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财务管理改革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有林场林区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部分国有林场定性为生态公益型林场,这部分国有林场经营的树种以松树、柏树等防护林树种为主,1994年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制定的《国有林场与苗圃财务制度》(暂行)明显已经不适合改革需要,配套的财务制度也亟需规范制定,应按照2012年财政部发布实施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要求改革生态公益型林场财务制度,改革后势必存在一些新旧科目接轨问题及林业资金管理规范问题,本文就新形势下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财务管理问题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徐州市国有林场经营现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确立"生态公益型林场"发展目标、为生态公益林提供积极有效的保护,深度发挥森林资源利用潜力、大力发展森林游憩业,加强林业结构调整、加大商品林(地)的开发与利用,深化内部改革、加快非林产业发展,强化政策扶持、加快林场脱贫步伐等国有林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记者安富建)2017年5月19日,由京煤集团保育了半个多世纪的北京最大林场——京煤林场移交给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它的森林资源保护培育历史使命正式交接,同时,北京市京西林场挂牌成立。按照《北京市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北京市国有林场全部为生态公益型林场,按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管理。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赵根武为京西林场授牌。北京市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对国有林场的管理体制、机制和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即“深化国有林场改革,逐步将其分别界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和商品经营型林场,对其内部结构和运营机制作出相应调整。生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我国共有国有林场4855个,其中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4395个,职工75万人,分布在31个省(市、区)的1600多个县,经营面积9.3亿亩,是我国国家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力量。近年来,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积极探索改革发展途径,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也慢慢陷入了困境。深入研究了全国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遇到的发展壁垒,探析了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陷入困境的原因、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改革发展的框架,对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突破困境、促进林场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市怀柔区国有林场为案例,在国有林场生态公益型的功能定位和一类事业单位管理体系的新要求下,分析林场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下一步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功能提升和经营管理体系完善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为北京市其他国有林场的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5月20日,北京京西林场近日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直属的北京最大国有林场。京西林场原是北京京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京煤林场,成立于1963年,管理林地总面积达17.46万亩,共有7个分散林区,其中门头沟区5个,面积14.13万亩,房山区2个,面积3.33万亩。按照《北京市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北京市国有林场全部为生态公益型林场,按照公益一类事业单  相似文献   

8.
文中以近城市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为研究对象,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发展背景下,针对国有林场发展和改革遗留的旧问题和当前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分析国有林场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结合近城市区位特征,基于联系生态服务功能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理论,总结当前昆明市西山林场存在的森林资源基底薄弱、森林经营管理观念固化、林场发展短板仍未补齐、林地权属不明晰、林场发展进程与近城市区位属性不协调等问题,从生态、社会、经济三大维度探索精准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增加林业碳汇、开展场外造林和社区共管、提升生态感知力等深化改革路径,配套建立改革支撑体系,为近城市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省87个国有林场中,有17个分布在平原地区,这些林场大多建于五、六十年代,以防风固沙为主要经营目的。由于多数林场立地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除尉氏、通许、中牟三个场经济条件较好外,其它国有林场普遍缺乏资本积累,有4个贫困林场收不抵支。加快国有林场改革步伐,已成为各国有林场及其主管部门急待研究的课题 一、当前平原地区国有林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国有林场以生态公益为主要经营目的,直接经济效益较差,一些地方政府重视不够,没有列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生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应大力推进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由森林生态效益的无偿使用向有偿使用、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1生态公益林发展现状1988年,按照省政府《转发省林业厅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国有林场苗圃的报告的通知》(鲁政办发[1998]10号)精神,省林业局开始对国有场圃进行分类经营认定,在全省310处国有林场和苗圃中,确定270处经营类型为生态公益型,38处为…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林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变革和转折时期,正经历着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林场存在的诸多困难与问题日益凸现。人员多、负担重、基础设施落后、分类经营改革缺乏有力的财政支撑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国有林场的发展。通过对浙江省天台县华顶林场近10多年来改革与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分析,立足该场的资源优势,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沙雅县位于塔里木河中上游 ,河两岸分布着林分质量较好的胡杨林及荒漠灌木林。为切实保护塔里木河中上游的生态资源 ,充分调动林区职工护林的工作积极性 ,沙雅县委、政府认真研究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问题 ,今年 8月 2 5日 ,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 ,解决县林场经营类型及胡杨林保护经费问题并作出决定。决定对林场性质、经费来源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一是明确了沙雅县林场为生态公益型林场 ,林场的主要任务是保护胡杨林、红柳等荒漠植被资源 ;二是确定了林场由差额预算单位改为全额预算 ,由县财政拨款解决林场干部职工的工资 ,离退休人员纳入…  相似文献   

13.
国有林场是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储备基地和生态建设的重要载体,但传统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很难适应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山东省淄博市原山林场和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两个国有生态公益型林场坚持以营林为基础,探索市场化改革路子,转变经营管理体制,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实行以人为本,取得了显著成效。其成功实践证明,国有林场改革必须坚持分类改革,加强林场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引入市场机制,建立适应新型经营管理体制的人事、劳动和工资制度。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当前国有林场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与改革的难点,赞同对国有林场进行分类治理,并把国有林场划分为产业型林场、兼业型林场和公益型林场三类,分别提出它们各自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9月10日,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在维都林场调研时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全力投入国有林场改革。要吃透精神,把握政策,逐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实现生态功能显著提升、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管理体制全面创新。二是全面加强生态修复和建设。要充分认识国有林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林业发展模式由经济利益为主向以保护森林为主转变,建立科学的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曲靖市国营海寨林场目前的基本情况及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治理措施,及生态公益型林场的运营和管理措施。分析了海寨林场目前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海寨林场森林经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下一步实施国有林场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国有林场分类经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国有林场实施分类经营的必要性出发,结合河南省国有林场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商品型林场、生态公益型林场及混合经营型林场应采取的经营技术及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有林场分类经营正在积极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定型划类结束之后,公益型林场将以发挥生态。社会效益为主要经营目的。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对原有的经营体制进行改革,在林场  相似文献   

19.
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国道312线2747公里处的甘肃省甘州区西城驿林场,是一个典型的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的公益型国有林场,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政策支持不到位,职工思想保守等问题,改革滞后,发展后劲不足,与新时期林业和生态建设的要求极不相符,为改变这种困境,林场根据国家有关国有林场改革的政策,组织职工学习讨论,集思广益,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12345”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围绕“一个主体”,强化林场管理即紧紧围绕提高林场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一主体。林场把建设绿色屏障、兴办绿色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广东省的林情以及省属国有林场的场情分析研究,根据国际、国内林业形势的变化,以我国加入WTO为契机,对广东省属国有林场实施分类经营,提出了商品型林场、生态公益型林场及混合经营型林场应采取的经营技术及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