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酶解青蒿联合地衣芽孢杆菌饲喂肉仔鸡对其生长性能和盲肠菌群的影响。选取1日龄科宝(Cobb)肉仔鸡4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 mg/kg抗生素(主要成分为维吉尼霉素)、1 g/kg酶解青蒿以及1 g/kg酶解青蒿+200 mg/kg地衣芽孢杆菌。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抗生素组和试验Ⅰ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5.18%和7.49%(P0.05);试验Ⅱ组肉仔鸡终末体重显著提高(P0.05),抗生素组和试验Ⅰ组分别提高6.94%和6.94%(P0.05)。各组肉仔鸡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2)对肉仔鸡盲肠菌群进行alpha多样性分析发现,抗生素组和各试验组盲肠菌群多样性均有所提高(P0.05)。对4组肉仔鸡盲肠菌群组成进行分析显示,在门水平上,优势菌门主要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软壁菌门(Tenericutes)。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和各试验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和各试验组拟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粪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试验Ⅱ组瘤胃球菌科UCG-014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由此得出,酶解青蒿用于肉仔鸡饲粮具有替代抗生素的潜质。饲粮单独添加酶解青蒿具有改善肉仔鸡生长性能的趋势,酶解青蒿和地衣芽孢杆菌联用可通过改善盲肠菌群结构,提高肠道菌群多样性,以及提高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相对丰度的比例来提高肉鸡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霉菌毒素吸附剂(MA)与植物精油(EO)或有机酸(OA)的复合物对蛋鸡盲肠微生物多样性、菌群结构及物种丰度的影响,试验选取270只29周龄的健康罗曼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65 g/kg MA-OA复合物(MOA组)和0.70 g/kg MA-EO复合物(MEO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1)各组间盲肠菌群α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 > 0.05)。β多样性分析显示,与CON组相比,MOA组盲肠菌群结构分布相对零散,物种相似度较低。(2)在门水平上,与CON组相比,MEO组、MOA组绿湾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 < 0.05),梭杆菌门相对丰度有一定降低(P > 0.05)。(3)在属水平上,与CON组相比,MOA组、MEO组理研菌属相对丰度有提高的趋势(P =0.099),肠球菌属相对丰度有降低的趋势(P =0.097)|MOA组帕拉普氏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 < 0.05),瘤胃梭菌属_1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 < 0.05),不动杆菌属和丁酸球菌属相对丰度有提高的趋势(0.05≤P < 0.10)。(4)LEfSe分析显示,与CON组相比,MOA组乳酸杆菌属、瘤胃梭菌属_1、未明确克里斯滕森菌科和理研菌属显著富集。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MA-OA复合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蛋鸡盲肠微生物多样性,优化肠道菌群结构。 [关键词] 霉菌毒素吸附剂|有机酸|植物精油|肠道菌群|蛋鸡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凹凸棒石负载植物精油复合物(EO-PGS)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选取480只65周龄健康的罗曼粉壳蛋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蛋鸡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蛋鸡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0、0.75和1.00 g/kg EO-PGS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0.75和1.00 g/kg EO-PGS组的产蛋率显著提高(P0.05)。2)β多样性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75和1.00 g/kg EO-PGS组盲肠菌群结构分布相对零散,相似度较低。3)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盲肠软壁菌门相对丰度有提高的趋势(P=0.071),0.50和0.75 g/kg EO-PGS组盲肠迷踪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0.50和0.75 g/kg EO-PGS组盲肠Elusimicrobium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0.50 g/kg EO-PGS组盲肠优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盲肠双歧杆菌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盲肠沙门氏菌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0.50和1.00 g/kg EO-PGS组盲肠大肠杆菌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0.50 g/kg EO-PGS组十二指肠和盲肠乳酸杆菌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 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0.50和1.00 g/kg EO-PGS能够改善蛋鸡生产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微生物多样性,优化肠道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酿酒酵母培养物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以及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相近的28日龄断奶仔猪180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仔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75 g/t金霉素+50 g/t吉他霉素+10 g/t维吉尼亚霉素,酿酒酵母培养物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5 kg/t的酿酒酵母培养物。