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欢 《北方水稻》2014,(3):68-69
应用纽翠绿腐植酸液体肥料及纽翠绿新型硅肥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叶面喷施纽翠绿腐植酸液体肥料及随基肥施入纽翠绿新型硅肥对水稻生育期无影响。其中,纽翠绿新型硅肥与基肥一起施入对水稻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较常规对照增产量为65.2 kg/667 m2,增产率为9.5%,增加经济效益176.1元/667 m2。  相似文献   

2.
喷施叶面硅肥对Y两优143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水稻》2017,(4):51-53
采用大田实验研究了不同生长时期喷施叶面硅肥对Y两优143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喷施叶面硅肥可增加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分蘖盛期喷施叶面硅肥比分蘖初期、抽穗期喷施叶面硅肥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水稻秧苗期和本田期应用液体硅肥进行试验,验证该肥料在水稻不同时期的应用效果及作用。结果表明:水稻在秧苗期和本田期都应用液体硅肥,可明显增强水稻秧苗素质,预防或减轻立枯病发生,秆壮抗倒伏,增加千粒重,增加产量,促进成熟。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硅肥对水稻产量及抗病性的影响,特选取两种硅肥,采取叶面喷施的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硅肥叶面喷施可使水稻增产8.9%~12.3%,使鞘腐病发病率降低1.1%~1.3%,叶瘟发病率降低0.3%~2.0%,褐变穗发病率降低0.83%~5.1%,其中隆垦速效硅效果较好,较对照增产12.3%,增效117.65元/667 m2。  相似文献   

5.
硅肥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回顾了我国对水稻硅肥的认识过程,概述了国内外水稻硅肥应用情况,总结了硅对水稻的作用及应用效果,归纳了硅肥在水稻上的用途。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验证“希林索”牌硅肥对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希林索”牌硅肥对于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有显著作用,应在水稻生产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应用硅肥开展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硅肥具有提高水稻秧苗素质、提高抗性、降低空秕率、增加千粒重作用,使水稻增产19.5%,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应用硅肥开展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硅肥具有提高水稻秧苗素质、提高抗性、降低空秕率、增加千粒重作用,使水稻增产19.5%,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探究不同生育时期施用硅肥对优质食味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可为优质食味粳稻合理施硅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以优质食味粳稻品种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以不施肥(CK1)和常规施肥(CK2)为对照,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分别设置硅肥浸种(T1)、硅肥浸种+苗期喷施硅肥15 kg/hm2(T2)、硅肥浸种+拔节期喷施硅肥15 kg/hm2(T3)、硅肥浸种+抽穗期喷施硅肥15 kg/hm2(T4)、硅肥浸种+苗期20%、拔节期30%、抽穗期50%喷施硅肥15 kg/hm2(T5)、硅肥浸种+苗期1/3、拔节期1/3、抽穗期1/3喷施硅肥45 kg/hm2(T6)处理,比较不同施硅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6处理产量最高,其次是T5、T4、T3处理,T1和T2处理产量较CK2增幅较小;不同硅肥处理单位面积穗数、每穗颖花数、千粒重和结实率较不施硅处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施硅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每穗颖花数>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结实率,T3、T5和T6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增幅较大。与CK2相比,T3、T4、T5和T6处理增加了水稻库容量、源强度及源库比,提高了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同时降低了垩白粒率、垩白度及蛋白质含量。T6处理稻米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较CK2显著提高,而其他处理对稻米淀粉黏滞谱特性的影响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硅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的大小依次为T6>T5>T4>T3>T2>T1。综合考虑硅肥投入、水稻产量及品质,在常规施肥加硅肥浸种基础上,优质食味粳稻推荐硅肥施用方式为:喷施量15 kg/hm2,苗期占20%、拔节期占30%、抽穗期占50%。  相似文献   

10.
在水稻移栽后遭受洪涝的机插秧田块,开展不同淹水时间稻田中后期喷施硅肥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机插稻遭涝灾后中后期配施"硅丰壹号"硅肥有利于增强抗逆能力,促进成熟期叶片光合产物积累,增加产量,以处理4,即喷施4次硅肥,每次用量为200 g/667 m~2的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硅肥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和微生物代谢产物,兼有微生物接种剂和硅肥等作用,是一种生物肥料。随着我国绿色农业的蓬勃发展,微生物硅肥在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简述了微生物及硅在水稻生产中的作用及应用,综述了微生物硅肥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有待拓宽和深化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硅锌肥及其施用方式对南粳46稻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调优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46为材料,倒4叶期土壤追施和孕穗期(抽穗前5~7d)叶面喷施硅肥和锌肥,设置土壤追施硅肥(Si-B)、土壤追施锌肥(Zn-B)、土壤追施硅肥+叶面喷施硅肥(Si-B+Si-L)、土壤追施锌肥+叶面喷施锌肥(Zn-B+Zn-L)、土壤追施硅肥+土壤追施锌肥(Si-B+Zn-B)、叶面喷施硅肥(Si-L)、叶面喷施锌肥(Zn-L)、叶面喷施硅肥+叶面喷施锌肥(Si-L+Zn-L)8个处理,以不施硅锌肥(CK)为对照,调查分析不同处理对南粳46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加工品质、外观品质、食味品质和香味物质2-乙酰-1-吡咯啉(2-AP)含量的影响。【结果】施用硅锌肥对南粳46均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增幅为0.8%~11.9%,增产的原因主要是增加了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而对穗数和结实率没有明显影响。施用硅肥使糙米率和精米率下降,施用锌肥则使糙米率和精米率增加,施用硅肥和锌肥都可使整精米率提高,施用锌肥提高整精米率的效果比施用硅肥更明显。硅锌肥对直链淀粉含量和RVA特征值的影响随处理不同...  相似文献   

