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祁连山林区土壤水分条件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祁连山林区云杉林、圆柏林、灌丛林和牧草地等4种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进行长期定位研究,揭示出生长季节内各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从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土壤水分有效性等几个方面对祁连山林区主要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条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表明祁连山林区主要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弱利用层、土壤水分利用层、土壤水分调节层;林地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补偿期、土壤水分消退期、土壤水分稳定期4个时期.根据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有效性,将土壤水分划分为易效水、中效水和难效水三种状态,评价土壤水分有效性认为云杉林水分供应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2.
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南缘的油松(Pinu.stabulaeformis)、刺槐(Robinia psedudoacacia)人工林及荒坡的土壤水分动态的研究分析,认为林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可以分为:土壤水分微弱利用层、土壤水分利用层、土壤水分调节层和土壤水分微弱调节层,荒坡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可分为:速变层、活跃层、次活跃层和相对稳定层.各立地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可以分为: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消退期、土壤水分恢复期、土壤水分稳定期和土壤水分消耗期.  相似文献   

3.
云南干热河谷微地形改造对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定位观测和对比试验,对云南干热河谷典型地段改造后微地形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的季节动态变化主要取决于降水量的大小及年内分配,通常分为土壤水分缓慢失墒期、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缓慢消耗期和土壤水分稳定期等4个时期.雨季,水平沟、水平台的土壤水分季节动态变幅较自然坡面大.改造微地形等高水平上各层次的年平均含水率比自然坡面高,变异系数比自然坡面小,各微地形土壤含水量的变幅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均可分为土壤水分弱利用层、土壤水分利用层、补充调节层等3个作用层.雨季土壤水分的消退以表层最快,向下呈递减趋势.微地形改造后,雨后土壤水分的消退变缓,土壤水分在土壤中停留的时间增加,有利于植物的吸收利用.干热河谷地区微地形改造后明显改善了土壤水分环境.图3表4参16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面果园的土壤水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面果园为对象,通过测定阴坡、阳坡、半阴半阳坡坡面果园不同部位土壤的储水量,分析果园土壤水分空间、时间变异性,以及土壤水分亏缺程度。结果表明,坡面果园0200 cm土壤水分贮量为314.7 mm,低于坡地28.8%;土壤储水量受降水的影响呈现年际波动,同时土壤储水量波动具有明显滞后性。年内土壤水分可划分3个阶段,秋冬季土壤水分缓慢累积阶段,春末夏初土壤水分强烈消耗阶段,夏季土壤水分波动变化阶段。坡向、坡位不同,土壤水分变异很大,土壤水分贮量受降水等因素影响,在每年49月份土壤水分贮量低于适宜田间持水量。西北林学院学报21卷第5期王 健等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面果园的土壤水分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5.
虎峰镇土壤水分的动态及其随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4-2007年每天的土壤水分监测数据,研究了重庆铜梁地区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并对生长季土壤水分的变化进行了动态模拟。结果表明,监测年内各层土壤水分无论在枯水年还是平水年均有显著差异,平水年土壤水分含量和变异系数均高于枯水年;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可分为稳定期、消耗期、波动期。用Laio模型推导出的土壤水分峰度和变幅与观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南缘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刺槐(Robinia psedudoacacia)人工林及荒坡的土壤水分动态的研究分析,认为林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可以分为:土壤水分微弱利用层、土壤水分利用层、土壤水分调节层和土壤水分微弱调节层,荒坡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可分为:速变层、活跃层、次活跃层和相对稳定层。各立地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可以分为: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消退期、土壤水分恢复期、土壤水分稳定期和土壤水分消耗期。  相似文献   

