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大螟田间种群对不同杀虫剂敏感性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大螟危害不断加重,成为不少地区水稻螟害的优势虫种,急需筛选药剂进行针对性防治。本研究连续2年用新建的饲料涂药法测定了10种常用杀虫剂对江苏南京和浙江温岭地区大螟的毒力状况,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除杀虫单和三唑磷外,大螟对多数杀虫剂没有产生明显的抗药性,地区和年度之间敏感性变化不大。不同药剂对大螟的毒力顺序为:甲维盐〉〉阿维菌素〉〉稻丰散≈氯虫苯甲酰胺〉〉氟铃脲≈虫酰肼〉茚虫威〉醚菊酯〉杀螟硫磷≈丙溴磷〉三唑磷≈丁烯氟虫腈≈毒死蜱〉〉杀虫单。讨论认为,近些年大量使用阿维菌素和毒死蜱防治水稻螟虫和飞虱,不利于对大螟的兼治;可以充分发挥稻丰散和丙溴磷等低毒廉价有机磷杀虫剂的作用来针对性防治大螟。  相似文献   

2.
防治稻纵卷叶螟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的室内筛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筛选高毒农药替代药剂,采用Potter喷雾法测定了8类29种杀虫剂对广西南宁和江苏南京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这8类杀虫剂的毒力顺序为:抗生素类杀虫剂≥苯基吡唑类杀虫剂≥噁二嗪类杀虫剂≥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机氯类杀虫剂≥沙蚕毒素类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对两地区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的触杀毒力最高,其LC50值介于0.2~0.8 mg/L;氟虫腈、茚虫威、呋喃虫酰肼、丁烯氟虫腈、虫酰肼、氟啶脲和氟铃脲的LC50值介于1.8~53 mg/L。推荐对稻纵卷叶螟毒力最高的10种新型杀虫剂(甲维盐、依维菌素、阿维菌素、氟虫腈、茚虫威、呋喃虫酰肼、丁烯氟虫腈、虫酰肼、氟啶脲、氟铃脲)和一些有机磷杀虫剂(喹硫磷、辛硫磷、丙溴磷、毒死蜱、哒嗪硫磷)作为高毒农药替代的候选药剂进行大田药效试验。此外,还讨论了稻纵卷叶螟的药剂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采用浸叶法测定10种杀虫剂对海南省海口、三亚、儋州小菜蛾田间种群的毒力。结果表明:10种药剂对海口地区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Bt>氟啶脲>多杀菌素>茚虫威>虫螨腈>阿维菌素>丁醚脲>虫酰肼>杀螟丹>高效氯氰菊酯;三亚地区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Bt>多杀菌素>氟啶脲>茚虫威>虫螨腈>阿维菌素>虫酰肼>丁醚脲>杀螟丹>高效氯氰菊酯;儋州地区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Bt>多杀菌素>茚虫威>氟啶脲>虫螨腈>阿维菌素>丁醚脲>虫酰肼>杀螟丹>高效氯氰菊酯。3个地区  相似文献   

4.
徐莹 《北方水稻》2003,(2):61-62
1生产A级绿色食品对农药使用的要求1.1严禁使用的农药品种在作物生长期和贮藏期间严禁使用高毒(包括剧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包括生物源、矿物源农药中的高毒品种,还有一些农药因其他原因也在作物上被禁用。其中DDT、六六六、林丹、甲氧DDT、硫丹、甲拌磷、乙拌磷、久效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磺磷、甲胺磷、甲基异柳磷、治螟磷、氧化乐果、磷胺、地虫磷、无克磷(益收宝)、水胺硫磷、氯唑磷、硫线磷、杀扑磷、特丁硫磷、克线丹、苯线磷、甲基环硫磷、涕来威、克百威、来多威、丁硫克百威、丙硫磺克…  相似文献   

5.
花生花蓟马室内药剂筛选及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叶法在室内对花蓟马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并对毒效较高的3种药剂开展了进一步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有机磷类的三唑磷和乐斯本,拟除虫菊酯类的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以及氨基甲酸酯类的丁硫克百威等药剂对花蓟马的毒效很低,致死率均在37.6%以下。阿维菌素、啶虫脒和吡虫啉对花蓟马的致死作用明显,致死率分别为98.3%、98.7%和66.8%,它们的LC50分别为0.97mg·L^-1、15.4mg·L^-1和42.4mg·L^-1,以阿维菌素的毒力最高,是吡虫啉的43.71倍。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与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相符合,以阿维菌素的防效最高,达93.3%以上,且持效期较长,施药后12d的防效仍在90%以上,是防治花生花蓟马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6.