试验期38 d。结果显示:1)酿酒酵母培养物组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与抗生素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酿酒酵母培养物组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抗生素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酿酒酵母培养物和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盲肠微生物多样性均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是均可以影响断奶仔猪盲肠微生物的菌群丰度。其中,对照组瘤胃球菌科UCG-005(Ruminococcaceae UCG-005)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抗生素组和酿酒酵母培养物组(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酿酒酵母培养物显著降低了螺旋体门(Spirochaeates)的相对丰度(P0.05),而饲粮添加酿酒酵母培养物和抗生素均显著降低了克里斯滕森菌科R-7群(Christensenellaceae R-7 group)、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和密螺旋体属2(Treponema 2)的相对丰度(P0.05),饲粮添加酿酒酵母培养物组有提高普雷沃氏菌属2(Prevotella 2)(P=0.064)、普雷沃氏菌属7(Prevotella 7)(P=0.058)以及普雷沃氏菌属9(Prevotella 9)(P=0.072)相对丰度的趋势。与抗生素组相比,饲粮添加酿酒酵母培养物有提高普雷沃氏菌属7相对丰度的趋势(P=0.072)。与抗生素组和对照组相比,酿酒酵母培养物组四大主菌门的总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酿酒酵母培养物能够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提高养分消化率,改善盲肠微生物的菌群丰度,降低肠道致病菌的丰度,达到与添加抗生素相似的饲喂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复合植物提取物对蛋鸡生产性能、肠道黏膜形态及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取960只42周龄的健康状态良好且体重、产蛋率相近的海兰灰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8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50、300和45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预试期10 d,正试期56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0和45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显著提高了蛋鸡的产蛋率(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显著降低了空肠和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5),显著增加了十二指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5)。3)在盲肠菌群结构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在门水平上,饲粮中添加300和45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显著提高了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饲粮中添加45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显著降低了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饲粮中添加45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显著提高了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有提高艾克曼菌属相对丰度的趋势(P=0.063)。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30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可提高蛋鸡的产蛋率,降低空肠和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提高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并提高盲肠菌群中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从而改善蛋鸡的肠道黏膜形态及盲肠菌群结构,提高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饲粮中添加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粪便菌群多样性的影响。选取36日龄“杜×长×大”仔猪80头,随机分为A、B、C、D组,D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A、B、C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10%、15%的发酵豆粕。试验结束采集4组仔猪的粪便,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中细菌的16SrRNA基因的V3~V4区序列进行测序。结果表明:1)菌群的平均有效序列数为47218条;在97%的相似水平下共产生了3581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共检测到12个门、21个纲、33个目、64个科、111个属和137个种。2)α多样性指数在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B组的Shannon指数最高,菌群最丰富。β多样性分析表明,4组菌群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分组效果较好。3)门水平的优势菌为厚壁菌门,科与属水平的优势菌分别为乳酸菌科和乳酸菌属。B组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D组(P<0.05),乳酸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A、D组(P<0.05),但与C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4)菌群主要参与的代谢通路为糖类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核酸代谢、辅酶和维生素代谢。除核酸代谢外,其余4种代谢通路中,B组菌群的相对丰度最高并依次为C、A、D组。