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前危害全球香蕉生产最严重的病害是香蕉枯萎病,从海南霸王岭原始森林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对香蕉枯萎病尖孢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Foc4)具有抑制活性的放线菌BWL58,经过16S r DNA和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鉴定该放线菌为一种不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BWL58)。通过液液萃取、离子交换树脂层析、生物显影方法从BWL58菌株发酵液中分离出主要抑菌活性成分,根据UV波谱推断活性成分含有四烯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室内抑菌谱测定该活性成分对草莓灰霉、稻瘟病菌、烟草赤星、小麦赤霉病菌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放线菌是开发农用活性抗生素的基础。本文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从土壤中分离出的6株拮抗放线菌的抑菌活性,并对抑菌活性较好的放线菌X1菌株进行初步研究。生长速率法试验表明,放线菌X1菌株发酵液对供试12种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发酵液对苹果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和葡萄白腐病菌菌丝的抑制率均为100%。孢子萌发试验表明,放线菌X1菌株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100%。在浓度为1 mg/mL时,放线菌X1菌株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苹果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和葡萄白腐病菌菌丝的抑菌率均大于90%。放线菌X1菌株抑菌谱较广,对植物病菌的防治有很大的研究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3.
<正>为研究瑞香狼毒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杀螨活性,北京农学院科研人员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分别对瑞香狼毒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并采用玻片法进行了朱砂叶螨的活性测定。他们从瑞香狼毒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瑞香狼毒素A、槲皮素;从正丁醇萃取物分离纯化得到1个黄酮类化合物,鉴定为(+)-表枇杷素。波片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室分离获得的放线菌A11菌株,其发酵液采用对峙培养对植物病原真菌均表现良好的抑菌活性。对发酵液在不同温度和不同pH下的稳定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菌株A11发酵液在中性及酸碱条件下都稳定,在极酸和极碱条件下抑菌活性丧失;A11发酵液能经受75℃温度60 min,仍保持原来的抗菌活性,温度升高到100℃时活性丧失。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杀螨活性,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分别对瑞香狼毒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并获得3个黄酮类化合物。利用各种光谱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为瑞香狼毒素A(1)、槲皮素(2)和(+)-表枇杷素(3)。三种黄酮类化合物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触杀活性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分别为 4.9434 mg?mL-1、7.6930 mg?mL-1、2.2494 mg?mL-1。实验结果表明,瑞香狼毒素A、槲皮素和(+)-表枇杷素均具有一定的杀螨活性, 其中表枇杷素杀螨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6.
旨在挖掘盐碱地菌种资源并对其抑菌功能进行检测。以自行分离的放线菌4-1为候选菌株,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以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种属地位进行综合鉴定;采用琼脂扩散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对其发酵液抑菌活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菌株4-1与紫赤链霉菌(Streptomyces puniceus)最为相似,同源性高达99.93%,建立的系统发育树中二者亲缘关系最为相近;菌株4-1发酵液的抑菌谱比较广泛,对病原性细菌(6株)和病原性真菌(5株)都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酸碱、热、紫外线对发酵液稳定性影响较小,但当温度高于90℃或p H <4时,发酵液抑菌活性下降。该菌种资源的获得及功能评价,为进一步扩大根际促生细菌种类及应用奠定了菌种基础。  相似文献   

7.
2株放线菌的抗菌活性及分类学地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旨在对2株放线菌HD-103和HD-109的抗菌活性和发酵液稳定性进行比较分析,并明确2株菌的分类学地位。以13种植物病原真菌为靶标菌,利用琼脂柱法分析2株生防菌的抗菌谱;以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f.sp.glycines)为指示菌,利用杯碟法检测2株生防菌发酵液的热稳定性、pH稳定性及紫外稳定性,并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相分类法对2株菌进行鉴定。研究结果显示:2株菌的抗真菌谱均较广,其中HD-103对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f.sp.Glycines)的抑制效果最显著,抑菌圈直径达到23.7mm,HD-109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alternate)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达25.0mm;HD-103的抗菌活性物质较HD-109的活性物质更为稳定;分类学鉴定结果表明,菌株HD-103与HD-109为微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albidoflavus)的2个菌株。菌株HD-103与HD-109能够抑制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其发酵液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具有开发为新型生物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离鉴定森林凋落物中可培养的真菌,并发现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研究它们的主要抗菌代谢物,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凋落物真菌资源提供备选菌株。本研究通过颗粒法分离森林凋落物中的可培养真菌,用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鉴定分离到的真菌,采用打孔药剂扩散法检测抗菌活性,利用柱层析法分离抗菌单体化合物,通过波谱学分析确定其化学结构。共分离得到63株真菌,它们隶属于36个属、48个分类单元,它们中有14株菌ITS相似性小于98.5%。通过抗菌活性筛选发现,11株真菌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抗菌活性,其中Berkleasmium sp. SGSF622抗菌活性较强。通过PDA培养基对该株真菌进行发酵,获得乙酸乙酯提取物3 g。通过抗菌活性追踪分离,得到其含量最高的抗菌化合物622A。通过核磁共振及高分辨质谱分析,进一步确认该化合物为螺二萘类化合物Sch53825,它的分子式为C20H13ClO5.,其抗青枯劳尔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25~250μg/mL。研究首次在Berkleasmium属真菌中分离到化合物Sch53825,并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9.
