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氮对杉木不同家系苗木生长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19个杉木不同家系的苗木进行氮素营养要求试验,1年生苗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杉木不同家系对氮素营养的要求差异较大;有些家系生长好,对氮素要求也高,2g氮处理可使家系三明54苗高、地径生长增益分别达39.8%、41.7%,三明56苗高、地径生长增益分别达45.5%、39.7%;有些家系生长不良,对氮素营养的要求高,2g氮处理可使家系三明42苗高、地径生长增益分别达316.2%、103.6%,A1苗高、地径生长增益分别达132.5%、138.0%;有些家系生长不良,对氮素营养的要求不高。  相似文献   

2.
应用DRIS法对1年生苗木壤营养诊断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有DRIS方法对1年生长刺槐(Robiniapseudo-0acaciaL.)苗木,土壤营养程度进行了诊断,采用DRIS诊断图,确定叶片氮指标为-7.0~6.7,磷-7.8~7.1,钾-6.7~7.3,营养最平衡,生长最好,同时对土壤施肥诊断得知,氮,磷,钾比近似14:1:4最合理,试验表明,施水素5.0g/盆,磷肥10.0g/盆,钾肥2.0g/盆苗木营养最平衡,地径生长达1.42cm,诊断合理  相似文献   

3.
应用DRIS法对1年生苗木土壤营养诊断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DRIS方法对1年生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苗木、土壤营养程度进行了诊断。采用DRIS诊断图,确定叶片氮指标为-7.0~6.7、磷-7.8~7.1、钾-6.7~7.3,营养最平衡,生长最好。同时对土壤施肥诊断得知,氮、磷、钾比近似14∶1∶4最合理。试验表明,施尿素5.0g/盆、磷肥10.0g/盆,钾肥2.0g/盆苗木营养最平衡,地径生长达1.42cm,诊断合理,符合实际。认为,刺槐林地土壤磷、钾严重不足,特别是集约经营,施用适量的磷肥、钾肥定会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4.
根据枫香1a生苗3个群体26个样方的调查资料,探讨了枫香育苗造柯中亟待规范的苗木规格问题,并按多因素综合衡量的原则,提出黄山地区枫香1a生苗木标准为:Ⅰ级苗、苗高70cm以上,地径0.7cm以上;Ⅱ级苗,苗高50 ̄69cm,地径0.59 ̄0.69cm。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濒危植物秃杉在六盘水市场梅林场苗期试验情况。55℃水浸种14小时后,高锰酸钾3% ̄6%溶液浸种6小时,种子场圃发芽率最高,出苗最整齐。在未作任何施肥处理的情况下,一年生秃杉苗高7cm,地径0.18cm,当年生长量低于对照的杉木一年生苗(高12.3cm,地径0.26cm)秃杉单株年生长量最大者,高22cm,地径0.32cm。  相似文献   

6.
ABT生根粉处理杉穗扦育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BT1号生长根粉500ppm溶液与同浓度溶液与黄泥拌浆,不同浓度浴液与黄泥拌浆及不同季节处理扦插试验,均采用随机区组排列4重复,两种处理杉木插穗扦插对成活率及苗木生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以500ppm溶液拌黄泥浆比该溶液不拌黄泥浆更好,平均成活率78.57%分别比纯液和对照高6.53个百分点和9.25个百分点,平均苗高61cm,分别比纯液和对照高20.1%和70.39%平均地径0.64cm,分  相似文献   

7.
楸树造林密度及其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楸树造林密度7年试验总结。在7种造林密度中,树高最高(平均5.13m)的密度为21m×1m、3m宽窄行,最低(平均4.40m)的密度为2m×2m,相差16.6%;最大胸径(平均7.4cm)和最大单株立木材积(平均0.00866m ̄3)的密度为3m×4m,最小胸径(平均5.7cm)和最小单株立木材积(平均0.00471m ̄3)的密度为2m×2m,胸径相差29.8%,材积相差84.9%;密度居中的2m×1m、6m宽窄行及3m×3m,对光照的利用较佳,冠下平均光照强度0.80—0.95万勒克司,冠下、株间、行间光照平均透过率分别为12.4—14.4%、16.0—21.2%、50.8—59.1%;2m×1m、6m宽窄行的光台强度较2m×2m增加20.1%;密度愈小,郁闭愈晚,径阶偏向大径阶分布,密度愈大,郁闭愈早,径阶偏向小径阶分布,并需较早的间伐。  相似文献   

8.
樟子松苗移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1年生苗采用20×20cm、20×10cm、20×75cm、20×50cm、20×40cm、20×33cm6种移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苗木高生长差异不明显,地径差异达到了1%的显著水平。苗木径高比、单株生物量随着移植密度的减小而增大。一级苗百分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经济效益随密度的增大而上升,最大密度与最小密度的单位产值相差4倍以上。从综合质量指标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考虑,以20×40cm和20×50cm两种移植密度最佳。  相似文献   

9.
刺槐无性系营养钵插根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刺槐无性系进行了营养钵插根育苗试验,结果表明:(1)粗根段(0.5~0.8cm)平均扦插成活率78%,平均苗高2.36m,平均地径2.26cm,分别比细根段(0.4cm以下),提高27.9%,28.3%,24.9%,(2)长根段(8~12cm)平均扦插成活率为83.3%,平均高2.48m平均地径2.28cm,分别比短根段(4~5cm)提高27.8%,15.1%,9.7%。  相似文献   

