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离体油菜子叶为材料,研究了暗诱导子叶衰老过程中G-6-P脱氢酶(G6PDH)和乙醇脱氢酶(ADH)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暗诱导衰老过程中,2种酶的活性均呈急速下降的趋势。暗诱导ld G6PDH活性下降了40%以上,第4d活性下降了80%以上。G6PDH活性的下降可能是导致植物细胞衰老过程中活性氧水平上升的因素之一,磷酸戊糖途径(PPP)活性的调节可能在诱导植物细胞的衰老中有重要作用。ADH在正常油菜子叶中维持有一定的活性,但在暗诱导离体子叶衰老过程中,ADH活性迅速下降,暗诱导ld活性下降了40%以上,第3d活性下降了60%以上。推测ADH活性变化可能对于衰老的诱导和加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油菜子叶黄化致死直接影响油菜出苗率和成苗率,深入研究子叶黄化致死的分子机制可为探究植物生理相关的基础研究提供便利。本文报道了甘蓝型油菜子叶黄化致死突变体ytl(yellow to lethal)的基因定位及候选基因预测结果。该突变体来自恢复系轮回选择群体的自交后代株系,发芽出土后子叶一直处于黄化状态,播种9~15 d后死亡。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ytl的叶绿素、叶黄素含量显著降低。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突变体叶绿体发育仍处于质体阶段,类囊体基粒片层模糊。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由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油菜60K SNP芯片结合分子标记技术将该基因定位于C09染色体的标记SSR-140和标记PBZIN-1之间198 kb的物理区间。该研究为进一步克隆基因BnaC09.YTL及后续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在不同时期用子叶切除和累积辐热积的方法,研究黄瓜子叶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叶损伤对叶片生长的影响大于对其他器官的影响,其中对叶面积的影响小于对叶片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以辐热积为生长驱动因子的叶面积增长呈指数形式增长,子叶展平期子叶损伤面积与叶面积的减少呈直线正相关关系,而一叶一心期后植株对子叶的依赖程度减小,具备了一定的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4.
分别剪去豇豆幼苗1/2片子叶、1片子叶、2×1/2片子叶、1+1/2片子叶、2片子叶,以不剪子叶为对照,研究子叶损伤对豇豆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处理后,植株生育期推迟,真叶变短,始花节位数下降,茎变细,豆荚变短增粗,产量降低10%以上,无论春季还是秋季,子叶损失率与产量都有极显著的直线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5.
江淮下游地区大豆地方品种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类分析是各个学科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植物遗传育种中也日益加以应用。 植物遗传育种工作者应用聚类分析的目的有以下三方面:(1)对所研究的品种或种进行分类,了解其遗传分歧(genetic divergevce)及其与杂种优势、配合力等的关系,与地理差距之间的关系,为合理选配亲本提供依据。Arunachalam、Ram(1967),  相似文献   

6.
茶树与其他植物一样,各部分器官各有其独立性,但又有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相关性。就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关系来论,茶树根系的生长有赖于叶的光合作用,而茎叶的生长反过来又有赖于根系的数量及其吸取的水分和养分,两者之间是  相似文献   

7.
茶树组织培养再生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成浩  李素芳 《中国茶叶》1996,18(3):28-30
植株再生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方面。几乎所有的植物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如基因转移工程、体细胞突变筛选、原生质体融合等,都需要以植株再生技术为基础,以保证能再分化重新形成植株。茶树组织培养再生技术的研究可溯源至60年代末日本胜尾清对茶树花药培养及再生单倍体植物的研究,嗣后,1975年台湾吴振铎第一次在茶树子叶培养中成功地再生试管植株。至今,茶树组织培养已从子叶、子叶柄、下胚轴、茎、花药等多种材料成功地获得再生植株。 一、愈伤组织诱导 愈伤组织的诱导是植物组织培养的一个重要阶段,它的主要作用是促使被培养的植物细胞经历脱分化过程,使其具有与茎尖分生组织一样的特性,以便于在进一步的培养中再次分化,形成新植株。 在茶树组织培养中,几乎所有的材料,如茎、叶、子叶、根、花药、叶柄、子叶柄和下  相似文献   