综上所述,在仔猪饲粮中添加10%的发酵豆粕,能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显著增加肠道中厚壁菌门、乳酸菌科和乳酸菌属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维持肠道的健康,促进营养物质的代谢。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蒙脱石(MMT)和枯草芽孢杆菌(BS)对产蛋鸡盲肠菌群和肠道通透性的影响。采用2×2双因子随机设计,选择360只29周龄健康的罗曼粉壳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0.5 g/kg MMT(MMT组)、基础饲粮+5×108CFU/kg BS(BS组)、基础饲粮+0. 5 g/kg MMT+5×108CFU/kg BS(MMT+BS组)。预试期7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1) BS组测序获得的有效序列显著多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组测序获得的优质序列较对照组均有一定增加(P>0.05)。2)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MMT组梭杆菌门相对含量有降低的趋势(P=0.072),MMT+BS组迷踪菌门相对含量有降低的趋势(P=0.053)。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MMT组梭杆菌属相对含量有降低的趋势(P=0.072),BS组乳杆菌属相对含量显著提高(P<0.05),BS组和MMT+BS组巨单胞菌属相对含量显著提高(P<0.05),MMT+BS组梭菌属相对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BS显著降低了产蛋鸡血浆二胺氧化酶活性和内毒素含量(P<0.05),有降低血浆D-乳酸含量的趋势(P=0.051)。可见,MMT、BS及其联用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蛋鸡盲肠菌群的物种丰度,添加BS降低了肠道通透性。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评估不同蛋白质水平饲粮对肥胖犬体况、血清生化指标、粪便短链脂肪酸浓度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30只肥胖型拉布拉多猎犬,随机等分为3组:低蛋白质组(LP组),饲喂粗蛋白质含量为20.58%的低蛋白质饲粮;中蛋白质组(MP组),饲喂粗蛋白质含量为27.77%的中蛋白质饲粮;高蛋白质组(HP组),饲喂粗蛋白质含量为39.04%的高蛋白质饲粮)。试验期为45 d。结果表明:1)与LP组和MP组比较,HP组犬体重、体脂率以及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著降低(P0.05)。2)与LP组和MP组比较,HP组粪便中乙酸及总短链脂肪酸浓度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丁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体脂率与粪便中乙酸及总短链脂肪酸浓度呈正相关关系,与丁酸浓度呈负相关关系。3)与LP组和MP组比较,HP组肠道菌群Simpson指数显著升高(P0.05),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比值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HP组主要富集梭菌属、瘤胃球菌属及普拉梭菌属等细菌;HP组肠道菌群基因功能主要富集在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色氨酸代谢及柠檬烯和蒎烯降解等7个第3层级KEGG通路上。综上所述,高蛋白质饲粮可改善肥胖犬肠道菌群结构及短链脂肪酸代谢,有减重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枸芪多糖对育肥猪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组成的影响。选用180头80日龄的健康育肥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的枸芪多糖,试验期为3个月。采集育肥猪盲肠内容物,提取样本中细菌基因组DNA,进行16S rDNA基因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1)试验组肠道菌群的Ace指数、Chao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在门水平上2组的两大优势菌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对照组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及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及互养菌属(Synergistes)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试验组(P<0.05)。3) 2组在属水平上的优势菌均为拟杆菌属(Bacteroides),试验组巨单胞菌属(Megamonas)和螺杆菌属(Helicobacter)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饲粮中添加枸芪多糖可提高育肥猪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通过促进有益菌厚壁菌门、互养菌门与抑制有害菌变形菌门、梭杆菌属和螺杆菌属的增殖优化肠道菌群平衡,建立更健康的肠道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苹果渣对伊拉肉兔盲肠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32日龄断奶肉兔100只,按照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兔。各组分别饲喂含0、6%、12%、18%和24%苹果渣的饲粮。试验期为30 d。饲养试验结束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盲肠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苹果渣对门、科水平上菌群相对丰度影响不显著(P0.05);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Ⅳ组UCG-010属的比例极显著增加(P0.01);厚壁菌门一种未定义菌属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试验组(P0.05),添加苹果渣对其他菌属相对丰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苹果渣可以改变生长肉兔盲肠微生物的丰度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养殖方式下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对广西黄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与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取35日龄健康状态良好的广西黄鸡3 300羽,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30羽。