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0年6月,四川省宜宾市某从事山羊养殖的村民被诊断为布鲁氏菌病病例。为及时获得疫情发生发展情况和传播风险,科学处置疫情,通过现场走访、实验室检测等方式开展了畜间疫情调查,并制定了严格的疫情处置方案。调查发现:该养羊户13只存栏山羊中有4只存在布鲁氏菌感染;疫情来源可能是该养羊户从外地购入的未经检疫的患病羊只,且未经隔离就合群饲养导致疫病在群间传播;人员缺乏布鲁氏菌病防护意识,养殖过程中与病羊密切接触而被感染。本起疫情经采取全群扑杀并无害化处理、加强宣传、开展排查和消毒等处置措施后迅速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扩散。本起疫情提示,须加强基层养殖户的布鲁氏菌病防治宣传,严格动物引入检疫和自身生物安全防护,这对防止布鲁氏菌病传入,保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2022年8月,湖南省长沙市通报一例人布鲁氏菌病病例。为了解畜间布病流行情况,查找病原来源,明确传播路径和风险点,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联合开展了人畜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疫情涉及2个乡镇3个村;检出阳性养殖场户4个,场户阳性率为16.67%(4/24),检出阳性羊81只,个体阳性率为20.05%(81/404),畜间疫情呈现多点散发;检测人员31人次,检出阳性病例7例,人间疫情呈现家庭聚集(4个家庭),且病例均有家畜养殖史,多为中青年。经溯源调查,外地引入未经检测种公羊是本次疫情的起因,养殖场迁徙、共用草场、借用种公羊配种等行为导致疫情小范围扩散。相关人员缺乏自身防护意识,通过密切接触阳性动物而被感染。本次疫情警示,政府要加强布病监测和引种检疫监管,强化传染源控制,持续推进畜间布病净化,同时要加强职业人群健康教育,提升其自身防护意识,强化部门联防联控,切实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3.
2021年3—4月,湖南省冷水江市和新化县分别发生一起人布鲁氏菌病疫情。为及时获得疫情发生发展情况,确定疫情来源,科学处置疫情,阻断传播风险,通过现场走访问询、实验室检测等方式开展了畜间疫情调查。结果显示:两例人布鲁氏菌病病例均为山羊养殖从业者,其养殖羊群的布鲁氏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4.4%和15.4%;从外地引进未经检疫山羊混群饲养是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缺乏有效的流通监管和共同放牧导致疫情扩散。根据调查结果,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按相关规定对发病羊群及流行病学关联羊群进行了扑杀和无害化处理,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本次疫情提示,养殖者应提升防疫主体责任和自身防护意识,规范引种和调运,隔离饲养,相关部门应严格产地检疫和流通监管,强化监测预警,积极开展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4.
2020年4月,湖南省吉首市一羊养殖户主确诊为布鲁氏菌血清学阳性。为查找感染来源,采用现场问询、实地察看、实验室检测等方式,对该养羊户及流行病学关联养殖场户进行了畜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发现:患病养殖户与其中一个流行病学关联养殖场户有从外省市引种情况,而其他3个关联场户均从这2个场户调入过羊群;对5个羊养殖场户全部的226只羊进行布鲁氏菌血清学检测,结果 4个场户检出阳性,个体阳性率为11.5%(26/226)。经羊群调入路径推测,羊养殖场户从外省市引种传入病原的可能性较大,其他养殖场户通过公共区域放牧和调入羊群导致疫情扩散。疫情提示,养殖场户应做好规范引种、隔离饲养及个人防护工作,相关部门应加强监测,做好产地检疫和流通环节监管。  相似文献   

5.
2021年5月1日,绵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南充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南充市某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患者将其饲养的山羊贩卖给绵阳市盐亭县富驿镇某村民。为及时评估布病传入及传播风险,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绵阳市和盐亭县两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采取实地查看、走访座谈、实验室检测等方式开展了畜间布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经检测,该羊场布病阳性率为43.75%;经调查,从外地购入风险羊只是导致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母羊到外配种导致一定传播扩散风险。本次疫情提示:应加大布病监测力度,强化检疫和调运监管,加强兽医基层体系建设,促进布病防控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6.