江苏沿海地区防治甜菜夜蛾的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2~2004年的室内外药效暨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24%美满(虫酰肼)SC、0.2%甲氨基阿维菌素苹甲酸盐EC等系列产品、15%安打(茚虫威)SC、75%拉维因(硫双威)WP+4.5%高效氯氰菊酯EC、30%万福星(灭辛)EC+2.5%功夫菊酯EC等农药品种和混配剂对甜菜夜蛾的防效均在85%以上,且上述各药剂的安全性能也较好,都可以作为江苏沿海地区防治甜菜夜蛾的首选药剂,在当地生产上推广并且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高毒农药的替代药剂,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7类共21种杀虫剂对2006年和2007年采自南京市江浦地区的白背飞虱种群3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噻虫嗪、吡虫啉、噻嗪酮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最高(LC50=004~026 mg/L);烯啶虫胺、丁烯氟虫腈、吡蚜酮、啶虫咪、氯噻啉、毒死蜱、氟虫腈等也有较高的毒力(LC50<4.50 mg/L);异丙威、敌敌畏虽然触杀毒力稍低(LC50>19.85 mg/L),但两者在生产上仍广泛应用,所以把以上12种药剂作为田间药效试验的推荐品种;同时还比较了该地区白背飞虱种群对供试药剂敏感性的年度间差异,其中对毒死蜱、异丙威、丁硫克百威、速灭威这4种药剂的敏感性下降了66.7%~71.4%。对2006年南京江浦种群用吡虫啉连续筛选15代的结果表明,1~15代抗性上升433倍,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2295,存在抗性风险。另外,还讨论了白背飞虱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8.
15种杀虫剂对椰心叶甲幼虫及椰甲截脉姬小蜂的毒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实验室条件下评价了16种杀虫剂(分属有机磷、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昆虫生长调节剂、杀虫抗生素、沙蚕毒素及植物源农药)对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4龄幼虫毒杀效果及对椰心叶甲天敌椰甲截脉姬小蜂Asecodes hispinarum Boucek的影响。供试浓度为田间防治推荐浓度,用浸叶饲养法测定农药对椰心叶甲4龄幼虫的杀虫效果;用指形管药膜法测定农药对椰甲截脉姬小蜂成虫的毒性;用浸渍法测定农药对椰甲截脉姬小蜂蛹的影响。结果表明,农药对椰心叶甲4龄幼虫毒杀效果顺序依次为:顺式氯氰菊酯≌毒死蜱≌丁硫克百威≌三氟氯氰菊酯≌灭多威≌氟虫腈≌杀螟丹〉啶虫脒≌辛硫磷〉吡虫啉〉乙酰甲胺磷〉阿维菌素〉灭幼脲三号≌鱼藤精〉苦参碱。农药对成蜂击倒致死能力顺序依次为:灭多威〉毒死蜱〉灭幼脲〉顺式氯氰菊酯〉杀螟丹〉丁硫克百威〉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吡虫啉〉啶虫脒〉氟虫腈〉乙酰甲胺磷〉鱼藤精〉苦参碱〉阿维菌素。灭多威、丁硫克百威、杀螟丹、辛硫磷使该蜂的蛹不能羽化;乙酰甲胺磷、灭幼脲三号、吡虫啉、顺式氯氰菊酯、啶虫脒、阿维菌素、毒死蜱、氟虫腈、三氟氯氰菊酯对该蜂蛹的羽化都有一定影响;苦参碱和鱼藤精对该蜂的羽化及羽化后的存活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离心管药膜法测试12种杀虫剂对香蕉花蓟马的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采用离心管药膜法,选用12种杀虫剂原药对香蕉花蓟马若、成虫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显示,供试药剂对香蕉花蓟马二龄若虫的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甲维盐(1.63 mg/L)毒死蜱(2.18 mg/L)阿维菌素(5.11 mg/L)啶虫脒(5.86 mg/L)高效氯氰菊酯(5.90 mg/L)吡虫啉(6.59 mg/L)噻虫嗪(6.72 mg/L)噻虫胺(11.49 mg/L)杀虫单(13.25 mg/L)功夫菊酯(14.56 mg/L)噻嗪酮(20.47 mg/L)吡蚜酮(55.26 mg/L);对成虫的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甲维盐(2.82 mg/L)毒死蜱(4.46 mg/L)啶虫脒(6.41 mg/L)吡虫啉(6.62 mg/L)阿维菌素(6.83 mg/L)噻虫嗪(7.43 mg/L)高效氯氰菊酯(9.94 mg/L)噻虫胺(15.49 mg/L)功夫菊酯(15.87 mg/L)杀虫单(17.59 mg/L)噻嗪酮(30.26 mg/L)吡蚜酮(55.47 mg/L);供试药剂对成虫的LC50值不同程度大于若虫,表明药剂对香蕉花蓟马若虫的毒力高于成虫。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浸渍法测定6种杀虫剂对棉田龟纹瓢虫成虫的毒力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10%吡虫啉WP、4.5%高效氯氰菊酯EC、48%毒死蜱EC、35%硫丹EC、40%辛硫磷EC和1%甲维盐EC对龟纹瓢虫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38.08、47.13、158.67、646.54、3848.24和6.46mg·L-1,其毒力大小顺序为1%甲维盐EC10%吡虫啉WP4.5%高效氯氰菊酯EC48%毒死蜱EC35%硫丹EC40%辛硫磷EC;而在田间推荐浓度下,6种药剂对龟纹瓢虫成虫的相对安全系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为40%辛硫磷EC4.5%高效氯氰菊酯EC10%吡虫啉WP35%硫丹EC1%甲维盐EC48%毒死蜱EC。因此,在棉田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中,为了增殖和保护利用龟纹瓢虫等自然天敌,应选用高效低毒的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等药剂,慎用毒死蜱和甲维盐,以减少对龟纹瓢虫成虫的毒性。  相似文献   

11.