2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饲粮)和试验组(基础饲粮+500 g/t丁酸梭菌,制粒后活菌数≥2.88×105CFU/g),分2个阶段进行饲养试验:第1阶段35~49日龄,笼养方式;第2阶段50~80日龄,转换为地面散养方式。结果表明:1)35~49日龄笼养阶段,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对广西黄鸡的生长性能影响不大,但具有提高广西黄鸡平均日增重以及降低料重比的趋势(P0.05)。2)35~49日龄笼养阶段和50~80日龄散养阶段,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显著提高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绒毛高度(P0.05),显著降低隐窝深度(P0.05),显著提高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3)在不同的养殖模式下,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可显著提高厚壁菌门相对丰度(P0.05),有提升梭菌属和瘤胃球菌属相对丰度的趋势(P0.05);且笼养转散养后,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盲肠菌群的相对丰度增加(P0.05)。综上所述,在不同养殖方式下,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对不同日龄广西黄鸡的生长性能未产生显著影响,但有提高平均日增重以及降低料重比的趋势,可以促进广西黄鸡肠道形态的发育,提高盲肠菌群的相对丰度,且笼养转散养后,盲肠菌群的相对丰度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豆粕饲料中添加丁酸钠对大口黑鲈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6.30±0.01)g的大口黑鲈为研究对象,试验设对照组(鱼粉组)、豆粕组(豆粕替代30%鱼粉)和丁酸钠组(豆粕组饲料基础上添加0.2%的丁酸钠)。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养殖试验为期56 d。结果显示:豆粕组肠道菌群组成显著改变,而添加丁酸钠降低了豆粕饲料引起的菌群组成改变,并与对照组菌群组成更加接近。相比对照组,豆粕组厚壁菌门、乳杆菌属、魏斯氏菌属和片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分别下降了89.4%、95.6%、71.2%和73.9%,软壁菌门和支原体属的相对丰度分别升高了4797.0%和5073.0%(P <0.05)。相比豆粕组,丁酸钠组厚壁菌门、拟杆菌属和萄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分别增加了442.8%、911.1%和569.0%,软壁菌门和支原体属的相对丰度分别降低了98.3%和98.3%(P <0.05)。功能预测表明,豆粕组大口黑鲈肠道菌群在“氨基酸转运代谢”“RNA加工修饰”“能量生成和转换”“翻译、核糖体结构和生物合成”等功能类群的相对丰富显著提高,在“抵御机制”“碳水化合物转运代谢”“复制、...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伊犁鹅产蛋性能和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取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4岁伊犁鹅2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伊犁鹅。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分别添加0、0.2、0.3 g/kg和0.4 g/kg的复合酶制剂。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随机选取对照组和试验Ⅱ组(产蛋性能最佳组)伊犁鹅各8只采集盲肠内容物,提取其DNA,用特异性引物扩增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使用基于NovaSeq测序平台对细菌16S rRNA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1)在试验的第4周,试验Ⅱ组的产蛋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Ⅰ组(P0.05)及试验Ⅲ组(P0.05),试验Ⅱ组的料蛋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全期,试验Ⅱ组的产蛋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的盲肠微生物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极显著升高(P0.01),梭杆菌门相对丰度极显著降低(P0.01);在属水平上,拟杆菌属相对丰度极显著升高(P0.01),脱硫弧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梭杆菌属相对丰度极显著降低(P0.01)。综上所述,在饲粮中添加0.3 g/kg复合酶制剂可显著提高伊犁鹅产蛋率,显著降低料蛋比,显著或极显著增加盲肠有益菌(拟杆菌门、拟杆菌属、脱硫弧菌属)的相对丰度,极显著减少有害菌(梭杆菌门、梭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利于提高伊犁鹅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和预防肠道疾病,从而提高伊犁鹅的产蛋性能。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沙葱粉或复合益生菌制剂对杜寒杂交羊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液菌群多样性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杜寒杂交羊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各组饲喂饲粮如下:对照组,基础饲粮;沙葱组,基础饲粮+沙葱粉(沙葱粉添加量为饲粮干物质的0.46%);复合益生菌组,基础饲粮+复合益生菌制剂(复合益生菌制剂添加量为饲粮干物质的4.35%)。饲喂90 d后,随机从每组羊群中选取体重相近的试验羊4只,屠宰后采集瘤胃液,检测瘤胃发酵参数,并运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瘤胃菌群多样性。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复合益生菌组瘤胃液乙酸浓度显著提高(P0.05),沙葱组瘤胃液乙丙比下降(P0.05),复合益生菌组瘤胃液乙丙比则升高(P0.05)。2)复合益生菌组瘤胃液香农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沙葱组瘤胃液香农指数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 0.05)。