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通过以农大108玉米品种和天泰10号玉米品种为实验材料,探究不同密度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群体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和种植方式对农大108玉米品种和天泰10号玉米品种的叶面积、主要生物学性状、干物质累积量、玉米产量等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影响群体的生长发育,从而影响群体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寒地粳型超级稻群体光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水稻群体冠层内光分布规律,以寒地水稻品种龙稻5号、松粳9号和牡丹江19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肥力水平下的群体冠层光环境。结果表明:龙稻5号、松粳9号分蘖前期叶面积指数较小,漏光严重,齐穗后叶片挺直,群体内部的光照强度增加,叶片衰老缓慢,群体维持较大的光合面积的时间较长,有利于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积累,产量潜力较高。在高肥条件下,叶片有向披散方向发展的趋势,群体光合量提高。  相似文献   

3.
攀枝花地区麻疯树天然群体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揭示攀枝花地区麻疯树现有天然群体的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采用巢式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该地区麻疯树天然分布区具有代表性的5个群体、云南元谋的1个群体种子及叶片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麻疯树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的变幅为22.00%-72.63%,均值为42.01%,群体间变异(42.01%)小于群体内变异(57.99%);米易和鳃鱼群体的平均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2.81%和12.70%,而拉蚱和同德群体的平均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10.50%和10.36%;鲢鱼和米易群体的重复力分别为0.27和0.29,均低于平均值0.35;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把攀枝花地区麻疯树天然群体分为5类,只有鳃鱼和米易群体聚合为一类,其余群体均单独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4.
小麦高产群体叶面积的质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江苏省淮南、淮北地区设置小麦不同播种期、密度及肥料比例试验,研究小麦高产群体叶面积的质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必须在群体数量的基础上优化群体质量,即在形成适宜群体叶面积的前提下,提高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及单位叶面积承载籽粒能力,指出优化小麦群体质量的关键技术途径是科学确定适宜基本苗数、合理利用分蘖和改进肥料运筹。  相似文献   

5.
南疆棉花群体光分布与光合速率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棉花群体光分布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棉田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大,群体透光率降低;叶面积指数相同或相近时,东西播向群体透光率高于南北播向。不同叶位叶光合速率以倒3至倒7叶较高,倒5叶最高。功能叶片光合速率在一天中的变化呈双峰曲线,第一个峰在12:00左右,第二个峰在18:00左右。  相似文献   

6.
水稻群体叶面积动态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42  
 试验以杂交中籼稻汕优63和中粳稻盐粳2号为材料,通过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栽插密度,研究群体叶面积消长动态和株型、产量形成的关系。主要结果:1.方程(公式见影像原文)可以描述群体叶面积动态过程,根据水稻主要生育时期的LAI大小及其生长动态变化,可以分为5种叶面积动态类型,Ⅳ型是最合理的叶面积动态类型。2.在合理群体叶面积动态条件下,合理株型为倒2、3叶较长且挺立,倒4、5叶较短,抽穗期单茎茎鞘重高。3.在较大的LAI基础上提高单茎茎鞘重,并协调抽穗期的LAI和单茎茎鞘重是超高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闽糯0018群体结构试验表明: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时,群体叶面积发展动态合理,净同化率与叶面积系数最高,生育期内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库源比及经济系数较合理,产量及产量性状表现最优,有效调控各个时期的群体叶面积,对中后期干物质的积累以及产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小麦群体叶面积的动态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作物生理生态学原理,建立了小麦群体叶面积指数动态模型,用小麦品种895004在南京叶区种植时的试验和当年气象资料对其进行检验,表明小麦群体叶面积动态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多穗型冬小麦高产群体叶面积质量与产量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多穗型冬小麦品种烟农 1 9为试材 ,通过 2 0 0 1~2 0 0 2年连续 2a试验 ,研究多穗型小麦高产群体叶面积的质量特性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进一步提高多穗型小麦品种产量必须在群体数量适宜的基础上优化群体质量 ,即在形成适宜群体及群体叶面积的前提下 ,提高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 ,争取穗大粒多 ,使产量三要素在高水平上协调发展 ,同步提高。并指出优化小麦群体质量 (叶与产量三要素)的关键技术是适宜的基本苗数 ,合理利用分蘖和改进肥料运筹  相似文献   

10.
新疆棉花高产的群体组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水肥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新疆次宜棉区新陆早7号的种植密度在12×104~24×104株·hm-2之间,随密度增加,苗期的出叶速度、茎粗、单株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基本相同,但叶面积系数和单位面积干物量成正比增长;初花后,群体出现自身调节作用,随密度增加,以缩小个体来稳定群体,表现单株叶面积、茎粗、干物重、成铃数、单铃重下降,出叶速度减慢,衣分则保持不变,单位面积总铃数、总干物量上升。叶面积系数最大时,处于相同水平,最佳群体组合为21×104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1.
1987年和1988年试验,同是垄覆沟种玉米,施肥深度为0-10厘米与施肥深度为0-20厘米相比,1988年拔节期0-30厘米土层根干重多36.4%,穗期多153.97—66.6%。1987年拔节期茎粗增加0.13厘米,叶面积大25.3%。1988年穗期株高增加26—29厘米,抽雄提前1—3天,吐丝提前1—5天,增产6.8%。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黄麻圆果种粤圆五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三种密度群体的光合性状和干物质生产的变化。 各生长期不同密度的群体,叶面积和干物质产量都有显著的差异,这是由于株数不同所致;群体内光强分布和净同化率的差异不大;经济系数保持恒定。同一密度的群体,叶面积及干物质产量随生长而变化,主要是由于单株叶面积及干物质产量的变化所致。 在试验范围内,总叶面积的变异范围比平均净同化率的变异范围大,总叶面积与干物质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517),总叶面积的变异是干物质产量不同的主要原因。 因此,高产栽培主要是采用适当的农业技术措施去促进叶面积的有利发展,而在目前生产上采用的种植密度范围内,企图通过改变种植密度来提高净同化率及经济产量系数以致增加干物质产量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相似文献   