8.
1.茶树在水培法下,2小时内即能吸收磷素。 2.茶苗在子叶期间.无论它有无子叶,均需向外吸收磷素,但无子叶的吸收得更多,因此,播种前必须施用基肥,否则会影响子叶期间的幼苗生长。 3.茶苗的子叶,不仅有贮藏原有物质的作用,而且还能将根系吸收的营养物质起到运输作用。 4.茶苗在相对休眠状态所吸收的磷,在体内的分布是:无论有无子叶的,均是:根>茎>叶。在生长状态所吸收的磷在体内的分布是:①有子叶的:根>叶>茎,无子叶的:叶>根>茎。 5.无论是在嫩叶上或在老叶上,进行根外追磷,茶树均能吸收。但是追施在嫩叶部分的吸收效果更好。 6.幼龄茶树从4—12月均不断地吸收磷肥,其中出现两个吸收高峰:一个是6—7月间,另一个是12月份。这说明磷肥不仅要分次施用,而且应该以两个高峰期前一个月作为主要施磷期。  相似文献   

9.
油菜在越冬期间其养分主要贮藏在根颈部分,同时,油菜根颈是承担上下运输的主要咽喉。因此,根颈的粗细与油菜长势壮衰具有密切的关系。在栽培上常以根颈粗细作为油菜壮苗的重要指标。 油菜根颈是由下胚轴发育而成的,前人对油菜的生物学特性做过许多研究工作,但是从形态解剖这个角度来研究油菜下胚轴木质部的文献报告为数较少。为此,本文拟从形态解剖角度来观察甘兰型油菜子叶期下胚轴木质部的性状,为育种工作早期筛选品种找出简易办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茶叶》1986,(1)
0142 茶叶组织培养及其特性中村顺行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的培养方法对茶叶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用茎、叶、子叶、根和花药进行组织培养,分别在9~14,20,8~12,8~12和7~10天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可振荡的培养液中比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冬性和半冬性油菜子叶高效快速芽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甘蓝型油菜子叶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浓度、组合以及预培养等条件对芽再生的影响.将子叶在含1mg/L 2,4-D和1mg/L BA的MSB5培养基上预培养3d后转入芽分化培养基,可明显提高芽再生频率,再生周期也可缩短三分之一,但延长预培养时间则导致再生频率下降.实验中10个冬性和半冬性油菜品种的平均再生频率达81.9%,其中9个品种的芽再生频率均在75%以上,最高可达98.9%.  相似文献   

12.
《茶叶》1986,(2)
0142 茶叶组织培养及其特性中村顺行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的培养方法对茶叶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用茎、叶、子叶、根和花药进行组织培养,分别在9~14,20,8~12,8~12和7~10天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可振荡的培养液中比在琼脂培养基中生长得快。(2)愈伤组织快  相似文献   

13.
大豆品种N8855种子浸种后播于消毒土的盆钵内,置于无光照的生长箱内,生长温度为29℃,于第8天发现-株突变体(M0)子叶表现互生现象,而其余植株子叶表现对生(图A)。此株子叶互生突变体(M0)的M1株系置光照培养箱是生长,同N8855一样表现子叶对生;而经暗室诱导子叶表现互生,植株其余性状同于N8855(图B)。M2代表现同M1一致。这一经暗诱导表现子叶互生现象在双子叶植物上是首例报道。   大豆正常子叶对生情况下,位于子叶节以下的茎状轴称为下胚轴,子叶节至第一对真叶节部分称为上胚轴;暗诱导的子叶互生突变体,其发育的组织结构变得复杂,正常对生子叶节拉开,两片子叶的节间可能为中胚轴,而中胚轴在禾本科植物中常见、在双子叶植物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4.
谷类作物的营养生长包括叶原基(发育成叶)和腋芽原基(发育成分蘖)的形成及其随后的生长。小麦为有限生长植物,仅在幼穗分化前形成的叶原基才能发育成为叶。虽然叶腋中一般都能产生腋芽,然而并非都能形成分蘖。因为有效分蘖是构成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故有必要研究环境条件和遗传因素对分蘖  相似文献   