3)在前10种菌门中,沙葱组各菌门相对丰度与对照组存在差异,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复合益生菌组拟杆菌门、疣微菌门和互养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科水平上,沙葱组和复合益生菌组氨基酸球菌科的相对丰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饲粮中添加沙葱粉或复合益生菌制剂均可以改变瘤胃发酵类型,并可不同程度地丰富瘤胃液菌群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鼠李糖乳杆菌对早期断奶成华黑仔猪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用32头体重为(7.54±0.19) kg的28日龄断奶成华黑仔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鼠李糖乳杆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56 mg/kg鼠李糖乳杆菌,使每千克饲粮活菌数达到2.78×10~9CFU。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鼠李糖乳杆菌组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和肉料比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鼠李糖乳杆菌组断奶仔猪血清总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2、补体3和免疫球蛋白G含量、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 0.05)。3) 16S rDNA基因高通量测序显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断奶仔猪盲肠内容物菌群中的优势菌门。在属水平上,鼠李糖乳杆菌组盲肠内容物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Allo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1.00倍和3.79倍,而盲肠内容物普雷沃氏菌属9(Prevotella_9)和埃希氏菌-志贺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的相对丰度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54.54%和70.62%。综上所述,饲粮添加鼠李糖乳杆菌能够提高早期断奶成华黑仔猪平均日增重和肉料比,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和机体免疫性能,提高盲肠内容物乳杆菌属和Alloprevotella相对丰度,降低盲肠内容物埃希氏菌-志贺氏菌属相对丰度,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促进肠道健康,从而提高其生长性能和免疫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益生菌对蛋鸡早期生长、饲粮养分利用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用540只体重相近且健康的1日龄罗曼褐壳蛋鸡公雏,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喂添加0.1 g/kg杆菌肽锌预混剂的基础饲粮,益生菌组饲喂添加1 g/kg益生菌制剂的基础饲粮。试验期7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和抗生素组70日龄体重均显著提高(P0.05),且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饲粮粗蛋白质的表观利用率提高了8.7%(P=0.054),钙的表观利用率提高了22.96%(P0.05);抗生素组饲粮能量的表观利用率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试验鸡盲肠中微生物菌群的种类数和有益菌丰度均有提高,有害菌丰度有所降低;抗生素组试验鸡的盲肠有害菌丰度降低,但盲肠微生物的丰富度和有益菌丰度也同时降低。由此看出,饲粮中添加益生菌可促进蛋鸡早期的生长,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提高机体生理健康状况,而且益生菌比抗生素更有益于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17.
不同精粗比饲粮条件下奶牛瘤胃细菌菌群结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揭示不同精粗比饲粮条件下奶牛瘤胃细菌菌群结构的变化。选择24头健康、体重相近、胎次相同、产后3周左右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头),分别饲喂高精粗比饲粮(60∶40,HC组)和低精粗比饲粮(40∶60,LC组),试验期为45 d。运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奶牛瘤胃细菌菌群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HC组奶牛瘤胃液丙酸比例极显著高于LC组(P0.01),乙酸/丙酸极显著低于LC组(P0.01)。2) HC组奶牛瘤胃细菌操作分类单元数量极显著低于LC组(P0.01)。3) LC组的Ace指数、Chao1指数显著高于HC组(P0.05),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极显著高于HC组(P0.01)。4) LC组奶牛瘤胃中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纤维杆菌门、疣微菌门、SR1、软壁菌门、TM7、黏胶球形菌门、迷踪菌门丰度极显著高于HC组(P0.01),HC组奶牛瘤胃中变形菌门、螺旋菌门丰度极显著高于LC组(P0.01)。5) LC组奶牛瘤胃中纤维杆菌属、瘤胃球菌属、琥珀酸菌属、甲烷短杆菌属、BF311丰度极显著高于HC组(P0.01),丁酸弧菌属丰度显著高于HC组(P0.05); HC组奶牛瘤胃中密螺旋菌属、粪球菌属、Shuttleworthia丰度极显著高于LC组(P0.01),vadinCA11丰度显著高于LC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精粗比显著影响了奶牛瘤胃中细菌总数和多样性。高精粗比饲粮条件下,瘤胃中纤维降解菌的生长受到抑制,促进了瘤胃中产酸菌的增殖,从而改变了瘤胃发酵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探究海带粉作为饲料原料对饲喂高精料饲粮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及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为(605±36)kg的健康泌乳中后期荷斯坦奶牛1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5头。采用随机试验设计,3组奶牛分别饲喂45%低精料饲粮、55%高精料饲粮和55%高精料+5%海带粉饲粮。试验期为35d,于试验末对晨饲前奶牛经口腔采集瘤胃液,测定其pH,氨态氮、微生物蛋白、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菌群结构。结果显示:1)相比55%高精料饲粮,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后,瘤胃中pH显著升高(P<0.05),氨态氮和微生物蛋白的浓度显著降低(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以及挥发性脂肪酸中丁酸、异丁酸和异戊酸的比例显著增加(P<0.05)。2)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降低了样本独有的操作分类单元(OUT)数量,但对瘤胃细菌α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P>0.05)。