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35%螟铃净乳油防治棉田玉米螟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汝芹  吴春 《江西棉花》2001,23(4):21-22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5%螟铃净乳油对棉田玉米螟具有较好的控害减灾效果,分别在棉田玉米螟卵高峰和卵孵高峰期各用药一次,即能使玉米螟的虫口数量和为害数量均下降90%左右,使用50%螟铃净乳油防治棉田玉米螟的推荐剂量以每公顷900ml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2.
丙溴磷和克虫净防治抗性棉铃虫药效试验张学民河南杞县农业局475200试验在河南杞县城郊乡花园村地膜棉田进行。供试药剂为40%丙溴磷乳油.32%克虫净乳油(青岛农药厂产);40%甲胺磷乳油(安阳光明化工厂产)。每点取有卵和幼虫的棉株20株挂牌,各处理5...  相似文献   

3.
20%灭多威混剂对棉玉米螟的防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通过利用20%灭多威与40%久效磷和50%甲基1605乳油的不同配比混配,并于棉田3代玉米螟卵孵高峰期进行了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筛选出的混配剂A1对玉米螟具有90%左右的治虫和保铃效果,且药效稳定;经对A1配方进行室毒力测定,证明该剂的共毒素数为140.15,有明显的增效作用;30hm^2的面上示范结果又有力地验证了上述室内外试验的有关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4.
文中通过利用 2 0 %灭多威与 40 %久效磷和 5 0 %甲基 1 6 0 5乳油的不同配比混配 ,并于棉田 3代玉米螟卵孵高峰期进行了田间药效对比试验 ,筛选出的混配剂A1对玉米螟具有 90 %左右的治虫和保铃效果 ,且药效稳定 ;经对A1配方进行室内毒力测定 ,证明该剂的共毒系数为 1 4 0 1 5 ,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30hm2 的面上示范结果又有力地验证了上述室内外试验的有关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5.
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田玉米螟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常规棉田比较,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的推广种植,有效抑制了棉田玉米螟。使玉米螟的残虫量和被害率下降了80%以上;棉田捕食性天敌总量增加了25.63%-47.50%;有利于与多种作物间套作;省工节本可增加1476.93元/hm^2。增幅达30%左右、间套复种还可以增加产值15%以上。  相似文献   

6.
棉田玉米螟的综合防治技术张志宽,李明光,马宏,丁旭,王学平,顾庆红,刘萍江苏如皋市植保站226500我市多种耕作制度并存,复种指数高,植被丰富,生态环境有利于棉田玉米螟发生危害。1985~1992年连续8年三代棉田累计百株卵量100块以上,最高的19...  相似文献   

7.
40%辛硫丹防治棉铃虫药效试验王琪,杨德义,徐德坤山东省临沂市植物保护站2760011995年在临沂市罗庄区刘三岗村棉田,进行了防治棉铃虫药效试验。以40%辛硫丹乳油按1000、1500、20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按1000倍液,35%寒丹乳油按...  相似文献   

8.
棉红叶螨是棉花主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来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棉田间套种面积迅速增加 ,加重了棉红叶螨的发生 ,为了开发一批高效、持效、低残留的农药新品种 ,于 2 0 0 2年在盐城布点进行了 2 0 %速杀净乳油防治棉红蜘蛛田间药效试验。1试验方法试验于盐城市城区南洋镇新洋村 4组棉田内进行 ,品种为中棉所 2 9。设 2 0 %速杀净乳油 (江苏省建湖县农药助剂厂 ) 1 0 0 0倍、1 5 0 0倍、2 0 0 0倍 ,40 %氧化乐果乳油 (江苏海门市农药厂 ) 5 0 0倍 ,1 5 %哒满灵乳油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30 0 0倍以及对照 (喷清水 )共 6个处…  相似文献   

9.
吡虫净防治棉蚜药效试验①陈发炜邵泽华张建英山东省沂水县农业局276400为了解吡虫净对棉蚜的防效,1995年在山东省植保总站的指导下,进行了5%吡虫净乳油防治棉蚜的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试验方法5%吡虫净乳油(南京第一农药厂)设1500、20...  相似文献   

10.
40%百虫净乳油防治棉铃虫药效试验郝小草,渊登明,崔学芬,胡发清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455112何诚成,丁继承,王泽玮天津农药股份有限公司30040040%百虫净乳油是一种新型复配杀虫剂。北京农业大学农业应用化学系和天津农药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开发,天津...  相似文献   

11.
说“岩韵”     
说起武夷岩茶的品质特征,必然会提到“岩韵”两个字,它是武夷岩茶品质的专用术语,是衡量武夷岩茶品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最常用的两个字。而武夷山外生产的乌龙茶则不用“岩韵”来说明品质的优劣,即使是与岩茶产地近在咫尺之距的地方(建阳、建瓯)也不例外。“岩韵”是什么?“岩韵”一词是从何时开始使用,由何人首先提出,首提者是如何解释“岩韵”的含义?现已无从查证,目前流行的众说不一,有的说有豆浆味,有的说有棕叶味,有人说“岩韵”没人讲得清楚,也有的说“岩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连高明的茶师也只有说是汤水厚,杯底香浓,茶汤滋…  相似文献   

