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葡萄籽是葡萄酒厂和饮料厂在榨汁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它含有14%~17%的独具特色的特种油——葡萄籽油,还含有1%~3%的天然抗氧化剂——原花青素。  相似文献   

2.
一、技术简介 葡萄籽是葡萄酒厂和饮料厂在榨汁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它含有14%~17%的独具特色的特种油--葡萄籽油,还含有1%~3%的天然抗氧化剂--原花青素. 葡萄籽油的主要成分是亚油酸,其含量高达72%~76%.亚油酸是人体必需又不能自身合成的脂肪酸.  相似文献   

3.
以‘户太八号’葡萄籽为原料,利用微波辅助提取葡萄籽油,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建立数学回归模型,并用气相色谱测定了葡萄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优化的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0℃,料液比1∶11,提取时间23min,微波功率700W,在此条件下,数学回归模型预测提取率为92.85%,验证试验葡萄籽油提取率92.45%,说明数学模型可靠。葡萄籽油中含有大量的亚油酸,占葡萄籽油的71.45%。  相似文献   

4.
葡萄籽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籽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功能,其相关研究已引起广泛关注。综述了葡萄籽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GSPE)、白藜芦醇、单宁、葡萄籽油及蛋白质的营养保健作用,并总结了葡萄籽在食品、医药及美容工业中的应用进展,旨在促进葡萄籽在更多领域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葡萄籽油的提取及应用青岛医学院(266021)卢长润一、前言葡萄籽是葡萄酿酒或榨汁后的副产物,一般占葡萄总重的1%~3%。我国年产葡萄100多万吨,葡萄籽的量可达1万吨以上,以往葡萄籽连同葡萄皮一起加工成饲料,附加值很低。葡萄籽的含油率为12%~15...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葡萄籽油的生产、开发与利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溶剂法提取葡萄籽油,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对葡萄籽油提取率的影响,正交试验确定葡萄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石油醚作溶剂时,葡萄籽油提取率最高。随着提取时间的增加,提取率增加,超过3 h后提取率的增加趋势不明显。料液比为1∶8(g/ml)时,提取率达到最大值。随着提取温度的升高,葡萄籽油提取率增大,50~60℃时增幅较大。各因素对葡萄籽油提取率的影响主次顺序依次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结论]石油醚作溶剂时,葡萄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5 h,料液比1∶8(g/ml),提取温度70℃,该条件下,葡萄籽油提取率为14.85%。  相似文献   

7.
冷榨法制取葡萄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葡萄籽油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对人体有独特的营养保健作用,其综合利用价值较高,基于植物油料种籽低温冷榨技术的特点,笔者通过试验对比分别得到葡萄籽的低温冷榨工艺参数,如入料温度,榨机膛温、膛压,原料水分等,研究制取葡萄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利用吹风去杂的方法效率最高;当料温为50℃、入榨水分为5.5%时,所得原油理化指标较好。结论:通过低温冷榨工艺可以获得品质较高的葡萄籽油,产品在食用植物油新油源和化妆品基础用油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CO2萃取刺葡萄籽油及其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以刺葡萄种子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刺葡萄籽油的工艺,并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对刺葡萄籽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刺葡萄籽油的适宜工艺条件为:种子粉碎粒径0.40~0.53mm,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35℃,分离温度55℃,分离压力12MPa,在此条件下油脂萃取率为13.5%.GC/MS分析显示,剌葡萄籽油成分以脂肪酸为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87%,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以亚油酸为主,含量为82.32%;饱和脂肪酸主要为硬脂酸和棕榈酸,相对含量分别为9.03%,3.26%.  相似文献   

9.
对吉林地区野生山葡萄籽和山移植葡萄籽中总黄酮、低聚原花青素含量做对比分析;并利用GC-MS技术对葡萄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山葡萄籽中总黄酮(3.64%)含量略高于山移植葡萄籽中总黄酮,而低聚原花青素(0.95%)含量比山移植葡萄籽高1.07倍;葡萄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90%以上,其中亚油酸达75%以上,野生山葡萄籽油中亚油酸(78.84%)含量高于山移植葡萄籽,葡萄籽放置1年以后,亚油酸含量下降13.37%,而硬脂酸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0.
米彩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1083-11085
[目的]研究优化复方葡萄籽油软胶囊的内容物配方。[方法]以葡萄籽油为主要内容物,异甘草素和原花青素为辅料,研究复方葡萄籽油软胶囊的配方,并对软胶囊质量标准及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试验得到复方葡萄籽油的最佳配方为:以葡萄籽油为主要内容物,辅料为异甘草素(葡萄籽油质量的0.5%)、原花青素(0.5%);助悬剂为蜂蜡(3%);润湿剂为吐温(1%);抗氧化剂为维生素E(0.15‰)。通过对软胶囊质量标准及稳定进行考察得所制软胶囊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研究可为生产开发具有复合功能的葡萄籽油软胶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葡萄籽油的提取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文兵  李晓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06-107,110
[目的]探讨葡萄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以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温度对葡萄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葡萄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葡萄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选用乙醚作溶剂,提取时间120 min,提取温度45℃,料液比1∶10;在该优化条件下,提取率为12.19%。[结论]所得葡萄籽油颜色鲜亮、透明清澈,气味较纯正,其理化性质符合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传统溶剂法提取葡萄籽油溶剂难回收、有毒、安全性差等问题,本研究以葡萄籽为原料,采用乙醇水提法水相循环重复提取葡萄籽油,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pH值、时间、温度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并对乙醇水提法提取的葡萄籽油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葡萄籽油提取最佳条件是乙醇体积分数45%、pH值9、温度70℃,在此条件组合下葡萄籽油提取率高达30.1%,且葡萄籽油品质接近或达到国家标准。乙醇提取法满足绿色提取工艺的特点,为葡萄籽油高效提取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过去我们吃葡萄的时候都是把葡萄籽吐掉的,其实别看小小的葡萄籽,它里面蕴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含4%左右的原花青素,70%左右的亚油酸含量.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维生素A以及矿物质。  相似文献   