2021年6月,广西某县一羊场检出布鲁氏菌阳性,怀疑当地暴发了羊布鲁氏菌病疫情。为确定病因,控制疫情,减少损失,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采用现场访谈、实地调查、问卷调查、采样检测等方式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发现:此次疫情涉及该县2个乡镇3个行政村10个养殖场户;这10个阳性场户间有流行病学关联,存在混牧、公羊共用和销售调运羊只等情况。调查认为,违规引种而引进感染动物,不按规定对调入动物实施隔离饲养,养殖户生物安全意识差,是本次布鲁氏菌病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本次疫情警示,相关防疫部门应加强防疫知识及相关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养殖场户的生物安全意识和依法落实防疫主体责任意识,加强隔离饲养,避免混牧和公羊共用,依法规范引种、调运动物等行为。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羊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情况,2018—2022年采用血清检测、现场调查、“知信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全市羊养殖场户及交易市场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近5年长沙市羊布病平均群体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0.42%和0.30%;布病主要传播风险因素是违规调运引进病羊和引入后不隔离饲养立即混群;被调查场户对布病知晓率较高(85.71%),且日常工作中非常注重对布病的自身防护。结果表明:长沙市羊布病流行率较低,防控效果较好,部分县(市、区)已达到稳定控制标准,但布病病原已定殖,部分场户仍有传播布病的高危行为,疫情零星散发风险及对公共卫生的威胁依然存在。应进一步加强羊只调运的检疫监管,强化宣传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布病防控意识,持续推进布病净化,逐步消灭布病,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8.
2017年3月,海南省某乡镇一村庄报告出现疑似羊布鲁氏菌病疫情。海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联合调查处置组,前往该市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监测工作,监测范围覆盖疫情乡镇的8个村庄。经实验室检测,证实该镇存在羊布鲁氏菌感染。调查认为,导致此次疫情的原因很可能是养羊户非法购入了未经检疫的患病羊只,后因共同放牧、公用种羊等行为,导致疫情在该村蔓延;村民因缺乏生物安全防护意识,与病羊密切接触而被感染。针对此情况,提出了人畜隔离、建临时病羊隔离圈舍、固定放牧草场、禁止共同放牧、扑杀阳性群,以及加强检疫、监测和宣传等针对性防控建议。调查提示,严格引入动物检疫、隔离,加强生物安全防护,对于预防人畜布鲁氏菌病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2022年2月云南省元江县某农户饲养的山羊出现疑似羊痘病情,袭击率为16.91%(46/272),病死率为45.65%(21/46)。为确定病因,防止病情扩散,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综合病羊临床症状以及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本起疫情为输入性羊痘疫情。通过采取病羊与健康羊群隔开饲养、紧急免疫、对症治疗、消毒、加强饲养管理等干预措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分析认为,养殖户疫病防控意识淡薄,缺乏生物安全防范意识,调入携带病原羊只混群饲养等是引发病情的主要原因。本次病情警示,养殖场应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做好未出售羊群返场的隔离检疫,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以预防疫病发生。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新化县近几年动物布鲁氏菌病疫情和人间病例不断增多。为掌握新化县羊群布鲁氏菌病的群体流行率,了解饲养场户、贩运户和经销商对该病的知晓情况以及羊贩运户和经销商的一般经济行为,寻找养殖环节中导致布鲁氏菌感染的风险因素,应用流行病学方法,以新化县10个乡镇现存栏羊15只以上的养殖场户为研究对象,第一阶段以场户为单位,以估计流行率为目的,以名单为抽样框,随机抽样;第二阶段在群内选择个体,以发现疫病为目的,随机或基于风险采样。将采集的血清样品,采用虎红平板凝集和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垂直试验进行检测。重点调查出现动物布鲁氏菌病疫情和人间病例乡镇的养殖场,以及活羊贩运经纪人和经销商等从业人员,掌握羊群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和活羊流通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新化县高风险区存栏羊15只以上养殖场户的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率为0(95%CI:0~2.8%);新化县羊养殖场户以小规模自繁自养为主,一般放牧于自家附近山头;出栏羊主要在县内流通,养殖场户内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养殖场户的布鲁氏菌病总体知晓率为80.6%,屠宰零售商为15.2%,贩运经纪人为25.0%,职业人群自我防护差;活羊调入以省外为主,冬季调运频繁,主要流向屠宰终端,经纪人在流通环节中充当重要角色。调查结果提示:应加强活羊流通领域的检疫监管,特别是冬季,要提高监测频次;当地需坚持实行"监测+扑杀"的综合防控策略,持续开展布鲁氏菌病相关的健康宣教和行为干预,重点针对屠宰经销商和经纪人,以提高职业人群的预防意识,培养其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本研究为新化县布鲁氏菌病防控提供了依据,也为全国布鲁氏菌病防控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