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日粮中添加镁对猪肉品质和PSE肉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镁 ( Mg)是有关能量与蛋白质新陈代谢的酶促反应中的一种重要组成元素。其在受刺激情况下有抵消儿茶酚胺的作用。镁最基本的作用 ,似乎是降低由于镁的钙拮抗作用引起的神经肌肉的刺激。因此 ,通过试验研究来观察补镁日粮对减轻刺激与改善猪肉质量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屠宰之前 5 d补镁 ,可以显著地降低渗水和 PSE胴体(灰白、柔软、渗水 )的发生 ,改善猪肉质量。此外 ,含镁化合物日粮的对比还显示 ,价格便宜的镁源 ,比如 Mg SO4 和 Mg Cl2 ,也能改善肉质。但在将补镁日粮作为一种改善猪肉质量、降低 PSE猪肉产生的可行方法推荐给养猪…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猪肉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猪肉的品质会受到遗传因素、饲养水平、营养条件、加工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生产优质猪肉是市场发展的主流方向,通过营养调控改善肉质具有重大意义。其中,镁作为常量元素,对改善猪肉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镁影响猪肉肉质的机制作以简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改善猪肉品质研究的深入,中草药添加剂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改善肉质中来,其影响肉质的机理主要集中在提高免疫力抗应激功能和抗氧化能力、改善体内脂肪代谢以及影响肌肉中某些酶的活性等。大量的应用型研究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中草药可以改善肉质。笔者就中草药对肉质的影响以及机理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改善猪肉品质研究的深入,中草药添加剂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改善肉质中来,其影响肉质的机理主要集中在提高免疫力抗应激功能和抗氧化能力、改善体内脂肪代谢以及影响肌肉中某些酶的活性等.大量的应用型研究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中草药可以改善肉质.笔者就中草药对肉质的影响以及机理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了宰前短期添加不同剂量镁对PIC育肥猪肉质的影响。试验以PIC育肥猪为研究对象,共分4个处理,每个处理4头。分别在限饲基础日粮基础上每日补饲0、2、4、6 g镁。结果表明:每头添加镁2 g/d有提高色素含量趋势(P>0.05),添加4 g/d可极显著提高肌肉色素含量7.41%(P<0.01),添加6 g/d显著提高肌肉色素含量(P<0.05);肉色评分随添加剂量的增加而提高,2 g/d可以显著提高肉色评分(P<0.05),4、6 g/d可极显著提高肉色评分(P<0.01);随镁添加量的增加,肌肉pH值显著提高(P<0.05),6 g/d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宰前5 d补镁可增加肉色,显著提高肌肉pH值,改善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6.
猪肉质的评定和影响猪肉品质的营养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肉质的评定和影响猪肉品质的营养因素郭福友一、猪肉品质及其评定方法肉质是指肉的外观、加工和食用特性。肉类科学认为,肌肉的颜色、系水力、PH值、嫩度、风味、多汁性是重要的食用品质。另外,脂肪的色泽和融点也是肉质的重要要求。关于猪肉品质的评定方法,全国猪...  相似文献   

7.
猪的肉质测定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猪肉的消费倾向逐渐由数量向质量型转变。然而随着现代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加速发展,以及选育重点只落在生长速度和瘦肉率上,导致猪肉的肉质呈现下降趋势。因此,做好肉质测定,可以为品种的肉质改良提供参考标准。肉质是猪肉对人的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的综合刺激[1],目前国际上所常用的衡量指标主要有肉色、肌肉pH值、嫩度、大理石纹、滴水损失、熟肉率、风味等[2];本文章就这些重要指标的测量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猪肉的消费倾向逐渐由数量向质量型转变。然而随着现代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加速发展,以及选育重点只落在生长速度和瘦肉率上,导致猪肉的肉质呈现下降趋势。因此,做好肉质测定,可以为品种的肉质改良提供参考标准。肉质是猪肉对人的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的综合刺激[1],目前国际上所常用的衡量指标主要有肉色、肌肉pH值、嫩度、大理石纹、滴水损失、熟肉率、风味等[2];本文章就这些重要指标的测量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究复合寡糖微量元素络合物加入饲料对育肥猪肉质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体重约98kg(杜×长×大)规格的三元杂交猪60头,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3组,每组均20头,包含2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公母各半).对照组按照传统的饲养方式进行培育,有机实验组使用添加复合寡糖微量元素络合物的日粮进行饲养,无机实验组使用等量有机实验组的无机微量元素进行饲养,对比三组猪肉的肉质及肌肉、肝脏的抗氧化程度.结果:对照组、无机微量元素实验组、有机微量元素实验组猪肉亮度值分别为:46.13±4.96、44.37±1.98、45.77±1.62;对照组、无机微量元素实验组、有机微量元素实验组猪肉红度值分别为:0.79±0.15、1.38±0.28、1.41±0.38;对照组、无机微量元素实验组、有机微量元素实验组猪肉有机实验组猪肉的黄度值分别为:9.81±1.76、8.39±0.97、9.37±1.23.有机实验组肉质肉色(红度)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猪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著提高肝脏和肌肉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力,同时还显著提高血清铁和肝铁的含量水平.结论:使用复合寡糖微量元素络合物添加的饲料喂养育肥猪,对其肉质肉色有显著地改善,同期对其机体抗氧化功能有明显的提高作用,并且该工艺手段流程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对于改善猪肉品质和降低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猪的肉质这个词是对猪肉所具有的各种各样形质的总结。改善猪肉的方向,必须使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三方面都能完全接受.由于消费者方面要求瘦肉多,脂肪少的猪肉,所以,要满足这些要求,无论在猪种的改良和饲养管理技术方面都要以此为重点而努力。作为改善肉质的方向,就是尽可能使猪肉纹理细致、肉质紧密且有弹性、系水力  相似文献   

