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点豹天牛化学防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多种农药、剂量、防治方法的反复比较,筛选出树干涂刷、注干、喷雾、喷烟等多种较理想的麻点豹天牛防治方法和措施:应用5%氯氰菊酯乳油、2.5%保得乳油分别与柴油1:150倍混合药剂进行树干涂刷,麻点豹天牛卵及幼龄幼虫防治死亡率达80%以上,最佳防治时期为产卵期及幼虫孵化期;应用5%氯氰菊酯、2.5%保得乳油分别与柴油1:75倍混合药剂喷烟防治成虫,死亡率达85%以上,最佳防治时间为9月上旬至11月中旬;树干注药是该虫整个幼虫期较为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玉米田棉铃虫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供试6种药剂中以35%植保博士乳油600ml/hm^2喷雾防效最好,校正防效3d时达88.1%;用该药剂滴穗防效最好,校正防效6d时达96.1%;防治时期以幼虫3龄前尚未蛀入果穗内部时用药防效最好,校正防效达76.0%。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防治大型蜜瓜白粉病的高效、低毒、安全植物免疫剂,对 JM-1号原液、JM-1号稀释十倍、粉巧、 清水四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粉巧化学药剂处理的防效较高,JM-1号稀释十倍植物免疫剂处理防效较差。未发病植株JM-1号植物免疫剂病指防效分别为18.54%和21.51% ;未发病植株JM-1号稀释十倍植物免疫剂病指防效分别为 5.34%和7.49%;未发病植株粉巧化学药剂病指防效分别为79.98%和70.51% ;发病植株JM-1号植物免疫剂病指防效分别为18.78%、19.37% 和21.36%。发病植株JM-1号稀释十倍植物免疫剂病指防效分别为24.38%、17.86%和12.65%。发病植株粉巧化学药剂病指防效分别为77.56%、78.36%和78.84%。  相似文献   

4.
就方除乳油对斜纹夜蛾的防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斜纹夜蛾低龄幼虫与高龄幼虫均有较好的防效,施药后7d,其防效分别为96.22%与94.36%,具有作用快、药效期长、防效好等特点,是取代敌百虫、辛硫磺等农药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5.
利用1号药剂(80%敌敌畏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2号药剂(80%敌敌畏乳油+10%吡虫林)、3号药剂(80%敌敌畏乳油+2.5%敌杀死乳油)、4号药剂(8%绿色威雷或辛硫磷),对危害速生杨的白杨透翅蛾进行了两次树干打孔注药,分别防治白杨透翅蛾初龄幼虫、老熟幼虫,试验结果表明,前期2号药剂防治效果好,最终凡是打孔注药的防效都达到100%。  相似文献   

6.
杀虫剂处理对甜菜夜蛾幼虫体内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乙酰甲胺膦、毒丝本、快灵、氯氰菊酯和抑太保等几种常用杀虫剂对甜菜夜蛾幼虫体内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并对不同龄期甜菜夜蛾幼虫酶活性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用毒丝本(1000mg/L)、乙酰甲胺磷(3000mg/L)、快灵(1200mg/L)、抑太保(50mg/L)、氯氰菊酯(1000mg/L)浸渍处理的菜叶饲喂甜菜夜蛾2龄幼虫后,幼虫体内的羧酸酯酶活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明显抑制,抑制率分别为94.69%、93.12%、71.90%、60.56%和61.83%;不同药剂处理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毒丝本、乙酰甲胺膦和快灵对甜菜夜蛾幼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84.37%、81.30%和71.19%,显著高于抑太保和氯氰菊酯的抑制率(分别为21.79%和25.46%)。甜菜夜蛾幼虫随着龄期的增大,羧酸酯酶酶比活力逐渐增大,但乙酰胆碱酯酶酶比活力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石榴茎窗蛾主要以幼虫蛀食新梢和多年生枝条,使树势衰弱,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严重时可致整株死亡。综合治理对策:农业防治,结合冬季修剪(落叶后,发芽前)剪除虫蛀枝梢或春季发芽后,剪除枯死枝烧毁,消灭越冬幼虫。7月间反复剪除萎蔫的枝梢,消灭初孵幼虫。药剂防治,(1)6月上旬卵盛期树上喷药消灭成虫,卵及初孵幼虫,每隔7d左右喷1次,连续3~4次,药剂可用20%速灭杀丁2000~3000倍;2.5%敌杀死3000倍;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000倍;50%辛硫磷1000倍。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基于药剂浸苗处理和药剂行沟土壤处理两种施药方法,比较各药剂对黄芩立枯病的田间防治效力。结果表明:300g/L 醚菌·啶酰菌悬浮剂1000 倍液做浸苗处理和做行沟土壤处理的防效均最高,分别为74.58%和67.92%;250g/L 嘧菌酯悬浮剂800 倍液两种处理方式下防效均最低,分别为55.03%和41.22%;各药剂浸苗处理的防效均高于行沟土壤处理,其中药剂30%噻呋·嘧菌酯悬浮剂1000 倍液和250g/L 戊唑醇水乳剂800 倍液做浸苗处理时也取得了良好的防效,分别为73.12%、71.74%。  相似文献   

9.
设计随机区组试验,采用叶面喷雾法研究不同药剂对一代二化螟防治效果及其对水稻的安全性。结果表明,40%VIRTAKO(福戈)WG每666.7m^2 8mL和10mL保苗效果分别为98.60%、97.49%,幼虫防治效果分别为92.59%、88.12%,在二化螟低龄幼虫高峰期1次施药能取得较好效果,控制时间较长,对水稻安全,建议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饲料中氮和糖含量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在含糖量为22.27%,含氮量分别为1.69%,2.25%,3.01%,3.67%,4.42%和含氮量为3.01%,含糖量分别为13.14%,16.43%,22.27%,29.66%,32.49%的两个系列人工饲料上的取食选择、速率和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初孵幼虫嗜食高氮、低糖含量的饲料,而高龄幼虫则喜食低氮、高糖的饲料。3龄幼虫在含氮3.01%和含糖22.27%的饲料上,相对取食速率最快;5龄幼虫的相对取食速率则随所取食饲料含糖量的增加而加快。取食高氮、糖含量饲料时,5龄幼虫的首次取食前时间显著延长,12h内取食次数减少、取食总时间缩短;取食含氮3.01%,3.67%和含糖22.27%的饲料时,5龄幼虫的取食总时间最长。说明饲料中含糖量的增加有利于高龄幼虫的取食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