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一、浸根植树法(1)磷肥液蘸根。磷肥溶液能使新根增多,扩大根系吸收范围,增强苗木的抗旱、抗寒能力。即用过磷酸钙1.5公斤,兑水50公斤,加粘土10~20公斤,搅拌成糊状,蘸根栽植。(2)生根粉浸根。配成浓度为0.01%~0.02%的3号生根粉液,盛于塑料盆或瓷缸内,然后按苗大小捆成一定数量的小捆,直立于盆内,根系完全浸泡在溶液中2~3小时。浸根后,再用黄泥浆蘸根,随即栽植。(3)保水剂浸根。在移栽时,将保水剂1公斤,浸泡在200公斤水中,搅成凝胶状,盛于塑料盆木桶内,将苗木直立于盆或桶内1小时左右,取出移栽。也可将配好的保水剂凝胶,直接灌入植穴苗根周围…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我们从1964年起,把起苗后不能及时栽植的马尾松、杉木、樟树等苗木的根浸在流水中,经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实验证明,苗木浸根好处很多。第一,操作方便,省工;第二,能保持苗木湿润;第三,流水中溶于矿物质营养,可供根系吸收,增加重量,促进新生根发生,提高抗旱能力。如马尾松苗浸根16小时,一般可增加重量32.7%。  相似文献   

3.
一、浸根植树法(1)磷肥液蘸根。磷肥溶液能使新根增多,扩大根系吸收范围,增强苗木的抗旱、抗寒能力。即用过磷酸钙1.5公斤,兑水50公斤,加粘土10-20公斤,搅拌成糊状,蘸根栽植。(2)生根粉浸根。先配制成浓度为0.01-0.02%的3号生根粉液,盛于塑料盆或瓷缸内,然后按苗大小捆成一定数量的小捆,直立于盆内,根系完全浸泡在溶液中2-3小时。浸根后,再用黄泥浆蘸根,随即栽植。(3)保水剂浸根。在移栽时,将保水剂1公斤,浸泡在200公斤水中,搅成凝胶状,盛于塑料盆木桶内,将苗木直立于盆或桶内1小时…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大枣根蘖苗造林成活率低的难题 ,应用ABT生根粉 3号对枣树根蘖苗木进行浸根处理试验 ,结果表明 :应用质量分数为 1.0× 10 -3 的ABT生根粉浸根 ,苗木生根率、成活率、生长高度均高于对照苗木。平均生根数 16条 ,平均根长 2 5 .5cm ,分别为清水对照处理的 2 .2 9倍和 3.6 4倍  相似文献   

5.
在江苏省吴县市西山低山丘陵稀疏的林分中插植杨梅 ,一般造林成活率仅有 50 %左右 ,而采用 30× 10 - 6 ABT 6号生根粉浸根 2 0min和每穴放入生物吸水胶 2g进行造林的方法 ,能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 ,达 90 %以上  相似文献   

6.
1993-1995年在巩留林场进行了云杉全生长季节移植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全生长季节进行云杉苗木移植作业及更新造林作业,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浸根药剂以三十院醇效果最好,其最佳处理组合为5-15ppm浸根1小时。直接移植或带上移植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基质以黑上效果较好。药剂处理对幼苗的高、径无明显促进作用。本试验成功地解决了云杉夏季移植成活率低的问题,其移植成活率达到96.5%以上,移植苗完全可以应用于生产造林。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枸杞扦插育苗效果,采用温床处理技术对枸杞硬枝插穗生根类型、根发育起始温度和有效积温、成苗效果进行了观测和比较。结果表明,枸杞硬枝插穗生根属于皮部生根类型,根发育起始温度为11.52℃,所需有效积温为85.37 d·℃。经16、18、20、22和24℃温床处理的枸杞插穗的成苗率在87.5%~91.92%之间,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26℃温床处理,适宜床温为16~24℃。经0、2、4、6、8和10 d 20℃温床处理的枸杞硬枝插穗成苗率分别为36.40%、59.06%、71.38%、83.92%、85.58%和90.49%,表现出随温床处理时间延长成苗率增高的趋势,充分的温床处理利于插穗成苗。  相似文献   