在门水平上,与44%低精料饲粮相比,55%高精料饲粮显著增加了瘤胃中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瘤胃中SR1_Absconditabacteria的相对丰度(P<0.05);而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后,瘤胃中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瘤胃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同时进一步显著增加了瘤胃中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相对于45%低精料饲粮,55%高精料饲粮显著增加了瘤胃中瘤胃球菌属2(Ruminococcus_2)和毛螺菌科NK3A20类群(Lachnospiraceae_NK3A20_group)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瘤胃中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_1)和普雷沃氏菌科UCG-003(Prevotellaceae_UCG-003)的相对丰度(P<0.05);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后,进一步显著降低了瘤胃中Prevotella_1的相对丰度(P<0.05),并显著增加了瘤胃中Ruminococcus_2的相对丰度(P<0.05)。综上可见,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的海带粉可以改善饲喂高精料饲粮奶牛的瘤胃发酵环境,调整瘤胃菌群结构,对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纤维水平对金华猪生长性能、盲肠菌群结构和短链脂肪酸(SCFA)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45头平均体重为54.27 kg的健康金华猪,随机分为低纤维组(LF组)、中纤维组(MF组)和高纤维组(HF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LF组饲喂基础饲粮,MF组和HF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7.5%和15.0%苜蓿粉;LF组、MF组和HF组饲粮中的纤维水平分别为3.86%、4.55%和5.92%。试验期60 d。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选取1头接近平均体重的猪进行屠宰,取盲肠内容物用于提取微生物基因组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特定的微生物类群进行定量分析,同时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菌群结构,并测定SCFA含量。结果表明:1)金华猪体重随着饲粮纤维水平的升高呈现上升的趋势(P0.05),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2)金华猪盲肠中的优势菌门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软壁菌门(Tener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90%以上,其中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随饲粮纤维水平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3)在属水平上,优势菌属分别是拟杆菌目S24-7菌属(Bacteroidales S24-7 group norank)、拟普雷沃氏菌属(Alloprevotella)、普雷沃氏菌科UCG-003菌属(Prevotellaceae UCG-003)、毛螺菌科XPB1014菌属(Lachnospiraceae XPB1014group)和瘤胃球菌科UCG-005菌属(Ruminococcaceae UCG-005)等。其中,拟杆菌目S24-7菌属和拟普雷沃氏菌属的相对丰度随着饲粮纤维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0.05)。4)与LF组相比,HF组金华猪盲肠中乳酸杆菌、梭菌群Ⅰ以及丁酰辅酶A乙酸辅酶A转移酶基因丰度显著升高(P0.05),丁酸和总SCFA含量也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适当提高饲粮纤维水平可提高金华猪盲肠中拟杆菌目S24-7菌属、拟普雷沃氏菌属相对丰度以及菌群发酵产丁酸关键酶丁酰辅酶A乙酸辅酶A转移酶基因丰度,从而提高盲肠中丁酸及总SCFA的含量,最终改善金华猪的平均日增重。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细鳞鲑生长及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106CFU/g植物乳杆菌为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平均体重5~8 g的细鳞鲑,在室内养殖56 d后,取中后肠段内容物及其黏膜,提取微生物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植物乳杆菌可显著增加细鳞鲑的特定生长率(P0.05)。α多样性分析显示试验组肠道菌群多样性(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丰富度(Ace指数、Chao指数)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β多样性分析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肠道菌群分群明显。在门水平上,试验组肠道菌群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丰度达96.03%,而对照组主要由几个丰度较大的菌门组成,分别为厚壁菌门(23. 79%)、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23. 30%)、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8.95%)、螺旋菌门(Spirochaetae)(6.67%)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5.35%)。在属水平上,试验组肠道菌群中丰度大于1%的菌属仅有3个,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58.94%)、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26.00%)和肠球菌属(Enterococcus)(10.62%),总丰度达95.66%,而对照组丰度大于1%的菌属达11个,但总丰度仅为58.24%,主要有未命名_蓝细菌门(unclassified_Cyanobacteria)(23.30%)、劳尔氏菌属(Ralstonia)(11.70%)、短螺旋体属(Brevinema)(6.67%)和普氏菌属(Prevotella)(3.90%)。综上,饲料中添加植物乳杆菌能促进细鳞鲑的生长,提高其肠道中乳酸菌的比例,抑制其他菌群的生长,降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