12.
一、“茶艺”本义茶艺 ,就是人类种茶、制茶、用茶的方法与程式。所谓“艺” ,其义主要有六 :(一 )种植。《说文》作“” ,或作“” ,种也。《诗经·小雅·楚茨》 :“我黍稷。”《茶经·一之源》 :“凡艺而不实 ,植而罕茂。”(二 )才能 ,技艺。《论语·雍也》 :“求也艺。”朱熹《注》 :“艺 ,多才能。”(三 )艺术。《后汉书·伏湛传》 :“永和元年(136) ,诏……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四 )准则 ,限度。《左传》有“陈之艺极 ,引之仪表”语 ,艺 ,准也。《国语》有“贪欲无艺”语 ,艺 ,极也 ,引申为法度、限度。(五 )艺…  相似文献   

13.
14.
丁俊之先生《关于“洗茶”一词的商椎》(载《茶叶信息》总394期)云:“人们通常用茶壶冲泡乌龙茶时,习惯上把第一泡水倒掉,称之为洗茶……长期以来,不少人人云亦云,抱着不求甚解的态度……日本有人提出洗茶是怎么一回事……洗茶之说,可能给人以中国茶不卫生的看法……洗茶用语也欠策略,我的见解,宜修正‘洗茶’为‘浸茶’或‘温茶’。读后颇有感慨。其实“洗茶”一词始于北宋。宋子安为补充丁渭《北苑茶录》和蔡襄《茶录》记述建安茶事的不足,曾撰《东溪试茶录》,率先提出了要制成品质优异的茶,必须严格要求技术操作的四道工序———“择之必…  相似文献   

15.
"清香型"乌龙茶与"浓香型"乌龙茶之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冯廷佺 《中国茶叶》2005,27(5):18-19
乌龙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有"中国特种茶"之称.历史上,乌龙茶消费地区主要集中在闽北、闽南,广东潮州、汕头和我国台湾地区.与之相应适销的乌龙茶花色品种有: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凤凰单枞、冻顶乌龙.自从台资茶叶企业进入内地以来,市场上出现了以内地乌龙茶品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利用我国台湾茶机和初制技术生产的乌龙茶,其香气较传统乌龙茶清香,业界称之为"清香型"乌龙茶.  相似文献   

16.
割胶是一项技术性强的手工作业,直接影响橡胶产量和经济效益。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植胶区存在两种不同的割胶技术水平。基于此,本文从经营制度、要素禀赋结构、专业化分工程度、技术变迁目标与要素冲突等方面探讨其中缘由,并认为经营制度的不同是我国割胶技术存在的“二元技术结构”的根本原因。最后,本文提出了在稳定现有家庭经营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增强社会化服务,强化统一经营层次,通过家庭经营制度的较为长期的技术变迁实现割胶技术由当前“二元技术结构”状况向“一元技术结构”转变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是棉花高产栽培的一项重要措施。南京森力助剂厂生产的高效农作物增产调节剂“力丰”对多种农作物具有增产作用 ,而且不降低作物的品质。本试验对力丰在棉花上的施用效果进行了研究 ,以探讨其对棉花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 ,及其对棉花形态、产量、品质等方面的影响 ,为力丰在棉花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试验于 2 0 0 0年在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进行。试验田土壤为马肝土 ,肥力中等 ,地势平坦 ,排灌系统完善。棉花品种为苏棉 12号 ,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 ,4月 18日播种 ,5月 17日移栽 ,密度 4 16 70株·hm- 2 。每…  相似文献   

18.
2000年12月17日 ,《人民日报》报道了“中国超级稻”研究取得重大成果的消息 ,作为农技部门 ,如何把这一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这是义不容辞的义务。从这点出发 ,我们想就推广“中国超级稻”问题谈一点认识。一、超级稻的推广意义1.增加总产 ,保障粮食安全“九五”以来 ,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但是 ,也应该看到 ,中国的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严峻的挑战 ,这就是 ,人口不断增长 ,资源不断减少 ,环境不断恶化。根据《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的目标 ,我国的人口到…  相似文献   

19.
茶树新品种名山早和名山白毫在信阳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晓  杨洁  高俊峰  郭桂义 《茶叶》2004,30(1):43-45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名山早、名山白毫两个新品种在信阳的区域适应性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名山早、名山白毫发芽期与对照相当,均为早生种:抗寒性、抗旱性与对照相当;适制绿茶:产量名山早与对照相当,名山白毫显著高于对照。两个品种均适于信阳茶区及江北茶区推广。  相似文献   

20.
茶树杂交新品系"浙农8-8"、"浙农6-10" 选育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福鼎大白茶×浙农12"、"福鼎大白茶×浙农109"人工杂交后代为育种材料,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育成优质、高产茶树新品系--"浙农8-8"、"浙农6-10".品比试验表明:浙农8-8发芽期中偏早,浙农6-10发芽期中等;均适制红绿茶,品质超过或相当福鼎大白茶;两品种小区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春夏茶多酚含量均低于福鼎大白茶,氨基酸含量比福鼎大白茶高,咖啡碱含量浙农8-8春夏茶均比福鼎大白茶高,浙农6-10比福鼎大白茶低;抗寒性两品种与福鼎大白茶相当;抗旱性比福鼎大白茶稍弱;抗虫性比福鼎大白茶略强,抗病性浙农6-10比福鼎大白茶略强,浙农8-8略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