13.
硅肥在寒地水稻上追施效果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寒地水稻进行不同用量追施硅肥试验,研究硅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肥作为追肥施用后,水稻的生育期有所缩短,提高了水稻的抗性,平均产量增加4.06%,在4个处理中,以追施硅肥旺35 kg/667 m2增产效果最明显,增产5.18%。  相似文献   

14.
高效硅肥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及增产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2011年和2013年2年在相对缺硅的土壤上进行水溶性高效硅肥在水稻上的肥效试验,明确了水溶性高效硅肥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及增产效果,初步确定水溶性高效硅肥在水稻上的最佳经济施用量为6.9 kg/667 m2,水溶性高效硅肥在水稻上的最高产量施用量为7.5 kg/667 m2,最高产量比对照增产6.6%。水溶性高效硅肥明显促进水稻对N、P的吸收和利用,使水稻植株氮磷含量明显上升。适量的高效硅肥明显增加株高、穗长和千粒重;提高颖花量,增加实粒数;提高分蘖率,增加有效穗。  相似文献   

15.
硅肥对寒地水稻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三江挑选2家农户的田地进行硅肥试验,以龙粳31(11叶品种)为供试品种,选用两种不同的硅肥品种和不同的矿物硅肥施用量,研究硅肥对寒地水稻植株茎秆充实度、茎粗、壁厚、抗折力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硅肥的施用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植株的茎粗、壁厚、节间充实度和抗折力,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就产量而言,以矿物硅225 kg/hm2的施用量最适宜。  相似文献   

16.
水稻与硅素营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季应明  陈斌 《中国稻米》2003,9(2):25-25
人们一直在研究硅酸是否作为植物生育所必须的元素(目前尚未被列入必须元素 ) ,但至少对水稻等禾本科作物来说 ,硅可作为必不可少的有益元素在生产上加以应用。根据江苏省海安县3年累计250个大棚盆栽及田间小区试验以及5年累计11.97万hm2水稻应用硅肥效果表明 :增施硅肥可提高水稻的抗逆性 ,增加每穗实粒数 ,提高千粒重 ,一般可增产6%~13% ,且能提高稻米的光泽度。一、硅酸的特性及其作用水稻对硅的吸收为主动吸收 ,且吸收速度比水快得多 ,通过通导组织运送到各组织 ,但水分蒸腾旺盛的末端组织富积大量的硅。在体内一旦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水稻施硅肥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可提高水稻分蘖数和有效分蘖率、改善植株性状、改善稻米品质,提高产量,应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继东亚地区和我国台湾省应用硅肥获得水稻大幅度增产的成功经验后 ,我国对硅肥的研究表明 :水稻是典型的需硅作物 ,每季每公顷吸收SiO2 量约为 2 2 5~ 12 75kg ,远超过水稻对氮、磷、钾吸收量的总和。福建省中低产稻田面积大 ,土壤有效硅含量普遍较低。随着稻区推广杂交水稻、产量与复种指数的提高 ,土壤中可溶硅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硅肥 (素 )营养不足已成为限制水稻高产和增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硅肥有利于作物生长、促进光合作用 ,改善群体构态 ,提高抗病能力 ,并促进其对养分 ,特别是氮、磷的利用 ,对南方大量缺硅酸性土壤 ,施用硅…  相似文献   

19.
硅氮配施对水稻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氮肥和硅肥用量对水稻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调控效应,及氮硅配施调控水稻光合作用的内在生理基础。以超级稻品种广两优476为供试材料,采用2个氮肥水平、3个硅肥水平的大田试验,研究氮硅互作对水稻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和硅肥均能提高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低氮水平下高硅肥处理光合作用最强,高氮水平下中硅肥处理光合作用最强,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水稻叶片降低非辐射能量耗散,将更多的吸收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低氮水平下增施硅肥能有效改善叶绿素荧光参数指标,提高水稻叶片光合性能,但在高氮条件下,随着硅肥用量的增加,初始荧光(F0)、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表现为先减后增,而PSⅡ潜在活性(Fv/F0)、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表现为先增后减,表明硅肥过量会导致水稻光化学效率下降。硅氮互作对水稻光合生理指标影响显著,低氮水平下增施硅肥能有效改善水稻叶片光合性能,高氮水平下适宜的硅肥用量为37.5 kg/hm2,此时水稻叶片光能利用效率最高,利于光合产物的形成和积累,可为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水稻施硅肥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的硅肥、不同施入量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施用硅肥,可提高整体素质,增产增收,稀林索硅肥用量50kg/667m2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