7.
利用贵州省12个土壤水分观测站的小时土壤水分及降雨数据,对持续干旱、连续阴雨天气背景下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一次降雨过程中不同深度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并根据仁怀、镇远、罗甸、荔波土壤剖面各层次土壤水分变化图,对降雨过程中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周媛  王连喜  何寿仁 《现代农业科技》2013,(17):245-246,248
分析了2012年南丰县桔园土壤水分随时间和深度的变化,阐述了桔园土壤水分变化的原因和桔园土壤水分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了环境因子影响桔园土壤水分变化具有滞后性及桔园土壤水分变化对柑橘生育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柑橘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9.
海南西部桉树人工林春季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南儋州桉树林与椰林样地连续定点采样,分析春季桉树林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及其与椰林土壤水分差异。结果表明:(1)1─4月为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逐渐降低,桉树林土壤水分明显低于椰林。(2)土壤水分表层、次表层、深层差异明显。桉树林土壤表层含水量较低,变化较大;次表层土壤含水量相对较为稳定;深层含水量较多,也较稳定。(3)连载代次和树龄与土壤水分含量有明显的关系。与连载代次相比,树龄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更大;树龄愈长土壤水分含量愈少;采伐之后1龄桉树林土壤水分处于恢复阶段,含水量较高。短伐连栽生产和经营方式对桉树林水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土壤水分含量,分析降雨量、土壤质地等相关影响因素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及土壤水分日变化规律,为土壤水分含量提供直观的数据支持并指导大田农事生产。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定晋南旱塬冬小麦农田的土壤水分,分析了深层土壤水分与表层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0~30 cm土层受降水和土壤蒸发的交互作用强烈,土壤水分变化幅度较大;120 cm以下各层土壤水分直接受外界变化的影响较小,水分运行较慢,土壤水分的变异幅度较小。在研究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根据Biswas土壤水分估算模式参数的2种情况即d0分别取固定值和任意值时计算的各参数值,对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分进行模拟预测,以便为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与动态调控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通过比较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来检验分析预测模型的精度,结果显示,平均相对误差为10%左右,且0~50 cm的预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在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进行试,针对土壤水分的动态监测优化设计土壤采样点袁建立基于WSNs的土壤水分数据实时采集网络,,以GIS与地统计学方法相结合方式分析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表现出低等变异特征,人为活动对土壤水分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有序聚类法在土壤水分垂直分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阶段土壤水分动态研究中土壤水分垂直剖面分层方法所存在的数学理论依据不足的问题,应用有序聚类法中次序不变性的特点,以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吉县刺槐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4个样地0~200 cm土壤水分的定位观测,将土壤水分垂直剖面进行了分层. 研究结果表明,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垂直剖面可分为:土壤水分弱利用层(0~20 cm)、土壤水分利用层(20~100 cm)、土壤水分调节层(100 cm以下). 通过与现有的同类研究对比,有序聚类法分类结果与其他分类结果较为吻合,表明有序聚类法在严密的数学理论基础上,结合了土壤水分层次的有序性,是土壤水分分层研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陕西省安塞县黄土丘陵沟壑区沙棘及柠条林地的土壤水分研究的结果表明 ,该地区灌木林地的土壤水分有效性相当低 ,在生长季中的大多数时间 ,林地的土壤水分均处于难效状态 ,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柠条林地的土壤水分亏缺量最大 ,在生长季中 0~ 5 0 0 cm土层土壤水分亏缺量达 82 9mm ;柠条林地土壤水分的剩余量表明柠条对于土壤水分的利用率最高 ,其 0~ 5 0 0 cm土层土壤水分在生长季中的剩余量仅为 15 .9m m ,沙棘林地为 94 .8m m。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影响土壤水分的主要因子,分析了扎兰屯市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并以土壤水分为主导因子对扎兰屯市土壤进行分区,以期充分利用土壤水分资源,促进农牧林业稳产和高产。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是严重的生态脆弱区,土壤水分是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限制因子。本文着重于从土壤水分性质、土壤水分环境、土壤水量平衡和土壤水分异质性等方面研究及分析土壤水分研究现状,以期为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的利用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定位监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省城固县农气站2007-2010年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2007-2010年基本上都属于降水正常年,但年内各月降水量分布差异十分明显,呈多波动性分布;②年降雨量与土壤水分含量表现为正相关,且降水对土壤水分的补给又具有相对滞后性;③就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而言,在雨季7月份表现为降低型,而在旱季1月份则表现为增加型;④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划分为土壤水分大量蒸发阶段、雨季土壤水分恢复阶段和冬季土壤水分缓慢蒸发阶段。  相似文献   

18.
土壤水分不仅是农业生产中影响产量的重要调控因子,而且还影响环境污染物质的迁移和土壤的持续利用。本文对土壤水分各测定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提高土壤水分监测传感器精确性和观测数据自动采集、区域土壤水分的遥感监测是当前和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对国内外应用较多的土壤水分模型做了概括和总结,其模拟方法主要以土壤水动力学方法、土壤水分平衡方法为主,随机模型受到关注。本文还对土壤水分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土壤水分是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本文选择拉萨半干旱河谷宜林地7个典型立地类型0~20 cm,20~40 cm,40~60 cm深度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探讨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区土壤水分时空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立地类型的土壤水分变化走势大致相同,呈单峰状分布,土壤最低含水量与最高含水量分别出现在1月和8月,其变化范围在2.43%~30.03%之间;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排序为:河滩地高水位阴坡上部阴坡下部河滩地低水位阳坡上部阶地阳坡下部;土壤水分时间格局总体上分为土壤水分积累期(6—9月)、土壤水分消耗期(10月至翌年1月)、土壤水分稳定期(2—5月)3个时期,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分为土壤水分速变层(0~20 cm)、土壤水分活跃层(20~40 cm)及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层(40~60 cm)3层。本研究对该区植被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土壤水分、盐分是盐渍化土壤的2个重要属性,是进行土壤盐渍化监测和治理的重要参数。利用Hydra土壤水分/盐分/温度测试仪在现代黄河三角洲进行了土壤水分、盐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Hydra土壤水分/盐分/温度测试仪土壤水分有效测量仅在中度盐渍化程度以下土壤中适用,对于类似于现代黄河三角洲盐渍化程度严重的地区,利用该仪器进行土壤水分、盐分监测研究不太适合,其主要原因就是土壤盐分过高引起土壤水分(WFV)测量出现溢出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