海枣异胸潜甲是一种新入侵并爆发成灾的棕榈科植物害虫,筛选出具有较高毒力水平的化学药剂防治该虫迫在眉睫。本研究采用浸渍法测定了11种杀虫剂对海枣异胸潜甲幼虫的毒力。试验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阿维菌素(10 mg/L,24 h)、氟虫腈(10 mg/L,24 h)、甲氨基阿维菌素(10 mg/L,72 h)和啶虫脒(10 mg/L,48 h)对海枣异胸潜甲幼虫的触杀致死率达100%,其24 h的LC50分别为0.7、2.28、4.02、5.61 mg/L;较高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200 mg/L,48 h)、氯虫苯甲酰胺(400 mg/L,48 h)和氯氟氰菊酯(400 mg/L,72 h)对海枣异胸潜甲幼虫的触杀致死率达100%;敌百虫、多杀菌素、虫酰肼和氟啶脲的触杀致死率相对较低。因此,可选用阿维菌素、啶虫脒、甲氨基阿维菌素和氟虫腈作为当前防治海枣异胸潜甲主要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香根草能有效诱集水稻螟虫产卵,且孵化的幼虫取食香根草一定时间后死亡,可用于水稻螟虫的田间防控。但田间防治往往是多种防治措施相结合。为了研究取食香根草后的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度,【方法】利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了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氟虫胺、氰氟虫腙、阿维菌素、毒死蜱8种常用杀虫剂对水稻大螟和二化螟的毒力作用,以及取食香根草后螟虫对这些药剂的敏感度变化。【结果】8种杀虫剂(氰氟虫腙,甲氨基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氟虫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茚虫威,毒死蜱)对大螟的LC50依次为1.04,1.40,2.67,3.48,7.59,13.03,16.57,23.28 mg/L;对二化螟的LC50依次为1.94,2.07,4.20,8.93,9.72,17.63,9.51,64.68mg/L。与取食水稻的螟虫比较,香根草饲喂3d后,大螟幼虫对8种药剂的敏感性均有所提高,致死率提高13.3~22.2个百分点,其中,对氯虫苯甲酰胺、多杀菌素、氟虫胺、氰氟虫腙、毒死蜱的敏感度显著提高;而香根草饲喂后的二化螟幼虫对所有测定药剂敏感度均显著提高,致死率提高26.7~33.3个百分点。二化螟幼虫对所有测定药剂敏感度升高更为明显。【结论】初步明确了水稻螟虫取食香根草后对杀虫剂的敏感度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
草地贪夜蛾是2019年1月新入侵我国云南的重大农业害虫,4月首次在海口玉米田中剥查发现该虫。草地贪夜蛾严重威胁到海南本地的鲜玉米生产,筛选出具有较高毒力水平的化学药剂防治该虫迫在眉睫。本文采用浸叶法测定了15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毒力。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较低浓度的甲维盐(5 mg/L,24 h)和多杀菌素(5 mg/L,24 h),以及较高浓度氯虫苯甲酰胺(50 mg/L,72 h)和辛硫磷(100 mg/L,72 h)时,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致死率达100%,这4种杀虫剂在24 h的LC50分别为0.28、0.31、9.77和11.7 mg/L;其他种类杀虫剂如灭多威、吡丙醚、氟虫腈、啶虫脒、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和虱螨脲,在100 mg/L浓度水平下,72 h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96.67%、88.33%、86.11%、81.67%、80.83%和80.09%。表明了可选用甲维盐、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和辛硫磷作为主要成分的杀虫剂,并组合其他种类杀虫剂,作为当前防治草地贪夜蛾幼虫主要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4.
