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口蹄疫流行强度明显减弱,但对于该病的防控不能松懈,因为以往的研究表明口蹄疫的流行呈周期性。重点介绍了我国口蹄疫疫情的流行情况、常见易感动物口蹄疫的防控、口蹄疫疫苗研究进展及其相关问题,以期为我国更好地预防口蹄疫疫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口蹄疫流行强度明显减弱,但对于该病的防控不能松懈,因为以往的研究表明口蹄疫的流行呈周期性.重点介绍了我国口蹄疫疫情的流行情况、常见易感动物口蹄疫的防控、口蹄疫疫苗研究进展及其相关问题,以期为我国更好地预防口蹄疫疫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口蹄疫是危害我国畜牧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主要感染猪、牛、羊等偶蹄动物,其中猪口蹄疫不同于牛、羊口蹄疫,有其独特特点。本文聚焦猪口蹄疫,从其特点、全球流行情况以及我国疫苗使用现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以期为我国猪口蹄疫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口蹄疫流行现状与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科学研判我国口蹄疫流行形势,明确今后我国口蹄疫防控的重点工作。[方法]以口蹄疫分子流行病学和我国口蹄疫疫情情况、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疫情监测、主动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口蹄疫流行的现状和特点。[结果]目前,我国口蹄疫流行呈零星散发,毒株复杂,但总体疫情形势平稳。通过口蹄疫分子流行病学分析,表明我国目前主要流行有O型Mya-98毒株、A型Sea-97毒株,而这些毒株均来源于东南亚国家,污染面广,危害严重。[结论]境外流行毒株的威胁依然存在,防堵境外毒株的传入,加强威胁毒株的储备研究,加强免疫与免疫监测仍然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口蹄疫是危害猪、牛、羊等偶蹄动物的一种重要动物疫病,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介绍了近两年我国在口蹄疫流行病学、病原学、致病机理、诊断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口蹄疫O型Mya98株、PanAsia株及A型Sea-97毒株传入我国的大致时间、来源及分布,阐述了口蹄疫病毒的病原学及致病机理研究进展,介绍了目前口蹄疫的诊断技术及疫苗研发情况,并针对我国口蹄疫防控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口蹄疫是目前我国最重要的家畜重大疫病之一。为了防控口蹄疫,我国采取了免疫、检疫、监测、扑杀等综合性防制措施。根据我国国情和口蹄疫控制现状,采用疫苗免疫是防控口蹄疫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但是,由于我国对生猪注射的疫苗种类繁多,在实践中,不同地区对生猪采用的疫苗注射程序差异较大,不当的注射程序往往导致免疫失败。从近几年青海省免疫抗体监测情况来看,猪口蹄疫免疫  相似文献   

7.
我国奶牛口蹄疫疫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蹄疫疫苗是我国唯一要求奶牛强制免疫的疫苗。本文在详细阐述国内口蹄疫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奶牛口蹄疫疫苗生产和使用的现状,并对未来口蹄疫疫苗在我国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口蹄疫是当前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的疾病之一,长期以来免疫接种是我国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近年来研制出的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以其免疫原性高、生物安全性好、可有效区分免疫动物和感染动物等优点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口蹄疫病毒、O型口蹄疫病毒的抗原位点和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的研究概况及其主要特点,旨在为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和世界口蹄疫参考实验室(WRLFMD)样品检测报告,2018年全球共有50多个国家或地区报告发生口蹄疫疫情或检测到口蹄疫病毒。在亚洲、非洲,口蹄疫继续呈地方性或暴发流行,在欧洲(如俄罗斯和土耳其)及南美洲(哥伦比亚)的部分国家呈散发性流行。本文介绍了2018年全球口蹄疫发生情况,分析总结了全球口蹄疫流行特点,简述了全球防控进展,同时结合我国口蹄疫流行情况,对我国口蹄疫防控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严重影响牛、羊、猪等偶蹄动物养殖业发展的传染病,其防控政策主要包括扑灭根除、免疫控制及预防措施,我国主要采取免疫控制结合局部扑杀的综合措施防控口蹄疫。随着我国奶牛养殖业规模化程度的提高及奶牛数量的增加,奶牛口蹄疫的防控形势也越来越严峻。本文详细介绍并讨论了规模化奶牛场口蹄疫免疫控制环节中的疫苗免疫、免疫失败原因及规模化奶牛场防控口蹄疫的生物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口蹄疫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口蹄疫主要是通过病原体侵染牛、羊等偶蹄类动物,被侵染的动物口、舌、唇、蹄等部位会出现起水泡等症状。口蹄疫可以通过患病的动物或其他沾有病原体的物品进行传播,口蹄疫病情在历史上不止发生一次,其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畜牧业发展,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与贸易。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开展越来越频繁,口蹄疫传入我国的几率也越来越大,因此为了确保我国畜牧业的稳定安全发展,我们就一定要采取严格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口蹄疫疫病传播快、危害大、消灭难,影响和威胁我国畜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控制和净化口蹄疫一直是我国动物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年来,云南省曲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推广应用口蹄疫综合防控技术,达到防控口蹄  相似文献   

