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高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紧密度有利于提高农户收入、促进农村农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对北京市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当前北京市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中存在的主体地位不平等,中介组织职能作用较差,机制不健全、约束力不强等主要问题,从提高农户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组织的中介平台作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约束力等3个方面提出了优化现有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对农业越来越重视,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逐渐发展成熟。该模式的展开,促进了我国农业产业的快速转变,传统农业逐渐被取代,现代农业不断得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自提出施行,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一个农业发展模式,而该模式的关键点在于如何解决个体农户与大市场的接轨问题,尤其是选择何种经营组织形式成了当前广泛关注的热点。我国各区域农户数量众多,多采用分散经营的方式。将分散的经营方式转变为适宜规模的社会化经营模式是党和国家以及地方政府都在着力解决的问题。构建科学、有效、合理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是应对此问题的有效策略,以此为基础可以满足农民获取规模效益和利润分红的目的。本文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及其利益联结机制进行分析,指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及其利益联结机制推行要点,最后提出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及其利益联结机制推行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相对稳定的合理利益联结机制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本文通过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不同模式的分析比较,力求得出适合重庆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联结模式。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现代化经营方式与产业组织形式,从整体上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而"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作为我国传统农业转型的主要选择之一,可以有效整合农户资源与市场资源,弥补农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保障农户利益,并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该文主要探讨农业产业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的主要类型及特性,并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说,以农户对户用沼气技术的选择为例,实证分析了农户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过程,探讨了影响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技术的意愿选择和实际选择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实际选择受到意愿选择和农户禀赋及决策环境的共同影响.因此,现阶段改变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和改善农户相关资源约束状况,将是推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安吉白茶正努力从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农业向订单农业转型,试图通过利益共同体将小农户纳入行业整体发展,但当地仍有不少农户选择"一家一户"的自产自销的农业经营方式。本文立足于政府、企业与农户三者关系,采用个体行为和结果的MARS模型探究安吉当地农户选择自产自销的原因及其内在机制,为小农户突破大市场壁垒,促进产业一体化发展提供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农业龙头企业以其规模性和适应性迎合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和农户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利益联结机制。论文从原料产地视角剖析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的几种模式,从而为农业龙头企业更好地带动农户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科学合理的农业技术进步机制应符合商品经济原则,能正确选择合适本国资源特点的技术进步。我国农业技术进步机制是农户在利益支配下能动的技术选择和政府对技术选择实现的推动两者的有机结合。土地产权关系的明晰、农村要素市场的完善、正确的农业技术进步战略是农业技术进步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机制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相对稳定合理有效的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基于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机制形成动因、经营形式及参与者功能定位,提出构建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间利益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有效成功的经营方式,它可以解决农户的小规模生产与市场的衔接问题,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民收入有较大的提高。但在发展过程中,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是薄弱环节,它们不能有效地联结,使农民收入的提高受到影响,也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因此,探索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东北稻米产业链的各环节收益分配不合理的问题,以黑龙江省为例,全面剖析稻米生产、加工、销售3个环节的成本收益状况及产业链的利润分配格局。结果表明:目前水稻种植者、加工企业和超市的收益比例分别为47.2%、4.9%和47.9%;基于Shapley值法按照贡献度对现有收益分配格局进行调整,3个经济主体的收益分配比例分别为44.3%、18.4%和37.3%;利用多级综合模糊评价对各环节风险系数进行求证,3者之间的收益比例分别为49.4%、16.2%和34.4%;最后针对链条环节关系松散、风险防控能力弱、链条增值空间低等提出以下建议: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农业保险支持力度、加大产品的创新投入、强化产业品牌增值等。  相似文献   

12.
谌立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455-2456
通过对杨凌农业合作组织的调查,总结出农民最关注农业合作组织的几个问题:收入、管理、政策、产权和利益的分配,并对杨凌农业合作组织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理论上讲 ,农民增收是一个社会分配问题 ,但从其实质上是一个政策和制度问题。因为制度和政策导向规定了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利益分配趋向。因此 ,研究农民增收问题 ,必须从政策和制度的角度加以分析。拟从政策和制度等方面对农民增收问题作一些探讨 ,从而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失地农民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必须逾越的障碍。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保障政策设计只能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而不能解决失地农民的发展,从而使失地农民问题解而不决。彻底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必须实施蜕变政策,使失地农民成长为新型农民。蜕变政策不仅具有独特的效用,而且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李风阳  余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3101-3103
以宁夏盐池县为例,通过对比禁牧村农户与开牧村农户在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行为差异,以及对开牧试点村农户自身在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行为变化的剖析,认为开放的制度环境能促进草场治理方式的市场化、村民养殖方式的合作化、养殖业规模化以及社区成员的自我治理。有条件的开牧政策,不仅能满足农牧民的生计、推动草场畜牧业的规模化与市场化发展,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草场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6.
论农民收入的增长过程及提高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980--2000年间我国农民收入增长与结构变化以及城乡之间的收入差异进行了分析,并从提高农民收入的绝对量水平和缩小农民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两方面考虑。为今后十年农民收入增长设定几种可能目标。要使农民收入持续稳定获得提高,必须扩大农民的土地经营规模。从产权的角度出发,在土地存量既定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的流量调整,来加快土地流转和集中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贵州轻简化油菜栽培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是以自然免耕移栽、免耕直播技术为核心,简化了传统育苗移栽技术中的复杂栽培管理过程,减轻了劳动强度,符合当前贵州省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客观要求。采用油菜轻简化栽培可节约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本文主要总结和分析了近年来贵州省油菜科研和生产上开展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和生产状况,阐述了推广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今后贵州省油菜生产的发展思路,推广轻简化油菜栽培技术对稳住油菜面积、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农村劳动力流失的背景下,农民培训体系缺乏合理规范与科学设置、市场发展非均 衡化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新型农民培育机制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积极建立并健全农村培训机制, 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农民培训事业的快速发展。本文结合农民培育机制的重要性,探析农民培育 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目前,侵犯农民土地权益造成一系列严重的负面影响.从制度角度看,侵犯农民土地权益的内因是农村土地制度产权关系的缺陷,外因是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要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必须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一是改革征地补偿制度,二是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三是改革单一"国家征地"模式,允许"农地入市".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区域农民竞争力实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争力对中国农民有着特殊的意义。分析了农民竞争力的内涵,构建了农民竞争力指标体系,实证评估出中国各区域农民的竞争力水平,比较了各区域农民竞争力并提炼出中国区域农民竞争力的分布特点,提出了若干提升农民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