑用地过多,且缺少成片林地资源。    相似文献   

5.
边缘效应是绿道宽度设计的关键因素,对边缘效应特征和作用机理的研究有助于绿道宽度的规划设计。文中研究总结边缘效应的内涵与基本特征,阐述边缘结构多样性、作为过滤层、绿道曲折度和宽度特殊性的特征;分析边缘效应影响绿道宽度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目标物种、相邻景观适宜性以及斑块大小与形状等因素;参考"系统人为切割和移动滑块"理论探讨边缘效应定量评价相关技术和方法,认为边缘效应定量评价需要充分考虑斑块生境生态因子的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6.
经调查统计,石林县生态景观共有8种类型,其中森林生态景观、农耕景观占总比例的80%,生态景观具有结构单一、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指数低、生态服务功能弱、森林结构单一和生态继续恶化等不足,为此提出调整景观和森林结构,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和构建支撑体系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徐州云龙山侧柏林景观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徐州市风景林的景观质量,采用美景度评判法对云龙景区侧柏林的景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云龙山侧柏林总体景观质量不高;(2)少数样地因密度较低,树木长势良好,混生有少量阔叶树种而美景度较高;(3)林下植被层覆盖度、林分密度、枝下高、干形、林下层统一度等因素是影响美景度的主要因素;(4)建议通过间伐、补植、抚育、保护等措施把侧柏纯林逐步诱导为针阔混交林。本调查可为风景林的科学经营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水土保持防护林美景度评价结果可用于指导水土保持防护林的构建,也可为建立水土保持防护林美学特征和审美态度的心理物理模型积累基础研究数据。采用美景度评判法对长汀县水土保持防护林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裸露程度、不同地形、不同地被、绿草枯草搭配、垂直结构等5个景观要素可作为水土保持防护林景观综合美景度评价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
包头市城市森林绿地树种选择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包头市东河区、青山区、昆都仑区、九原区、开发区等五个城区中公园、行道、游园、小区、厂区、防护带等景观类型中树种和群落为调查对象,利用植物物种数、丰富度、多样性指数、重要值等指标对包头市城市绿地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对包头市城市绿化树种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在今后城市绿化树种增加种类增加层片和季相,提高绿化的稳定性及不同时间的观赏要求,加大对乡土树种的开发和应用,提高适应性,以减少经济造价。    相似文献   

10.
运用GPS辅助技术,以实地采样调查为主,对调查的样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优势度原则对古交市的植被类型进行了分类。分类结果表明,古交市物种丰富,其植被类型可以分为5类,即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荒草丛。应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群落均匀度指数(JH)和(JD)对古交市内5种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中以针阔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最高,灌木层以荒草丛生物多样性最高,草本层灌丛的生物多样性最高,不同森林类型的生物多样性也不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3年长沙市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和2003年TM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借助3s技术平台,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对长沙市边缘区城市森林进行了景观格局梯度分析,结果表明:在斑块类型水平上,城市森林景观类型在样带梯度上表现出明显的“梯度特征”,城市森林在沿样带移动过程中,大致呈“V”型分布,其景观比例在城市外边缘处最大;在景观水平上,城市森林在中心城区分布最少,但较为集中,破碎化程度不高,形状比较规则,在向边缘区移动的过程中,其分布趋于零碎化,形状趋于自然。  相似文献   

12.
对城市森林各种结构在景观效果、生态效益上进行数量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结构模式是城市森林结构模式的最优选择.根据昆明市城市森林地带性特征、生态群落稳定性和不同环境对观赏、生态功能的要求不同,推荐了12种适合昆明市城市森林结构的模式及其植物配置种类.  相似文献   