13.
<正>口蹄疫是目前影响我国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本病流行速度快,易感染动物种类多,可通过空气远距离传播。因此,口蹄疫一旦发生,不仅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对当地的养猪业造成毁灭性打击,还会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和国家声誉。为了防控口蹄疫,我国采取了免疫、检疫、监测、扑杀和消毒等综合性防制措施,其中进行疫苗免疫接种是我国防控猪口蹄疫的关键性措施。而在实际免疫过程中,有许多  相似文献   

14.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主要侵害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发病率高,传播快,传播途径广,病原复杂多变。口蹄疫病毒共分为7个血清型(0型、A型、C型、亚洲I型、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一旦发生会给养殖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我国已经把口蹄疫列为重大动物疫病,可见我国非常重视口蹄疫的预防。  相似文献   

15.
正口蹄疫是一种急性、热性和极易接触性传播的传染病,病原为口蹄疫病毒,主要感染偶蹄动物。我国把口蹄疫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并列入强制免疫病种。生猪一旦感染口蹄疫疫病,往往造成生产性能下降、幼畜死亡等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防控口蹄疫的主要手段是依靠疫苗免疫接种。但在接种过程中,经常出现免疫失败的情况,现就生猪口蹄疫免疫失败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应对口蹄疫免疫失败的措施。1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6.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口蹄疫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和人类健康,我国将其列在一类动物传染病之首。我国对猪口蹄疫实行强制免疫,要求应免动物的免疫密度达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必须≥70%。然而,近年来猪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不达标的问题一直困扰基层兽医人员。笔者通过对猪  相似文献   

17.
规模化猪场如何控制口蹄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健雄 《养猪》2008,(2):57-60
近年来,口蹄疫给世界多个国家的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我国规模化养猪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本文借鉴国外及我国台湾、香港猪场控制猪口蹄疫的经验,结合生产实际,介绍猪场防制口蹄疫具体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受国内市场需求和价格等影响,在与缅甸、老挝接壤的云南边境地区,活牛走私现象屡禁不止,成为口蹄疫传入我国的主要风险途径。为分析云南中缅边境活牛走私传入口蹄疫的可能性,收集云南边境地区活牛非法调入途径、路线和数量等信息,利用“情景树”法建立传入风险随机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从云南中缅边境走私调入1头牛,口蹄疫传入我国的概率为0.81%(95%CI,0.43%~1.47%),且每年约有14 017头(95%CI,7 520~25 660头)口蹄疫感染牛自中缅边境走私进入云南省;口蹄疫通过中缅边境活牛走私传入我国的风险取决于缅甸北部活牛市场内的口蹄疫流行率。结果表明,云南中缅边境活牛走私导致口蹄疫传入我国的可能性不容忽视。建议对缅甸活牛以及过境缅甸活牛入境前进行口蹄疫疫苗免疫,并在云南当地有效监管下屠宰;允许从东南亚国家进口符合我国进口检验标准的冷冻去骨肉。本研究首次对口蹄疫通过中缅边境活牛走私传入我国的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估,为我国口蹄疫防控提供了重要信息和数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口蹄疫给世界多个国家的养猪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对我国规模化养猪构成极大的威胁,本文借鉴国外及我国台湾、香港猪场控制猪口蹄疫的经验,结合生产实际,介绍猪场防制口蹄疫具体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一、口蹄疫流行形式2017年农业部通报的FMD疫情情况显示,我国口蹄疫主要发生在新疆、西藏、广东和贵州等地,以O型口蹄疫为主,主要侵害猪、牛。到2018年,宁夏、河南、甘肃、湖北、安徽、山西。云南、广西等地也发现了口蹄疫,不仅感染猪和牛,羊也偶有发生。我国口蹄疫流行毒株和境外有威胁毒株:现流行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