10.
樟子松苗木培育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3年试验表明.樟子松1—1苗木的地径、苗高生长均达到了辽宁省林木育苗技术规程标准,造林平均成活率在84%,应以株行距5~8×10~15cm移植,比培育3年生苗木提高圃地利用率,是培育造林苗木的主要方法。从5种密度切根不移植培育2年生苗木的试验看出,造林平均成活率达88.8%,最高为95%,以125~150株/m2密度培育.转培育1一1苗省移植工序.是培育造林苗较理想方法。比1年生苗剪根保留15cm和20cm根长,培育1—1苗木为佳。  相似文献   

11.
毛竹杉木混交造林对土壤养分及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省宁化县方田乡泗坑村营造的7年生杉木毛竹混交林和杉木、毛竹纯林的林下土壤养分及林木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毛竹杉木混交林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均比毛竹纯林和杉木纯林高,毛竹杉木混交林中毛竹、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高、枝下高、冠幅、单株材积生长量均比毛竹、杉木纯林高。表明,毛竹、杉木混交造林改善了土壤养分,促进林分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对 12年生杉木半同胞家系测定林的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半同胞家系在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 ,受中度遗传控制。利用材积指标作为丰产性测度对杉木半同胞家系的生产力水平进行评价 ,从参试的 10 5个家系中评选出 2 2个材积大于群体平均值 15 %的家系 ,可作为高世代种子园的建园材料 ;7个材积大于群体平均值 2 5 %的家系可作为进一步探讨无性繁殖材料 ,以提高杉木的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13.
通过收集三明市11个国营苗圃1年生杉木大田实生苗样方285个,样苗4986株。实测地径(Do)、苗高(H)、密度(即单位面积株数N),统计合格苗率(P)、二级苗率(P1),计算高径比值(ρ)共6个指标。用25cm、30cm、35cm、40cm、45cm、50cm6个不同高度级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用异速生长模型y=kxm确定苗高与线性回归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地径与苗高、密度之间的关系:Do=0.0388061717H0.7880433395-0.0000016561H1.670187928N;高径比与苗高、密度之间的关系:ρ=25.76909693H0.2119566605(1-0.0000426762H0.9921445885N)-1;合格苗率与苗高、密度的关系:P=171.4795589-1005.273059H-0.7880433395(1-0.0000426235H0.9921445885N)-1;Ⅰ级苗率与苗高、密度之间的关系:P1=208.7315799-1816.565148H0.7880433395(1-0.0000426762H0.9921445885N)-1.根据以上模型研究杉木大田?  相似文献   

14.
杉木人工复层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探讨杉木人工复层林营造技术。通过对40年生杉木林不同程度的疏伐,采用1年生杉木实生苗在其林冠下营造复层林,3a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疏伐区内的下层木平均树高为对照区的42.4%~51.1%,平均地径为对照区的39.6%~49.6%,成活率为对照区的64.7%~98.1%;不同处理区间的栽植木生长具有极显著差异,在复层林中以B区的下层木成活与生长为最佳,初步认为维持杉木人工复层林的下层木正常生长,林内相对照度必须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以1年生Ⅰ级杉木裸根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比较喷施及土壤施入两种施用方法及7个不同浓度处理下,竹酢液对苗高、地径以及枝叶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和主干生物量影响,同时对不同处理下苗木净光合速率的变化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竹酢液合理使用可以明显促进苗高和地径的生长、提高枝叶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竹酢液可以提高苗木的净光合速率,改善光合作用;P300和P800两种浓度和施入方法促进杉木苗木生长的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杉木57个自由授粉家系进行子代测定,结果表明,8 a生杉木种子园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超过对照5.82%、11.67%和31.08%,变异系数分别为20%、22.16%和58.44%.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家系间差异显著.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26、0.35和0.36,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56、0.69和0.68.以材积超过家系平均值15%为入选标准,选择出优良家系13个,平均遗传增益为22.9%.  相似文献   

17.
杉木人工林适宜密度表编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收集于三明市梅列区范围内的 6 2块标准地和 82 5 7株样木树冠材料 ,采用最小二乘法原理 ,选取最佳回归方程式 ,编制杉木人工林经营密度表 ,为杉木林的分类经营和采伐利用实施密度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福建南平峡阳国有林场,采用固定标准地法研究杉木造林后1 a补植的杉木补植苗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杉木补植苗(补植后7 a,树龄为8 a)与造林苗的生长量存在较大差异,其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高径比和平均单株材积分别是造林苗(造林后8 a,树龄为9 a)的71.83%、81.20%、113.01%和43.52%,分别是相同树龄(造林后7 a)造林苗的78.40%、89.16%、113.78%和56.10%。  相似文献   

19.
利用60株楠木优树单系种子在政和国有林场开展楠木优树子代苗期遗传变异研究,对1年生苗木苗高的调查分析表明,苗高在不同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1年生楠木优树子代苗木平均苗高为0.39 m,变幅为0.11~0.56 m;从参试家系中初步选择出14个优良家系,其平均苗高为0.51 m,平均遗传增益为30.39%,选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