14.
以葡萄籽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对葡萄籽油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其最佳工艺条件是:葡萄籽粒度40目,含水量4.62%,压力30MPa,萃取温度43℃,萃取时间93min,一级分离压力30MPa,分离温度45℃;二级分离压力6MPa,分离温度35℃,葡萄籽油的萃取率为93.3%。超临界CO2提取的葡萄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0%,亚油酸含量高达67.8%。对得到的葡萄籽油进行理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的葡萄籽油的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溶剂法提取精炼后的葡萄籽油。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桃采后褐腐病的新型非化学农药防治手段,研究了不同用量葡萄籽油处理(体积分数分别为0.5%、0.1%、0.05%、0.01%)对桃采后褐腐病的抑制效果。将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终浓度:5×104 cfu/mL)和不同体积分数的葡萄籽油于PDB培养基中25℃下共培养24~96h,然后调查病原菌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情况。结果表明,当葡萄籽油体积分数≥0.05%时,其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100%。以打孔法人为模拟接种褐腐病菌(浓度:5×104 cfu/mL)至桃子上,随后接种不同体积分数的葡萄籽油,25℃下贮藏6d后调查褐腐病斑大小。结果表明,当葡萄籽油体积分数≥0.05%时,其在桃子体内对褐腐病斑的抑制率在50%以上,而且0.1%和0.5%的葡萄籽油用量对褐腐斑的抑制效果相当;当体积分数为0.01%时,葡萄籽油对病菌孢子萌发及桃褐腐斑的抑制效果大大降低。因此,将0.1%定为葡萄籽油抑制桃褐腐病菌的最佳用量。自然条件下,在1℃冷藏21d后,经0.1%葡萄籽油处理过的桃子发病率为20.0%,化学药剂戊唑醇处理过的桃子发病率为18.7%,而空白对照组发病率为45.5%,表明0.1%葡萄籽油的防治效果(56.0%)接近化学药剂防治效果(58.9%)。同时,对葡萄籽油处理过的果实进行了果实品质参数测定,包括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葡萄籽油处理过的果实品质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说明葡萄籽油在防治桃采后褐腐病方面具有代替化学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葡萄籽油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葡萄酒加工生产中的副产物充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单因素试验考察超声波提取时间、处理温度和超声波功率对葡萄籽油提取量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工艺条件,建立了二次多项回归模型方程,并结合SAS 9.0数学分析软件对其工艺条件参数进行了预测和评价。[结果]葡萄籽油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3 g/m L、提取时间48 min、处理温度37℃和超声波功率490 W,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葡萄籽油提取量为194.1 mg/g。[结论]该研究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获得的葡萄籽油提取工艺条件可靠,建立的二次回归模型方程合适有效,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以较低的成本充分提取葡萄籽中的活性物质,利用有机溶剂法对葡萄籽中的活性物质原花青素、葡萄籽油和白藜芦醇进行联合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溶剂法提取3种活性物质的6种不同组合中,原花青素的得率差异不显著,得率为163.196~164.740mg/g;葡萄籽油得率最高的为F组合[葡萄籽油(以石油醚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10,55℃浸提2次,每次30min.)→白藜芦醇(以乙酸乙酯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10,30℃浸提2次,每次3h)→原花青素(以70%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10,50℃下浸提2次,每次1h)],得率达231.047mg/g;白藜芦醇得率最大的为E组合(3种成分的提取参数与F组合相同,葡萄籽油→原花青素→白藜芦醇),得率为39.13μg/g,但与F组合的得率38.74mg/g差异不显著,且E组合中获得白藜芦醇浓缩液色素含量较高,后续白藜芦醇的脱色纯化较为困难.综合3种物质的得率及后续的纯化工艺,F组合为最佳提取组合,即先提取葡萄籽油,其次提取白藜芦醇,最后提取原花青素.  相似文献   

18.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葡萄籽毛油进行精制,克服了传统的制取葡萄籽油方法中工艺复杂、存在溶剂残留及在精炼过程中影响产品品质等不足。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精制葡萄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1.5h。该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制取的葡萄籽油纯度高、品质好、色泽淡黄透明、气味清香纯正。  相似文献   

19.
依据中心复合旋转设计原理,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设计法,考察冷榨压力、冷榨温度、冷榨时间对葡萄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榨葡萄籽油提取率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温度60 ℃ 、压力60 Mpa、时间2 h,提取率达到12.3%,所得原油理化指标较好。可见,通过低温冷榨技术可以获得品质更优的葡萄籽油,所得产品可开辟食用植物油新油源。  相似文献   

20.
刺葡萄籽油微胶囊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刺葡萄籽油微胶囊,并对其进行显微观察和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刺葡萄籽油微胶囊壁材配方对微胶囊化效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阿拉伯胶与变性淀粉质量比、乳化剂用量、芯材与壁材质量比、固形物含量,经正交试验得到其优化值分别为20∶38.5、5%、0.3∶1、25%;刺葡萄籽油微胶囊化工艺参数对微胶囊化效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出风温度、进风温度、乳化时间、乳化液温度,经正交试验得到其优化值分别为92 ℃、190 ℃、5 min、60 ℃.在上述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刺葡萄籽油微胶囊化效率在90%以上,微胶囊产品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和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