土壤放线菌K2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活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筛选具有抑制植物病原菌活性的放线菌是农用抗生素开发的基础。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8株拮抗放线菌菌株,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获得一株对植物病原菌有较好抑菌作用的菌株K2,并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其抑菌谱进行研究,以及进行菌种鉴定。生长速率法试验表明,放线菌菌株K2发酵液对10种供试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可达57.38%。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基于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菌株K2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的一个菌株。放线菌K2的代谢产物具有较广的抑菌谱,对植物病原菌的防治有很大的研究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0.
正华南农业大学、广西农科院研究人员近期采用叶蝶法测定了黄皮种子甲醇提取物及其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4种溶剂萃取物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活性和生长发育抑制活性;用硅胶柱层析进行了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拒食活性成分分离;用核磁共振谱(NMR)进行了拒食有效成分结构鉴定;用MTT法测定了拒食活性成分对SL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1.
将具有抗香蕉枯萎病菌活性链霉菌通过固体发酵的优化,提高其菌丝生长以及孢子产量,并选择合适的吸附载体,为后期的香蕉枯萎病大田生物防治研究提供技术基础。采用单因子和4因子3水平正交试验法优化白刺链霉菌BWL15-4菌株及不吸水链霉菌BWL58菌株的固态法发酵培养基配方,通过单因子试验探讨了初始pH、接种量以及培养温度对2株菌生长情况的影响,并以孢子存活量多少确定了混合菌株的最适载体。BWL58优化后的固态发酵条件为:pH 7.0左右,接种量2%,发酵温度28℃,培养基配方为:无机盐水占大米重量的150%,黄豆粉占大米重量的5%,麸皮占大米重量的20%,沙土占大米重量的30%。BWL15-4优化后的固体发酵条件为:初始pH 6.3左右,接种量3%,发酵温度29.5℃。培养基配方为无机盐水占大米重量的130%,黄豆粉占大米重量的10%,麸皮占大米重量的20%,沙土占大米重量的20%。非耕作层土与混合菌以2:1的比例混合时,在常温下保存3个月后,孢子数只降低一个数量级。按照此优化条件进行固态发酵,白刺链霉菌BWL58菌株及不吸水链霉菌BWL15-4菌株孢子含量可分别达到1013 cfu/g和1012 cfu/g数量级以上。通过筛选得到了混合菌的最佳填料为非耕作层土。  相似文献   

12.