13.
园林绿化对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热岛效应作为现代城市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目前在大部分地区城市有日渐严重的趋势.基于当前城市热岛研究现状,根据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生态作用的有关原理,结合长沙市城市中心区与城市郊区两地的气候测量数据,选取城市典型地段的绿地小气候进行实测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园林绿化可从根本上大大改善城市下垫面热力学特性,是有效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的绿化结构和植被类型,能使城市园林绿化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压缩了城市生态用地比例,导致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用地需求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提高生态用地功能将是缓解生态用地紧张与生态环境治理需求矛盾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以成都市龙泉驿区的城镇景观林建设为例,从城镇景观林构建模式、林分管理技术、林分群落结构和林分景观特征等方面,开展土地资源节约型城镇景观林构建技术研究。结果显示①对以桃树为例,具有"群落绿量小、夏秋缺彩、冬季少绿"等特征的废弃果园,通过树种林分改造后,使群落的三维绿量增加了21.7倍,并改造了林分中栾树、红叶黄连木和香樟等树种的不同观赏特性,实现了"夏秋增彩"与"冬季补绿"。②对无季相景观变化且林内景观质量较低的巨桉纯林,通过林窗补充观花、观叶树种,林下配置观赏草本的方式,丰富了林内色彩种类,实现了林分景观质量的提升。③对仅有一个观赏季节的玉兰纯林,通过引入紫薇、木芙蓉和三角梅等树种,将林分观赏时间由春季20天左右,延长为四季。以乡土树种为主,采用乔灌草多层次的配置模式,采用适宜的管护措施,可以构建出生态服务功能较高,景观质量较高且观赏期较长的土地资源节约型的城镇景观林人工林群落。  相似文献   

15.
长沙城市森林树种冰冻灾害的调查与反思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湖南遭遇50年以来罕见的严重冰冻灾害,大面积交通受阻,供电中断,给全省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持续了20多天的冰冻,对长沙城市森林损害巨大,大量木竹倒伏、折枝、断干、翻蔸,其中栽植密度较大的景观林、生态林和湿地松、火炬松、桉树、香樟、桂花、广玉兰、毛竹、观赏竹类等常绿树种及古树名木受冰冻雪压尤为严重。通过对灾情的调查与反思,提出在我国南方城市森林建设中,要加强抗灾预警机制的建设,要重视选用抗冰冻雪压性能强的乡土树种。    相似文献   

16.
城市森林景观格局既反映了城市化对城市森林的影响,也决定其在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中的功能,掌握城市整体森林景观格局有利于全面了解一个城市的森林特征。本文基于上海市森林资源调查数据,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利用景观指数法对2004年和2014年上海市城市森林的景观格局进行城乡梯度及其森林类型的动态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上海市森林景观空间分布与城市地貌格局吻合,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下,不管从景观构成还是景观指数方面看,森林景观生态质量均低下。在景观尺度上,虽然十年间城市森林面积显著增长,但城市森林从2004年到2014年呈现景观破碎化程度高、景观连接度较差、景观斑块边界整齐单一、斑块间生态过程联系较弱等问题。在森林类型景观尺度上,阔叶林占上海市森林类型的大部分且其面积有增长趋势,果树林呈减少趋势;相比其他类型,阔叶林空间聚集分布范围集中在近郊,且聚集效应相对明显。通过城乡梯度划分和分析,上海市城市森林景观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特征,且区域差异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研究结果从宏观水平上分析城市森林空间格局动态变化,以期为城市景观格局优化和管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厦门城市生态风景林树种选择与景观构建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探讨了城市生态风景林的概念与内涵,分析厦门生态风景林植被现状,提出南亚热带城市厦门生态风景林的树种选择,总结了城市生态风景林景观构建技术。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长沙市城市森林的基本现状,分析了长沙市城市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并提出了长沙市城市森林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马立辉  方文  刘杨  何平  王海洋 《林业调查规划》2012,37(1):108-111,118
阐述山地型城市森林的内涵及生态网络的特点,综述山地型城市森林生态网络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山地型城市森林生态网络的系统特征体现了山地型城市森林的自然生态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山地型城市森林局部主要功能的针对性和整体功能的多样性以及空间格局的优化及同其他景观的和谐统一性.山地型城市森林生态网络构建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山地型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景观生态规划途径以及群落组成与梯度变化.  相似文献   

20.
河流型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湿地公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植物景观不仅要满足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休闲游览等功能,还应体现河流蜿蜒曲折的形态特点。文中以构建具有河流特色的植物景观为目的,将其分为3个带:湿地植物景观带、生态防护林带和休闲森林景观带。其中,湿地植物景观带以水生、湿生植物沿河岸连续片植为主,目的是构建色彩丰富、开闭变化的滨水线性景观;生态防护林观带以耐水湿乔木沿堤坝群植的形式组建自然、和谐的绿色线性空间;休闲森林景观带以植物组团的形式营造多线相连的网状景观空间。以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例,研究其植物景观营造的方法,探索科学、合理、具有河流特色的植物景观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