11.
饲粮短期高剂量添加天冬氨酸镁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研究了在基础日粮中短期添加不同水平的天冬氨酸镁对猪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共分4个处理,每个处理6头猪。处理组镁(天冬氨酸镁)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1 500、2 500和3 500 mg/kg。结果表明:屠宰前7 d饲粮添加天冬氨酸镁提高了猪肉品质,背最长肌肉中镁的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0.35%(P<0.05)、16.83%和18.61%(P<0.01),血清中镁的浓度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4.29%、27.14%和34.29%(P<0.01);显著提高了猪肉的初始pH(6.16~6.50)和最终pH(5.61~5.75)(P<0.05);对肉色评分改善显著(P<0.05);显著降低了滴水损失(P<0.05);但对猪的屠宰率、瘦肉率、背膘厚、眼肌厚度和肌肉中胶原蛋白含量等无显著影响(P>0.0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当镁的添加量在2 500~3 200 mg/kg时,对pH、滴水损失和肉色的改善作用达到最大,此时血清和肌肉中镁的含量约为0.90 mmol/L和241 mg/kg。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对猪肉品质的追求也不断提高。然而,在非洲猪瘟的巨大冲击下,现代化、集约化养殖企业主要追求数量和生产速度的复工复产,而更多忽略了肉质的选育和提高,导致猪肉肉质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因此,了解猪肉肉质的评定指标和准确的测定方式,对肉质的客观评定和品种肉质改良速度的提高有直接影响。肉的食用品质主要包括肉的风味、质构、嫩度和多汁性等~([1]),肉质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指标,包括肌肉肉色、pH、嫩度、大理石纹、滴水损失、熟肉率、剪切力、系水力、电导率、挥发性盐基氮和肌内脂肪含量测定等。文内就猪肉肉质的各个评定指标和相应的测定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矿物质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概述了猪肉品质的评价指标,包括肌肉颜色、PH值、系水力、肌肉脂肪含量、嫩度、风味等,同时概述了饲粮中添加硒、铬、镁、铁、锰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猪肉品质的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猪肉品质的评定,国内外有不同的方法,但基本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肉色 肌肉颜色作为一个重要的肉质特性,其本身不影响肉的营养价值,但影响消费者的感官判断。肉色随不同的肌肉而异,当新鲜肌肉暴露于空气中,其颜色由紫红色迅速变为鲜红色,继而变为褐色。肌肉色素  相似文献   

15.
摘要:概述了猪肉品质的评价指标,包括肌肉颜色、PH值、系水力、肌肉脂肪含量、嫩度、风味等,同时概述了饲粮中添加硒、铬、镁、铁,锰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养猪》2017,(5)
为了掌握蒙山黑土猪的性能指标及肉质营养水平,对其繁殖性能、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为母猪平均产仔数11.2头,舍养期和放养期粗饲的料重比分别为5.43和5.58,瘦肉率51.34%,脂肪率29.27%,皮率9.21%,骨率10.18%,表明黑土猪具有杂交优势,耐粗性强,瘦肉率处于适中水平,与脂肪、皮、骨搭配合理。黑土猪背最长肌水分和脂肪含量分别为74.6 g和1.77 g,丰富的水分和脂肪是构成其肉质鲜嫩、多汁和风味清香的重要物质基础。钙、镁、锌含量分别为3.53 mg、23.88 mg和19.2 mg,比参照的普通猪肉分别高出25.62%、13.12%和115.73%,硒的含量0.164 mg/kg达到富硒标准,说明无饲料添加剂的黑土猪肉属于高锌和富硒猪肉;肌肉含有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9.09%和77.23%,氨基酸营养比较均衡,蓄积重要氨基酸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猪肉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营养全面、卫生安全、便于加工、味道鲜美的优质猪肉,越来越受到欢迎。影响肉品质的因素除遗传外,营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研究表明,许多营养因子对肉质变化的代谢和生化过程起作用:1 脂肪含量的调控一般认为,猪肉肥度对食用品质的影响,取决于大理石状肌肉内脂肪的数量,大理石状肌肉内脂肪存在于肌纤维周围的结缔组织中。肌内脂肪有利于保水,从而提高了系水力并改善了肉色。此外脂肪是猪肉香味的来源,故脂肪含量直接影响到肉的风味。猪摄入的能量过多或饲料的能量蛋白比过高,…  相似文献   

18.
在商品猪宰后检验过程中,经常可以见到颜色苍白、肉质松驰、质地脆弱、湿润多汁、表面有液汁渗出的肌肉,因肉色苍白,一般简称 PSE 猪肉,我国一般叫白肌肉.  相似文献   

19.
当前,商品猪生产中,在不断提高瘦肉率和增重速度的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出现了猪肉品质变劣的问题。这种劣质猪肉最多的即为白肌肉,表现为:肉色苍白(Pale)、肉质松软(Soft)、肌肉渗水(Extila-tive),一般称PSE猪肉。IPSt猪肉的鉴别在常温状态下,屠宰后对~60分钟。观  相似文献   

20.
猪肉嫩度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献梅  陈代文 《养猪》2005,2(2):25-27
肉的嫩度是衡量肉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猪肉嫩度的因素很多,有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此文就猪肉致嫩原理的理论基础及肌纤维的种类、结构和性质;结缔组织的性质和含量;肌内脂肪含量和分布;肌肉组织中的蛋白降解酶和肌肉的持水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