豆大蓟马对12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采用叶管药膜法测定12种杀虫剂对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成虫和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中除杀虫环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豆大蓟马各虫态的毒力较低外,其他药剂均对豆大蓟马具有较高的毒力。毒力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豆大蓟马若虫的毒力不同程度上均大于成虫,且对成虫的毒力又以对雄成虫的毒力大于雌成虫。综合来看,乙基多杀菌素、甲维盐、噻虫胺、啶虫脒、阿维菌素和噻虫啉等药剂对豆大蓟马毒力较大,可推荐作为田间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5.
结合室内饲养和田间观察,对双线卷裙夜蛾(Plecoptera bilinealis)的卵、幼虫、蛹及成虫的形态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深入研究了其生活习性、生活史以及田间种群消长规律;采用滤纸药膜法进行了5种杀虫剂对双线卷裙夜蛾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双线卷裙夜蛾在海南澄迈地区一年发生3代,无世代重叠,以蛹在3~5 cm松软的土壤中或者泥土包裹的土壳中越冬。双线卷裙夜蛾幼虫共有6龄,幼虫为害期为3~10月,5月中旬、7月中旬及9月上旬为危害盛期。药剂处理48 h后,吡虫啉、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氰菊酯及啶虫脒对幼虫的LC50分别0.767、1.179、1.679、2.174、13.998 mg/L,5种杀虫剂中吡虫啉和阿维菌素对双线卷裙夜蛾的幼虫具有较好的毒力效果。  相似文献   

16.
潘波  方佳  林勇  姜蕾  楚小强  刘迎 《热带作物学报》2013,34(11):2272-2277
为了解蚯蚓急性毒性试验过程中丁硫克百威降解产物克百威的动态变化。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荧光检测法检测土壤中克百威的动态变化,比较不同浓度的90%丁硫克百威原药和20%丁硫克百威乳油制剂在土壤主要代谢产物克百威中的动态变化及其对蚯蚓的毒性。结果表明:当90%丁硫克百威原药的浓度为42.74、85.47、170.94、341.88、512.82 mg/kg时,试验第7天,土壤中克百威的浓度分别为12.941、25.272、56.652、104.984、143.870 mg/kg;而当20%丁硫克百威制剂的浓度为42.74、85.47、170.94、341.88、512.82 mg/kg时,试验第7天,克百威的浓度分别18.445、41.793、67.709、119.515、144.538 mg/kg。第7天时丁硫克百威原药和制剂在土壤中对蚯蚓的LC50分别为170.514、113.757 mg/kg,实际测得的丁硫克百威对土壤中蚯蚓的毒性已演变成丁硫克百威及其降解产物的联合毒性。土壤中克百威的浓度,与添加丁硫克百威的浓度、时间呈正相关,20%丁硫克百威乳油制剂在土壤中的代谢能力及其对土壤中蚯蚓的毒性均高于原药。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不同类别杀虫剂对玉米穗期主要鳞翅目害虫的防控应用前景,采用人工饲料混药法测定6种杀虫剂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幼虫的毒力,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其对玉米穗期害虫的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对棉铃虫、玉米螟、桃蛀螟具有较高的室内毒力,LC50值分别在0.29~0.51、0.17~0.51、0.03~0.20、0.61~8.32 mg/L;辛硫磷毒力最低,对3种害虫毒力分别为127.76、80.57、62.11 mg/L。田间药效试验表明,6种杀虫剂对玉米穗期害虫均表现出一定的防治效果,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各处理对穗虫防治效果较高,防效在73.29%~83.52%,显著高于甲氧虫酰肼、辛硫磷各处理防效,能有效控制玉米穗期害虫危害。综合室内毒力、田间药效试验,氯虫苯甲酰、四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在玉米穗期害虫防控上具...  相似文献   

18.
小麦孢囊线虫病害发生规律、鉴定方法及防控策略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孢囊线虫病是一类主要危害小麦、大麦、燕麦和牧草等禾谷类作物的植物病害,在全球的40多个国家都有分布.目前,小麦孢囊线虫在我国分布范围逐渐扩大,危害越来越严重,并呈快速传播态势,已经蔓延到13个省(市).本文综述了小麦孢囊线虫病害的发生规律及初步鉴定方法(形态学鉴定和分子技术鉴定),并提出了植物检疫、抗性品种选育、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