8.
白皮松药剂浸根栽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皮松药剂浸根栽植试验李江平(蓝田县林业局)近几年,白皮松的观赏价值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各地争相大量种植,但大苗栽植成活率低,通常带土栽植成活率为50%~60%,裸根栽植仅有15%~30%。为此,我们于1993年进行了大苗药剂浸根栽植试验。从蓝田县...  相似文献   

9.
经过为期6 a对银鹊树的引种、育苗与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银鹊树在常州市溧阳丘陵山区能正常生长,播种成苗率达85%~95%.造林后6 a生平均树高达6.91 m,平均胸径达10.58 cm;能耐冬季极低气温-7℃和夏季高温40℃的气候条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速生性,建议在该地区扩大栽植.  相似文献   

10.
姜枫  李吉跃  何茜 《河北林果研究》2007,22(2):126-129,133
为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栓皮栎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在移栽前分别用GGR 6号和“施丰乐”溶液进行浸根处理,并对移栽后的苗木进行“施丰乐”溶液的叶面喷施,研究幼苗的生长量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几乎所有处理都对苗木生长量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处理后,地径较对照增加了11.56%~245.07%;苗高增加了58.01%~434.66%;叶面积增加了28.52%~432.13%。而对其他指标,作用效果有所不同。其中,10 mg/LGGR的溶液浸根能有效提高苗木的净光合速率,而40 mg/LGGR的溶液浸根对提高苗木水分利用效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选择13个芍药品种进行促花栽培;并以大富贵芍药为试材,进行了不同栽培基质试验,不同容器试验,不同浓度生根粉浸根试验及不同浓度抑制剂施用试验。结果表明:芍药适宜盆花促成栽培的品种有:大富贵、莲台、白玉冰、铁杆紫、金带围。适宜的栽培基质是草炭土+珍珠岩,容器是窗纱网袋+周转箱。合理的生根粉浸根浓度为0.005%。以前期每株根施2g多效唑,后期喷施0.015%的多效唑或缩节胺控制株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用ABT生根粉浸根移植樟子松苗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樟子松1年生苗用ABT生根粉浸根移植试验,结果表明,ABT生根粉对提高苗木质量有明显效果,质量分数为200×10-6的ABT5号生根粉浸根30min,Ⅰ级苗率最高,为69.5%,是对照的2.31倍;质量分数为100×10-6的ABT1号生根粉浸根60min,Ⅰ级苗率为56.5%,是对照的1.88倍。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枣树一直采用根蘖苗造林,不仅产苗量少,根系不完整,造林成活率也低,而且红枣的产量也低。现在山西吕梁地区林科所利用红枣嫩枝扦插育苗获得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其方法如下:首先,在塑料大棚或温室内铺一层水洗过筛过的河沙,厚约20厘米;选择生长健壮的当年生嫩枝,截成15厘米长的带叶插穗,浸吲哚乙酸3—5秒钟,然后插入沙床;经间歇喷雾使插穗叶面保持一层水膜,棚内温度控制在30℃左右,相对湿度90%以上,基质温度25℃,室内遮光率为80%。约30天幼苗生根后即可出棚炼苗,此时应勤洒水,防止日灼,再过约15天可出圃定植到大田。  相似文献   

14.
苗木修去侧枝,可以减少蒸腾失水,干旱地区用此法造林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5%左右,苗木浸根可以补偿越冬所失水分,苗木浸泡3—4天可增重15%左右,浸根可以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并缩短缓苗期。  相似文献   