13.
杂交大豆高产种植方式及合理群体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个杂交大豆品种1号和2号为试材,分别在吉林省不同生态区域、不同种植方式下,设置3~5个密度进行试验,通过对其产量、叶面积变化及干物质积累的研究,探讨杂交大豆高产种植方式和合理的群体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吉林省中部平原区,杂交大豆比较理想的高产种植方式是小垄双行种植。在中部中晚熟生态区的小垄双行种植方式下,杂交豆1号最适宜的群体结构为20.0~22.4株/m2,并且结荚期最大叶面积系数为6.0左右,光合生产率达到5.0g/m2·d以上,鼓粒期叶面积仍维持在5.8以上,平均光合生产率3.5g/m2·d以上,此群体结构下的产量达到3015.4kg/hm2。在东部中熟生态区等距点播单行扎眼种植方式下,杂交豆2号最适宜的群体结构为10~15株/m2,并且结荚期叶面积系数达到8.0左右,鼓粒期仍然维持在6.0左右,平均光合生产率为3.5g/m2·d左右,此群体结构下的产量达到3900.0~4120.0kg/hm2。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影响花生产量的栽培因子———追肥、化控对花生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生理指标、株形性状和群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时期追肥对叶面积指数、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同 ,并呈现出随着追肥期的推迟籽粒蛋白质含量下降的趋势 ;多效唑化控株高降低、叶片变小 ,籽粒产量有增有减。该试验中 ,花生最佳追肥时期为花后 10天 ,比对照增产 16.70 % ;多效唑最佳喷施时间为花后 3 0天 ,比对照增产 2 1.0 3 %。  相似文献   

15.
紧凑型玉米合理群体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90年至1991年选用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湘玉四号,进行了合理群体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产量构成的三因素中,亩穗数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亩产欲达550公斤,种植密度应是6000株/亩,实收亩穗数在5800穗以上;授粉期最大叶面积指数应在4.7以上,授粉后20天应稳定在4.2左右,到腊熟期还应保持在2.8以上。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下游高产桑园的群体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桑树品种与栽植密度相同的条件下,选择高产、丰产、中产的3种不同类型桑园,进行群体结构研究,较系统地调查了有效条、平均单叶叶面积及单叶重,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持续期的变化规律。重点讨论了每公顷产桑叶45000kg桑园的群体结构特点,提出了高产桑园群体结构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强化栽培条件下超级稻天优998高产群体动态变化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超级稻天优998进行了不同施肥水平的强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强化栽培能充分发挥天优998分蘖能力强、穗大粒多的特点,在强化栽培条件下每公顷产量10 t的群体特征是:最大叶面积系数在7左右,干物质积累量齐穗期为8 t左右、成熟期为13~15 t,有效穗数230万条,每穗实粒数178~190粒之间,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3~24 g.  相似文献   

18.
不同株型玉米高产群体的质量指标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黔西北山区特定生态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对繁凑型、半紧凑型、平展型三种株型玉米品种的密度及产量结构、叶面积系数、干物重、光合势、净同化率、光能利用率、经济系数等主要群体质量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紧凑型玉米3638的高产群体密度为4100~4900株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基于冠层数码图像测算马铃薯群体叶面积方法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本研究采用拍摄技术与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马铃薯冠层投影面积与叶片系数法、叶片图像法所获马铃薯群体叶面积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马铃薯冠层投影面积(x)与叶片图像法所测株体叶面积(y)间存在极显著的二次项型正相关关系,?=-0.001x~2+7.620x–2827,R~2=0.901。该冠层图像法株体叶面积测算模型在马铃薯块茎形成期至块茎膨大前期偏差较小,块茎膨大前期精度最高;在苗期与块茎膨大后期偏差较大。基于冠层图像进行马铃薯群体叶面积的快速、无损测算,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凉山彝族自治州麻疯树现有天然群体种子的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采用巢式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变异系数等方法,对该地区麻疯树天然分布区具有代表性的12个天然群体的种子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麻疯树种子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的变幅为39.71%~52.79%,均值为46.58%,群体间变异(46.58%)小于群体内(53.42%);红旗外群体的平均变异系数较大,为18.64%;雷波群体平均变异系数较小,为4.51%;红旗外群体的重复力低于平均值,而雷波群体的重复力高于平均值,变异系数分析和重复力分析结果均显示,红旗外群体表型性状丰富,而雷渡群体表型性状不丰富。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凉山州地区麻疯树天然群体可分为4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