链霉菌702发酵液对提高水稻种子耐贮藏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艳丽  王飞  赵伟  涂国全 《种子》2007,26(9):39-41
用不同药剂和链霉菌702发酵液处理水稻种子,贮藏4个月后测定种子带菌情况和发芽率。研究发现,链霉菌702发酵液能显著降低水稻种子贮藏中带菌率;与对照相比,不同药剂及链霉菌702发酵液处理对贮藏后种子的发芽率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寒地早粳品种稻瘟病抗性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寒地早粳近5年审定和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水稻品种316个为材料,对稻瘟病抗性与水稻生育特性、产量性状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人工接种还是在自然感病条件下,寒地早粳品种的叶瘟、穗颈瘟与生育日数、活动积温呈极显著负相关,平均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2647、-0.1796和-0.2090、-0.1743;叶瘟、穗颈瘟与穗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平均相关系数为-0.3027和-0.2765,而与平方米穗数呈显著正相关,平均相关系数达到0.1953和0.1481,穗颈瘟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792。表明在寒地稻作区生育日数越长、活动积温越高叶瘟和穗颈瘟的发病越轻,平方米穗数越多稻瘟病越重,品种抗病性越强产量越高。因此,通过对品种生育性状的适当选择,在寒地稻作区完全可以选育出既高产又抗病的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为了鉴定从桉树根际筛选到的微生物的抑草潜力和抑草成分,以桉树根际土壤中筛选到的一株真菌为材料,利用生物测试验证菌株发酵液的抑草潜力,利用GC-MS对菌株发酵液抑草成分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菌株发酵液对稗草的根长、株高和干重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稗草根长抑制率最大为稀释50倍时,抑制率为7.55%;对稗草株高和干重抑制率最高为原液,抑制率分别为56.53%和25.46%。GC-MS鉴定共检测到86个物质,含氮化合物最多,占59.10%,其次为羧酸及酯类化合物,占19.26%。抑草物质生物测试结果表明,邻香豆酸、柠檬醛和胡椒碱在低浓度时对莴苣的根长和株高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表明该菌株能够产生多种化感物质的结构类似物,使得菌株发酵液具有很强的抑草作用,具有开发为微生物除草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利用利迪链霉菌生防菌株A02发酵液和番茄灰霉病菌对番茄植株进行诱导和接种处理,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处理前和处理后1~5 d番茄叶片组织的主要防御酶系——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变化。试验结果显示,不接种灰霉病菌而单独诱导处理、接种灰霉病菌后诱导处理和诱导处理后接种灰霉病菌这3种处理都能提高番茄植株各防御酶系的活性,后者酶活性峰值最高,对番茄植株灰霉病的抑制作用也最明显,控制效果达94.92%。  相似文献   

16.
顾鑫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8):133-136
针对稻瘟病严重影响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水稻生产这一情况。试验于2006-2015年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9个地点进行定点、定期调查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情况,并收集稻瘟病侵染期的气象因子,采用通径分析及逐步回归的方法对水稻稻瘟病的病情指数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的进行了研究,明确了7月份、8月份的平均气温为影响稻瘟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气象因子,并建立短期预测模型:Y=-85.171163 0.41315X1 1.23231X2-0.1817X4-0.09418X5 0.167333  相似文献   

17.
从自然腐烂的稻草秸秆中分离筛选出126霉菌菌株,并从中筛选出10株降解稻草秸秆能力较好的菌株。其中以A242,A251降解秸秆纤维素能力较强;A321,B311降解秸秆半纤维素能力较强。A242,B311菌株的稻草粉发酵降解液中还原糖质量分数分别达到94.104 4,90.627 4 mg/g稻草粉;A321,B321菌株的稻草粉发酵降解液中木糖质量分数分别达到11.821 0,12.121 9 mg/g稻草粉。可综合其各自发酵的优势,将其作为初始菌株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旨在探讨菌株R57对黄芪的抑菌防病和品质提升作用,并对其进行分类鉴定。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无菌发酵液的体外抑菌效果、浸根法测定离体防病效果、灌根法测定盆栽防病效果;采用灌根法处理黄芪,HPLC-UV-ELSD法测定药效成分含量变化;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菌株分类地位。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菌株R57无菌发酵液对根腐病菌F. solaniF. acuminatum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8.02±1.71) mm和(19.96±2.42) mm。离体试验中,R57治疗性处理对2种病菌引起的根腐病在7天和15天时均有显著防效,保护性处理对F. solaniF. acuminatum侵染分别在7天和15天时有明显防效,拮抗处理仅在7天时对F. solani侵染有抑制作用。盆栽试验中,R57发酵液对F. solaniF. acuminatum引起的根腐病,保护性防效分别为61.27%±4.89%和64.33%±8.25%,治疗性防效不显著。R57发酵液施用还可显著促进黄芪中主要活性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芒柄花苷的积累。经鉴定,菌株R57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具有“防病提质”的双重功效,可作为微生物制剂的多功能菌株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9.
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7,他引:25  
稻瘟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生产上对稻瘟病的防治没有特效的方法。为了对未来水稻稻瘟病在生产实际应用上提供一些参考,分别从化学防治、抗性品种培育、生物防治、栽培管理方法等方面概述了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化学防治、抗性品种、生物防治、栽培管理在生产应用上的利弊,指出了抗性品种选育、合理栽培管理技术和高活性生物农药三者综合利用将是防治水稻稻瘟病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