15.
采用萘乙酸、HC复合生长素、高锰酸钾处理与清水作对照进行了撑绿竹 3#的主枝扦插试验。试验采用 3次重复的随机区组试验设计 ,以成活率、平均根数、平均根长度和枝蔸芽萌发率为评价指标。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药剂处理对于撑绿竹 3#(撑篙竹×大绿竹 )的主枝扦插成活率、平均根数与对照存在极显著差异 ,成活率平均提高10 .76 % ,平均根数提高 1.51条 ,平均根长仍提高 0 .81cm。其中以萘乙酸 50× 10 - 6 浸枝条 1h处理效果最好 ,成活率比对照提高 2 1.6 % ,平均根数比对照提高 4 .0条。另外 ,萘乙酸和HC复合生长素对撑绿竹3#扦插成活后枝芽萌发成笋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华红叶杨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甘肃庆阳地区对中华红叶杨进行引种栽培试验,探索不同立地条件、作床方式、育苗方式下中华红叶杨生长状况,同时调查苗木病虫害情况及苗木冻梢情况。引种结果表明:中华红叶杨适宜在本地区推广栽培,成活率均在95%以上;埋根和扦插覆膜不同育苗方式苗木生长差异不大,低床能较好的促进中华红叶杨生长,引种当年无病虫害侵扰,冬季无冻梢现象。  相似文献   

17.
枣树是经济价值很高的经济林树种,集果用、水保、观赏绿化于一身。文章就根蘖苗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提出了断根去枝、假植保湿、浸根沾药、覆膜套袋4项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花叶扶芳藤扦插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叶扶芳藤枝条为试材,研究不同配比的泥炭、珍珠岩、蛭石和河砂混合基质以及不同质量浓度的NAA、IAA和IBA速浸插条基部对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泥炭-珍珠岩-蛭石(4∶3∶3)为基质扦插花叶扶芳藤的成苗率和平均根数最高;扦插前用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快速浸蘸插条基部,均能显著地提高花叶扶芳藤扦插成苗率、根长和生根数。但以NAA 200~400 mg/L浸蘸插条基部,成苗率最高,达91.05%;以半木质化枝条扦插生根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使用高效吸水剂、菌根菌蘸根、ABT生根粉Ⅲ号、根宝Ⅱ号浸根进行落叶松造林试验,其结果表明,用上述药菌剂浸根造林可以提高成活率,提高地径及高生长,经济效益显著。其中尤以ABT生根粉Ⅲ号和根宝Ⅱ号效果为佳,适合我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混交条件下水曲柳落叶松根系的生长与分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用土钻法调查了水曲柳、落叶松纯林及其混交林的根系分布 ,并在温室内用盆栽和床栽方法测定了混栽及纯栽水曲柳、落叶松的根系生长。野外调查结果表明 :在混交林中 ,水曲柳、落叶松根系的水平分布不同 ,在水曲柳、落叶松相邻行间和水曲柳带内 1、2行间 ,水曲柳根密度分别为 32 37 2g·m- 3 和 3130 2g·m- 3 ,无明显差异。而在水曲柳落叶松相邻行间和落叶松带内 1、2行间 ,落叶松的根密度分别为 939 4g·m- 3 和2 745 3g·m- 3 ,差异明显。水曲柳根系有向落叶松带伸展的趋势 ,而落叶松根系的分布则受到水曲柳的抑制。混交林中根系的垂直分布更加均匀 ,在水曲柳落叶松相邻行间 ,0~ 10cm、10~ 2 0cm和 2 0~ 30cm土层内根量分别占总根量的 41 9%、2 8 7%和 2 9 4%。而水曲柳纯林中分别为 6 1 0 %、31 6 %和 7 4% ;落叶松纯林中分别为 5 5 6 %、2 7 9%和 16 5 %。温室栽培实验表明 :无论盆栽和床栽 ,混栽水曲柳的根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高于纯栽 ,尤其是≤ 2mm细根生物量增加明显 ,盆栽时增加 2 8 8% ,床栽时增加 36 5 %。而混栽时落叶松的根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低于纯栽。水曲柳的地下 地上比较高 ,约是落叶松的 2倍。水曲柳的根生物量约是落叶松的 4~ 6倍。上述结果说明 ,水曲柳的地下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