15.
单子叶甘露糖结合植物凝集素基因能够有效抑制具有刺吸式口器的同翅目害虫的生长与繁殖,它被证实在掌叶半夏、小麦、烟草、棉花等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中均具有较好的抗虫效果,但其在剑麻中的功能尚缺乏深入研究。本研究以剑麻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成功克隆剑麻lectin基因,命名为AsLEC,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CDS序列全长为561 bp,编码186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预测为19.97 ku,理论等电点为4.96,为疏水性蛋白;同源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剑麻lectin基因与火烧兰、雪花莲、君子兰与菠萝等植物的单子叶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基因同源性较高,氨基酸匹配度达到48%以上,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AsLEC基因与火烧兰亲缘关系更近;对AsLEC基因进行功能结构域分析表明其具有B-lectin基因家族典型特征,属于B-lectin基因家族成员;功能预测发现其具有一段33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同时在N端第5~27位置处存在一个跨膜α螺旋,表明AsLEC蛋白为分泌型蛋白质,这与B-lectin蛋白的功能特点相吻合;AsLEC蛋白二级结构包含11个β折叠,3个α螺旋;亚细胞定位预测该基因很有可能定位在细胞膜上。剑麻AsLEC基因的克隆对于研究其在剑麻中的抗虫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丰富了单子叶植物中植物凝集素的相关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二步培养和AgNO3对甘蓝型油菜子叶和下胚轴芽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浙双758”为材料,研究二步培养及添加AgNO3对甘蓝型油菜子叶和下胚轴外植体离体再生的影响。外植体先在含0.5-1.5 mg/L 2,4-D的MS培养基上 “预培养”3 d 或7 d诱导愈伤组织的产生,再转到含有3 mg/L BA和0.15mg/L NAA及添加或不添加2.5 mg/L AgNO3的分化培养基上诱导芽的分化。结果表明,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芽再生率与2,4-D浓度、预培养时间和AgNO3密切相关;分化培养基中添加银离子可显著增加不定芽的再生频率;二步培养及添加AgNO3可使半子叶、完整子叶和下胚轴外植体芽再生频率分别达到了96.1%,96.7%和96.7%。  相似文献   

17.
以NaCl为筛选剂,对5个大豆品种的子叶节诱导、丛生芽生根及大豆苗期的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对NaCl的敏感性不同,同一基因型的不同部位对NaCl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最终确定了NaCl对子叶节分化、丛生芽生根以及苗期生长适宜的筛选浓度.大豆子叶节分化NaCl临界筛选浓度:吉农27和吉农17为225 ...  相似文献   

18.
目前,对低温下喜温作物的生长与光合作用的相互关系还研究得不够,尽管这种关系在许多情况下决定着作物的生产力。光合作用与生长是植物的两个密切相关的机能,两者都受外界环境条件所制约,各有其不同的最适作用条件。有效地调节植物的光合活动及其生产力,需用不同的控制措施,如提高植物的抗  相似文献   

19.
预防组培中蓖麻子叶节玻璃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预防蓖麻子叶节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的玻璃化现象,以建立其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本实验对影响子叶节生长状态的几个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胚轴、子叶均为淡黄色的时期切取蓖麻子叶节,接种在1/8MS、内含10g/L琼脂粉、20g/L蔗糖、8.0mg/LZT、1.0mg/LNAA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能有效地预防蓖麻子叶节玻璃化。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花生子叶对其幼苗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以便给生产和科学实验选用种子培育壮苗提供依据,我们采用室内外砂培法。供试品种为早熟中粒种伏花生和晚熟大粒种宫家庄半蔓。定期取样测定,重复四次,每重复随机取样20株 (粒),砂床始终保持适宜湿度,砂含氮量为0.019615%。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一、花生子叶有无对幼苗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花生子叶有无对其幼苗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是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